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曦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1,31(2):160-165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基于2007年中国804个精制茶加工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对中国精制茶加工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精制茶加工企业平均技术效率较低,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外资企业技术效率低于国内资本企业,不同地区的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并根据结论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茶坯加工过程中,拣剔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手工拣剔不仅开支大,而且效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茶叶精制加工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省多数茶叶精制厂生产的茶坯与省定标准样相比,在净度上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减少拣剔量,提高茶叶净度,是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0,(4)
20世纪50年代初,蒲江年产茶叶15吨左右。1958年,开始毁茶种粮,到了70年代,全县茶叶年产量3吨左右。80年代起,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91年,蒲江县被列为成都市茶叶基地县。1993年,引进精制茶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4.
现代茶叶生产已经集鲜叶生产、初精制加工和成品茶销售于一体,形成一个由教育、科研、生产和经营组成的小型系统工程。单就茶叶生产来说,就涉及到良种繁育、茶园建设、茶机工业和初精制茶厂等。在整个大农业中,茶叶生产的商品率较高,一般在90%以上,因此它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发育比较健全的茶叶市场机制,则茶叶的发展会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5.
红条毛茶通过正常加工工艺提出正茶后,剩下不能成为级别花色的茶,称为副茶。在通常情况下,副茶约占整个毛茶的30%。怎样恰如其分地加工好这些副茶,对提高茶叶的精制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叶的经济效益,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在红条毛茶的精制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副茶,各类副茶又怎样加工呢?一、各副茶的名称和来源。红条毛茶在精制中会出现一系列的不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加工,现阶段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也有初精制联合加工的,现就茶叶精制加工现代化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我国制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长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婺源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最近两年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口数量相对减少、大宗茶销售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婺源县为了维护茶叶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重视科技开发,重视搞活流通,积极探索科技与企业联姻、企业与茶农联体、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新路子,使茶叶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994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内外销精制茶供货量均居江西全省各县市之首,茶叶产销两旺,效益不断提高,茶叶已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的重要地位。总结婺源茶叶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 1.县委、县政府对茶叶十分重视 婺源县产茶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婺源茶叶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对茶叶生产十分重视,把茶叶作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来抓,提出婺源茶业须走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进精制加工、大幅度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新路子。自1993年以来,每年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指导茶  相似文献   

8.
和茶叶企业的老总沟通,发现这些老总总是在说自己的茶叶如何地好,如何掌控茶源,如何进行高质量地采购,如何进行精制加工,如何进行储存,如何快速和保质地运输。当问及他们的茶叶和其他的茶叶企业或者茶叶销售的小商贩有什么区别或有何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广、建设在解放前一度几濒失传的历史名茶——平水日铸茶及其品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品质评价与精制拼配岗位与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局进行了产品加工工艺规范化、技术与产品标准化研究。2010年至今,建设了平水日铸茶生产线2条,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达到并超过原来单机生产的产品品质,并总结出了一套平水日铸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我区茶叶加工,长期以来都是初、精制分开,茶农只生产毛茶,获利甚微。在1983、1984年茶叶滞销时,供销部门停收限收。生产受到抑制,出现抛荒毁茶现象。为保护和发展茶叶生产,我区高产典型柴桥镇后所村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积极响应党中央、  相似文献   

11.
寿月多 《中国茶叶》1990,12(3):8-10
螺旋滚切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切茶机械,用于条形茶叶精制的切茶作业,该机自从投入切制茶叶的生产以来,以其加工的成品茶条索紧、色泽好、苗锋好以及切制次数少与自身造价低等优点,而被制茶行业及茶叶机械研究单位、生产单位所重视。在过去几年对该机的研制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安县历来是福建漳州市的茶叶主产区(当前主栽品种是"红牙"铁观音,占99%以上)。近年来,全县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至今拥有茶园总面积15.6万亩,预计今年总产1.5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全县现有7000多家茶叶初制加工厂,100多家精制加工企业,茶叶加工、营销龙头企业30多家,茶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转移劳动力4万多人,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5%,是我国第二大铁观音茶生产  相似文献   

13.
茶叶加工机械是我国各种农村产品加工机械中品种最多、使用最广的门类。现在,除了一些高档名茶外,量大面广的初精制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基本上都有定型的加工机械。目前,全国拥有各种茶机已近160万台,近70%的茶叶加工实现了机械化,基本上改变了我国茶叶手工加工的局面。近几年来,茶叶加工机械已开始由原机间断做茶向连续化生产发展。浙江、安徽、云南和四川等地研制的炒青连续加工生产线已通过鉴定,红碎茶连续化生产线也即将鉴定。各种原机也正在提高技术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茶叶加工机械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据行业部门统计目前产量已占全国三分之二。在国内茶机行业中,由于浙江省起步较早,民营经济发展较快,茶叶机械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研究、开发、生产,产品基本能满足我国茶叶生产加工的需求。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机械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当今茶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有效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标准化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各地乡镇企业的崛起,为改革乡村茶叶加工体制,发展乡村制茶企业带来了有利的契机。笔者在1987年茶季对安徽省一些重点产茶县的调查中,耳闻目睹广大茶农要求发展乡村初精制合一的制茶厂的愿望比兴办和承包单纯初制茶厂要强烈得多,这反映出广大茶农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增强了商品经济观念,这也是近年来中央的有关文件所要求的。茶叶初制与精制加工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在一起有利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和厂房、机具、劳力的合理安排使用,促进生产力的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茶叶的生产加工模式正在从半机械化逐渐转向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我国茶叶种类和花色品种众多,不同茶区和茶企的加工工艺技术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市场多样化的趋势明显,为了适应茶叶市场的需求变化,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优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成了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对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计算机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我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及加工机械的应用知识,由茶叶专家吕增耕工程师编著的《茶叶加工与加工机械》一书,阐述了各茶类初、精制工艺的掌握,各种制茶机械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作物也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与茶叶相关的生产及加工企业鳞次栉比,茶叶产品也成为了经济市场流通的重要商品。在我国,与茶叶生产、加工相关的企业大致分为茶叶初制加工与茶叶精制加工两种,茶叶生产与加工相关的环节多且复杂,茶叶产品产生的税务问题也成为了茶叶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相关企业引起重视,为了依法纳税,应在了解茶叶增值税核算的基本情况后,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的创收。  相似文献   

19.
浙江茶叶加工5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丰镐  魏群 《茶叶》1999,25(3):127-131
文章系统总结了浙江浙江茶叶加工50年的成就与经验。1949与新中国建立后,本省新建大批精制茶厂,茶叶加工量成倍增长,。努力加工外销茶,支援茶叶出口;产品质量优异,在国内外多次获奖。80年代后,积极开发多元化茶叶产品,并全面展开茶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敦炳 《福建茶叶》2023,(10):128-131
通过对现有紧压茶生产工艺和紧压茶压制机进行分析,针对现在紧压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耗能高、压制茶饼质量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研发出适合白茶使用的紧压茶压制机,其中所设置配套相连的蒸汽自动输送润茶装置,能够均匀稳定地输送蒸汽对茶叶进行自动蒸润,蒸润后的茶叶再经紧压茶压制机自动压制成型,且能多工位同时生产,操作流程顺畅,生产效率高。紧压茶压制机中设置的下模顶出机构和防粘模机构配合使用,可防止成型下模在脱模时被上模带起,避免损坏压好的茶饼,便于将成型下模及压好的茶饼取出,操作方便省力,经实际使用验证,效果良好,能够促进茶叶加工自动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