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城区景观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首先要挖掘和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塑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的价值是一个城市有机成长过程中不致迷失的坐标。笔者从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地域文化景观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景观的相关对策研究,以建立地域文化景观多样性和乡土性双重体系为基本出发点,塑造地域文化为导向的景观空间载体中的社会共识体验,达到建设地域文化景观有机生命体系的主要目标,并期许对现今的景观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化特色塑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化特色塑造的实例,主张利用植物营造当地特色文化景观,重视当地建筑文化特色传承,以城市雕塑表达文化意蕴,结合城市铺装、灯杆、座椅塑造城市园林景观文化细节,进而展示和传承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4.
陈祺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79-11081,11164
结合礼县西汉水风情线规划设计,在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紧扣“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巧妙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武功县五彩渭水园规划设计,在自然湿地景观塑造中,紧扣"农耕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湿地生态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城市建设中地域文化景观特色衰退的问题,以城市公园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域文化设计表达上的常用手法对地域文化进行分类,参照植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对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长治、晋城市的城市公园中地域文化景观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整体上地域文化的丰富度不高,地域文化中缺少地域历史遗迹的保留。在5类地域文化中,艺术再创造类景观占有绝对优势,生活场景再现类景观的数量、多样性及文化表达等各项指标值都最小。地域文化艺术再创造和历史题材的借鉴类景观在设计与表达方面效果很好,表现形式主要为雕塑及景墙,文化题材丰富,但地域文化的表达在景观要素上种类单一,缺乏对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地域文化内在含义挖掘不够深刻,多为表面形式展示,而缺少对文化的深层挖掘与传达。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城市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市的群力丁香公园、雨阳公园、中东铁路公园,分析了地域性植物、金源文化、铁路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期对于认知、发掘与构建城市地域景观、对城市特色的营造和延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化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以"泉城"的风貌特色名扬天下。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济南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景观,也使济南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这一点说,当前济南城市建设中对文化景观的展示尚显不足,尤其在对地域风貌特色的深入挖掘与体现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而在济南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中比较突出的和而不同、与泉共生以及名士与齐鲁文化等内容正是需要重点突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陈祺  李忠明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7-489,492
结合礼县西犬丘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景观塑造中,紧扣"先秦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文脉,探索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脉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化进程带来景观上千城一面的现象,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及其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印迹,保护与建设历史文化景观,已成为塑造城市景观名片的重要途径。武夷山风光秀丽,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茶技、茶艺以及千姿百态茶叶种类,都是营造特色景观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武夷山茶博园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是融山水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滨水区的建设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阐述城市滨水区景观塑造与地域特色的关系,并就地域特色塑造进行内容、方法及政策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湘西南传统民族村落文化景观变迁的特征,探寻文化景观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变迁机制,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文化景观变迁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方法]以文化空间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的文化空间研究和灰色关联分析,对文化景观变迁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空间整合度与文化频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空间可以塑造文化景观;随时间的推进,文化空间景观从建筑内部的堂屋逐渐向建筑外部的院落发展;文化空间呈现2种自由随机的变迁方式发展;在简单民居内部,文化空间以堂屋为主,在有院落的民居中以庭院为主,在族系尺度则以公共空间为主;在景观变迁因子中,使用工具等物质文化景观比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变化要快;总体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对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最大.文化景观表现型因子对受外界施加的影响反应要大于文化景观基因型因子;湘西南文化景观变迁受到内外两方面的作用,以有利与否为标准进行变迁.[结论]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与管理应该重点抢救、保护内在的基因型民族文化景观,然后再挽救表现型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变迁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尤其是市场作用即文化产业作用下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78家星级休闲农业园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的调查,归纳出地文景观型、水域风光型、农业生产及物产型、古村聚落型、风土民俗型、生物景观型、气候气象景观型、园林景观型、名人文化型、宗教文化型等十类适于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地域文化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植物景观是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植物景观塑造了不同的城市面貌。如何利用植物景观体现城市文化,展现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风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青岛、徐州是同处于南暖温带绿化区域的两座城市,以徐州和青岛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了青岛与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对两地植物景观的异同与特色进行分析与比较,进而探究两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形成机制,为两地乃至同区域其他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融入地域文化的森林公园景观,能充分展示景区地方特色,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景区文化名片。位于台湾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中的文化创意展区,依托邹族传统文化景观特色,充分展示了阿里山高山族的典型地域文化,并形成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的经典名片之一。通过剖析邹族传统文化景观特色以及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文化创意展区的建设历程,探索了邹族传统文化景观在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手法,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森林公园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传承地域性文化,提升景区内涵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21-322
如今的城市公园建设中,人文性的内涵逐渐缺失,城市之间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城市的文化缺失。表现在景观方面,各个地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丧失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出现大量的"西方化"、"雷同化"、"图纸化"的景观,所谓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主流文化的不断冲击之下早已泯然。如何保持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课题。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如何塑造城市公园地域化景观。  相似文献   

17.
以普洱市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景观—茶山为依托,结合景观功能需要,以"茶园的记忆"为主线,开展普洱市茶山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其设计理念强调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延续茶文化与湿地景观。在公园规划设计中形成"一中心、四片、一环"的景观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景区景点进行意向设计。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以地域特色为根基,结合现代表现手法,设计出宜居生态文化圈,这不仅是居住区景观设计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延续的必然。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城市中原本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景观正逐渐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将从构成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地域性居住景观的塑造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才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32-1034
景观生态是当前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在连云港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中,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框架,依托城市的山水自然条件,来分析景观生态结构布局。从地区特点和地域文化出发,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将城市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融合于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之中,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特色目标,明确各类绿地中的特色体现,努力创造富有景观生态特色的绿色连云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如何采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思维,从河南本土文脉中寻找文化亮点,打造特色城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了地域文脉与城市特色的内涵和研究的意义,对河南省地域文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地域文脉传承下河南城市建设特色的塑造方法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