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侧芽为材料,研究其试管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铺地竹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3.0 mg· L-1BA (6-苄基腺嘌呤),增殖系数为5.2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5.0 mg· L-1IBA(吲哚丁酸);试管苗移栽到泥炭、蛭石、珍珠岩体积配制比例为1∶1∶1的基质中,成活效果高达95%.  相似文献   

2.
樟树茎段组培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当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6-苄基腺膘呤(6-BA)和萘乙酸(NAA)在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樟树茎段腋芽及丛生芽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1.00 mgL-1 6-BA+(0.01~0.10 mgL-1) NAA。继代培养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筛选,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丛生芽发生率较高的培养基为MS+1.00 mgL-1 6-BA + 0.10 mgL-1 NAA,而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0~1.00) mgL-1 6-BA。将无菌苗转入最适生根培养基1/2MS+1.50 mgL-1 NAA,生根率可达90%;生根的无菌苗移栽至m(蛭石)∶m(泥炭)为1 ∶ 1的混合基质中,经过15~20 d练苗,95%以上无菌苗均能成活。这一结果为樟树优良品种的工业化育苗奠定了技术基础。图2表5参13  相似文献   

3.
以棉花竹(Fargesia fungosa)成熟种胚诱导出的芽作为材料,研究其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棉花竹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3 mg/L BA(6-苄基腺嘌呤),增殖系数为3.77,芽丛生长旺盛;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3 mg/L IBA(吲哚丁酸),生根率达100%,根系较长且粗壮;试管苗移栽至泥炭、蛭石、珍珠岩配制比例为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8%。本研究结果为棉花竹的扩繁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箭竹属其他竹种的组织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条叶榕Ficus pandurata var. angustifolia这一畲族习用药用植物,以条叶榕无菌植株为外植体,对影响条叶榕叶片愈合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壮苗生根的主导因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物质(包括6-苄基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中均能诱导愈合组织,且诱导率均达到100%,但愈合组织进一步分化成不定芽较为困难,以MS+1.0 mgL-16-BA +0.2 mgL-12,4-D +0.1 mgL-1NAA分化率最高,为6.67%;不定芽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BA,NA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殖效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增殖的作用大小依次为6-BA,TDZ和NAA,以MS+0.3 mgL-1TDZ +1.0 mgL-16-BA +0.3 mgL-1NAA增殖倍数最高,达到8.93;条叶榕生根容易,生根率均达到100%。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5.
以金雀花Caragana sinica茎段为材料,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质量浓度进行单因素设计,建立金雀花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金雀花的组织快繁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用1.0 gL-1的氯化汞(HgCl2)浸泡灭菌10 min为宜;初代培养宜选用培养基MS(Murashige and Skoog)+2.0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0.2 mgL-1萘乙酸(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中添加0.5 mgL-1苯基噻二唑基脲(TDZ),诱导形成5~6个丛生芽,将嫩茎接种在添加0.5 mgL-1NAA的MS培养基中,生根率为86.7%。图1表3参11  相似文献   

6.
以金叶苔草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壮苗、生根和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和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0.05 m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 6-BA 0.05 mg/L+NAA 0.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NAA 0.1 mg/L+ IBA 0.1 mg/L,生根试管苗移人泥炭∶珍珠岩=2∶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增殖培养过程中选择光照时间8 h/d、光照强度1 500 lx,生根培养选用大容器育苗,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以大兴安岭阿木尔地区天然蓝靛果忍冬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对试管苗生长分化的影响,筛选出分化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分化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3 mg/L+GA30.5 mg/L,芽苗生长速度快,茎秆粗壮,叶片浓绿;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试管苗根系发达,生根数量多,生根速度快;移栽基质为松针∶草炭∶阔叶=1∶1∶1,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蓝靛果忍冬组培苗成活率最高,为91.2%,苗木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8.
非洲紫罗兰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洲紫罗兰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用MS作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BA、NAA、GA等探讨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筛选了适宜的激素水平范围。试验表明:采用MS+0.1~2.0m gL/6-BA+0.01~0.5mgL/NAA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在20%以上;采用M S+0.1~1.0mgL/6-BA+0.01~0.5mgL/NAA+0.1~1.0mgL/GA培养基对芽的生长及增殖效果好,并提出GA具有提高不定芽长势和成苗率的作用;采用1/2M S+0.1~0.5mgL/NAA或0.1mgL/IBA或0.1~0.5mgL/IAA,20d内生根率可达97%以上。在腐叶土∶珍珠岩=5∶3的基质中驯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台湾山苏蕨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探讨适宜台湾山苏蕨离体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材料,建立无菌培养体系,筛选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孢子囊是最佳外植体,在MS及1/2 MS诱导培养基中诱导率高达464%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3 mg/L+NAA 0.1 mg/L或MS+KT 0.9 mg/L+NAA 0.1 mg/L,增殖率可达4.3以上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或ABT 0.5 mg/L),生根率可达95%以上。生根试管苗在纯黄心土与细沙(8∶2)和黄心土与泥炭土(8∶2)2种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茅膏菜试管苗不同增殖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茅膏菜离体快繁中试管苗增殖的困难,本试验以茅膏菜试管苗为材料,通过3种不同增殖方式,研究不同激素组合、浓度的培养基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丛生芽增殖方式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 mg·L-16-BA+0.1 mg·L-1NAA,时间为55 d;②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1.0 m...  相似文献   

11.
以成熟文冠果叶片作为外植体,通过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对其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可再生的文冠果快速繁殖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定芽诱导阶段,当MS培养基添加2.0mg.L-1BA和0.2mg.L-1 NAA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高浓度的BA显著降低不定芽诱导率;当MS培养基添加2.0mg.L-1 BA和0.1mg.L-1 NAA,每个外植体获得的不定芽数达到最大;当叶片远轴面接触培养基时,不定芽诱导率高于近轴面接触培养基。在增殖培养阶段,当MS培养基添加0.5mg.L-1 BA时,不定芽增殖率、增殖个数及增殖芽长均达到最大;在不同浓度的BA培养基中添加NAA降低了不定芽的增殖效果。在生根培养阶段,1/2MS培养基添加0.5mg.L-1 IBA的生根率最高;IBA的生根效果显著优于NAA或IAA。生根苗在含有土壤、沙子和泥炭的混合基质(1∶1∶1)中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2.
对日本红枫茎段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灭菌、启动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红枫外植体经1.0%次氯酸钠灭菌4 min后,成活率达到最高,为78.9%;以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宜日本红枫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在MS培养基中附加0.005 mg·L~(-1)TDZ时,可获得最佳的增殖效果,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5g·L~(-1),生根率可达97.8%。幼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泰国巨竹Gigantochloa tekserah成熟种胚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泰国巨竹丛生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其试管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泰国巨竹丛生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3 mg·L^-1BA(6-苄基腺嘌呤)+0.01 mg·L^-1TDZ(噻苯隆)+0.3 mg·L^-1NAA(萘乙酸),增殖系数为2.11,芽丛生长旺盛;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3.0 mg·L^-1IBA(吲哚丁酸),生根率达70%,根系发达、粗壮;试管苗移栽至等配比的泥炭、蛭石、珍珠岩的基质中,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选择青藏高原广泛推广的10个青稞品种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以及生根培养等,建立了青稞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添加L-脯氨酸1g·L^–1+水解酪蛋白0.8g·L^–1+2,4-D2mg·L^–1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L-脯氨酸1g·L^–1+水解酪蛋白0.8g·L^–1,不定芽诱导率超过90%;将不定芽转到1/2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1个月后可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5.
用转基因耐盐玫瑰的硬枝带芽茎段、绿枝带芽茎段、嫩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通过诱导培养,从中选出适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试验表明:绿枝带芽茎段是转基因耐盐玫瑰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诱导芽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诱导率为26.67%;诱导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ZT 0.5 mg/L,增殖倍数为8;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每苗生根数为11;移栽以河砂∶蛭石∶草炭=1∶1∶1的栽培基质为最佳,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红叶石楠试管苗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叶石楠的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对影响红叶石楠组织培养能力的不同培养基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启动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2.0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IBA0.5mg/L;在启动培养阶段添加0.1%的活性炭对培养效果有很好的改善。初步建立了红叶石楠的试管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白天开花的平潭月见草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月见草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成熟度较高的种荚,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种子,用75%酒精处理30 s,然后用0.1%升汞灭菌15 min,最后用无菌水荡洗5遍,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用滴管滴植后,再用镊子栽植的接种方式较佳;最适宜的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1 mg.L-1NAA固体培养基;壮苗生根培养基以固体培养基1/2 MS+0.1 mg.L-1NAA为最佳培养基;蛭石∶泥炭土∶河沙=1∶2∶1的混合基质为最佳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93.33%。  相似文献   

18.
对非洲菊品种"热带草原"的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合"热带草原"复壮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4 mg/L+KT 0.2 mg/L+NAA 0.08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4 mg/L+NAA 0.1 mg/L;炼苗后在草炭∶蛭石∶珍珠岩=1∶1∶2的基质上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3%。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及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建立了百子莲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s)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将由花梗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至预培养基(MS+0.5mol/L蔗糖+1%琼脂)上,在4℃下预培养2d后,在室温下加入装载液(MS+0.4mol/L蔗糖+2mol/L丙三醇+10mmol/L KNO3)处理60min;利用改良后的PVS 2玻璃化溶液(MS+0.4mol/L蔗糖+30%丙三醇+15%乙二醇+15%DMSO)在0℃下处理40min,将含有ECs的冻存管投入液氮中冻存1h;在40℃水浴中快速解冻90s;用洗涤液(MS+1.2mol/L蔗糖+10mmol/L KNO3)处理30min,每10min换1次新鲜的洗涤液;洗涤后,接种到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上恢复培养24h后,相对成活率分别达56.9%(TTC法)和43.3%(Evans blue法)。恢复培养55d的百子莲胚性愈伤组织经过AFLP多态性检测后未发现基因组变异,证明该方法可用于百子莲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