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云锦 《云南林业》2005,26(6):F0002-F0002
于9月26日至10月16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绿博会”上,我省推出,“春风绿遍彩云南”的综合展和插花艺术展。经过评选,我省获综合展室内布展优秀奖,插花艺术展室内布展银奖及2项插花艺术优秀奖。杨云锦摄影报道我省获多项中国首届“绿博会”参展奖@杨云锦  相似文献   

2.
2013年2月3日,3000多市民观赏了在广西台湾花卉产业园第一天的首届迎春花市。此次迎春花市将持续到2月18日,主要活动有插花艺术表演,花艺走秀;各类兰花、盆景、年桔、荫生植物、根雕、名贵苗木等年宵花卉及节庆用品展销;观赏300多亩连片盛开的格桑花花海;观赏台湾名贵罗汉松、嘉宝果、真柏等名树盆景。广西台湾花卉产业园位于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3.
刘溅根 《湖南林业》2005,(11):37-37
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2005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我省造园与设计技压群芳,荣获金装4项,锒奖6项,铜奖11项,优秀奖10项。其中室内布展和室外造带成为唯一同时获得金奖的省份,“红花Ji木新品种选育和标准化推广”获花卉科研成果金奖,名为“婀娜多姿”的刺柏盆景荣获展品金奖。  相似文献   

4.
《湖南林业》2010,(7):24-24
根雕是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各种千姿百态的枯根,经过人工巧妙的雕琢加工,创造出具有天然形质美和人工雕艺美的“奇”、“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收藏欣赏根雕艺术.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5.
盆景是由诗、画、园艺、美学、雕塑、制陶等学科技艺交融而成的一门造型艺术。盆景是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之美称。盆景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来美化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那么怎样去欣赏树桩盆景呢?  相似文献   

6.
玩盆景耍奇石,这在前些年来说,似乎是都市人的“专利”,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无缘。然而,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阳朔县福利镇青鸟村委新厂自然村就有60多户“泥腿子”,瞄准都市庭院绿化美化建设,大胆地“玩”起盆景,“耍”起奇石来,且“玩”出了新花样,“耍”出了致富路,每年销往广东、福建、桂林等地的树桩盆景上万盆,各类奇石上万件,一举成为桂北地区最活跃的“盆景村”、“奇石村”。  最近,笔者专程走访了青鸟村委新厂自然村。步入新厂,一股全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误认为这里居住的不是种田种地的人家…  相似文献   

7.
天然花石、奇石、彩石是我国稀有的石料,也是制造观赏性盆景不可多得的原料。由于我国的资源比较少,天然奇石的价格就比较昂贵,每块天然奇石、彩石的价格都在百元、千元,甚至万元以上。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需要盆景装饰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用天然花石、奇石和彩石制造的盆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经检索,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关人造花石、奇石、彩石的资料。现研制一种用于造制观赏式盆景的人造奇石,以达到天然奇石所制盆景的效果,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该人造石是以白水泥为粘接材料,加人氧化镁、滑石粉调制成糊…  相似文献   

8.
安徽奇石录     
无论是中国的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离不开奇巧灵石营造景观.无论是中国历代的传统盆景,还是当今流行的新潮盆景,也离不开采用玲珑美石雕山镂峰或点缀陪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奇石种类层出不穷,堪称世界之奇石王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取灵璧石作特磬,到了战国时期已有贡石之文献记载,欣赏奇石之风一直绵绵不断,迄今不下数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一门世界上特有的奇石文化.纵观我国奇石的分布、种类、质量及开发利用状况,安徽奇石在全国当属首屈一指.笔者仅将其出类拔萃者,择其大端一一分述于次:  相似文献   

9.
《广东园林》2017,39(1)
<正>2017年1月25日—2月19日,第23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及流花湖公园举行。本届园博会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以立体花坛、艺术园圃、花海、花带、艺术插花、盆景、奇石等形式展示并配合植物造景。布展面积达25万m~2,以石竹、金鱼草、郁金香、冰岛虞美人为主题花卉,配以天竺葵、矮牵牛、紫罗兰、万寿菊、一串红、凤仙花等,共布置花卉60万盆。其中,广州市儿童公园会场以"绿野仙踪花城逐梦"为主题,以立体花坛、花海等公共景观为主线,辅  相似文献   

10.
2019年8月10—11日,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与韶关市盆景协会、乳源瑶族自治县文联和乳源盆景协会,在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共同举办盆景艺术培训活动。专委会主任委员谢荣耀,副主任委员罗泽榕、林南、罗坤明,副秘书长钟思扬一行,赴韶关市开展盆景艺术交流推广工作。来自韶关市各区县一百多名盆景艺术创作者、爱好者踊跃参与了本次培训。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高潮,树根艺术在社会上已不再陌生了,欣赏喜爱和苦心追求它的人日益多了起来。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从创作到产生社会效果,这中间,不仅有创作者的劳动,也有观赏者的再创作的劳动。其中,作者提供的客观欣赏对象是主要的,但,欣赏者如何欣赏也同样不可忽视。因为同一作品,往往因为各人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和知识积累的不同,总会产生感受程度上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都包含了欣赏者的艺术偏爱在内。目前还少见关于如何欣赏根雕艺术的专著,这里仅就个人多年的…  相似文献   

12.
5月17日,河北省第二届插花花艺大赛在石家庄市园博园举办,本次大赛由河北省林业厅、河北花卉协会共同主办。共有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46名选手参赛。本次插花花艺大赛的主题是“和谐生活·时尚追求,让艺术走进百姓家”,目的是充分展示我省插花花艺水平,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应重庆市林业局的邀请,自治区林业局委托区花卉办公室组织展品参加2006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在重庆市举办的“重庆市第三届花卉博览会”。我区有10个树种的20件盆景和12个兰花品种的70盆作品参展。参展期间,八桂的展品深受重庆市各界人士的厚爱,观展者无不称赞广西盆景漂亮。  相似文献   

14.
《广东园林》2010,32(2):81-82
为了弘扬岭南园林文化,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召开,丰富广州市民节日文化生活,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以“贺新春迎亚运”为主题的第16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于2010年2月13日至3月8日在广州五大公园进行。广州插花艺术研究会及香港插花多个团体参加了主会场越秀公园的艺术插花展。风格各异的插花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并受到一致好评。在此展现部分获奖作品图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市内花展●1985年5月1日至7日深圳市园林总公司、市工会在荔枝公园联合举办全市个人(家庭)花卉展览。送展个人58人、10个单位,展品1000多盆(株)。花展组织了评奖;分为树桩盆景类、山水盆景类、盆栽类、插花类。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安慰奖四名。参观人数达四万多人次、销售金额达五万多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上,有22个省市的119个城市及展团代表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发出了保护盆景植物资源的倡议书。提倡广大盆景工作者今后制作盆景要以人工栽培植物为主,发展中、小型盆景,拒绝取材破坏自然资源的盆景作品参展。盆景根雕市场“钱”  相似文献   

17.
郭平生 《广西林业》2010,(10):27-27
<正>在9月26日至10月5日郑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上,广西获盆景、奇石特等奖各一名,获金奖、银奖、优秀奖、组织奖等一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向后看”当代艺术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作为本次艺术展策划者——“新历史小组”(任戬、周细平、祝锡琨、弓克、廉跃、梁小川、叶双贵、张天一、马尚、徐长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湖北武汉成立的一个艺术家群体。此次,他们为展览做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命名——“向后看”。他们试图向观众展示该小组的艺术活动与中国现代艺术的上下文关系。1989年中国首届现代艺术展借用“禁止调头”的标志隐喻了中国现代艺术义无返顾的姿态。今天,当各界普遍关注“发展”的主题时,“新历史小组”的艺术家们从当代生活中感受到…  相似文献   

19.
张德和为了他的根雕艺术不断求索,先后自创竹根雕仿古法、局部巧雕法、乱刀法和大写意,不仅把濒临绝迹的中国竹根雕艺术推向新高峰,而且还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新秀,象山竹根雕也因此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名闻遐迩,直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竹根雕艺术之乡。目前,已有“眷恋”“人之初”“茅屋·秋风”等40余件作品获得省级和国家级会奖,数百件被国内外行家名人及博物馆、艺术馆珍藏。张根艺创作是心、手、眼并用,形、意、神兼顾,业艺敢于“犯法”。提出“雕而不雕、不雕而雕”“绝处求生”和“心雕”的说法,多为专家,学者和根艺同道所推…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国庆四十六周年,由广州盆景协会与广州流花西苑联合举办的迎国庆盆景观赏石展盆,于10月1日广州盆景之家——西苑开幕,展览为期20天.展品分别选自广州、东莞、潮州等15个市(县)的地方盆景协会以及港澳地区人士.共展出盆景290件,观赏石精品100多件.本次展览,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