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本文对近年来番茄青枯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国内番茄青枯病防治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应用,并展望了青枯病防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论述了番茄青枯病的生理分化、致病机制、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病育种及 青枯病的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番茄青枯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番茄青枯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系统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的病原与侵染、发病规律、症状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该病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为番茄青枯病的深入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维管束系统病害,常见于设施栽培,世界各地番茄产区均有发生。番茄开花坐果期易发病,发病时间短,蔓延速度快,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该文主要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提出了番茄青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郝志军 《蔬菜》2012,(5):32-33
番茄溃疡病和青枯病是辽西露地番茄杂交制种过程中常见病害,最易混淆,经常造成番茄减产和绝收。通过实验、示范表明,正确区分番茄溃疡病和青枯病的相似与不同,对症下药,采用物理与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就能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番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据大冶市植保站2005年在陈贵镇杨庚村蔬菜地调查,5月中下旬是春播番茄的发病高峰期,一般田块病株率为3%~8%,重病田块达38%,露地重于保护地;8月下旬、9月下旬是秋番茄的发病高峰期,一般田块病株率为3%~9%,重病田病株率达32%,以保护地发病重.由于番茄青枯病在田间表现的症状与番茄枯萎病等其他病害较难区分,因此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正确诊断番茄青枯病,指导菜农对口使用农药,科学防治青枯病,现将番茄青枯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是番茄的2种重要病害,在蔬菜生产中常同时发生。这2种病害发病症状虽相似,但病原菌有着本质的不同。生产上常因分辨不清带来防治困难,影响防治效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此,介绍了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选择抗耐病品种、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嫁接防病、轮作倒茬、土壤改良、田间管理、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农业科学院南繁试验基地的得青枯病的番茄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细菌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出致病菌为番茄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并探讨了南繁番茄青枯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番茄是我市主要蔬菜之一,因消费市场大,效益高,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而青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产业的发展,青枯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一般于坐果期显示症状,病情发展迅速,造成成片萎蔫死亡,菜农谈之色变。我站从2000年开始对番茄青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探索,及防治试验,在控制其发生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李红斌  陈建 《蔬菜》2021,(10):47-49
为了克服当地酸性土壤的不利影响及樱桃番茄连作普遍的种植习惯,彻底解决番茄青枯病严重发生的问题,在选用抗枯萎病和青枯病特性突出的砧木品种基础上,采取斜接嫁接育苗方法,有效防止了番茄青枯病的发生。早春樱桃番茄栽培育苗中采用斜接嫁接育苗方法,其中包括砧穗品种选择、砧穗错期播种、嫁接前准备、关键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的技术,既遏制了番茄青枯病危害的蔓延,又降低了嫁接操作难度,为简化栽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经验,尤其为非专业的嫁接育苗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选择嫁接、化学药剂、复合微生物肥3种处理方式开展棚室番茄青枯病防治试验,比较各处理方式的田间防效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以"茄砧11号"为砧木嫁接番茄的方式防治青枯病,定植74 d 后,防效达94.32%,每667 m2利润较CK增加28 246.28元,是3种处理中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蔡一平 《蔬菜》2002,(7):26-26
近年来,龙岩市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迅速,夏秋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已突破600多hm2。由于夏秋季气候炎热、雨水多,种植地为酸性土壤,加上连作现象较为普遍,造成番茄青枯病发生严重,一些田块青枯病发病率高达80%~90%。为了探索防治青枯病的有效方法,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试验与示范工作,现将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症状及发病特点番茄青枯病是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由于维管束受害,影响了水分的正常吸收,最初只白天或中午萎蔫,夜晚或浇水后能恢复正常,2~3天后不再恢复,凋萎的叶片仍为绿色。潮…  相似文献   

13.
番茄青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发现宜春地区白泥土对番茄青枯病具有高度抑病效能,并应用于生产实际;提出“番茄-二季晚秧-二季晚稻”的稻田水旱轮茬模式;引进抗病新品种,推行防病栽培措施。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对防治番茄青枯病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番茄青枯病是我地目前番茄为害最大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传播快,用药剂防治不能控制病害的发生,老菜区发病更严重,减产高达60%以上,甚至失收。为此,我们1989年用番茄套种洋葱——生态种植法防治番茄青枯病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早魁番茄、本地洋葱。供试材料:地膜、竹棍。2、试验方法试验在本所进行,前作为大白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番茄既是蔬菜又可作水果,栽培面积更是不断扩大,而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为害有日益蔓延的趋势,且这两种病害防治较难,给菜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经多年探索,总结出有关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识别与防治的一点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性病害,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甚至6~7年,该病目前尚没有抗病品种和有效的药剂,利用番茄高抗砧木品种进行嫁接育苗是防治番茄青枯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番茄青枯病,又叫番茄细菌性枯萎病,是番茄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据平和县番茄主产区的山格镇和南胜镇调查,一般园区发病率在20%~30%,个别园区高达80%以上,有的甚至连片绝收。番茄青枯病的致病菌主要随植株在土壤中越冬,能存活数年之久,以土壤传病为主,高温高湿最利于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而2~3天后不再恢复,但仍保持绿色;切断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并可挤出白色菌液。防治番茄青枯病,在选用抗病高产良种的基础上再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轮作:番茄青枯病除了为害番茄外,还为害茄子、…  相似文献   

18.
由植物病原细菌Ralstonia solanacerum(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是影响番茄、茄、海椒、烟草、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病是通过土壤传播的较难防治的一种病害。土壤一旦被该病原菌污染,采取土壤消毒、轮作等,也很难抑制其发生。选用抗性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对青枯病有抗性的番茄品种,一般果实品质较差。因此,在日本,番茄栽培大多选择抗青枯病的砧  相似文献   

19.
李庆波 《上海蔬菜》2019,(3):44-44,54
该文主要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特点,并总结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司玉芹  郑红玲 《蔬菜》2005,(4):22-22
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性病害,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甚至6~7年,该病目前尚没有抗病品种和有效的药剂,利用番茄高抗砧木品种进行嫁接育苗是防治番茄青枯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