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马达加斯加棉花产量、增加棉农收入,2019―2020年将中国黄河流域及新疆等植棉区早熟、中早熟棉花品种(系)28个引入马达加斯加南部图利亚拉和北部贝尔热种植,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棉花品种(系)。研究结果表明,运棉3539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生育期适中,2个试验点的平均籽棉单产为3 540.5 kg·hm-2(居首位),衣分为40.3%~41.5%,纤维品质接近“双30”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并且抗枯萎病和黄萎病。冀丰908和运H11160也表现良好,籽棉单产分别为3 243.5 kg·hm-2(平均值)和3 210 kg·hm-2,衣分均在41%以上,纤维品质接近“双30”标准,并且具备抗(耐)枯萎病和抗黄萎病的能力。综合分析,运棉3539、冀丰908和运H11160品种具有在马达加斯加植棉区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国审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石8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88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黄淮海夏大豆高油型品种。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76.15 kg·hm-2,比对照品种邯豆5号增产4.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7.05 kg·hm-2,比对照邯豆5号增产4.80%。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棕928于2022年通过新疆审定。其生育期124.5 d,植株呈塔形,叶片绿色、中等大小;茎秆直立,茸毛较多;铃中等大小,卵圆形,铃重5.50 g;絮色为棕色;衣分41.20%,籽指10.60 g,霜前花率99.70%,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色棉品种审定标准要求;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皮棉、霜前皮棉单产分别为2 263.03 kg·hm-2、2 256.15 kg·hm-2。对棕92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山宁23是以鲁豆12为母本,滑豆尖叶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2021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56。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黄淮夏大豆南片品种试验,2018—2020年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3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2.1%,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97.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9%;粗蛋白质含量44.55%,粗脂肪含量21.19%;生育日数平均为95.5 d,比对照品种早熟1.0 d;籽粒圆形,大小均匀,顶土能力强,出苗速度快,适宜机械精量播种;株型紧凑,抗倒耐密,不炸荚,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和麦茬直播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山宁23的创制与育种体会,对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夏豆46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2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23003。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特殊类型套作大豆自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451.7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0%;2021年参加套作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62.05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4.5%。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5.4%,粗脂肪含量16.7%,属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种皮黑色,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套作审定的黑皮大豆新品种。2021年参加四川省净作大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 227.5 kg·hm-2,较对照南夏豆25增产9.2%,增产显著,适宜净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套作和净作种植。  相似文献   

7.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相似文献   

8.
阿农陆1号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植棉区生育期134 d,植株筒形,铃锥形;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7―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籽棉和皮棉单产分别为5 462 kg·hm-2、2 298 kg·hm-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0 mm,断裂比强度34.3 cN·tex-1,马克隆值4.0。介绍了阿农陆1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抗虫棉中棉所96014在2018―2019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抗逆的特点。于2022年在湖北省团风县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副区为施肥量,B1~B4处理全生育期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180.0+90.0+180.0) kg·hm-2、(225.0+112.5+225.0) kg·hm-2、(270.0+135.0+270.0) kg·hm-2和(315.0+157.50+315.0) kg·hm-2,探索不同处理下该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中棉所96014的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株高以及公顷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00万和3.75万株·hm-2下的籽棉和皮棉产量较高。施肥量对单株果枝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在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中减施化肥对土壤供氮与春小麦吸氮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耕层土壤矿质态氮累积与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120~180 kg·hm-2时,土壤矿质态氮累积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最高为102.58 kg·hm-2和294.92 kg·hm-2,与常规施氮量(240 kg·hm-2)相比,氮素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及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38.97%、29.23%、136.35%,氮肥偏生产力和依存率降低至41.2 kg·kg-1和68.35%;籽粒产量增加3.54%~15.66%。可见,适量减氮有利于耕层土壤氮素矿化,促进氮向籽粒转移,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籽粒产量。(2)从常规施磷量(120 kg·hm-2)减施至48~96 kg·hm-2时,土壤矿质态氮累积量和植株氮累积量均升高,最高为98.61 kg·hm-2和242.79 kg·hm...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冬小麦品种石4366生长特性的影响,2020-2021年度在长期氮肥定位试验田通过裂区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75 kg·hm-2、150 kg·hm-2、225kg·hm-2和300 kg·hm-2,分别用N75、N150、N225和N300表示)和5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225×104株·hm-2、300×104株·hm-2、375×104株·hm-2、450×104株·hm-2和525×104株·hm-2,分别用D225、D300、D375、D450和D525表示),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该品种旗叶面积、穗部发育、群体动态、秸秆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石4366群体、茎秆特性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N75条件下穗长、总小穗...  相似文献   

12.
棉花品种邯棉5019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生育期123 d,株型清秀,叶片大小适中,叶色绿色,铃卵圆形,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20年河北省春播常规棉组生产试验中,666.7 m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254.2 kg和106.8 kg,分别比对照冀丰1271增产3.9%和9.7%;纤维品质达到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主要对邯棉501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张丽亚  周斌  杨勇  叶卫军  张磊 《大豆科学》2019,38(3):499-500
蒙1301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蒙1301参加2016-2017年国家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8.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8%,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6 d,单株有效荚数51.1个,百粒重18.5 g,籽粒蛋白质含量45.26%,脂肪含量19.07%,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中易获高产。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卢珊  王福林 《大豆科学》2023,(2):204-211
为解决传统回归模型对大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进行优化时存在的结果不准确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线性约束优化方法(BP-Linear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BP-LCO)。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进行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试验因素为大豆种植密度,N、P2O5和K2O施用量,评价指标为大豆产量,采用BP-LCO算法对种植密度、施肥量与产量关系构建拟合模型,并进行全局寻优及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模型分析得到最优种植密度36.67×104株·hm-2、施N量77.98 kg·hm-2、施P2O5量93.79 kg·hm-2、施K2O量24.34 kg·hm-2,大豆产量相应为3 679.56 kg·hm-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配比下大豆实际产量为3 702.29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水氮处理对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以合农71为试验材料,进行水、氮两因素裂区田间试验。分别设主区总灌水量1 875 m3·hm-2(W1)、2 625 m3·hm-2(W2)、3 375 m3·hm-2(W3),副区总施氮量0 kg·hm-2(N0)、120 kg·hm-2(N1)、240 kg·hm-2(N2),研究9种水氮处理组合对春大豆不同生长时期0~100 cm土层根干重、侧根长、侧根表面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与施氮量均可增加0~100 cm土层大豆根干重、总侧根长和总侧根表面积。7月15日(荚期)和8月15日(鼓粒期),0~20 cm土层根干重分别占总根干重的75.37%~82.43%和71.97%~85.26%...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hm-2)]和4个生物质炭水平[不施生物质炭(B0:0 kg·hm-2)、低量生物质炭(B1:10×103 kg·hm-2)、中量生物质炭(B2:20×103 kg·hm-2)、高量生物质炭(B3:30×103 kg·hm-2)],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增加春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促进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改善加工、营养品质。对小麦生长、品质及产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减量施氮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冀东地区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选用2个强筋小麦品种津农7号(氮高效型)和中麦998(氮低效型)为试验材料,设置0 kg·hm-2(N0)、180 kg·hm-2(N1)、210 kg·hm-2(N2)和240 kg·hm-2(N3)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干物质与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0~N2处理范围内,2个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氮素转运量随施肥量增加均显著增加,N3处理下2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花前氮素转运量较N2处理无显著变化,说明适量施氮可促进强筋小麦氮素转运与籽粒产量的提高。增加施氮量可促进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津农7号的干物质转运率高于中麦998,2个品种的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60.59%~77.16%,说明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花后干物质积累。2个品种开花...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蛋白大豆品种牡豆15的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设播期、密度及施肥量3个因素,研究这3个因子对牡豆15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因素条件下,牡豆15产量变化范围为1 958.97~2 851.28 kg·hm-2,最大变化幅度为45.55%;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42.19%~45.06%,最大变化幅度为6.80%;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气孔导度均有影响,其中播期和施肥量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且低种植密度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同时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升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产量栽培方案为4月30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为35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栽培方案为5月7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4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黑科71采用常规杂交育种选育而来成的为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大豆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8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080℃左右。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cm左右,有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荚镰刀形,成熟时褐色荚。籽粒圆黄,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 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38.34%,粗脂肪含量21.22%。中抗灰斑病。2017—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6.2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12.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15.4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11.5%。适合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亦是黑龙江南部、内蒙、辽宁、吉林等地迟播救灾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具有辉煌的历史,近40年(1982—2021年)共通过审定359个常规稻品种。本研究将这40年分为8个时期,对各时期审定品种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产由5 313.0 kg/hm2稳步提升至6 882.2 kg/hm2;平均株高逐渐增加,有效穗数明显下降,穗长和穗粒数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未明显改变;直链淀粉含量由26.1%下降至16.5%;审定品种总体优质率75.2%,近3年(2019—2021年)审定品种的优质率达85.2%,其中国标1级优质稻占比达39.5%;稻瘟病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85.8%,白叶枯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44.0%;通过审定的359个品种来源于406个亲本,其中有8个亲本直接衍生10个以上品种,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分别衍生25个和21个品种,而这8个亲本均衍生自当前我国籼稻育种中重要骨干亲本丰八占;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品种共55个,其中12个品种超过66.67万hm2,黄华占和双桂1号推广面积均在333.33万hm2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