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茵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鸡油菌CanthareUus cibarius对苗高、地径促生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7.8%和52.9%: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uillusfMtewSpl对苗木生物量促进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增加230%。②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茵根对苗木微量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ol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35%,33%,155%和96%。在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ol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与正常水分条件下该茵根化苗木相比增幅最大,分别为47.9%,46.1%,130.7%和49.0%。综上所述,中度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pl能增加苗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苗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抗旱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木在生长形态方面的抗旱作用。以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马尾松苗木为材料,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自然干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且不同菌种、相对含水量以及菌种与含水量间交互项均差异极显著( P<0.01)。中度胁迫时,接种土生空团菌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最好,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8%和52.9%;不同胁迫条件下,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0%;干旱胁迫下,菌根菌能促进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尤其对根系作用明显,使菌根化苗木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菌种对宿主的亲和力大小有差异,且苗木对各菌根菌的依赖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樟子松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樟子松苗木耐盐性的影响,采用打孔灌根的接种方法对樟子松苗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含盐量(0.1g·kg-1和0.2g·kg-1NaCl)胁迫10d后褐环乳牛肝菌对樟子松苗木的菌根侵染情况以及樟子松苗木针叶电导率、丙二醛、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相同浓度盐胁迫下不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樟子松苗木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选用的不同浓度NaCl胁迫,并未影响樟子松外生菌根的合成。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不同盐浓度处理间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差异不显著,与不接种樟子松苗木盐胁迫的苗高、鲜重、干重差异显著,地径无显著性差异。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针叶的相对电导率低于不接种苗木,盐胁迫下接种处理与不接种处理间差异显著;盐胁迫下不接种苗木丙二醛含量高于接种苗木92%以上;盐处理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不接种处理,增幅分别为10.70%~407.69%,84.45%~158%,4.79%~8.57%;盐胁迫增加了苗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增加13.20%~29.53%,可溶性蛋白增加9.64%~13.43%;接种处理降低了苗木脯氨酸含量,降低幅度为18.24%~25.30%。可见,外生菌根菌褐环乳牛肝菌与樟子松形成菌根后提高了樟子松苗木对NaCl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商南县2年生油松苗木进行乳牛肝菌(Su illus bov inus)、褐环乳牛肝菌(S.luteus)和褐黄牛肝菌(B oletus luridus)3种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水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同时降低植株体内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游离脯氨酸在植株体内的累积。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人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四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对油松幼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菌根复合肥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褐环乳牛肝菌显著影响油松幼苗根际土中微生物总数和解磷钾细菌的数量。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油松幼苗与不接种的油松幼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相比,细菌增加了114%,放线菌增加了163%,固氮菌增加了100%,真菌增加了71.0%,解钾细菌数增加了24.4%,无机磷细菌增加了38.0%,有机磷细菌增加了100%。人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通过增加油松幼苗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尤其是解磷钾细菌的数量从而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外生菌根对植物幼苗根系构型的影响,选用褐环乳牛肝菌Sl12、Sl13接种马尾松幼苗,采用根系图像扫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构型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接种Sl12、Sl13与CK相比,苗高、地径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极显著增加了28.9%、20.17%、63.98%和42.8%、37.82%、134.41%;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目、根冠比显著增加,比根长减少;拓扑指数差异不显著,分形维数极显著增长;2种褐环乳牛肝菌均显著促进了苗木生物量和根系生长,尤以Sl13促生效果更佳。说明褐环乳牛肝菌扩展了根系分布范围,但未改变马尾松幼苗根系分支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温室花盆中播种白桦 (B .platyphyllaSuk .)种子获得白桦幼苗 ,并对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菌根合成试验。所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 :灵芝 (GanodermalucidumKarst)、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illei)、褐环乳牛肝菌 (S .luteus)、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tinctorius)、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赭丝膜菌 (Cortinariusrussus)、土生空团菌 (Cenococcumgeophilum)。接种两个月后 ,在灵芝、铆钉菇、厚环乳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彩色马勃和美味牛肝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观察到了外生菌根 ,而赭丝膜菌和土生空团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未形成外生菌根。进一步对形成的外生菌根做组织切片观察 ,在细根皮层细胞间均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 ,证实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白桦幼苗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云杉外生菌根菌种为试材,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粘盖牛杆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是20~25℃,最适pH值是6.0;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云杉幼苗的苗高、地径和侧根数,经褐粘盖牛肝菌、微甜乳菇和土生空团菌液体菌剂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比对照提高了26.8%、23.9%、22.0%;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微甜乳菇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褐粘盖牛肝菌和土生空团;黑紫红菇和白乳菇对云杉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盐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耐盐的生理机制,筛选出耐盐性强的外生菌根真菌。【方法】以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3种外生菌根真菌为对象,经不同浓度NaCl(0、0.15、0.30、0.45、0.60 mol/L)处理后,观察菌丝形态,测定菌丝生长量、SOD和CAT活性。【结果】观察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菌丝的形态发现,只有褐环乳牛肝菌菌丝可以保持饱满且完整状态,而橙黄硬皮马勃和双色蜡蘑随NaCl浓度的升高菌丝破损、停止生长。分别测定生长量发现,褐环乳牛肝菌和橙黄硬皮马勃都能够在0.6 mol/L NaCl处理下生长,而NaCl浓度超过0.3 mol/L时双色蜡蘑便不再生长。褐环乳牛肝菌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双色蜡蘑与橙黄硬皮马勃(P<0.05)。【结论】经过综合分析和比较,在3种外生菌根真菌中,褐环乳牛肝菌的耐盐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无菌PD培养液(ck)、单接种绿木霉(T43)、单接种褐环乳牛肝菌(N94)、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绿木霉(N94+T43)4种处理樟子松,在立枯丝核菌胁迫下苗木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及对立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复合接种可有效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及抗立枯病,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立枯病发病率仅为28%。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显著降低了樟子松苗木细胞电导率。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SOD、CAT、POD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SOD在第4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42.72%;POD和CAT在第5天出现最大值,分别高于对照49.41%,63.64%。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在第5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44.85%;可溶性糖在第4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31.91%。这说明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绿木霉具有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和防治立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菌根菌对栓皮栎幼苗接种的影响。[方法]选用红蜡蘑(L.l)、美味牛肝菌(B.e)、铆钉菇(G.v)、厚环乳牛肝菌(S.g)、褐环乳牛肝菌(S.l)共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栓皮栎幼苗进行土壤根际接种试验,研究接种后、未接种的栓皮栎幼苗在菌根侵染率、生长情况、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取样测量,结果表明外生菌根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程度,对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对养分N、P、K的吸收。[结论]筛选出的L.l、S.l、G.v是栓皮栎菌根化育苗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2.
锰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养分吸收及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对外生菌根真菌Pt 715、Sl 13和Cg 04菌丝生长、草酸和乙酸分泌,以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Pt 715的生物量最高, Sl 13次之,Cg 04最低。锰显著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y)与培养基中的锰质量浓度(0~800 mg/L)呈y=ax+b的关系(a0);但锰对Pt 715和Sl 13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说明这2株外生菌根真菌抗锰能力较强,其原因可能是它们长期生存于活性锰含量较高的酸性土壤中,产生了环境适应性,逐渐进化出对锰的抗性。此外,Cg 04和Pt 715不分泌乙酸,但分泌草酸的速率随锰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Sl 13能分泌乙酸,在锰质量浓度较高时,分泌草酸的速率显著降低,说明分泌草酸络合锰可能不是外生菌根真菌抗锰的唯一生化途径。Pt 715和Sl 13的氮、磷、钾吸收量显著高于Cg 04。在培养基中添加锰尤其是较高质量浓度的锰(800 mg/L),Pt 715和Sl 13吸收养分的降幅显著低于Cg 04(除氮外),降幅比Cg 04低20.28%~15.44%(磷)和51.20%~27.27%(钾)。在锰胁迫条件下,菌丝保持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有益于细胞的健康,增强其抗锰能力,对于提高寄主植物的抗锰能力也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柏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柏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进行接种与不接种处理,测定其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接种3种外生菌根真菌后促进了柏木幼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其中松乳菇对柏木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土生空团菌和彩色豆马勃;对柏木苗地径生长以土生空团菌影响最大,其次为松乳菇和彩色豆马勃。相关性研究表明,柏木苗接种与不接种处理高生长和地径生长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但不同的接种处理相关性不同,其中相关系数最小为不接种处理(CK),最大则为松乳菇接种处理。总体上3个菌种生长促进效应最好为土生空团菌和松乳菇。  相似文献   

14.
以梨属Pyrus的杜梨P.betulaefolia,砂梨P.pyrifolia,川梨P.pashia和滇梨P.Pseudopashia等4个种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人工干旱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梨属4个重要种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4个种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膜伤害度以砂梨最大,重度胁迫时为35.91%,滇梨和川梨分别为10.72%和10.34%,杜梨为8.00%;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砂梨呈降低趋势,而其他3个种均先升高后降低。4个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直降低。轻度干旱胁迫期,保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反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梨属4个种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变化幅度不同,说明4个种在清除活性氧以避免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能力不同,其中杜梨最强,滇梨、川梨次之,砂梨最弱。  相似文献   

15.
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是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外生菌根真菌之一。通过对其菌丝体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和pH值对于土生空团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供试的培养基来看,MRD为最适培养基;(2)该菌在供试的C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利用较好;(3)N源的利用以硝酸钾效果最佳,而且该菌种也能够利用有机态的氮(即蛋白胨);(4)土生空团菌菌丝体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地被菊‘火焰’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地被菊‘火焰’生长、生理生化和光合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抑制‘火焰’生长发育,其中,中度和重度胁迫对植株生长影响较大。(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降低,叶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Chl)含量升高。(3)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大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后升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13.33±0.2)%时对‘火焰’生长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为(10±0.2)%时,植株生长缓慢;土壤含水量为(6.66±0.2)%时‘火焰’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