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以牛宰后左侧胴体在2℃条件下冷却24h作为对照组;右侧胴体在2℃条件下冷却4h后,移到10~15℃条件下冷却4h之后再移到2oC条件下继续冷却16h作为处理组,测定了宰后不同胴体冷却温度对肉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在宰后8h温度降至10qc左右,而处理组在宰后13h降至10℃左右。宰后8h处理组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宰后8h,对照组ATP含量显著低于处理组。pH值和ATP含量变化表明,处理组在冷却过程中有生化代谢过程加速阶段。处理组宰后第1天和第7天的剪切力分别与对照组第7天和第21天的剪切力相似。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宰后冷却温度可以加速代谢过程,避免强烈的冷收缩,同时可以大幅度缩短牛肉的嫩化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20只小尾寒羊胴体按试验设计劈半后分成2组,分别进行延迟冷却[温度(15±2)℃,时间2 h,随后转入常规冷却间至24 h]和常规冷却(温度0~4℃,时间24 h)处理,研究延迟冷却对羊背最长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冷却处理延缓了羊胴体温度下降速率,提高了p H值下降速率,显著降低了宰后24、48 h羊肉剪切力值(P0.05),宰后24 h胴体的冷却损失、蒸煮损失和汁液损失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和延迟冷却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电刺激和延迟冷却对宰后牛胴体温度、pH降低速率和肉的食用品质的影响。【方法】24头鲁西黄牛杂交牛按试验设计进行电刺激(刺激时间60 s、电压42 V、电流0.7 A、频率50 Hz)和延迟冷却(温度15±2℃、时间3 h,随后转入常规冷却间至24 h)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处理没有改变胴体温度的降低速率、但显著加快了胴体pH的降低速率;电刺激和延迟冷却没有改变胴体的冷却失重,但降低了背最长肌的保水性。两种处理均可以有效预防冷收缩、降低肉的剪切力值,改善肉的嫩度。【结论】在肉牛屠宰加工流程中,采用电刺激技术或延迟冷却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4.
冷鲜肉是特指生猪屠宰后对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h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鲜肉.  相似文献   

5.
二、冷却肉的加工近年来,冷却猪肉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上悄然出现,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消费者的欢迎,冷却肉将成为我国肉类消费的主流。目前,中国百姓仍旧习惯于购买凌晨宰杀、清早上市、还保持着一定温度的“热鲜肉”,冷却肉的生产和消费刚刚起步,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仅有千分之几,因而有必要对冷却肉的加工工艺及特点有一个了解。(一)冷却肉的特点冷却肉是指对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后的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内部为测量点)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  相似文献   

6.
不同蔬菜真空冷却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蔬菜的真空冷却试验,表明在真空冷却过程中真空度影响着真空冷却的时间和最终的冷却温度.真空冷却过程还受产品种类影响,不同类型产品的最终真空冷却效果也不同.质量损失是真空冷却过程不可避免的现象,损失程度与产品的种类、温差以及比热容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风冷和水冷生鲜鸡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风冷和水冷处理后的鸡胴体放入冷却间中,比较肉鸡宰后24 h胴体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水冷胴体的冷却速率高,而风冷的冷却速率较低;水冷过程胴体会吸收水分引起质量增加,风冷过程会造成胴体质量的减少;水冷生鲜鸡的胸肉、背部和胸部皮肤的L·值,以及剪切力值和蒸煮损失都较风冷的高.水冷生鲜鸡的胸肉、背部和胸部皮肤的b·值,以及胸肉的TBARS值较风冷的低.pH24h、滴水损失以及a·值在这两种冷却方式的生鲜鸡胴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水冷生鲜鸡肉的质构和外观优于风冷.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冬季青绿禾草苇状羊茅、扁穗雀麦、鸭茅、黑麦草等在牛羊育肥上的饲喂效果,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冬季青绿禾草对牛羊增重速度、山羊胴体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喂冬季青绿禾草,牛羊日增重分别比饲喂秸秆组提高69.80%和73.49%,羊只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也增明显提高,其中羊只屠经和胴体重达显著,每头牛羊平均每天比对照组分别净增纯利1.42元和0.19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饲喂肉牛肉羊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的饲用价值和在牛羊上的饲喂效果.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对牛羊增重速度、山羊胴体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牛羊日增重分剐比饲喂秸秆组提高69.80%和73.49%.羊只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也均明显提高,其中羊只屠宰率和胴体重达显著,每头牛羊平均每天比对照组分别净增纯利1.42元和0.19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冷却方式对冷鲜鸡冷却效率、卫生质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考察水冷、干冷、混合预冷及风冷对鸡胴体的降温速率、冷鲜鸡肉的微生物含量、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4种冷却方式中,水冷在冷却前期冷却效率最高,而后急剧下降;干冷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冷却效率几乎是恒定的;与干冷相比,混合预冷、风冷都可以有效地提高鸡胴体的冷却效率。风冷和干冷处理的冷鲜鸡肉微生物含量低于水冷和混合预冷,风冷方式下鸡肉嫩度最好,水冷方式的肉色最亮。[结论]风冷可以有效地提高鸡胴体的冷却效率,控制鸡肉的交叉污染,改善卫生质量和冷鲜鸡肉嫩度。  相似文献   

11.
袁志明 《特产研究》2006,28(2):22-23,35
小尾寒羊肌肉的各项肉质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肉品具有较为理想的外观要求和优良的贮存稳定性;脂肪的含量与分布使其肉质细嫩、多汁味美。从肉用角度来看,小尾寒羊和蒙古羊均可作为肥羔羊生产的品种。但小尾寒羊6月龄胴体重平均值为18kg,蒙古羊6月胴体重平均值为16kg,显示小尾寒羊有较高的育肥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盐分对鱼类冻结特性的影响,将5种新鲜鱼类分别浸泡在盐度为0%、5%、10% 、20%的盐溶液中24 h后,采集样品的温度变化数据,绘制出冻结曲线,比较各盐度下各冻结特性值的不同.结果表明:盐处理后鱼类的冻结点显著降低,且随着盐度的增加,冻结速率降低,最大冰晶生成带通过时间延长,过冷却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吉林省延边地区1949~2010年苹果梨产量资料、延边苹果梨主产区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采用主分量分析、相关系数计算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吉林省延边冬季冻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可以作为苹果梨冬季冻害临界温度。据此临界温度,利用冬季(12~2月)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8℃的持续日数、极端最低气温、最大降温幅度及有害积寒作为苹果梨冬季冻害致灾因子,采用主分量叠加各致灾因子的方法得出了苹果梨冬季综合冻害指数。以综合冻害指数为基础,将冬季苹果梨冻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严重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4.
2016年5月2、15、23日甘肃中部金昌地区出现3次霜冻天气,其中以15日的霜冻强度最大,从天气实况、环流形势、前期气候背景、数值产品预报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气温异常偏高促使农作物生长发育期提前,抵抗低温冻害的能力减弱;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发展为冷空气的南下及低槽冷空气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霜冻多发生在天空晴朗少云、风力较弱、温度显著下降的寒冷夜晚;强霜冻往往是由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所致;欧洲中心和T639形势场及其细网格温度场预报对霜冻天气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制的冻结与监测装置,进行了不同干密度和含水量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温度变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干密度增大,土壤的导热能力将被削弱,随着冻结过程的不断进行该影响因素的作用不断增强。含水量对冻结中土体温度的变化也存在显著影响;含水量较高的土体降温更为剧烈,稳定状态时的温度也更低。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得到了不同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土体温度与温度梯度同冻结位置和时间的分段函数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冻结初期,含水量是影响土体温度与温度梯度的主要因素,含水量越大降温越剧烈;而在冻结的后续阶段,温度与温度梯度的变化则受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共同影响,随二者的增大土体降温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反复冻融法对枸杞多糖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解冻温度、冻结时间、冻融次数、冻结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验证反复冻融法对枸杞多糖的提取效果影响。[结果]当温度低于45℃时,枸杞多糖的溶出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高于45℃时,枸杞多糖的溶出率却降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枸杞多糖的溶出率逐渐增大,但超过3次以后溶出率提升并不明显;随着冻结时间的增长,枸杞多糖的溶出率逐渐增大,当冻结时间超过3 h后,枸杞多糖溶出率趋于平稳,无明显变化;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枸杞多糖的融出率逐渐增大,当冻结温度低于-24℃后,枸杞多糖融出率趋于平稳,无明显变化。[结论]反复冻融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解冻温度45℃,冻融次数4次,冻结时间3 h,冻结温度-28℃。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初夏青海北部地区一次罕见低温冻害天气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6月10日发生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缘及东部湟水谷地的一次强降温冻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初步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青海高原农业气象灾害的新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降温天气过程,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事件;(2)冷空气影响青海北部时间长达24h,且强度较强,控制时间长;加之晴空辐射降温显著,是造成"610强降温"低温冻害的主要原因。(3)由于前期的晴热少雨天气,使得作物提前进入旺长期,降低了作物承受低温的能力,加之夜间平流降温和晴空辐射降温叠加,增大了地面降温幅度,加剧了冻害程度;(4)在高空有利的形势场配置下,冷空气不断积聚,而后分裂南下,在地面形成强大的冷性高压控制青海省北部地区,并自西向东影响青海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对福清市气象局1978年迁站前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Td)进行均一性检验和差值订正,继而对2010-2011年度的Td进行评价。通过调查2010-2011年度福清市番木瓜冻(寒)害情况,结合同期自动站的低温资料,对福清市各乡镇番木瓜合理化种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制备,通过试验得出冻干过程的基本工艺参数为:冷冻终点温度-34℃,加热板温度35℃,干燥室压强66.7Pa,料液浓度2%,料液厚度11mm。同时建立了升华干燥时间与料液厚度、含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其它天然色素的冻干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柿属植物3种及栽培柿17个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解质渗出率法和示差热分析法(DTA)测定了柿属植物(Diospyros)3个种及栽培柿(D.kaki)17个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而栽培柿品种间抗性差异不大,供试材料中,君迁子D.lotus最为抗寒,其中D.lotus♂的抗寒性为-29.1℃,D.lotus♀的为-28.6℃,其次为栽培柿D.kaki,供试17个品种的抗寒性范围在-21.0--27.0℃之间;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台东豆柿D.taitoensis最不抗寒,仅耐-16.5℃低温。降温速度对于树体冻害影响极大,若气温降至某一低,则到达该温值所用时间越长,树体受低温伤害越重,低温驯化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柿品种的抗寒性,此外,供试材料抗寒性的强弱与其是否为甜或涩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