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岩 《福建茶叶》2016,(6):15-16
茶叶分级是茶叶生产加工环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感官检验方法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无法准确将茶叶按品质分级,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过建立茶叶样本图像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来对茶叶进行分级,提高了评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神经网络技术在茶叶分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信息处理技术之一,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特点和BP神经网络基本结构,对人工神经网络在茶叶品质评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茶叶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智能保鲜装置,不利于茶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本文从对茶叶保鲜技术特点的分析入手,梳理茶叶保鲜要素的要求,结合嵌入式技术对茶叶智能保鲜装置进行系统设计,针对各个保鲜要素的软硬件处理进行了阐述,从而探究利于茶叶精细化管理的智能保鲜装置特色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网络前端采集过来的网络序列进行自动的分析与处理。如今也广泛应用到了茶叶鉴定领域中,并逐渐综合了嵌入式技术、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茶叶鉴定技术也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该技术在现阶段我国茶叶鉴定领域的应用做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一、新技术在茶叶外形评定中的应用研究1.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外形评定中的应用研究计时鸣等~([1])利用茶叶自除尘机理解决茶尘对光路的阻塞问题,采用颜色、形状和重量三要素,实现根据茶叶品种和分级要求在线调整分类阈值,使得茶叶、茶梗分拣效率可达到人工的20~30倍。后来计时鸣等~([2])又应用神经网络原理,进行模式分类、训练学习、故障诊断、适应性在线寻优和知识累积与存贮,设计出茶叶与茶梗自动分选装置的内环智能体系和外环智能体系。林刚等~([3])应用日本PIAS公司研制的LA-525型计算机图像解析系统,以屯炒青毛茶标准样为对象测定了周长、面积、最大径等11种形状特征参数,并分析了这些形状参数与茶叶品质(等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个性状特征值中有7个相关系数大于0.708,达到极显著水平,按相关系数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平均幅宽、  相似文献   

6.
茶叶品质性状的构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乃兴 《中国茶叶》2010,32(8):10-11
一、茶叶品质和品质评价的概念所谓茶叶品质,一般指茶叶的色、香、味、形与叶底,是茶叶产品所具备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即茶叶的使用价值。茶叶品质评价是对茶叶产品的属性,即卫生品质、加工品质、保健品质、商品品质等方面进行客观、定量和标准的分析过程,从而对茶叶质量作综合评价。茶叶产品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茶叶产品种类繁多,产品各异。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尝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电子鼻、电子舌、化学指纹图谱等手段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价。但目前在国内外,茶叶品质的优劣大多数是通过人的感官评定的,其原因是由于茶叶的品质成分组成复杂,无法通过某种成分的量化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无人机图像空间分辨率对倒伏小麦提取精度的影响,选取2019年6月9日冀南地区倒伏小麦农田为研究区,采用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四种分类方法,以倒伏小麦分类面积和空间一致性为指标,对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小麦倒伏的提取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存在严重的错分现象,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总体分类结果较好,其中人工神经网络对倒伏面积提取的结果最准确;随着像元尺寸的增大,倒伏小麦分类面积相对误差变化趋势缓慢,但像元尺寸大于40 cm时,分类结果与实际倒伏区域的空间一致性迅速降低。综合考虑无人机图像数据量、获取时间和倒伏小麦提取精度,本研究认为20~40 cm是提取冬小麦倒伏面积较为适宜的空间分辨率范围。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整个茶叶产品的分类状况看,由于其缺乏合理、准确的茶叶品质评价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而使得整个茶叶市场上,其茶叶产品分类混乱,以次充好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基于茶叶品质统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完善应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技术,从而实现对茶叶产品品质的精准分类。本文拟从茶叶品质评价过程中具体应用的统计分析技术入手,从而探究基于茶叶品质评价的统计分析技术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实践教学和实际运用中,对于茶叶的审评依然采用标准的感官审评来进行茶叶品质的测定,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茶叶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了茶叶的审评过程中,如计算机视觉系统、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新兴技术在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和滋昧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的品评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结合颜色和区域生长的茶叶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建 《茶叶科学》2011,31(1):72-77
茶叶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而完成茶叶分析和识别的基础是对茶叶图像的准确分割。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茶叶颜色和种子区域生长的改进方法来完成对茶叶嫩芽的分割。首先将原始RGB彩色图像转化为HSI空间,选取H和S参数进行初步的种子选择,然后对种子区域基于颜色的相似性和区域的邻接性进行区域生长,并结合颜色距离和边缘距离进行区域生长和合并。文中对不同角度取像图像的茶叶嫩芽进行了分割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将茶叶嫩芽从茶叶中分离出来,并较好地保存了茶叶嫩芽的轮廓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产品识别的精度,需要研究茶团簇的分层位姿问题。针对传统图像程度智能辨认,基于茶农民依托搜集色彩、颗粒形态等信息完整进行等级鉴定。当采集到的茶叶图像清晰度过低时,不可以很好地提取茶叶色调和外形信息,影响到品级辨认不精确的问题。为了使这个难题得到处理,茶叶等级鉴定算法便被提出来了。经过多次实验,我们改良了像素的性能问题[1]。新方案计划将茶的功能与特点提取的数据作为下一个代理来辨认的对照,利用较少的普通特性来完成对茶叶等级的鉴别。结果表示这个方案是可行的,经过改良后的方案可以对茶叶图像等级进行有效的辨识。  相似文献   

12.
茶叶品质评定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取商业部颁发的4套炒青绿茶标准样为材料,运用10个较理想的茶叶色泽与滋味品质的理化指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品质级别判别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评判结果。该方法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容错、抗干扰能力和评判速度快等特点,从而为茶叶品质微机评判系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茶鲜叶色泽及其萎凋程度的量化测量方法。研究表明,茶鲜叶的萎凋程度往往与其色泽参数密切相关,其中R色泽参数在茶鲜叶的萎凋过程中变化程度较其他色泽参数更高,因此,本文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茶鲜叶图像的R色泽参数进行处理分析,间接地对鲜茶叶的萎凋程度变化进行量化分析。本文所述可为工业化茶叶的生产提供一个规范茶叶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无线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开始选择网购,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茶叶也是网购商品的一种。根据相关的统计发现,我国茶叶在零售过程中,电子商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也对传统的零售业影响越来越大,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发展趋势上来看,未来电子商务在茶叶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比重会更加重要,所以加大对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就对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物流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进行分析,能找到茶叶物流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茶叶评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综述了国内茶叶评审的研究现状,对传统茶叶评审方法如人工感官评审和理化检验进行了综述分析;对电子鼻、电子舌、计算机视觉、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高光谱成像等智能感知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茶叶评审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茶叶连锁经营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茶叶营销方式。为了适应茶叶连锁经营的要求,茶叶企业必须进行综合管理方案的优化。这就要求茶叶企业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烟草专卖可视化管理平台建立于GIS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数据、统一监督、综合展现等智能模块的优化应用,达到了对专卖车辆、人员等的实时性调度,是当前具有优势的管理平台。茶叶企业可以借鉴烟草专卖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优化连锁经营监管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智能营养诊断技术,根据缺素导致的苗期油菜叶片颜色变化特征,提出一种甘蓝型油菜缺素计算机智能图像诊断技术。使用山崎配方无土培育了一批油菜并采集苗期油菜叶片图像,以建立正常、缺氮、缺磷和缺钾4类油菜图像库。使用Grab Cut算法提取前景并挑选颜色特征显著的图像建立4个梯度的模板图像集合,其余图像被划分为训练图像和测试图像。训练图像对模板图像集合的颜色直方图反向投影得到匹配指数集合,用于训练贝叶斯分类器得到分类特征参数。计算测试图像的匹配指数并输入分类器得到缺素诊断结果。全部算法使用VC++和Open CV实现。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别常见的缺素状况,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缺素诊断技术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大数据分析成为当代商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一个新研究方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茶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引发营销方式的转型,还改变了社会经济增长方式。本文对大数据智能分析在茶叶业务中追踪市场需求、智能用户体验、信息服务等特征和优势,探讨了快捷、智能、实时的茶叶业务,建立了集搜索、分析、推送为一体的系统的应用。还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根据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完善了云媒体智能技术在茶叶业务的运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茶叶的净化处理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茶叶处理的过程中,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计算机结合工业摄像机的技术,也就是图像分割技术,在采集到的茶叶图片中,可观察到非常复杂的絮体排列和不规则的絮体边缘,絮体层层叠叠,这时就需要一种能适应如此情况的有效的分割算法来进行操作,不仅要考虑分割的效果问题,更要结合颜色和区域生长情况考虑图像的后续计算的简便性和计算机的有效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从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茶叶分类》国家标准将于10月27日实施。该项标准是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同标准各起草单位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和定稿,最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和实施。该标准首次将我国的茶叶以标准的形式进行分类,适用于我国茶叶的生产、科研、教学、贸易、检验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是茶叶行业的重要基础标准。GB/T 30766-2014《茶叶分类》根据我国茶叶的特点,分别规定了"鲜叶"、"茶叶"、"萎凋"、"杀青"、"做青"、"闷黄"、"发酵"、"渥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和"再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