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者购买行为5W1H分析法是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该方法来分析普洱茶消费者购买行为,提出普洱茶企业应当从开发更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加强主管部门监管普洱茶市场、积极打造自有品牌、培育普洱茶文化四个方面开展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晶 《福建茶叶》2016,(4):39-40
通过对普洱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进行比较后发现,影响该茶叶出口贸易质量的因素还应将普洱茶的供应商结构,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构纳入到问题的讨论视野之中。通过梳理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在问题导向下所建立起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了5个方面的对策:加强普洱茶的品牌建设、完善普洱茶的售后服务、建立协调厂商出口机制、组建区域性的集团公司、开发O2O国际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3.
浅析普洱茶品牌定位点的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芸 《茶叶》2007,33(2):105-107
普洱茶目前正成为世界性饮料消费热点,普洱茶生产企业如何借着这股热浪,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成为普洱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从普洱茶市场营销的一个侧面——品牌定位点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挖掘普洱茶品牌定位点,从而建立普洱茶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是云南省的优势农业产业,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地方特色产品的培育力度,在保护地方特色产品,提升地方品牌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6月1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本标准将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本标准中对普洱茶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并对普洱茶的生产区域进行原产地界定。同时,云南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普洱茶标准的宣贯工作,近期分别在北京与广州召开普洱茶标准新闻发布会。本刊将摘录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孔垂柱的部分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烘青绿茶作对照,用经典方法对云南产代表性厂家生产的一年、五年和十年三个普洱茶产品进行了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四个茶样的小白鼠骨髓微核试验、畸形精子检测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测试的普洱茶样和烘青绿茶样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殖细胞都没有致突变性。排除了普洱茶对引起染色体断裂损伤、基因碱基置换和移码等致突变性。试验还发现试样对其他因素引起的微核率的增加有拮抗作用。从遗传毒性证明了四个茶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的功效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周红杰  秘鸣  韩俊  李家华  艾田 《茶叶》2003,29(2):75-77
本针对当前云南普洱茶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普洱茶的概念、特点、临床应用结果等方面作了阐述。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机理是微生物和酶系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而且其水分在品质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微生物优势菌种以及霉菌等微生物在生命周期中产生有益人类健康的代谢产物尚需深入研究。临床应用结果已证实普洱茶是对人类有益的生物制品,科学选料加工贮放是提高普洱茶品质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因具有长期收藏品饮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而深受国内外许多“饮者”所喜爱。藏普洱、品普洱渐成时尚;成为一种独特的“普洱茶文化”。然而,在喝茶的众多消费者群体中,能够判断红、绿茶品质好坏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判定普洱茶等级的人却很少。笔者对云南普洱茶多年生产、研究的基础上,从云南普洱茶分类和加工过程着手,分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云南普洱茶的几种鉴别方法,旨在为云南普洱茶的进一步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在这一地区有着丰富的普洱茶资源,而普洱地区与普洱茶的关联效应使得茶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影响进一步突出。对于普洱茶包装设计来说,想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优化其产品效益,就必须丰富设计图案,创新设计思路入手,只有做好茶叶产品形象推广,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云南普洱茶的推广,本文拟从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分析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的具体含义,分析云南普洱茶的相关地域文化内涵,依据茶叶图案设计的要求和价值认知,从而全面探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云南普洱茶图案设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是原产于云南普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传统名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关于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作为国家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普洱茶的高度重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熟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褐红,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从2007年的“洗牌”后,十年磨一剑,普洱茶已成长为“金牌”,于2017年被评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第一品牌。2018年普洱茶品牌价值再次居全国“十强”之首,同比去年提高了4个亿,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的品牌。普洱茶正成为大健康时代日益受消费者喜爱的饮品,普洱茶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通过查阅2018年国内外有关普洱茶的文献,结合普洱茶产业的实际情况,综述普洱茶在加工、内含物质、功效、综合利用等方面最新的研究动态,对2019年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到普洱茶最新的研究发展信息,明确普洱茶的发展方向,为普洱茶的生产、销售、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风味轮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描述词系统,方便消费者交流普洱茶与茯砖茶的感官风味属性。通过建立感官审评小组,对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进行感官审评,从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绘制了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轮。在此基础上,对23个典型感官描述词设置不同强度的参比样品,建立了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定量描述词汇表。进一步运用M值法结合方差分析及多元统计学分析,筛选出能够较好描述普洱茶和茯砖茶的感官主要描述语,普洱茶中筛选出7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酵气、糯香、枣香和陈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茯砖茶筛选出5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陈香和菌花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这些描述词均可较好地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样品的感官品质特征。研究结果对区分、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风味特征及其产品的开发提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普洱茶的抗动脉硬化、降血糖以及减肥等诸多保健功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推断普洱茶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8,(6)
正6月24日上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对话普洱茶》新闻发布会。本次活动由中茶协普洱茶专委会承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钱平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乃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文品出席发布会。普洱茶是现在我国茶叶市场中的热点产品,社会上关于普洱茶的消息各式各样。基于此,本次发布会特邀普洱茶领域的专家出席,旨在正本清源,发布关于普  相似文献   

14.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0.32、10.02、10.02、10.96、10.32 g/kg;在理化指标上:配方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普洱茶的国家规定。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与标准普洱茶同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4个配方普洱茶都属于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15.
郑际雄 《茶叶》2018,(1):13-16
普洱紧压茶(生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笔者经过30余年的云南普洱茶生产加工及产品研发实践,通过本文对普洱紧压茶(生茶))原料晒青毛茶的拼配过程控制因素的分析,可望为生产者在产品研发、产品力提升、品质管控方面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依据普洱茶拼配理论,综合考虑普洱茶拼配要素,对普洱茶的拼配工艺进行论述探讨,旨在为普洱茶的生产、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茶艺     
王绍梅  宋文明 《福建茶叶》2010,32(12):56-59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有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之分。冲泡普洱茶,要把握好器皿选择、投茶量、水温、润茶、浸润时间等要素,才能充分展现其品质特点。普洱茶的茶艺设计要充分表现普洱茶自然、古朴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6月2日,为贯彻落实推进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工作方案要求,云南省普洱市召开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启动会。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县相关部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发起企业、景迈村和芒景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内的合作社及  相似文献   

19.
杨慧  张帆  曹振辉 《茶叶通讯》2010,37(2):11-14
普洱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品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有关普洱茶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从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综述了普洱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滇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茶文化旅游资源。文章在构建茶产业+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及价值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滇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和茶旅游发展、普洱茶快消品的产品特点及市场发展,提出滇西南旅游市场与普洱茶快消品融合策略,普洱茶快消品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为改善旅游过程中普洱茶消费体验、增加普洱茶快消品终端销售目标、提升普洱茶产业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