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箱养鱼具有流水、密放、精养、高产等特点,利用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保持网箱内“活水”环境,给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既能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又不致于缺氧。鱼类生活在密集的网箱里,活动减少,消耗降低,同化作用增强。同时,网箱养鱼的方法简便,灵活,适应水域广泛,在淡水养殖业中有了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鱼是一种设置于较大水体(湖泊、水库等)中高密度培育鱼种或精养食用鱼的科学养鱼方式。鱼类的活动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箱体内外水流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形成一个更适宜鱼类生长发育的小生态环境。由于这种养鱼方式能充分利用大水体优越的自然条件,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我国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是近年来网箱养殖水体的有机负荷日渐增大,引起水体污染,给养殖业者造成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网箱养鱼由于网箱中鱼种放养密度大,鱼类一旦发病,则传染机会大;死亡率高。且网箱都是设置在江河、湖库等流动性水域中,网箱内外水体交换频繁,鱼病防治困难。目前网箱养鱼的用药方法除在鱼种进箱前用药物浸泡消毒和进行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乐瑞源 《中国水产》2011,(10):64-65
网箱养鱼由于产量高、投饲量大,鱼类排出的代谢物也多,养殖一段时间后,网箱下面的沉积物多,周围水体水质严重恶化,导致网箱养殖区域在养殖几年后,网箱鱼类应激反应剧烈、鱼病增多,甚至污染严重不能养鱼。  相似文献   

5.
小网箱养鱼技术问答(续)11.小网箱养鱼对水域环境有什么要求?答:①光照和透明度:水中绿色植物以日光作能源将水体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基础。②温度: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小网箱养鱼必须考虑养殖区的水温...  相似文献   

6.
柳富荣 《科学养鱼》1997,(2):30-30,22
一、池塘网箱养鱼的可行性1.池塘具有网箱养鱼所需水体流动的基本条件。池塘虽为静水状态,但目前大部份精养鱼塘具有排灌方便、水系畅通的优势。2.池塘养鱼与池塘设置网箱养鱼王无干扰。池塘网箱养鱼更是一种小范围的笼养,是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集约化养殖好途径。3.池塘能提供网箱养鱼较佳的生态环境。首先,由于池塘水活、肥,使箱内饵料生物能不断得到补充,较自然水域饵料更丰富。其次,箱内外水体交换频率大,水质保持一致,箱鱼始终生活在与池塘一样的较佳溶氧、较低代谢产物的生态环境中。此外,网箱范围小,降低了鱼类…  相似文献   

7.
水库生态网箱养鱼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一种网箱养鱼模式,它完全依靠水体内的天然饵料提供鱼类的生长需求,不但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还能提高水库水体生态自净功能,调节水库自然生态平衡,减少水质污染,改善人民饮水质量,是一种环保型的网箱养鱼模式.……  相似文献   

8.
《水库渔业》1982,(1):65-69
网箱养鱼与天然水体和池塘养鱼相比,主要与采取强化措施,成百倍或成千倍地增加鱼产量有关。依靠水体小面积网箱养鱼,可以使整个水体的鱼产量翻几番。  相似文献   

9.
赵同庆 《内陆水产》2001,26(5):37-38
网箱养鱼是利用天然水面优越的条件,利用一定的网片材料制成一定形状的箱体,把这种箱体架设在大水体中,使网箱内外水体自由交换,网箱内形成适宜鱼类生长的“活水”环境,利用这种“活水”环境进行高密度培养鱼种或精养商品鱼的方法。网箱养鱼具有机动、灵活、管理方便,高产优质等优点,产量可高于一般池塘产量的几十倍到一百倍以上,1999年起我们在重庆万州进行网箱养鱼高产试验,每667米2网箱平均生产38万尾13.5厘米鱼种,再继续养成商品鱼,完全依赖天然饵料,平均达2万千克/667米2以上。现将我们取得成功的几个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相似文献   

10.
网箱养鱼是一种先进的集约化养鱼方式。80年代初期,我国在水库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殖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获得成功,随后发展到网箱养草食性鱼类以及海洋中网箱养石斑鱼等肉食性鱼类。80年代以来,网箱养鱼技术不断提高,养殖对象不断增多,已成为我国“三网”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免投饵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鱼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密集养殖措施而获得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网箱不投饵生态养殖,是直接利用大水面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粗放稀养方式生产无公害优质滤食性鱼类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只投入网箱及鱼种费,投资少,但投资回报率高,一本万利。根据天生桥水库养殖户的养殖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1.1目的和意义 网箱养鱼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鱼鱼病防治网箱养鱼鱼病发生与池塘水环境不一样,网箱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大水体进行水体交换,以往在静水池塘中行之有效的鱼病防治方法,用于网箱则收效甚微;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单位水体鱼种密度大,一旦鱼病原体侵入,能迅速在网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诸省,属于亚热带气候,投饵养鱼有温度优势。水库网箱养鱼,对那些要求水温、溶氧都较高的鱼类如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鳜、长吻等非常适宜。即使对虹鳟等冷水鱼,在海拨较高的云南的一些湖泊中和排水量较大的新安江水库 (千岛湖 )的坝下设网箱养殖,最适生长萁期也比北方长 2~ 3倍,优势非常明显。 网箱养鱼,有所谓负载量的说法,如李德尚在山东大泽山水库的实验,得出连水库的已有鱼计算,网箱养鱼的水体负载量为 1 800~ 2 300 kg/km2,但这只是对北方平原水库的实验,对深水或交换率大的水库并不适合。例如辽宁宽甸在水…  相似文献   

15.
水库生态网箱养鱼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一种网箱养鱼模式,它完全依靠水体内的天然饵料提供鱼类的生长需求,不但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能够提高水库水体生态自净功能,调节水库自然生态平衡,减少水质污染,改善人民饮水质量,是一种环保型的网箱养鱼模式。据统计鲁山县昭平台水库每年放网箱2800只,经过720~750天养殖,平均每箱产量500公  相似文献   

16.
水库网箱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是一个人为创造的生态环境,可避免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袭击,通过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而保持箱内水质清新,使网箱中的生态条件具有类似流水池的特性。网箱把鱼类的活动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少,降低能量消耗,增加营养积累,有利于生长。同时网箱养鱼具有不占耕地、机动灵活、高产、高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投饵式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网箱养鱼的起源和发展网箱养鱼子19世纪末起源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最初的网箱用竹子或木头编制而成,养殖的鱼类或援食人工投喂的杂食,或援食水体中的废物和天然饵料。这种养殖方式于本世纪初传入越南,20年代初传入印度尼西亚[1]。现代的网箱采用金属或化学合成网片,框架用木头、塑料或金属,使网箱更加牢固,操作也更方便。最早报道这类网箱结构的是50年代的日本[H]。60年代初,挪威开始鲑鱼(salmosalar)的网箱养殖。苏格兰于60年代中期开展网箱养殖鲑鱼的试验。罗非鱼的网箱养殖开展得更晚,60年代由奥本(Auburn)大学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鱼防治鱼病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安邦 《内陆水产》2002,27(2):29-29
网箱养鱼由于密度大,互相感染的机会多,所以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常常沿用池塘养鱼鱼病防治的方法,如挂袋、泼洒等,但因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及药物扩散而难以产生保证鱼类防病所必须的药物有效浓度及浸洗时间。针对这种缺点,笔者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即高浓度负压浸洗法,用来防治网箱养鱼的鱼病,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较其他方法有劳动强度小、时间短、操作过程中不易伤鱼的优点。其操作过程为:1)先用白色的确良布制成方形或三角包布,规格可根据网箱的大小及载鱼量多少而定。在包布的一个边上缝制一穿竹竿的…  相似文献   

19.
小网箱养鱼是九十年代农业部从美国引进的新技术,利用大水体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精养技术,结合罗非鱼的生活习性,通过高密度养殖和科学的养殖投饵方法达到高产高效。小网箱养鱼在我国内陆地区已推广5万多m^3,主养鱼类是斑点叉尾鲴、鲤鱼和罗非鱼,产量比我国传统大网箱养鱼产量高几倍。国内利用小网箱试验养殖鲤鱼,在黑龙江镜泊湖养殖产量高达361kg/m^3;在山西漳泽水库试养获得461kg/m^3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网箱养鱼外用药一般是采取提起网箱三只角,使鱼到一个网角后加大剂量用药,这种用药方法有以下几点缺陷:一是只能杀死鱼类体表病原体,而对水体不起作用;二是大剂量用药可侵蚀鱼类鳃丝和鱼体表粘膜,降低鱼类自身免疫力;三是易造成机械损伤,从而继发感染。根据笔者对金湖县网箱养鱼的调查总结。在晴天无风浪时,采用低浓度药液持续均匀泼洒2—3小时,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