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株洲市渔场用网箱养罗非鱼已有五年,产量虽不低,折合亩产莫桑比克罗非鱼3万斤;尼罗罗非鱼为2万斤。但是,规格小,一般尾重只有1—2两,售价低,还不受消费者欢迎。后来,该场总结经验,改进措施,使尼罗罗非鱼的规格达到每尾4—8两,平均4.37两,折合亩产2.39万斤。饲养期81天。概括改进的经验有四条。一、放养入箱的鱼种规格大。采用秋孵经越冬的尼罗罗非鱼鱼种,每尾体重22~25克。  相似文献   

2.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的尼罗河,在埃及已有三千多年的养殖历史。此鱼与非洲鲫(学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下同)同属。它在罗非鱼属的一百余个种类中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在原产地最大个体重达11市斤。在我区饲养三、四个月,体重可达0.3—0.5斤,一年后体重2斤左右。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一九七六年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良种。  相似文献   

3.
刘荣臻  王浩  陈洁平 《水产学报》1985,9(3):265-273
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莫桑比克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和尼罗罗非鱼(Tilapia milotica)及其杂交种——福寿鱼(T.missambica ?×T.nilotica ?)的血清蛋白进行了分离,同时对其雌性特异蛋白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血清蛋白电泳图型具有 12—14条蛋白质带,尼罗罗非鱼有12—13条蛋白质带,杂交种—福寿鱼有12—15条蛋白质带;三种鱼血清蛋白电泳图型在雌、雄性别上有明显的差异。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成熟雌鱼有两条新的蛋白质带,这些带都比同种的雄鱼所显示的颜色深。杂交种——福寿鱼的血清蛋白电泳图型,为其亲本的中介型。 此外,本文还对雌性特异蛋白的蛋白质带,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     
将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纯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种、台湾红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在10m~2水泥池中进行了生长、成活、产量、饲料转换率的比较测定.养殖392d 发现:鱼苗、鱼种、成鱼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杂  相似文献   

5.
尼罗罗非鱼(Snilotiea)属鲡科鱼类,自1981年引进我县开始,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肉味美,体色好等优点,1982年起就开始取代已养殖十多年历史的莫桑比克罗非鱼,至今已在池塘养殖了11年。在增产技术中,无论哪种养殖形式都充分显示了尼罗罗非鱼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故我县人民称之为“增产鱼”。  相似文献   

6.
广西发展罗非鱼产业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  相似文献   

7.
<正> 罗非鱼属中的尼罗罗非鱼、加利略罗非鱼,都是体型大、生长较快的淡水鱼优良鱼类,1978年引入我省试养。为了评价几种罗非鱼的养值价值,为生产单位在选择养殖对象时提供一些依据,我们连续两年进行了尼罗罗非鱼、加利略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个体生长速度、群体生产力以及增产效果的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三种罗非鱼试验鱼取材于蒲圻县温泉水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种间,尤其是尼罗罗非鱼与杂种尼奥罗非鱼之间,很难区分。本文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杂交种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子1(ITS1)序列及其两侧的18S和5.8s部分序列特征进行分析,以筛选种间鉴别标记。PCR扩增产物大小约700bp,测序结果表明,(去除引物后)18S长146bp,5.8S长66bp,不同种类之间无差异;ITS1长383-483bp,因种类不同而异,其GC含量大于AT含量,达到67.1%。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8S和5.8s片段高度保守,但各有3个变异位点可以把上述几个种和杂种相互区分开;18S序列上有一个UnbI限制性酶切位点,可作为尼罗和尼奥罗非鱼的鉴别标记。ITS1序列种间变异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的5个种聚成2个类群,尼罗与尼奥罗非鱼为一组,莫桑比克-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另一组。组内种间遗传距离较小,尼罗和尼奥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6;莫桑比克、奥利亚和红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007-0.009之间;两组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在0.030-0.035之间,表明罗非鱼ITS1序列多态性较高,适合于种类区分。结合部分18S和5.8S序列,细胞核rDNA具有鉴别罗非鱼及其杂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 十几年来,永清县先后引进、繁育了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福寿鱼等品种,并完成了越冬保种、单养、混养等项目的试验。在此基础上,1989年5月从沧州中捷农场引进了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杂交品种(以下简称“奥尼”罗非鱼),并进行了试养。一、材料和方法 1.鱼池条件:试验组池塘25个,各池面积3.6—10亩不等,有效水位1.8—3m,总面积120.5亩。增氧机4台、小船3条(投饵消毒用),大多使用机井水。对照组(见表)则以50.8亩的家鱼池混养尼罗罗非鱼夏花。  相似文献   

10.
湖南罗非鱼养殖始于一九五八年,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主要是养殖莫桑比克罗非鱼,自一九七九年尼罗罗非鱼引入后,迄今,罗非鱼已成为湖南城郊养鱼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养殖对象。同时,罗非鱼养殖还逐渐向丘陵山区和滨湖地区发展。为了查明罗非鱼在湖南养殖状况,本文作者于一九八三  相似文献   

11.
用33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能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进行PCR扩增,结果有32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97.0%,其中15个微卫星位点具多态性,表明大部分尼罗罗非鱼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中。用具多态性的15个微卫星位点,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30尾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大小在113~232bp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308,平均观测杂合度(鼠)为0.5489,平均期望杂合度(垃)为0.5248,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132,表明所选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群结构比较合理。本研究还对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间特异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有7个位点(UNH899、UNH208、UNH853、UNH876、UNH222、UNH933、UNH773)可有效区分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可作为罗非鱼种质鉴定的分子标记。[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00-406]  相似文献   

12.
林培兴 《内陆水产》2006,31(2):34-35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种,体色鲜艳、红黄兼有,也常被人们称作红罗非鱼。它原产于台湾地区,属热水性和广盐性鱼类, 能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中生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易于捕捞、养殖效益高等优点,唯一的弱点是不耐低温。罗非鱼因品种的不同,其致死低温有所不同,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为12℃以下,福寿鱼为10%以下,奥尼罗非鱼为9℃以下,奥利亚罗非鱼为8℃以下,彩虹鲷为4℃以下。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引种罗非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约有60种,目前世界上已进行养殖的种类有15种。我国目前主要有莫桑比克、尼罗和奥利亚三种罗非鱼。养殖规模正逐年扩大,南方、北方以至东北、西北地区,均有养殖,特别是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罗非鱼已成为最主要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筛选的20对微卫星引物对海南省6个养殖罗非鱼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比较不同群体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Shannon’s多态性指数、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等遗传参数,并利用遗传距离构建6个罗非鱼群体的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1)6个罗非鱼群体等位基因数为6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92 2~2.255 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72 5~0.745 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69 2~0.532 3,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719 3~0.848 6,多态信息含量为0.25PIC0.50,其中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奥尼罗非鱼最低。2)采用邻接法(NJ)对6个罗非鱼群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6个罗非鱼群体分为2大支,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聚为一大支,其中吉富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聚为一小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聚为一小支;奥尼罗非鱼和泰奥罗非鱼聚为一支。综上所述,海南省6个养殖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尼罗罗非鱼与泰奥罗非鱼亲缘关系最远,吉富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5.
<正> 饶阳县姚庄鱼种场今年在成鱼池进行尼罗罗非鱼养殖已获得好收成,初步显示了该品种的生长快、生产周期短、群体产量高、肉味鲜美的优良特点。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的养殖生产。我们把一年来的试养情况报告如下: 一、尼罗罗非鱼的选育: 80年8月4日姚庄鱼种场在省、地、县领导的支持下,从邯郸引进规格为10毫米的尼罗罗非鱼苗1500尾。通过当年的培育,经鉴定,尼罗罗非鱼纯种只占13%,其它为莫桑比克非洲鲫鱼。为使纯种在姚庄鱼种场进行繁殖生产,今年5月初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了选种,从1500尾鱼中选出3—4寸200尾,投放在鱼种场的成鱼池中进行试养。以后又  相似文献   

16.
以水代油     
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生下的第一代即称福寿鱼。这种鱼的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肉厚、味美无腥味,蛋白质脂肪高。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与非洲鲫鱼比较,其个体生长速度快30—125%,群体产量高30—181%,成鱼阶段饲料系数低50%,经济效益大一倍。  相似文献   

17.
<正> 本试验目的在于弄清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利用效率,为池塘养殖尼罗罗非鱼用饵量提供一些数据。试验是在小型试验池和生产池中进行。现分别报告如下: 1.小型土质池试验鱼种阶段是在4个小型土质池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八月初,广西水产研究所把体长为二至四厘米的罗非鱼(其中多数为莫桑比克罗非鱼,少数为尼罗罗非鱼)五十万尾,分别放入邕江老口段和左江崇左江段,首次作罗非鱼江河放流增殖试验。  相似文献   

19.
红罗非鱼的生物学及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故称红罗非鱼。红罗非鱼是热带性鱼,它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盐度广,耐低氧,抗病力强,海淡水都可养殖等优点。且该鱼肉厚而无脊间剌,摄食绿藻而使鱼肉富含叶绿素,味道既鲜美又能...  相似文献   

20.
梅洁 《科学养鱼》1986,(2):30-30
我国新引进的奥利亚罗非鱼(雄性)与尼罗罗非鱼(雌性)杂交产生的子代鱼——奥尼鱼,它的雄性率为93%以上,即群体中绝大部份为雄鱼。众所周知,一般雄性罗非鱼生长速度均快于雌性罗非鱼,个体也比雌鱼大。因而奥尼鱼亦同样具有这一特性,它的生长速度很快,当年夏花,饲养5-6个月一般可达150克/尾(3两/尾)以上,在1984年与1985年的生长对比试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