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的初制包含有杀青、烘干等各方面工作,其作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从常见的茶叶萎凋控制工作来看,计算机的图像技术可以很好的评估茶叶质量。所以,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行业里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多,如审评、挑选、管理等。本文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入手,对茶叶生产中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加工机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萎凋机械 乌龙茶萎凋机械一般可与红茶通用,目前生产上常采用的有热风萎凋槽、热风萎凋机。热风萎凋槽由热风发生炉、鼓风机和萎凋槽体等部分组成,与茶叶脱水机配合,解决了乌龙茶雨水叶的萎凋。……  相似文献   

3.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技简讯     
红茶萎凋节能炉 60年代推广使用的茶叶加温蒌凋槽解决了阴雨天气茶叶萎凋难的问题,深受广大茶农欢迎,目前,安徽祁门乡村茶叶初制厂中仍在普遍使用。但这种萎凋槽燃料利用率低,一般萎凋100kg鲜叶需木柴50kg左右。在保证萎凋需要较大风量的情况下,温度往往上不去,尤其在阴冷多雨的春茶季节,萎凋时间常延至6~8小时。为提高萎凋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安徽祁门县祁门区农技站茶叶科技人员结合直热式、间热式两种热气发生炉的特点,设计了“双进风热气发生炉”。经在灯塔乡先锋  相似文献   

5.
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LED光萎凋对乌龙茶雨水青的光响应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乌龙茶阴雨天难制茶,茶叶品质低的问题,试验以LED蓝光为萎凋光源,通过设置5个不同萎凋温度,探讨LED蓝光对雨水青萎凋过程的光响应变化规律和理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光照的CK,LED蓝光萎凋有利于提高乌龙茶雨水青的净光合速率、萎凋叶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并能降低酚氨比,提高毛茶品质。其中LED蓝光在萎凋温度为30℃和35℃时,雨水青光响应较好,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温度的处理,萎凋叶生化品质较优,毛茶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不仅加速了在制叶萎凋进程,而且促进了乌龙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萎凋叶色差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萎凋湿度条件,研究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色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3种湿度萎凋条件下茶叶的3个色度指标L、a、b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均存在显著变化,并且不同湿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差异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本研究分析了3种湿度条件茶叶萎凋过程中的色差L、a、b及总体色差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其表现说明RH70%可作为适宜的茶叶萎凋调控湿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茶叶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的理论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制红茶,技术性高,季节性强,并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威胁。特别是落雨和风大的天气,萎凋就无法顺利进行。茶农反映,制红茶有三怕:“怕落雨、怕阴天、怕风大”。同时在茶叶采制期间,又是秧青麦黄田要种的农忙季节,劳力显然紧张,因而往往发生茶叶养老、青叶积压霉烂,以及来不及制造,而粗制滥造等现象,造成品质低劣,叶底暗,汤色混沌,香气不高等缺点。如1952年春茶期间,连续落雨约15天之久,萎凋进行受到很大的阻碍,绍兴全县估计青叶养掉不扎或扎下后来不及萎凋而霉烂的就有30多万斤,严重的影响茶农收入。由此说明,萎凋是决定红茶品质好坏的主要关键。因此为克服雨大不能萎凋的困难,绍兴县稽东区龙峰乡大地里村红茶制茶工场,于1955年茶季中,经过多次的研究试验,终于将当地烘纸用的煏笼,改制成为红茶室内加温萎凋的工具——煏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茶鲜叶色泽及其萎凋程度的量化测量方法。研究表明,茶鲜叶的萎凋程度往往与其色泽参数密切相关,其中R色泽参数在茶鲜叶的萎凋过程中变化程度较其他色泽参数更高,因此,本文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茶鲜叶图像的R色泽参数进行处理分析,间接地对鲜茶叶的萎凋程度变化进行量化分析。本文所述可为工业化茶叶的生产提供一个规范茶叶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萎凋是红茶制造中的重要工序,萎凋时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对红茶品质特征的形成及后续工序的进行有显著影响。萎凋失水能使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发生方向性变化,如水介酶类(转化酶:β—糖苷酶、原果胶酶、叶绿素酶、肽酶等)催化活性趋于水介方向加强。五十年代末,库尔萨诺夫曾指出:制红茶萎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活性均有增高。1966年竹尾也发现制红茶萎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缩写PPO)活性比鲜叶明显提高,而且萎凋温度愈高,酶活性增长越高,自然萎凋的酶活性可高达鲜叶的2倍。茶叶萎凋失水,PPO活性增高的论点持  相似文献   

11.
<正>一、纱网摊放茶树鲜叶萎凋技术茶叶初制厂制作工夫红茶,在气温低,特别是阴雨天气时,一般采取萎凋槽萎凋茶树鲜叶,但过去的方法是直接将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的篾筛上,收叶时需要用扫把将萎凋好的茶树鲜叶从篾筛上扫起,鲜叶与篾筛间摩擦容易造成破损,影响茶叶品质。1.新工艺方案第一步:将纱网平铺在萎凋槽的篾筛上。第二步:将茶  相似文献   

12.
福鼎白茶的传统加工工艺包含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很多制茶师忽视了萎凋过程中的堆积环节。堆积,即在半封闭的干燥环境中,将干度达到八成半或较高的茶青堆积起来,通过控制茶叶的水分、温度、氧气含量、微生物作用以及茶叶的发酵程度等因素,促进茶叶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改善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如香气、口感的纯净度、甜度等,让白茶的品质更好地发挥作用[1]。本文针对福鼎白茶在堆积过程中涉及的具体操作和应注意事项进行探索,旨在为白茶制作工艺改进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工序,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尤其对成茶香气、滋味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近年来一直成为茶叶加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茶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未来开展这方面研究的重点是各种因素对成茶品质影响以及可精确的调控环境温湿度、光照光质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指标,为今后萎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14.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光是一种能源物质和信号因子,对萎凋叶的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不同光质萎凋对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的影响,以及目前光照萎凋技术进行系统综述,为茶叶萎凋工艺的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条形红茶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1,33(6):10-12
近来我国茶叶市场红茶消费量不断增长,红茶生产引起了不少茶区的重视,一些企业来函、来电询问条形红茶即工夫红茶设备和使用技术。为此,本文特对条形红茶常用的萎凋设备、揉捻与解块分筛设备、发酵设备和烘干设备等介绍如下。一、红茶萎凋设备红茶加工萎凋作业所使用的设备,除室外日光萎凋所需的篾簟外,常用的有室内网框式自然萎凋设备、红茶萎凋槽和萎凋机等。1.室内网框式萎凋设备  相似文献   

16.
鲜叶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工序。Takeo 曾研究了不同品种鲜叶在自然萎凋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认为15~18小时的萎凋可制成品质较好的红茶。Ullah M·R 对无性系茶树的人工萎凋叶、自然萎凋叶和“单纯”化学萎凋叶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且审评了成茶的滋味,发现人工萎凋至少要16小时才能加工出优质红茶。目前国内茶厂在生产上采用人工萎凋日趋广泛,人工萎凋比自然萎凋时间短,生产周转快,作者测定差异较大的几个品种鲜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不同品种鲜叶人工萎凋期间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试图用多酚氧化酶活性衡量不同品种鲜叶适制的茶类及估测人工萎凋所需的最短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茶叶初制厂规划和施工中,常碰到需要修建不同长度的萎凋槽。以前,12米长以上萎凋槽的坡度参数只能凭经验而定,为便于生  相似文献   

18.
李蔚 《福建茶叶》2016,(1):10-11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用于茶鲜叶色泽变化和萎凋程度变化的测定。本文着重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量化方式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线监测萎凋程度的注意事项。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R色泽参数和G色泽参数能够有效反映茶鲜叶的萎凋变化。在茶鲜叶的萎凋过程中,R色泽参数的变化程度更高。R色泽参数作为判断萎凋程度的指标更为合理。本文所提供的方式对各种茶叶的加工过程均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茶叶萎凋程度的在线监测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萎凋技术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中,萎凋是第一道丁序,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茶鲜叶经过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也有化学方面的物质转化。影响萎凋品质的因素主要有萎凋方式、萎凋时间、萎凋温度及萎凋程度等,萎凋效果对红茶最后品质的形成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通过综述萎凋方式、萎凋时间、萎凋温度及萎凋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期生产企业能在实际生产中对萎凋工序及萎凋各因子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有足够的认识,为生产优质红茶和新工艺产品开发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机械萎凋工艺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进行乌龙茶萎凋试验,并通过生产验证。结果表明,萎凋温度为35℃,萎凋时间为15—20min,萎凋程度以鲜叶失水率为7%—10%(最好控制在8%左右),能获得较好的品质,且香气最佳。该机适于不同品种乌龙茶萎凋,台时150—25Okg鲜叶,与传统工艺比较,茶叶品质一般可提高0.5—1.0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