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地网箱培育鱼种的情况表明,利用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是可行的。自1978年起,我省上游、消湘、东风、太平、化念、车木河等水库进行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试验,但效果不够明显。为了探索我省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的规律,我们于1982年7月在昆明市官渡区东白沙河水库作了进一步的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在完全利用天然饵料的情况下,探讨网箱鲢、鳙鱼的放养密度、混养比例、养殖时间、管理措施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口水库大水面养殖综合开发利用1986年列入了国家“星火计划”。为了配合完成该科研课题,86年我县在江口水库开展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试验,目的是通过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该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的生产操作技术措施,闯出一条就地解决大水面养鱼鱼种来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1973年我所在武汉东湖开展网箱养鱼种试验以来,又先后在东湖和浮桥河水库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本文将报告1979年在浮桥河水库进行的网箱内不同密度时生长速度的研究,网箱内外鲢、鳙生长差异的比较,利用天然饵料在网箱内培育鲢、鳙鱼种和商品鱼经济效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本州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多次失利的原因,特将州内试验规模大、情况又复杂的大山水库1982年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生产的全部数据加以系统整理,试图通过分析,找出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影响网箱育种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为长白山北麓大中型养殖水域网箱育种生产方案和技术措施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天然水域中网箱养鱼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养鱼业。我国网箱养鱼的特点是:以养殖鲢、鳙鱼为主,不投饲料,完全利用天然饵料。1973-1979年,我们在武昌东湖不同湖区进行了网箱培育鱼种的实验和生产性试验,探讨了提高网箱养鱼种效率的几个技术问题和网箱鱼种生长与浮游生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8,(1):5-13
网箱养鱼在国外大约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国内报道,197.3年以来先后有武昌东湖、山东雪野水库、浙江新安江水库等单位利用网箱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上海水产研究所、沙洋水产养殖场和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用网箱进行饲养成鱼试验,都有不同成效。白莲河水库是1976年开始试养鱼种的,1977年扩大了试验范围与项目。8只试验箱平均成活率79.05%,每立方米水体平均生产281尾4寸鱼种,共计生产大规格鲢鳙鱼种125,828尾。现将试验结果初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90年在白莲湖设置网箱,利用天然生物饵料培育鲢鳙鱼种取,得了初步成功,91年在该湖设置12个网箱,进行不投饵,专门培育鲢鱼种试验的研究,并取得了比一般池塘培育鱼种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产量。为了把网箱培育其规格鱼种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又回到实践中去更好地指导生产,并为网箱培育鲢鱼种提供生态学方面的参考,我们在91年8至10月采水样,进行了网箱内外若干生态学因子的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7—1989年,作者对培育2龄鲢、鳙鱼种的网箱结构及培育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采用高4.5米的网箱,利用水库天然饵料,亩产2龄鲢、鳙鱼产3600余公斤,是原来低箱(3.2米高)产量的2倍以上,成活率提高24.1%,增重率提高147%。每亩网箱改进后成本仅增加866.7元,产值却增加2952元,经济效益和生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网箱、网围的养殖史1.网箱养殖据史料记载,中国约在800年前已用密目网箱来暂养由江河中捞取的鱼苗,暂养时间约15~30天,等待出售。这方法在捕捞天然鱼苗和池塘养鱼业中一直延用至今。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网箱养鱼则始于1973年,目的是利用兴建水库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而设置网箱,培育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鲢、鳙鱼种,再放养于水库,以提高鱼种在水库中的成活率。这种模式一直延用至今,以后又发展到培育2龄鲢、鳙鱼种。1977年起开展不投饵的网箱养殖鲢、鳙成鱼,同时开展了投饵的网箱养殖草鱼、鳊、鲤等鱼类,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找到了有效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箱养鱼,特别是“放牧式”网箱养鲢鳙鱼在我省发展较快。但长久起来,网箱养草鱼却一直比较落后,特别是网箱培育其大规格鱼种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加速我省大水面开发进程,使网箱养草鱼从鱼种到成鱼一条龙生产。我县于91年开始进行网箱培育草鱼大规格鱼种试验,至今已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取得了初步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1.
《重庆水产》1991,(1):40-40
为开发我市16万亩处于荒芜状态的溪河渔业资源,市科委下达我所溪河网箱养鲢、鳙鱼的探索性试验,1989年我所在巴县虎溪区和陈家桥镇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在陈家桥河段架设二只共30m^2网箱进行网箱养鲢。鳙鱼种试验,当年七月投放“寸片”鱼种1.2万尾,到年底在不投喂饲料,  相似文献   

12.
网箱养鱼作为一种集约化养鱼的新型技术自1973年引入我国后发展非常迅速。现已从网箱培育鱼种发展到饲养商品鱼,从饲养滤食性的鲢鳙鱼发展到饲养吃食性的鲤鱼、罗非鱼、草鱼、团头鲂、虹鳟等。且单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上海市水产研究所1978年单养罗非鱼每平方米净产97公斤,1980年单养草鱼每平方米净产145公斤;吉林省1985年网箱养鲤每平方米毛产67.98公斤。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在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活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对改良水质、增强水生动物抵抗疾病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2007年,叶县鱼场在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上作了对比试验,有效地证明了微生态制剂能提高鲢鳙鱼的成活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生长率。2008年在整个鲢鳙鱼苗种培育上进行了广泛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天然水域中网箱养鱼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养鱼业。我国网箱养鱼的特点是:以养殖鲢、鳙鱼为主,不投饲料,完全利用天然饵料。1973—1979年,我们在武昌东湖不同湖区进行了网箱培育鱼种的实验和生产性试验,探讨了提高网箱养鱼种效率的几个技术问题和网箱鱼种生长与浮游生物的关系。本文着重探索网箱养鱼种中的几个生态—生理学问题。试验在室内外同时进行,网箱设置在东湖水果湖实验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探讨科洋水产专用肥在大规格鱼种培育中的应用效果,在第一阶段鲢鳙鱼种培育的基础上,于2004年7月28日-月10日对原有水泥池加大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进行了鲢、鳙鱼种强化培育试验,比较了4种肥料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袁宝山 《海鲜世界》1992,(1):24-24,13
1990年我所进行了池塘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高产技术的研究,经过90~91年两年研究,1991年全面完成课题指标,试验面积115.5亩,亩产鱼种618.8公斤,其中鲢鳙鱼种402.6公斤,平均规格105克,投入产出比1:1.35。并总结出与成鱼养殖相配套的七种放养模式。关键词:鲢。鳙鱼种,大规格、高产,模式,2:8配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大力推广网箱养鲤,需要培育出大量的合格的鲤鱼种。但在我国“三北”地区,由于冬季结冰越冬池塘数量有限,如果不解决大面积大批量鲤鱼种越冬问题,那么推广网箱养鲤也会成为一句空话。1981-1983年我场曾利用网箱在水库进行了鲢、鳙鱼种越冬试验获得成功。随着网箱养鲤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网箱越冬鲤鱼种的试验。在总结1985年网箱越冬鲤鱼种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新安江水库从1979年推广网箱培育老口鱼种,投放下库,增殖资源。近年来,水库鲢鳙鱼的捕捞产量逐年上升,1984年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实践证明,大水库投放老口鱼种,经济效益显著。为了进一步发展网箱养殖老口鱼种,解决培育仔口鱼种的配套技术和鱼种基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盛文奎  李亚平 《水利渔业》1986,(5):F002-F002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利用网箱养殖鲢、鳙鱼,已取得可喜成绩,1985年丹江口市境内鲢,鳙网箱已达2,000多个,产量45万余公斤。随着水产品市场对优质鱼的需求,丹江口库区又积极试验网箱养鲤,其中市移民指挥部在1985年小面积(7只箱)试养成功的基础上,今年试验面积达到1亩,计划大面积亩产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比较了4种淡水网箱养鱼方式的能量效益。网箱养非鲫的能量转化效率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养鲤成鱼、鲤鱼种,后两者又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网箱养非鲫的能量生产力最高,达2.50兆焦/米~2·天,养鲤成鱼、鲤鱼种、鲢鳙鱼种的次之,分别为1.20、0.99及0.31兆焦/米~2·天,为池塘养鱼能量生产力的16~13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