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生态环境下,对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的保纯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无隔离条件下,甘蓝型油菜的异交率为18.0%,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品种种植点间距离越大,异交率越小,超过一定范围则异交率变化不明显。单株套袋自交保纯效果最好,网罩隔离和自然隔离保纯效果是,不隔离、不套袋保纯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国内外曾从选育自交不亲和系、化学杀雄、雄性不育两用系,三系等途径开展研究,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们从1975年开始进行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的研究,于1983年选育成功甘蓝型油菜(B.napus)雄性不育系陕1A和陕2A,並实现了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用雄性不育系陕2A和恢复系垦C_1选配的1代杂种“杂37”,经1982-1985年4年25个点次的试验,“杂37”在试  相似文献   

4.
以芥蓝和黄籽羽衣甘蓝的杂种 F1 作母本与黄籽白菜型油菜材料杂交.开展了甘蓝与白菜间多变种复合杂交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初步研究.在4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授粉后20天统计,发育子房率在31.5%~60.1%;每100蕾发育胚珠数为 1.1~60.8;借助胚珠培养获得了1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其形态上综合了3个亲本的特征.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自交高度不亲和,蕾期自交结籽也仅 1.8粒/花蕾;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表现较高的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与天然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当前国内外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概述,简要对天然杂交种、自交系杂交种,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等5种杂交优势利用途径的实践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育成品种以及各途径的育种优势及缺陷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对甘蓝型油菜细胞核 细胞质的新型育种手段进行了简述,以期为白菜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可能的新途径。本文还对白菜型油菜育种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出今后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应综合利用现有的杂交途径;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及野生资源,积极引进国外资源,丰富遗传资源;加强基础研究,为雄性不育的利用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育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9年3月,我们在油菜甘白种间杂交(81008X托品)F_4代白菜型油菜品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经过两年多的观察研究,其测交和回交后代无育性分离,现有白菜型油菜品仲中存在着保持和恢复基因。初步认为,该不育材料属于核质互作的细胞质不育类型。该不育材料在盛花前总不育率为98.76%,盛花后育性有变化。与波里马不育系高温敏感型相比,其育生变化除高温因素外,对光照长度是否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或需要一定的积温后才能导致育性发生变化进行了讨论。后期可育株自交和兄妹交结实指数分别为0.044和0.090,低于自交不亲和结实指数1.0的标准,剥蕾自交结实指数也仅5.133。根据其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双重性质、作者认为,该不育材料用于配制杂种,纯度可能优于白菜型油菜自交迟钝系和标志性状杂种。  相似文献   

7.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起源于中国,在全国各地区尤其是南方广泛栽培,是国内重要的绿叶菜之一[1].由于不结球白菜杂种优势非常明显,目前国内外主要推广的品种大多数为F1.不结球白菜杂种一代的生产过去主要采用自交不亲和,但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成本较高,亲本生活力易下降,制种时杂交率很难达到100%,容易出现假杂种;雄性不育系不仅亲本繁殖容易、杂种一代纯度高,而且有利于新品种的自身保护.  相似文献   

8.
采用RACE技术从芸芥自交亲和系花药中克隆出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s,PL)基因,全长1 657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Frame,ORF)为1 371bp,编码45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51.179ku,等电点9.42。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与其他植物的PL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命名为EsPL。进化树分析表明,芸芥EsPL基因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的P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sPL在芸芥开花后自交亲和系花药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自交不亲和系花药中表达量,该基因可能在芸芥自交亲和性状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甘蓝型低芥酸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84与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878-8-1,737,3231,408等作为基础材料,经过5年8代的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90%以上,芥酸<1%,硫甙<25.0μmol/g,含油量在44%左右,且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的SI975002,SI975113,SI975218和SI975320等甘蓝型油菜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授粉受精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异交和自交的授粉受精过程,比较不同蕾期授粉的自交亲和指数,明确了白菜授粉受精过程的时间历程,为提高自交的结实率提供了一个最佳蕾期授粉时间。  相似文献   

11.
青海大黄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大黄油菜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在西宁地区对该品种的鉴定结果表明:青海大黄油菜籽粒鲜黄、千粒重高(6.6 g)、含油量高(41.09%)、自交亲和(亲和指数为11.85)、皮壳率低(12.8%)、粒色性状遗传稳定,是一个优良的黄籽种质资源。研究还表明:自交亲和的白菜型油菜的雌蕊成熟晚,蕾期授粉能力弱;而自交不亲和的白菜型油菜的雌蕊成熟早,蕾期授粉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保持系的选育及其利用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有望解决大量繁自交不亲和系的困难。通过对国外和国内50份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271”,“SI1300”恢复性或保持性的研究。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中找到了SI系的保持系,并得到4个保持效果好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材料,大部分材料能恢复自交不亲和特性,历而易于选育到优良杂交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保持系配制的单交和三交杂种都有一定的产量潜力,通过筛选适当的恢复系有望得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杂种。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菜型油菜不亲和性以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①白菜型油菜的亲和性因品种(系)而异,不同品种(系)的亲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可根据其亲和程度采用不同的繁种方式。②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品种(系),其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在特定的时期,说明控制自交不亲和的基因只在特定时期表达。③具有自交亲和性的品种其自交后代的亲和性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④自交亲和性品种(系)的雌蕊发育较自交不亲和品种(系)晚,蕾期授粉能力弱。  相似文献   

15.
不结球白菜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繁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不结球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isMakino)是我国南方周年栽培的主要蔬菜。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1~3] :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显著。我国自 70年代初至今 ,在结球白菜、不结球白菜、甘蓝等蔬菜上 ,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和自交不亲和系解决了大量杂交制种关键技术问题 ,但继曹寿椿等[2 ]成功选育不结球白菜两用系后 ,国内外尚未见到选育出不结球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的报道。本文报道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过程 ,并观察分析喷洒NaCl溶液改良不亲和性的效应 ,进而提出自交不亲和系的扩、繁种…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大白菜自交可育系作远缘杂交,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将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为大白菜胞质雄不育系。经过2代杂交、1代自交,4代回交,能成经济性状优良、遗传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且雌蕊健壮,结实良好的大白菜胞质雄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  相似文献   

17.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甘蓝 (2n =1 8)×白菜 (2n =2 0 )的种间杂种分别进行胚培养和子房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 ,胚培养正交甘蓝×白菜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 39.2 % ,子房培养正交白菜×甘蓝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 1 6.1 %。不同杂交组合之间 ,杂种苗诱导率差异极大。杂种苗在含有 0 .0 1 %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上处理 1 0天 ,染色体加倍率为 35.6% ,比自然加倍率提高 32 7.4%。新种质在形态特征上接近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 ,在某些经济性状上表现较好的利用价值。大部分材料生长势强 ,熟性延迟 ,千粒重较高 ,含油量高 (≥ 40 % ) ;部分材料抗寒 ,耐热 ,抗病毒病、霜霉病 ,并避菌核病 ;多数材料为自交不亲和系。但所有材料的芥酸、硫苷含量较高 ,在油菜双低育种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8.
宁夏枸杞自交亲和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枸杞的11个品种和3个新优系去雄套袋、同株同花自交、同株异花自交、异品系异交,初步判定:宁夏枸杞的自交亲和指数为2;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只有在有种子的情况下才能坐果;自交亲和性在种内存在较大变幅。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宁夏枸杞已由自交不亲和向自交亲和演变,麻叶系单花自交与株内自交结果有较大差异,是一种“部分自交亲和”的变异,宁杞1号是典型的高度“部分自交亲和”的材料;青果坐果率、红熟果实收获率与亲和指数之间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但不宜作为亲和指数使用;单果重与种子数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异交有助于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增加坐果率与单果重。自交不亲和是诸多材料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宁杞1号得益于其极高的部分自交亲和水平,新品系0207同株自花异花自交指数均高,从丰产、稳产角度看,在新优系中最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利用芸芥自交不亲和系途径开展育种研究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在人工试配组合时,双亲蕾期杂交结籽率较好,但在自然隔离条件下配制杂交种 时出现双亲花期交配不亲和的现象,本试验对10份芸芥进行了系内株间和系间的完全双列杂 交,同时对自交不亲和基因的表达器官进行了DDRT-PCR扩增研究。结果表明,芸芥1、芸芥3 、芸芥5、芸芥6、芸芥8、芸芥9和芸芥13这7份材料系内株间异交和套袋自交的亲和指数均 小于1,即表现为不亲和性,说明这些材料属于S等位基因纯合的不亲和系;而芸芥2、芸芥4 和芸芥10这三份材料系内株间异交和套袋自交时,呈现出不亲和性不稳定的现象,即一部分 杂交表现为亲和,另一部分杂交表现为不亲和,说明这3份材料的自交不亲和性尚未稳定。D DRT-PCR扩增结果表明,芸芥自交不亲和S基因只在柱头组织中表达,其属于组织特异性表达 。因此,在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培育一代杂种时,在农艺学性状和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 时,有必要进一步测定自交不亲和系S等位基因的纯合性和基因型,这一工作可以有效地指 导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苗龄、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激素配比等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高频再生的影响。【结果】4因素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均有明显影响。4 d苗龄,在MS+6-BA 1mg/L+2,4-D 1mg/L预培养基上预培养3 d后诱导分化,子叶在添加NAA 0.02 mg/L+6-BA 3.0 mg/L的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率最高,达80.45%,下胚轴在添加NAA 0.05 mg/L+6-BA 3.0 mg/L的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率最高,达69.33%。【结论】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为其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