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类洄游中的能量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毅平 《水产科学》2012,31(6):375-381
1鱼类洄游的定义和分类洄游是部分鱼类生活史中的重要行为之一,通常指鱼类在育幼场、觅食场和产卵场之间主动、定向和周期性的迁移[1]。按已有的定义,洄游应当是持续的定向运动[2],因此McCormick等[3]提出,多数鱼类的洄游实际应为"移动"。洄游对鱼类获取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理论基础,我国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了长江流域鱼类洄游通道阻隔现状及其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对策:制定鱼类洄游通道恢复规划;建立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相关法律体系和协调机制;开展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研究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洄游的类型依据洄游的主要动力,可以划分为被动洄游与主动洄游。被动洄游是指鱼类随水流而移动,在移动中本身不消耗或消耗很少的能量。主动洄游则是鱼类主要依靠自身的运动能力所进行的洄游。此外根据鱼类在洄游时所处  相似文献   

4.
通长江水道是一些河海洄游性、江湖洄游性鱼类进行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洄游的必经水域。近年来,由于围湖造田、过度捕捞、开挖湖沙、拦河筑坝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和渔业功能日渐恶化。为了解鄱阳湖洄游鱼类资源的种群变化,本文对洄游鱼类种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国外简讯     
日本发现洄游性鱼类头部存在磁石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工学部松永是教授的研究小组发现,鲣鱼、大麻哈鱼和金枪鱼等洄游性鱼类的头部存在磁石。研究小组认为这种磁石起着罗盘作用,有控制鱼类洄游行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欧洲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在鱼类保护问题上均面临着类似的难题,即如何恢复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各国在该问题上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介绍了欧洲“共同体河流”项目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解决办法、监测与评价、信息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国外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1,(2):93-93
提升式鱼类洄游水道  当河道上修建了水坝以后 ,鱼类就无法洄游到河流的上游进行繁殖了 ,这使一些洄游鱼类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为了鱼类能洄游到上游 ,传统的作法是修建斜坡式鱼类洄游水道。但这种水道没有供鱼类栖息的中间水槽 ,水量也不足 ,因此鱼类依然很难洄游到上游 ,遇到高水位大坝时尤其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现已设计出一种提升式洄游水道。在水坝下端设置一个巨大的筐形水槽 ,以诱使鱼类聚集在其中栖息 ,过一段时间后 ,将筐形水槽连同里面的鱼一起提升起来排放到上游。采用这种方式 ,即使修筑了百米以上的高坝 ,也能解决鱼…  相似文献   

8.
杨昱 《内陆水产》1994,(6):11-12
澧水流域现建有临澧青山电站,石门三江口电站以及慈利县的城关电站和茶庵电站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堤坝以上水域如草、鲢、鳙、鳊鱼、黄板刁等洄游性和半洄游性经济鱼类资源得不到补充,加上娄、澧两水沿岸非法捕鱼禁而不止。天然水域渔业资源日渐衰退,为增殖江河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9.
由于鱼类洄游是大尺度的水生动物迁徙运动,恢复鱼类洄游通道规划应在流域尺度进行。本文讨论了恢复鱼类洄游通道规划要点,包括河流鱼类调查及评价方法、规划范围和流域恢复洄游通道目标量化方法,提出了恢复鱼类洄游鱼类通道项目的优先排序方法,并以保护和恢复多瑙河鲟鱼规划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恢复鱼类洄游鱼类通道项目的优先排序方法中,应根据工程性质、特点和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优先排序准则,从而选择重点河段和重点工程,解决洄游通道中的关键问题。优先排序准则包括有效性、栖息地适宜性、效益/投资分析、自然保护区范围、预期物种多样性、鱼类生产力和栖息地面积等。在保护和恢复多瑙河鲟鱼规划案例中,确定了多瑙河鱼类洄游障碍物的5个等级划分标准和评分等级,采用改进的多准则多权重分级计分法计算了各障碍物的排序指标。在671处障碍物中,29处为最优先排序,99处为中等排序,543处为低等级排序。其中,位于多瑙河中游和下游的铁门水电站Ⅰ、Ⅱ级是流域内的主要障碍物。优先级排序方法为恢复鱼类洄游通道提供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鱼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季节变化是鱼类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洄游、性腺发育、繁殖力、体长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反映了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变化过程.本文根据国内外对鱼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研究资料,初步阐述了脂肪、蛋白质含量在鱼类洄游、性腺发育、繁殖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及机理,指出了研究鱼类能量学对于更好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特征、鱼产品加工业以及制订渔业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的兴建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及旅游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然而,大坝建成后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也将对长江渔业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长江鱼类的生态学、生物学和繁殖生态学等方面出发,结合工程的生态效应,分析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珍稀名贵鱼类、洄游性鱼类、半洄游性鱼类影响的程度,提出了保护与补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近日公布的湖区渔业资源监测表明:洞庭湖的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资源锐减,呈现出低值化、低龄化、小型化趋势。湖南省依托8个渔业环境资源监测站,连续多年对洞庭湖渔业资源实行监测。对比近几年来的监测结果,明显反映出鱼类种群的退化趋势。“四大家鱼”等半洄游性鱼类在捕捞量中所占比例从30%降至10%,定居性小型野杂鱼类升至80%左右,反映出洞庭湖渔业资源的经济价值下降。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白鳍豚、胭脂鱼、鳗鱼等重要保护物种已难觅踪迹,反映出水体生物多样性下降。此外,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小型化,当年幼…  相似文献   

13.
渔业动态     
MHLC(多国间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性鱼类资源的养护和管理高层会议)从8月30日~9月5日在美国的夏威夷举行集会。这次集会的目的.是为了筹划制定保护中西部太平洋的金枪鱼、鲣鱼等高度洄游性鱼类资源的条约,并预定签署条约,但是日本、韩国等渔业国与沿岸国(岛屿国等)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14.
围绕生物通道恢复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方案设计与分析,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技术框架,为推动长江中下游江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思路与借鉴参考。以涨渡湖群为研究试点,系统总结了该水域江湖洄游鱼类在“长江-湖泊”的迁徙、洄游规律,掌握鱼类入湖和出湖习性。围绕幼鱼入湖、成鱼入湖与出湖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需求,结合河湖水位变化特征与影响、现有工程及调度措施的局限性,提出了“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过鱼设施”及调度运行等方案,从保障江湖洄游性鱼类生活史完成的角度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框架。工程建设、综合调度和管理措施旨在解决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江湖阻隔问题,以达到洄游鱼类及生物多样性恢复、河湖水生生境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3年5月至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水域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计调查226船次,统计渔获物1153kg,测量鱼类标本19378尾。共记录鱼类92种,隶属于5目14科61属,其中有13种为该水域新记录。结果表明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绝迹,如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胭脂鱼、等。  相似文献   

16.
高度洄游金枪鱼类资源与渔业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雪忠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8,20(3):136-140
<正> 高度洄游鱼类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第64条所指的鱼类,但《公约》没有对高度洄游鱼类下定义,一般认为,高度洄游鱼类泛指个体大、游速较快、在大洋中作长距离洄游的鱼类。《公约》附录一明确列出高度洄游鱼类有各种金枪鱼、鲔、舵鲣、鲣、枪鱼、箭鱼、旗鱼、竹刀鱼科、鲯鳅、乌鲂科、大洋性鲨鱼,甚至鲸类。与跨界鱼类资源一样,由于目前公海渔业生产中有关资源搜集困难,因此在高度洄游鱼类渔业产量统计中,只能将非公海区的产量统计也包括在其中。1970年高度洄游鱼类的渔获量为170万t,1994年约450万t,约占世界海洋捕捞总量的5%。本文仅介绍高度洄游鱼类中金枪鱼及其近缘种的资源、渔业、种群状况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洄游通道的连通性及其水文条件,是制约鱼类正常洄游和产卵繁殖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生态流量相关研究更多侧重于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忽略了鱼类洄游水流条件的重要性。为了探究流速条件对鱼类洄游上溯的影响,选取体长(55±5)cm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对象,通过搭建鱼类洄游仿真河道,营造不同的流速工况,观察不同情景方案下实验鱼群上溯洄游情况,并利用模糊逻辑法对鱼类上溯洄游率、平均上溯时间及上溯持续性等实验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探索草鱼洄游的适宜流速条件与适应阈值。结果显示,在流速0.20m/s以下时,草鱼基本无上溯行为;流速0.25~0.80m/s,70%样本在15min内完成上溯,但0.25~0.30m/s时,鱼群上溯缺乏明显的持续性;0.90~1.00m/s时,80%以上样本在5min快速完成上溯;流速超过1.1m/s时,上溯成功率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实验草鱼洄游的适宜流速范围是0.40~1.00m/s,而刺激草鱼洄游的最小流速阈值是0.20m/s。相关结果可为河流生态水力学模拟和河流生态修复以及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淡水渔业》1975,(7):15-18
鲤鱼是泊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约占总鱼产量的15-18%。由于泊湖的杨湾河和华阳河在1956年先后建闸,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路线被阻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数量锐减。因此,做好湖区自生自长经济鱼类,尤其是鲤鱼的增殖,是增加泊湖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洞庭湖“四大家鱼”等半洄游性、洄游性鱼类资源产量持续下降,经济鱼类比重减少,渔获个体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湖泊淤围、水工建筑、水域污染和酷渔滥捕等。本文在分析洞庭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衰退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渔业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和增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连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5~2006年间对清远市筑坝后连江的鱼类种群结构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江段采样,共采集到鱼类87种,分属于7目18科69属,优势种为亚科(占鲤科总数的29.4%)、鲌亚科(占鲤科总数的15.7%)鱼类。通过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多种适应急流的鱼类、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和产飘浮性卵鱼类已在连江中上游消失,连江鱼类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