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前言大麦黄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及土传小麦花叶病都是土传病毒病,广泛分布在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各地,发生在秋播麦上、且为害严重。大麦黄花叶病毒(BYMV)只感染大麦、不感染其它麦类作物。受该病毒感染了的啤酒大麦呈现枯斑、黄化、萎缩症状,严重者全株枯  相似文献   

2.
由禾谷类多粘菌为媒介的麦类土传病毒病有三种.其中大麦黄花叶病(亦译怍大麦条纹萎缩病)多发生在大麦上,对啤酒大麦及六棱大麦品种鹿岛危害较大;小麦黄花叶病多发生在小麦上,对小麦品种"农林61"和"福穗"危害较大;小麦条纹(纹枯)病不但危害啤酒大麦,同时会对大麦和小麦造成危害,并能与黄花叶病重复感染.茨城县1985年麦类黄花叶病受害面积占三麦总栽培面积的55%.此病危害性很大,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剂.本文主要介绍播种期、抗病品种及大、小麦轮作方面的最新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3.
病原病毒的种类日本的麦类土传病毒病有大麦黄花叶病(BYMV)、小麦黄花叶病(WYMV)和麦类黄花叶病(SBWMV).BYMV开始在茎叶上产生黄绿相间的细长斑点.发病盛期,植株萎缩,叶身全面出现镶嵌花样,严重黄化.WYMV的病症没有BYMV明显.SBWMV与前二者比较,萎缩程度严重,黄绿相间的斑条较长,绿的部分稍浓.SBWMV和BYMV或WYMV的复合感  相似文献   

4.
应用技术分析硬粒红皮冬小麦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引起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大平原硬粒红皮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的主要病害,病毒组成的颗粒,长的为281×20um,短的颗粒为142×2...  相似文献   

5.
小麦的土传病毒病在国外早有发生,并曾经进行过许多研究,近年来这类病害在世界各地小麦栽培地区有所发展,而且名称繁多,相互混淆,实际上目前所确认的主要是下列三种,即: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和小麦黄色花叶病毒。一、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 这个病毒病在日本于1900年前后就已发  相似文献   

6.
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梭条花叶病(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WSSM)是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streak mosaic virus,WSSMV)引起的土传病害,自20世纪末已成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本文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的鉴定、病害的流行、危害及防治、小麦梭条花叶病抗病鉴定技术和分级标准、小麦抗梭条花叶病遗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抗病遗传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近年来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区小麦梭条花叶病病毒致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小麦梭条花叶病病毒的致病力及其与品种(系)抗病性的互作关系,应用采集自江苏苏州、江宁、兴化、宜兴和六合五个不同地区的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土,测定了30个小麦品种(系)在上述病土中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30个小麦品种(系)对梭条花叶病毒的抗性表现为3种类型即广谱抗型、部分抗型和广谱感型;小麦梭条花叶病毒致病力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存在着显著的致病力分化现象;病毒致病力和品种(系)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大麦黄花叶病是发生在日本麦类作物上病毒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本病其实在大麦秋播阶段业已发生,但通常至翌年2~3月首先在叶片上呈现擦伤状的碎白点花纹并出现坏死病斑,然后全株黄花萎缩。病症严重时全株枯死,颗粒无收。此病都发生在二棱大麦、六棱皮大麦、六棱裸大麦上,对二棱大麦危害尤其严重,所以是二棱大表致命的病害。此病的病原病毒由寄生在根部的禾谷多粘菌为媒介在土壤中传染,农田一旦感染此病,就年年发病,且一年重于一年,因媒介菌存在于土壤中,所以药剂防除效果较差。而作为病原病毒媒介菌的休眠孢子,致病力在土…  相似文献   

9.
1970年前后,日本的麦类种植面积减少到15万公顷,后来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8年以后再次增长,现已恢复到53万公顷。但在种植面积增加的同时,大麦黄花叶病在全国普遍发生。该病防治困难,成了麦类生产的重大障碍。黄花叶病是从大正年间开始发生的,近年来,由于利用大型机械进行病土的耕翻以及连续种植加工部门指定生产的感病品种等原因,危害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0.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侵染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害病原有多个病毒种类,主要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为明确该病害在山东的最新分布状况,于2013-2016年采用田间调查,结合dot-ELISA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主要分布在鲁南地区,而鲁中、鲁东、鲁北等为零星发生区。WYMV主要分布在临沂、济宁、泰安和枣庄等地;CWMV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临沂和德州等地;烟台、威海、青岛、临沂为两种病毒的混发区。对CWMV主要分布区域(文登、荣成、胶州、莒南、平原、沂水、福山)的CWMV的CP基因进行系统进化聚类分析发现,CWMV的CP基因同源性为94.7%~98.3%,在进化树中聚类为两组,其中,平原、文登、福山和莒南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登录号:AB299272.1)亲缘关系较近,沂水、荣成和胶州分离物与江苏大丰分离物(登录号:EF121374.1)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从1979年起从事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球茎大麦(Hordeum BuIbosum)属间杂交的科研工作,经过6年时间,利用远缘杂交、组织培养和染色体工程技术和病毒鉴定,将球茎大麦抗黄花叶病基因导入母本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球茎大麦是麦类抗毒素病抗源,经浙江农科院植保所病毒研究室多年研究鉴定,证明球茎大麦对小麦黄花叶病(WyMV)、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叶病是Kansas(美国一个州名)西部最重要的小麦病害。小麦品种TAM107对小麦卷叶虫(WCM,Aceliatosichellaheifer)有抗性,是小麦花叶病毒的携带者,象其它普集推广的小麦品种一样,在Kansas西部能有效地减少发病指数。在1991年,几个观察表明,TAM107上小麦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3.
在我县沿海地带的冈东、上冈、草埝的乡镇及沿海辐射地域里下河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大小麦的品种更新和免耕麦、套寄麦的麦作耕作制度的变革,随之发生大麦黄花叶病(Barley yellow mosaic disease)和小麦发生梭条斑花叶病(WSSMV),这两种病毒病害严重影响大小麦经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大麦黄花叶病自七十年代中期发生以来,蔓延很快,为害不断加重,是目前大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由大麦黄花叶病病毒和和性花叶病毒共同引起。大麦和性花叶病毒曾是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一个株系,但其与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血清完全不相同,从而被认定为一种新的病毒。此病最先在中西欧各国发生,近年来在日本也得到了鉴定。我们在本所的如东病目中也发现了这种病毒。由于这两种病毒是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病毒在禾谷多粘菌体内不仅能存活十年以上,而且还可增殖。因而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麦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往,日本曾在火山灰土壤地带观察过麦类的缺铜现象,但随着麦类栽培面积的减少,对此人们不太重视了.当前,由于贯彻了压缩水稻面积的政策,小麦面积相应增加,各地小麦缺铜症又随之发生,不仅在火山灰土壤,而且在棕色森林土、泥炭土的褐色低地上也时常  相似文献   

16.
在我县沿海地带的冈东、上冈、草埝的乡镇及沿海辐射地域里下河地区,从2 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大小麦的品种更新和免耕麦、套寄麦的麦作耕作制度的变革,随之发生大麦黄花叶病(Barleyyellowmosaicdisease)和小麦发生梭条斑花叶病(WSSMV) 〔1〕,这两种病毒病害严重影响大小麦经济产量和品质,一般减产30 %左右;而这两种病毒病害又都是土壤传播,以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PolrmyxaqraminisL)为介体的真菌传毒,真菌本身不致病,也不引起任何症状〔2〕。我们多年来对大小麦这两种病害的轮茬种植进行试验观察,探索发病规律和栽培防治。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17.
大豆病毒种类鉴定和检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地,普遍发生病毒病,1985年调查,平均发病率达28.58%。 通过鉴别寄主反应,血清学和电镜等鉴定方法,从我国大豆上分离和鉴定出6种病毒,即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轻性斑驳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坏死病毒和苜蓿花叶病毒,前三种最主要,田间病毒常发生复合侵染。大豆花叶和大豆矮化是大豆的主要种传病毒,二者也可复合种传。从其它豆类分离的种传病毒,经人工接种可侵染大豆的有番茄不孕病毒、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和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国内在烟草上报导的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黑环病毒,华北花生上的花生矮化病毒,经室内接种,也可侵染大豆。以上,除大豆花叶病毒已普遍发生外,其它是局部发生或在田间大豆上尚未发生,但有潜在危险性。所以,在对内植物检疫方面应制止零星发生的种传病毒通过地区间调种而传播蔓延,在对外检疫方面,应严格防止国内尚未发生的大豆新病毒随引种传入我国。 本文提出的检验技术,可供检疫苗圃或产地使用。  相似文献   

18.
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mosaic virus,CWMV)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相关技术参考,于2008-2010年采用普查结合ELISA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这两种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YMV重病区呈现向西、向北扩展的新趋势,发现山东泰安、河南商丘、湖北丹江口、襄樊、随州等新病区,四川省仅在内江发生。江苏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区正在扩大,浙江病区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9.
危害我国大豆的主要病毒病有三种,即花叶病、芽枯病和矮化病。应用差速离心法成功地从京黄3号、科黄2号和铁丰18号分离出花叶病的病毒;从丹东青豆的杂种中分离出芽枯病毒。花叶病毒颗粒为长而弯曲的线形,平均长度为661.2nm,宽度为13.9nm。芽枯病的病原为球形的烟草环斑病毒、平均直径为29.5nm。花叶病与籽粒褐斑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证明,种子产生斑驳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抗病品种的褐斑率明显低于敏感品种。根据病毒病的鉴定结果,京黄3号等感染的花叶病,植株矮化不明显,种子容易生褐斑,称之为典型的普通花叶病(SMV—G);而铁丰18号感染的花叶病,植株矮化明显,籽粒不生褐斑,称之为矮缩型花叶病(SMV—D)。供试品种中抗花叶病最强的品种是科黄3号。丹东青豆的杂种以及日本的宫城白眉和大青豆则是烟草环斑病毒(TRSV)感染的芽枯病。这些品种严重染病,颗粒无收,利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裸大麦是江苏省南通市主要夏粮作物之一,南部启东、海门、南通三个县是裸大麦主产区,裸大麦用作棉花、玉米的前茬,历史上长期种植六棱型裸大麦品种。七十年代中期在生产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大面积应用的六棱型裸大麦品种不抗倒,易遭赤霉病为害,开始应用二棱型裸大麦品种“浙114”,八十年代初随着“浙114”裸大麦黄花叶病发生、发展、六棱裸大麦品种退化,裸大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影响夏粮总产提高,不少地区压缩裸大麦,扩种小麦、蚕豆。为了促进裸大麦产量提高,迫切需要尽快选育符合南通市耕作条件的裸大麦新品种。1979年我所加强裸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明确了选育目标是产量超过“浙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