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东亚集团是集种、药、肥科研、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民营科技企业。东亚集团下辖吉林省永丰种苗有限公司、东亚农业有限公司、东亚化工有限公司、东亚生化研究所、东亚公司武汉分公司、东亚公司北京分公司,固定资产达8 000万元。多年来,该公司一心为农,以  相似文献   

2.
韩国地处东亚,以大米为主食,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与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类似,韩国促进水稻生产的政策措施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韩国促进水稻生产的政策措施1水稻进口政策基于保护国内水稻产业立场,近几十年来韩国政府严格限制水稻进口,但在1995年依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1龄幼虫的控制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并采用HollingⅡ模型和Hassell-Varley模型分别拟合计算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9.692,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9.231头,且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52 d;东亚小花蝽雄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中等,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6.610,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6.949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为0.059 d;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弱,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3.211,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3.103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也最长,为0.076 d。东亚小花蝽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与搜寻效应呈负相关;其对猎物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随...  相似文献   

4.
玉米良种东单6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单60是辽宁东亚种子科学院杂交育成,由辽宁东亚种业玉米分公司独家生产和经销的高产、高淀粉、多抗玉米新品种,200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适中,在江苏春播约115天,夏播约96天,与掖  相似文献   

5.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粮食是生命之源、宝中之宝,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去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屡创新高,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必须正视全球粮食危机,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内外价差较大,近年来中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动力较大,给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提出了挑战。日本与中国同为东亚小规模农业,也面临国内农业基础竞争力不足、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较大的问题,但由于进口调控措施比较完善,日本大米进口基本稳定在非常有限的水平,未对国内产业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日本调控大米进口的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粮食进口调控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产品生产已难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以保障未来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日本与中国同处东亚,在粮食的供给和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梳理了日本粮食安全政策的历史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建议中国政府立足国情,积极借鉴日本经验,主要包括: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时做到有保有放,建立健全粮食补贴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统筹制定海外农业投资规划,加快农业"走出去"进程,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与发展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变化,相应对粮食实施的保护政策与保护式也应进行调整。本文在分析粮食保护的经济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粮食保护模式的构想,认为新时期粮食保护的模式应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粮农收入保护、粮食进出口贸易保护等构成,最后提出了实现新粮食保护模式的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少数民族古语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西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少数民族古语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西传株洲工学院刘志一一、中国远古时代,原始汉藏语系分南北两大类型根据当代人类考古学研究,中国远古先民属蒙古人种,分北亚类型、东亚类型、南亚类型、东北亚类型、美洲类型。新石器时代,以秦岭为南北分界,北方为东亚类型,南...  相似文献   

10.
东亚、南亚籼稻同工酶基因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供试亚洲栽培稻5种同工酶、10个位点的分析发现,东亚、南亚籼稻品种在Amp-1,Amp-x,Amp-y,Est-2,Est-10五个位点上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将五个位点基因以其De值数量化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南亚和东亚材料分别处在不同的群体中,南亚品种主要分布在Ⅰ、Ⅱ、Ⅲ群;东亚材料主要分布在Ⅳ、Ⅴ群。Ⅰ、Ⅴ群距离最远,南亚、东亚品种亦主要处在这两个群体内。南亚的Aus和东亚的中国籼稻群体最具各自地区的特点。由De值得到的Pe值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最后,据中国籼稻与南亚籼稻存在明显差异对当前两个主要的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提出了置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形势审视与深化改革国内贸易部商业经济研究所丁声俊一、中国近年来的粮食形势在1996/97粮食年度结束的时候,全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增”:即粮食总产量增加,粮食收购量增加和粮食库存量增加。1996年,中国在1995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取得大丰收,...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业科学》2006,(2):20-20
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广东农业科学》2007,(12):45-45
近期,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亚平院士研究小组对东亚野猪和家猪的线粒体群体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所有东亚家猪来源于单一世系D,且东亚家猪的驯化主要发生在湄公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该研究成果于2007年11月19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基因组生物学(GenomeBiology)》上。  相似文献   

14.
东亚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政治领域,学者们提出了亚洲式民主的概念,用以解释在儒学传统影响下所形成的新权威主义政治体制;在经济领域,提出了儒家资本主义的概念,用以描绘在新儒家伦理影响下出现的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亚经济模式;在文化领域,提出了亚洲价值观的概念,用以描述东亚在崛起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第2届东盟+中日韩农林部长(10+3)会议于2002年10月11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本届会议是11月在柬埔寨召开的10+3领导人会议的一个重要的预备会议。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的农林部长或副部长出席了会议。会议重点审议了当前亚洲以及世界粮食和农业形势,回顾了自第1届10+3农林部长会议以来,东盟和中、日、韩在农业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讨论通过了新的合作项目建议。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农林部长分别就东亚农业合作与发展问题发了言。会议对中国、日本及韩国与东盟所开展的农业合作表示满意。由于地缘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农业形势与我国农业基本情况,提出我国的粮食安全基本对策为:①成立国家粮食安全委员会,形成多部门、自上而下,全面承担与负责执行国家统一的粮食战略任务的机构与行动机制;②制定粮食安全法,逐步建设稳定、理想、符合全社会利益的粮食生产供给架构,实现依法治粮;③恢复“省长米袋子”工程,建立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合作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④建设独立的粮食购销体系,处理国际、国内粮食储备与价格管理关系;⑤建设与保障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者基本素质;⑥完善中国特色的种植业三元结构,发展节粮型养殖业,形成良好的粮食生产战略格局;⑦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科教体系。建设内容包括总体设计中心、工程技术试验基地、推广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108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我国粮食宣传周的宣传主题是“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爱惜粮食、节约资源的风尚。  相似文献   

18.
眼下夏熟粮食丰收,不少农友家中堆满了粮食,由于缺少保管知识,加之夏季气温高、空气潮湿,粮食容易生虫、霉变。为此,这里介绍夏季家庭储粮六法。———缺氧保管法。缺氧保管须用塑料薄膜或其它密闭容器,将粮食密闭起来,使它与外界空气隔绝,利用粮食自身的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粮食的生产供给、库存和需求与消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耕地、粮食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粮食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及广大人民的关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今年我省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为厘清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韧性,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客观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全局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6—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贫困、粮食生产脆弱性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农业水贫困程度降低了30.45%,南方降幅高于北方,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粮食生产脆弱性降低了71.99%,北方降幅高于南方,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水贫困与粮食生产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了21.99%,区域差异趋于缩小,但始终保持北高南低的态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提升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