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调查了云杉阿扁叶蜂不同食叶强度时青海云杉的侧枝,胸径生长量,建立了针叶损失率与虫口密度,侧会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相对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划分了受害等级,为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森林嫩梢叶部害虫发生危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2007年,采取线路踏查、标准地调查、直接计数与天平称量等方法,查到祁连山林区主要树种的嫩梢和叶部害虫(包括蜱螨目)10目93科679种.查明了主要嫩梢叶部害虫的发生特征、危害面积,分析了嫩梢叶部害虫发生的原因,调查了青海云杉嫩梢食叶害虫危害损失量,建立了青海云杉叶部害虫虫口密度、针叶损失率、被害侧枝鲜质量、胸径生长量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青海云杉嫩梢虫害率与嫩梢鲜质量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天然阔叶混交林林下不同更新年龄的红松和云杉的树高、胸径和林分公顷蓄积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红松和云杉的树高、胸径和林分公顷蓄积随更新年龄的增长均呈"S"型曲线。红松在16~48年间胸径的平均生长量较14~25年间的云杉要高些,更新云杉的林分公顷蓄积的平均生长量是更新红松林分的2倍多。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幼树主干新梢生长量损失率与大栗鳃金龟幼虫虫口密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虫口密度越大,云杉主干新梢生长量损失率越高;临夏州大栗鳃金龟幼虫田间治指标确定为3头/m2。  相似文献   

5.
白龙江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白龙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33块样地调查,并对35株样本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6-10年分别是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8年(1.11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87m);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2)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率、形数的数学模型,并经对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进行模拟得出,它们符合理查得(Richards)生长曲线。(3)18年生材积生长量比云杉、华山松、油松3个树种的材积生长量高2倍以上,生长速度的次序为: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生境压力下青海云杉的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为有效保护、合理经营青海云杉林提供经验模型。[方法 ]利用青海地区青海云杉的树轮数据,计算单木胸径生长量,分析不同起源、不同坡位条件下胸径生长规律,构建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对比与评价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随后选取基础模型,建立考虑起源和坡位的青海云杉单木胸径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全部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总体来看,青海云杉生长到胸高位置后,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后平缓变化趋势;青海云杉天然林、人工林单木生长的速生期分别为29—44 a、29—39 a,连年生长量(CAI)和平均生长量(MAI)均在0.40 cm以上,随后天然林单木CAI和MAI的变化平缓,人工林的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坡位的单木胸径生长趋势具有差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不同起源、坡位条件下各树种最优胸径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13以上,总体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均在±2%以内,平均预估误差(MPE)大多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在35%以内。以Gompertz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的R2...  相似文献   

7.
用二次幂非线性微分动态预测了杉木、云杉、落叶松三树种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反映不同树种树木的平均生长过程,是用来预测树木平均生长量较为理想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8.
用二次幂非线性微分动态预测了杉木、云杉、落叶松三树种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反映不同树种树木的平均生长过程,是用来预测树木平均生长量较为理想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2011年对2003年建立的3块红皮云杉子代测定林,共6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量等生长量性状进行统计,并对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生长量性状在红皮云杉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胸径、树高、材积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优良单株选择应以家系选择为基础。采用2种方法进行优良家系选择时,聚类法共选出优良家系37个,多重比较选出优良家系20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对多数量化回归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将白龙江林区各种条件下云杉人工群体的生长对环境因子的反应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并对林分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树高,胸径近5年的生长量进行预估,为今后工程化培育云杉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尖峰岭绿楠树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绿楠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并进行了样木横剖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绿楠是比较速生的树种,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生长都呈多峰态曲线;(2)胸径年生长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而树高年生长量高峰期晚于地径和胸径生长高峰值出现的年份;(3)在生长初期(8a前),材积生长极缓慢,年生长量<00009m3,其后开始较快增长,到第17年出现最大值000868m3;(4)从平均生长量看,地径变化比较平缓;胸径在14a前呈稳态上升趋势,14a后呈平稳发展状态并略有下降;树高在19a前基本呈稳态上升趋势,19a后保持在050m/a左右,并呈缓慢地下降趋势;材积一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不同坡位的水肥等条件不同,因而影响了绿楠树的生长,离水沟最近的下坡地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分别大375%和291%;(6)绿楠树地径、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变化趋势基本上与降雨蒸发比(R/E)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水分状况是影响绿楠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率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的复位样木生长量测定数据,以材积生长率Pv为因变量,年龄T和胸径D为辅助变量,选择Pv=aTbDc为基本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可变参数的材积生长率模型,并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参数。结果表明:材积生长率表在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且误差小,精度高,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安溪秃杉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对幼林观测表明,其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长势良好,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8 m、胸径生长量达1.2 cm;与福建柏、杉木生长量比较,秃杉树高提高了12%~21%、胸径提高了13%~29.8%,具有明显的增益优势,适宜作为南方用材林进一步引种栽培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4.
马占相思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马占相思两个试验点8个种源的3年生幼林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生长及材积和抗风力等指标,均以昆士兰的13242号种源最好。其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的154%、158%、387%;其次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13459号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也为最差种源的144%、160%、370%;而印度尼西亚的13621号种源最差。同时,各种源的生长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冠果基因种质资源收集圃营建及幼树生长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建立文冠果优良基因收集圃过程和步骤,并对圃内三类群体26个家系(混系)2 a生生长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后,优树群体无论是当年成活率还是第2 a保存率都明显优于高海拔群体和普通群体。在树高生长量方面,优树群体超过普通群体98.3%、超过高海拔群体39.4%;在地径生长量方面,优树群体超过普通群体35.6%、超过高海拔群体17.0%。三类群体在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上优劣顺序为优树群体高海拔群体普通群体。在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上表现最好3个家系为Y6、Y4和Y5。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城市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选取大叶黄杨和石楠进行了以污泥和泥炭作基质的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比例的处理比较了污泥和泥炭作基质在植物生长状况、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基质保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上的植物株高和地径的增加、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基质保水能力不同.污泥基质上的大叶黄杨株高生长量和石楠的地径生长量以及两种供试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泥炭基质;无论是种植大叶黄杨还是石楠,污泥基质的含水量低于泥炭,但两种基质的水分损失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固定样地观测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收集林分现实生长与经间伐或间伐设计后所保留群体的生长资料;以固定样地观测资料为依据,以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及胸径度离散度的指标,确定不同地位指数林分间伐的起始年龄;采用Richards函数模拟合理密度与生长水平下的林分平均树高及胸径生长;并采用间伐或间伐设计前,后林分生长标准的调查资料,以地位级指数,林林分平均胸径及胸径离散度为自变量建立起人工速生丰产林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东部山区高龄日本落叶松林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15a后,经解析木分析表明,轻度干扰林分中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保持良好的生长趋势,总生长量比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林分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幼龄期也高于后二者,重度干扰林分的各要素生长量均增长缓慢。这些结果表明超过一定限度的人为干扰阻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树干解析法试验研究了日本花柏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花柏33年生平均木树高为12.57 m,胸径为13.26 cm,材积达0.1029 m^3;此时材积连年生长量仍然大于年平均生长量,树木生长尚没有到数量成熟阶段。日本花柏生长过程中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H=12.8278/(1+e^2.893-0.1801x)、Dbh=12.4696/(1+e^3.8388-0.268x)、V=0.126/(1+e^5.1711-0.1998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