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紫海胆浮游幼体期的饵料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连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A.是我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胆类之一。近几年,其人工育苗与增养殖的研究已成为开发利用我国海胆资源的重要课题,探讨与研究大连紫海胆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食性则是本研究的内容之一。关于海胆类浮游幼体期饵料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大连紫海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勉英  高绪生 《水产学报》1991,15(1):72-76,81
大连紫海胆是产于西北太平洋沿海水域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胆,也是我国正在研究发展的新的海水增养殖种类。为搞好其人工育苗与培养殖技术,探讨主要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必要的。廖玉麟(1982)、廖承义(1987)、今井利为(1986)、伊东义信(1987)、Fuji(1962)等曾就温度和饵料这两个重要环境因子对海胆类的影响进行过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大连紫海胆、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2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确认该项目共培育出平均壳径为0.5厘米的紫海胆幼苗92万粒,经水泥池中间培育出平均壳径1.2厘米的紫海胆苗种8.6万粒。专家组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该项目通过成体促熟和催产、产卵孵化和苗种培育各阶段实践,建立了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通过海上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规格和密度紫海胆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以及通过水泥池中间培育,建立了紫海胆苗  相似文献   

4.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又称虾夷马粪海胆,是大连水产学院1989年从国外引入并繁殖成功的海胆增养殖优良种,目前在大连及山东等地已进行大面积养殖。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自1996年开始进行该种海胆的人工育苗与养殖,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自1998年以来,在其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先后遭受黑嘴病、秃斑病及稚胆脱板的影响,无法获得健康苗种,养殖规模急剧萎缩。本公司在2003年秋季海胆育苗过程中对其人工育苗工艺做了部分改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育方法及育苗结果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廖承义  邱铁凯 《水产学报》1987,11(4):277-283
本文报道了有关海胆人工育苗的方法,并对大连紫海胆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作了详细描述。大连紫海胆的幼虫可分为,棱柱幼虫、二腕长腕幼虫、四腕长腕幼虫、六腕长腕幼虫和八腕长腕幼虫五个时期。在山东省荣城浬岛海区,大连紫海胆的育苗时间为7—8月。在水温为23—24℃时,自受精卵发育至变态成幼海胆的时间大约需要19—20天。幼虫的饵料以角毛藻为最佳,而幼海胆的饵料早期为底栖硅藻,后期以石药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李成林  徐凯 《齐鲁渔业》2003,20(2):15-16
海胆是一种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海珍品。在我国北方具有增养殖价值的海胆品种为大目形的正形目海胆,主要有: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大连紫海胆)等,其鲜活品和加工制品相当畅销,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经济海胆类增养殖过程中,苗种来源包括:人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连紫海胆的形态、生态、繁殖、食性、生长特性以及海胆苗种的中间育成、人工养殖、增殖放流技术。  相似文献   

8.
赵艾东 《海洋渔业》1983,5(1):31-32
<正> 大连地区的海胆主要是大连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nudus)和马粪海胆(Hemicentvotus pul-cerrimus)。马粪海胆喜欢生长在盐份较低的浅海潮间带,大连紫海胆喜欢生长在潮间带以外的浅海区域。海胆均有背光的习性,白天隐藏在岩石的阴暗面或石缝间,夜间为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9.
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就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以及种海胆成熟度鉴别等进行了探讨。1988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5M的KC1诱导采卵并按卵与精子1:1000的密度人工授精,受精卵按1~2个/毫升孵化,浮游幼体按0.2~0.8个/毫升培育并以牟氏角毛藻为主单一或混合投喂,稚海胆前期以底栖硅藻,后期加喂石莼或者剥离后投喂石莼或人工配合饲料,整个育苗工艺基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有些文献中又称虾夷马粪海胆,原产于日本北部海域,是食用海胆中质量最好、市场价格最高的种类之一。1989年由大连水产学院从国外引进,并在辽宁、山东等部分沿海地区进行推广,现已在大连等地发展成为重要出口创汇海产品,其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1.
大连紫海胆幼海胆期的食性开始由摄食单一的底栖硅藻变为多样化,对某些柔嫩的大型海藻(石莼,海带、裙带菜、江蓠)鱼虾贝肉等有机碎片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均表现出一定的嗜食性。幼海胆不但对不同种饵料的摄食率有差别,而且不同种饵料对幼海胆的饵料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海带和裙带菜的效果最好,幼海胆对其的摄食率分别为红藻、石莼、动物性蛋白饵料的1.2~2.3倍,而其饵料效率也分别为红藻,石莼等的1.1~1.4倍。幼海胆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将为其工厂化人工育苗开辟新的饵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隶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长海胆科,是食用海胆中的重要经济种类。我国主要产地是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其自然繁殖季节为5—7月,喜生活于水质清澈、礁石丛生、藻类丰富的海域,厌光,多栖息于阴暗的岩缝或石块下。本人于1996年赴日本研修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现将其介绍给广大同行,以供参考。1.亲海胆的饲养亲海胆长年饲养于室内恒温循环过滤槽中,饲育水温20℃,密度40个/m3水体,照应100Lx以下,盐度30%投喂饵料为裙带菜、海带等。2.采卵紫海胆1-2年达性成熟,外形上分不出雌雄,产卵量400万…  相似文献   

13.
海胆(Arbaciapunctulata)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海胆生长在潮间带浅海区域.我国沿海有60多个种类。目前增养殖的种类是正形目球海明科的马粪海胆和长海科的大连紫海胆。海胆的生殖腺制成的海胆酱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l生物学特性1.l形态海胆身体呈半球形.口面向下较平坦,反口面向上隆起,呈五辐射对称状。体表除口和肛门周围外,均包有坚硬的胆壳,壳上布满许多能动的棘。马粪海胆壳径为3~4厘米,棘长0.5~0.6厘米,体色变化大,通常为绿色,也有带紫、红、白、褐色的。大连紫海胆的壳径为6~7厘米,棘强大,末端…  相似文献   

14.
海胆属棘皮动物门 ,海胆纲 ,生活在海洋岩石和珊瑚礁底 ,草食性种类主要以海藻为食 ,喜吃海藻幼苗 ;肉食性种类以小动物为食。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海胆有 6 0~ 70种 ,常见的有马粪海胆 (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和紫海胆 (An thocidariscrassispina)。大连紫海胆壳为暗绿色 ,棘为黑紫色 ,均属萘醌色素 ,以其Ca、Mg盐存在[1] ;海胆生殖腺中色素主要为黄酮结构的类胡罗卜素 ,以蛋白质复合体存在[2 ] 。迄今为止 ,取出海胆卵后剩下的海胆壳 (包括壳棘 )均被作为废弃物丢弃 ,尚未见到从海…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主要经济海胆的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彬  常亚青 《渔业现代化》2007,34(4):30-32,43
主要对我国主要经济海胆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光棘球海胆(S.nudus)、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和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种海胆的选择、促熟、雌雄鉴定、催产,海胆幼虫的发育、培育,稚海胆的收集、培育,以及饵料的培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紫海胆的人工养殖包括陆上水池养殖、海区挂养、海底沉箱养殖及底播增殖等多种水域、多种形式的养殖方式。其中陆上水池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易于避险减灾及操作管理等优势。2002年1月30日至12月27日,我们使用2001年自行培育并暂养越冬,壳径2.0厘米左右的紫海胆苗种,在福建连江县官坞海洋开发公司鲍育苗场内进  相似文献   

17.
于1999年9月-2000年6月对日本紫海胆进行了秋季人工育苗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在整个海胆人工育苗全过程中,采取在换水量、投饵量、吸底清污次数及操作管理强度等方面均降低50%的情况下.受精卵孵化率达96.6%(比较组为95.9%),进入附着变态期的八腕后期幼体成活率为80%(比较组为74.4%)。稚海胆壳径达4mm左右进行剥离,成活率为100%,壳径达到10mm增养殖规格的海胆苗种时,其成活率为43.2%。  相似文献   

18.
<正>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又称为大连紫海胆,属棘皮动物门、球海胆属,是海洋里比较常见的一类无脊椎动物,产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我国海胆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土著种,主要分布在辽东和山东半岛以及渤海的部分岛屿,其生殖腺色泽鲜美,口感极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出口海珍品[1]。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仿刺参属,是温带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北太平洋沿岸,包括我国的黄、渤海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及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2]。据记载,在我  相似文献   

19.
<正> 贝类的人工繁殖育苗多在养殖中应用,主要为解决不断发展的贝类养殖生产上自然苗种的不足,我国已对多种经济贝类进行了人工育苗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在扩大养殖生产,增殖资源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历史上毛蚶做为商品生产只靠捕捞自然繁殖生长的群体,由于捕捞强度的日趋扩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些不良因素;毛蚶资源已受到严重摧残,目前存在着资源不足的迹象,增殖毛蚶资源已为今后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探索如同其它贝类采用人工育苗的办法增殖毛蚶资源1977年~1978年进行了毛蚶人工育苗试验,基本掌握了毛蚶人工催产的有效方法,并对后期幼体进行了一般性培养,本文将初步结果作一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属于棘皮动物门,游在亚门,海胆纲,正形目,球海胆科.全世界现存的海胆种类有850种左右,但可食用的较少,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种类不超过30种.光棘球海胆(又称大连紫海胆)是我国北方沿海最主要的经济种类之一,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渤海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