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计算机读取整茶色泽参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洁  齐桂年 《茶叶科学》2007,27(4):328-334
建立了一种用计算机读取整茶色泽参数的方法——L处理法,并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处理法可以准确快速地读取整茶图象的色泽参数。扫描分辨率为100βdpi时,扫描图像的色泽参数95%置信区间分别为:L=0,-0.45≤a≤0.45,-0.71≤b≤0.71;当整茶扫描区域达到11βcm×11βcm或以上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可以代表茶样的实际色泽状况,其标准误(SE)分别为:-0.16≤L≤0.16,-0.13≤a≤0.13,b=0;整茶色泽参数与粉碎茶色泽参数存在显著差别,粉碎茶不能代表茶叶真实的外观色泽;电脑读取色泽参数的稳定性优于色差计。  相似文献   

2.
钱琴 《福建茶叶》2016,(2):12-13
本文主要基于计算机读取整茶色泽参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其电脑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应用的有效方法,基于L处理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线监测茶鲜叶萎凋程度变化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索与认识,从而有效建立一支针对整茶色泽的计算机量化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在使用计算机技术与设施,采用L处理方法、计算机量化、图像处理等方式来进行对茶鲜叶的色坚定,与研究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变化,茶鲜叶色泽及其嫩度,读取茶色泽参数进行茶叶识别等方面针对茶叶的品种,加工,品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茶鲜叶色泽及其萎凋程度的量化测量方法。研究表明,茶鲜叶的萎凋程度往往与其色泽参数密切相关,其中R色泽参数在茶鲜叶的萎凋过程中变化程度较其他色泽参数更高,因此,本文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茶鲜叶图像的R色泽参数进行处理分析,间接地对鲜茶叶的萎凋程度变化进行量化分析。本文所述可为工业化茶叶的生产提供一个规范茶叶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微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茶学领域的运用日趋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机图像处理的概念,然后论述了其在茶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茶叶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进行了阐述,最后重点从外形评审、整茶色泽读取和叶片受病虫害程度检测三个方面分析了图像处理方法的运用,希望能为茶学领域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蔚 《福建茶叶》2016,(1):10-11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用于茶鲜叶色泽变化和萎凋程度变化的测定。本文着重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量化方式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线监测萎凋程度的注意事项。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R色泽参数和G色泽参数能够有效反映茶鲜叶的萎凋变化。在茶鲜叶的萎凋过程中,R色泽参数的变化程度更高。R色泽参数作为判断萎凋程度的指标更为合理。本文所提供的方式对各种茶叶的加工过程均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茶叶萎凋程度的在线监测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量化茶鲜叶色泽及其嫩度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针对茶鲜叶色泽的计算机量化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在茶鲜叶嫩度方面的检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嫩度鲜叶间的色泽参数存在明显差别,其中R、G、B、L色泽参数值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R:F=64.26**;G:F=89.25**;B:F=46.91**;L:F=90.97**),利用计算机量化和区分茶鲜叶色泽及其嫩度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扫描仪获取茶样图片稳定性好。扫描分辨率为100dpi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5≤L≤0.15,-0.21≤a≤0.21,-0.21≤b≤0.21;茶样颗粒大小对扫描结果产生极显著影响,以40目扫描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95%置信区间分别为:L=0,-0.29≤a≤0.29,b=0;当40目茶样扫描区域达到13cm×13cm或以上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可以充分代表茶样的实际色泽状况,其均数标准差(SD)分别为:-0.07≤L≤0.07,-0.10≤a≤0.10,b=0;扫描图片作相同的调整,其色泽参数值产生一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茶叶在干燥过程中其叶温的变化显著地影响着其含水率的变化,叶温制约着茶叶内含物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与否,将产生出不同品质的茶叶,包括色泽、香气和味觉等。因此,茶叶叶温变化规律能被精确地预测,就可实现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叶温的自动控制,制茶质量可望被改善。至今为止,对绿茶干燥脱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作为尖端科技,在各行各业中均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图像处理技术上已经十分普遍。在茶叶生产产业中,茶叶的色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监测工作。但是,在茶叶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茶鲜叶的色泽造成影响。在对茶叶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时,如果能够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对茶叶鲜叶色泽实现掌控是很重要的。本文主要研究着手点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茶叶色泽测定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究实现根据图像处理发现色泽测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精制眉茶产品包括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等花色,各花色等级的品质规格——外形的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和叶底的嫩度、色泽等都各有严格的要求。同样的毛茶原料,因精制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等的不同,精制眉茶的质量和制率所反映的经济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如何提高精制眉茶的质量和制率是值得摸索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本人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长兴千年贡茶—紫笋茶的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加工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我们对现行的紫笋茶加工工艺与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装备要求,并于2014年10月在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建设了长兴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1条,2015年对新建生产线的加工技术参数进行测定与调整,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进行感官鉴定,总结出了一套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按照标准工艺参数连续化生产的产品达到并超过单机生产的紫笋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郑华 《福建茶叶》2018,(3):31-31
茶叶色泽外观是衡量茶叶质量等级的关键指标,传统茶产品质检中主要以感官审评为主,但是这种检测方式主观性强。现今,机器人图像识别成为当前茶产品检测的新型方式。本文着重对scara机器人的视觉机械手抓取算法进行论述,通过实验论证其效果,并将其应用于现代茶产品质检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龙井茶三大产区制备和筛选了26个代表性茶样,分析其感官品质,观测其冲泡下沉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龙井茶外形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量化参数出发,对龙井茶的下沉规律与感官品质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外形是影响龙井茶下沉的重要因素,长宽比大的龙井茶下沉速率更快;茶叶等级与质量水平影响龙井茶下沉规律,但不能以下沉快慢作为判断茶叶感官品质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牛青 《福建茶叶》2016,(3):21-22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产品自动分级以及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过程,这将会给农业科研带来极大便利。本文就计算机图像在茶鲜叶色泽及其萎凋程度测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结合研究结果阐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微大。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9月份干旱与第四轮茶产量的关系。定量地探讨第四轮茶产量与当地降雨量和湿润度等的农业气候条件的基本关系:研究在茶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引起第四轮茶产量波动的气候原因,以及气象因子波动对第四轮茶生产影响程度。试图从农业气象的角度为合理评价广东第四轮茶的农业气候资源,采用高产稳产的栽培措施以及进行产量预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9月份干旱与第四轮茶产量的关系。定量地探讨第四轮茶产量与当地降雨量和湿润度等的农业气候条件的基本关系;研究在茶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引起第四轮茶产量波动的气候原因,以及气象因子波动对第四轮茶生产影响程度。试图从农业气象的角度为合理评价广东第四轮茶的农业气候资源,采用高产稳产的栽培措施以及进行产量预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相同的秋绿茶,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提香参数对茶样进行提香处理后,分别用色差仪和传统审评方法对各茶样的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从干茶色差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看,处理1的80℃提香10min,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均较好,结合审评的香气和滋味因素,处理1不能达到提升秋绿茶品质的作用;从审评评语和评分、干茶色差测定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综合评价,处理4的110℃提香10min所得茶样效果最佳。根据茶样色差测定结果和审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干茶色度值、茶汤色度值与感官评分之间都呈显著相关;与色度a值、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明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真空蒸发浓缩、冷冻浓缩技术、反渗透浓缩、以及纳滤浓缩技术在浓缩茶水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了采用纳滤、反渗透(Ro)膜分离工艺生产的茶浓缩汁品质显著地高于传统的蒸发热浓缩工艺生产的茶浓缩汁,并对茶水浓缩方法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的研制及全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周光  胡金华 《茶叶科学》2006,26(2):154-158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由温度测控模块、压力测控模块、自动转锅装置和三口锅及压块等机械装置四部分组成。对该系统应用于扁平类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各道工序各茶样的感官品质,获得了各工艺参数的大致范围,并采用正交试验法重点研究了对成品的色泽和香气影响较大的青锅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型多功能机炒制的龙井茶品质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是一种加工效率高、发展潜力大的茶炒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