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明确调查中发现在咖啡苗圃以及咖啡幼树中出现的一种疑似咖啡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发生条件,本研究通过采集咖啡病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同时利用引物ITS1/ITS4及H3F/R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利用平板培养法测定不同温度、光照和pH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终共分离获得5个分离物,其菌落特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无明显差异,形态特征与尾孢相一致。5个菌株均能对中粒种咖啡致病,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其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特征均符合尾孢特征。ITS及组蛋白H3基因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树不能鉴别5个菌株的分类地位,尤其CF13的分类地位。而基于H3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5个待鉴定菌株与11株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聚为一支。结合分离物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培养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3℃~35℃,最适温度为25℃~28℃;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6~7;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连翘酯苷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连翘酯苷(FS)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56只昆明系小鼠颈椎脱臼致死,无菌操作制备腹腔、骨髓和脾脏巨噬细胞,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连翘酯苷(40、80、160mg.L-1)和脂多糖(LPS),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 和NO量,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 与LPS组比较,FS组腹腔巨噬细胞和LPS+FS组骨髓巨噬细胞吸光度A值极显著提高,但FS组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以及LPS+FS组腹腔和脾脏巨噬细胞A值明显降低;此外,FS极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注射的小鼠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增值但明显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增殖。FS组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分泌TNF-α 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PS组;FS明显增加LPS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NO分泌量,而脾脏巨噬细胞NO分泌量明显减少,且有显著剂量依赖性,骨髓巨噬细胞NO分泌量变化不明显;FS明显抑制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分泌NO但不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FS提高了LPS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 结论 连翘酯苷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增殖、TNF-α和NO分泌以及吞噬能力都有影响,这可能是连翘酯苷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紫衫醇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紫杉醇(Paclitaxel,PA)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无菌操作制备小鼠腹腔、骨髓和脾脏巨噬细胞,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40、80、160 ng/mL的PA和脂多糖(LP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和NO量,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表明: PA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和LPS诱导的腹腔和骨髓巨噬细胞增殖,但抑制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以及LPS诱导的脾脏巨噬细胞增殖;PA抑制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分泌TNF-α,但促进腹腔和脾脏巨噬细胞分泌NO;PA提高了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PA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均有影响,这为进一步阐明PA的免疫调节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诱导对吉富罗非鱼仔鱼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卵黄囊期吉富罗非鱼仔鱼为试验对象,对比不同温度诱导对其生长速度、存活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诱导10 d后,吉富罗非鱼仔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差异显著,而畸形率差异不明显。其中28℃水温诱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个温度处理组(P0.05),38℃的生长率和39℃存活率最低,死亡率为100%。上述结果表明,高温诱导显著影响着吉富罗非鱼仔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因此在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过程中注意合理调节培育温度,提高苗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了探求一种更简单有效地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饲养层培养体系;【研究方法】将昆明小鼠3.5d的胚胎,接种于昆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饲养层培养体系,来分离培养昆明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结果】发现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饲养层培养体系上,获得了典型的ES细胞样集落,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且具有分化的潜能。【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饲养层来分离培养ES细胞,并且能保持ES细胞的体外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尼罗罗非鱼低温耐受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尼罗罗非鱼的抗寒能力,本试验采用室内水族箱养殖方法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在0‰、5‰、12‰、25‰ 4个盐度梯度下的低温耐受性。结果表明:就温度而言,死亡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温度达到9.1℃时,死亡率达到最大值,为38.7%;就盐度而言,盐度为5‰时的死亡率最低,当盐度上升至25‰时罗非鱼的死亡率最高,50%的个体的成活时间(ST50)由长至短排序为5‰>12‰>0‰>25‰;在不同的盐度梯度下,尼罗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都有所增加,当温度在8℃~11℃,盐度为12‰时,死亡率小于50%,当温度低于8℃时,死亡率急剧升高,在7℃时全部死亡;经统计分析,盐度为12‰时的半数致死低温显著低于其他3组。以上结果说明,一定的盐度可提高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一种调味罗非鱼片,以新鲜罗非鱼为原料进行罗非鱼片调味配方的研究,以及腌制条件、干燥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调味配方及最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调味配方(以质量分数计)为5%食盐、1%甘草、8%白砂糖、3%绿茶、17%生姜、6%辣椒粉;最优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3 h,腌制温度20℃,混合腌制及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8 h;产品表面色泽均匀、质地柔软,具有罗非鱼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8.
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分离纯化睾丸间质细胞并寻求较适宜的培养条件。采用机械撕碎、密度梯度离心等分离、纯化细胞,设对照组寻求较适宜的培养条件。刚分离的细胞经苔盼蓝染色,存活率〉90%;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用17-α羟化酶和用雄激素结合蛋白RT-PCR扩增进行纯度鉴定,前者出现特异片段,后者未出现。该方法简单、经济、快速、有效,适合睾丸间质体外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9.
齿瓣石斛病原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附加不同碳源和氮源、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齿瓣石斛链格孢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5℃,20℃最宜产孢;最适宜的pH值为5~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产孢量以光暗交替下培养最多;在PSA培养基上加入淀粉或硝酸铵对菌丝生长最好,产孢则以葡萄糖较好,在其他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极少产孢.齿瓣石斛链格孢菌适宜在PSA培养基pH值为5~6,附加一定葡萄糖和硝酸铵,25℃和光暗交替下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取11~15日龄鸡胚,脐带分离获得UCMSCs,在L-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形态。通过传代、生长曲线和周期分析其增殖情况,并研究体外诱导分化潜能。结果表明,鸡UCMS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目前传代至P30,表达CD29、CD44和CD71,并具有向胰岛β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鸡脐带中可以分离出UCMSCs,能够在体外培养,并可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分离高纯栀子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对栀子黄提取废液中的栀子甙进行分离精制。分别考察了分离温度和分离压力对栀子甙和栀子黄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分离工艺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分离压力有利于对栀子甙和栀子黄的分离,分离温度低于40℃时,升高温度有利于栀子甙分离而不利于栀子黄分离;分离温度在高于40℃时,对二者分离均不利。改进后的"一萃两分"工艺最佳分离工艺参数为:分离压力均为8MPa,第1次分离温度为40℃,第2次分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2.
高纯度牦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高纯度的牦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对牦牛子宫内膜使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牦牛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Ⅱ消化2.5 h,更换新鲜消化液继续消化2.5 h,消化效果好;用74 μm滤网过滤,再经400 r/min离心和自然沉降去除上皮细胞,可分离得到大量的单个细胞,所得细胞贴壁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形态的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不表达角蛋白。结果证明已成功分离到高纯度的牦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罗非鱼肉肽、罗非鱼皮肽、鲣鱼肽体外结合胆酸盐的效果。结果表明,罗非鱼肉肽对3种胆酸盐都有结合能力,其余2种肽对胆酸盐没有或者有很弱的结合能力;罗非鱼肉肽对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和结合量分别为38.27%和1.32 mg/g,对甘氨胆酸钠为34.07%和1.04 mg/g,对胆酸钠为20.80%和0.82 mg/g;罗非鱼肉肽结合胆酸盐适宜的添加量为15.0~16.7mg/mL;模拟胃肠道消化发现,罗非鱼肉肽对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和结合量都提高,分别达到43.69%和1.75 mg/g,37.31%和1.49 mg/g,罗非鱼肉肽在60 min对胆酸钠结合率和结合量基本达到平衡为28.74%和0.96 mg/g。罗非鱼肉肽结合牛磺胆酸钠的能力约为考来烯胺的40%。  相似文献   

14.
取泌香期成年麝鼠香囊腺或对非泌香期麝鼠进行人工诱导香腺发育后取材,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分离香囊腺上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初步培养。结果显示,用1mg/ml Ⅳ型胶原酶和0.25mg/ml胰蛋白酶分次于37℃下消化组织块5h和15min,可得到大量的分散单细胞用于原代培养;用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的DME/F12培养液为基础液,在培养液中添加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腺上皮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也可用常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和复苏;体外传代培养到第5代的上皮细胞仍增殖旺盛,细胞内有丰富的脂滴,细胞分泌活动旺盛。提示,通过体外分离培养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建立香囊腺干(前体)细胞系,进而用细胞工程方法大量生产人工麝鼠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实验室建立一套黄牛-奶牛IVF胚胎制备体系,为IVF胚胎的研究提供来源方便、制备简单的素材,本实验从黄牛-奶牛IVF胚胎制备过程中卵巢的处理方法、精子的处理方法及受精卵的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递增式洗涤卵巢(25℃、30℃、35℃、39℃),对卵母细胞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获取A级COCS的比例和卵母细胞的成熟率较直接用25℃和39℃生理盐水洗涤卵巢高且差异显著,但是卵裂率和囊胚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用移液器轻轻吹打精子后,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培养方法对黄牛-奶牛IVF胚胎的早期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经过温度递增式的生理盐水梯度洗涤卵巢,以体外成熟的黄牛卵母细胞为受体、以高产奶牛冷冻精子经过移液器轻微反复吹打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置五孔板中进行IVF胚胎的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发育至孵化囊胚的黄牛-奶牛IVF胚胎。  相似文献   

16.
新疆红地球葡萄采后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地产红地球葡萄进行冷藏,从健康果实和感病果实中分离到1种病原菌,根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葡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研究显示,该菌在田间潜伏侵染,采后发病。在-5~30℃条件下均可生长,在±1℃冷藏条件下,是侵染新疆地产红地球葡萄的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以水解度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双酶复合水解罗非鱼下脚料的方案,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最后得到最适酶解工艺参数为先在碱性蛋白酶在温度50℃,加酶量10000 U/g,pH值9.5,底物质量分数6%条件下水解;再在胰蛋白酶在温度37℃,加酶量10000 U/g,pH值8条件下水解100 min。此工艺条件下罗非鱼下脚料水解度、水解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48.26%和41.46%。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低温应激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化指标与氨氮排泄水平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232±10)g的吉富罗非鱼作为试验对象,降温速度1℃/h,设定(24.5±0.2)℃对照组和低温(14.3±0.8)℃冷应激试验组,每组设定3个平行组,于试验第0、4.5和24 h时统计试验鱼成活率,测定试验鱼生化指标及水体p H、氨氮含量。结果表明,水温降至应激温度的第0 h,试验组罗非鱼血糖、肌糖原、乳酸水平均有上升,其中肌糖原上升显著。水中氨氮水平也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该应激影响在24 h后通过罗非鱼自身调整消除,各生化指标最终趋于稳定。因此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该降温速度和暂养温度下短时间内暂养200 g左右的罗非鱼是安全的,对鱼体健康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再生丝素蛋白为原料,采用旋转干燥法,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及乙醇改性,最终得到不溶于水的丝素膜。为了评价再生丝素膜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全身过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急性毒性反应、热原反应以及溶血性试验。结果:用丝素膜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处理后,细胞平均相对增殖率为92.3%,属于细胞毒性I级。小鼠经由100%丝素膜浸提液多次致敏后再次激发,未产生全身性过敏反应;供试小鼠静脉大剂量注射100%丝素膜浸提液后全部存活,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7d观察期内小鼠的体质量逐步增长;用100%丝素膜浸提液对家兔进行静脉注射后,兔的单只体温升高幅度为0.2~0.5 ℃,未超0.6 ℃上限,总和也未超1.4 ℃上限;选取不同剂量(100%、50%、25%、10%)丝素膜浸提液对家兔进行溶血试验,溶血率为4.02%、2.57%、1.56%、1.01%,均小于5%。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再生丝素膜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花生褐斑病病菌,研究了病菌的培养特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和整株接种鉴定法对分离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感病植株的叶片进行病菌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15 ̄30℃,最适为25℃,低于5℃或高于40℃病菌停止生长和产孢;近紫外照射能显著提高病菌的产孢量。两种接种方法均能使叶片和植株感病,由接种感病叶片再分离的病菌符合花生褐斑病的病原特点。因此,本研究获得了致病力强的花生褐斑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