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平麦20的生产性能,以河南省豫农源小麦联合体冬水组2017—2018、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和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数据为依据,采用增产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率、回归系数、品种离优度等对平麦2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麦20与对照周麦18相比,平均产量高,增产极显著;变异系数小,高稳系数高;回归系数小,离优度低。综合各项指标,平麦20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增产潜力、稳产性和广泛适应性,适宜在河南省早中茬高中水肥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棉花麦后直播品种生产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选用5个品种(系)在襄阳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冈早棉0379实收籽棉、皮棉产量最高,分别为3306.1 kg·hm-2和1503.5 kg·hm-2,其单位面积铃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生殖生长量较大;鄂杂棉10号铃重最高,籽棉产量与冈早棉0379相当,但单位面积成铃数和皮棉产量不及前者。在株型上,华惠15、冈早棉0379与鄂杂棉10号主茎叶片数和绿叶数较多,冈早棉0379果枝平均最长,鄂杂棉30最短。鄂杂棉30纤维品质较优。从产量的角度考虑,冈早棉0379是目前鄂北棉区比较理想的麦后直播棉花。  相似文献   

3.
泗杂3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泗杂3号采用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系间杂交育成的集高产、优质、抗逆性好、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2000-2001年进行多点试验及生产示范,2002-2004年参加安徽省及江苏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003-2004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安徽省及江苏省棉花品种审定,同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特征特性1.1丰产性。2002-2003年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公顷子棉3529.2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0.67%;皮棉1540.5kg,比对照增产18.76%。200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每公顷子棉4009.9kg,比对照皖杂40增…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国审大豆品种临豆10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08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分析大豆品种临豆10的高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临豆10是一个高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盐粳13号的特征特性及稳产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新品种盐粳13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2012年江苏省迟熟中粳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盐粳13号、镇稻14(CK1)、淮稻9号(CK2)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面分别进行丰产性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粳1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且适应种植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以2006-2007年贵州省粳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滇杂35和对照品种毕粳37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5在贵州山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可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2006~2007年度福建省春花生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花生品种莆花1号和泉花10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花1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2~1994年江苏省抗桔萎病中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苏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并提出高产栽培途径是主攻每公要以铃数,兼顾提高单铃重,促进各产量因素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冈棉9号于2021年12月31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是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棉品种,适于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冈棉9号在2018―2019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主要表现:生育期124 d,株型松散,株高124.8 cm,Ⅲ式果枝,单株结铃30.5个,铃重5.7 g,衣分40.95%,籽指11.4 g;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GK39增加7.6%、5.6%和5.7%,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级品种要求;抗棉铃虫,耐枯萎病和黄萎病。介绍了冈棉9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和抗病性、抗虫性及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江西棉花》2006,28(6):F0004-F0004
高产品种赣杂棉3号(原名九杂939)简介 赣杂棉3号系江西九江鑫田农作物良种研究所和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合作选配的杂交棉新组合。该组合参加2004-2005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籽,皮棉单产分别列第2位和第3位,比对照中棉所29分别增产17.9%和14.97%,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新品种区试,籽,皮棉产量分别居B组的第1位和第2位。  相似文献   

11.
湘杂棉 2号在长江流域表现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棉品种。截止 2 0 0 0年 ,湘杂棉 2号累计推广 70多万 hm2。 2 0 0 1年湘杂棉 2号通过国家审定 ,今后几年内 ,湘杂棉 2号在湖南及长江流域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豫花23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豫花23号的特征特性,并根据2009-2011年度河南省珍珠豆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值、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豫花23号的丰产稳产性与其他同步试验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珍珠豆型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豫花2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皖棉10号的丰产,稳产及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皖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为全面综合评价皖棉10号新品种,采用灰色多层次评判。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生育性状三方面评判和综合评判,表明皖棉10号超过对照泗棉3号及其它参试品种,关联度为08384,最接近于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4.
豫麦54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全面解豫麦54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1995-1998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麦54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5916),穗粒数次之(0.3606),千粒重最小(0.2634),增加穗数、提高穗粒数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在6 000-7 500 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鄂杂棉16F1(龙杂棉2号)是湖北省荆州市金龙发种业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预备试验,2004-2005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鄂审棉2006001。1品种特性1.1丰产性。在2003年湖北省棉花区试预试中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276.05kg,居预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7.92%;2004年参加湖北省区试,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87.3kg,也位居该组区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11.68%;2005年参加湖北省区试皮棉平均每公顷1528.2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慈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十年共选送的10余个抗虫棉优势组合参试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慈杂7号和慈杂8号为小桃丰产型棉花新品种,且品质较优;慈杂12号为优质型新品种,除马克隆值外,纤维长度、比强度达到国家I型优质棉标准,而且产量稳定;慈杂11号为综合型品种。慈杂7号已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慈杂8号、慈杂11号、慈杂12号3个组合均先后通过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应用证书,进入品种审定程序。该4个慈杂棉组合在产量、品质、抗逆性、抗虫性等方面各有特点,均有极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的生产特性,以2004至2006年度福建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莆大麦9号和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大麦9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鄂杂棉12F1(原代号20-9)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3-2004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鄂杂棉12植株高大,松散塔形,茎秆粗壮,叶中等大,色较淡。全生育期长势强,后劲足,不早衰。1.1丰产性。2003-2004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617.1kg,皮棉产量1540.2kg,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12%和10.78%。其中2003年每公顷子棉产量3540.6kg,皮棉产量1469.85kg,均居第1位,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3%和9.9%,皮棉产量较对照及参试品种增产均达…  相似文献   

19.
大豆区试中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1999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适定性参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可以从坐标图上一目了然;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可以从HSC位次中得出结果;用回归系数坐标法可以更清楚、更详细地说明各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但计算比较繁琐。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计算简便且容易分析,但比较粗略,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可应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需要详细分析时,还是应用回归系数坐标分析法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江西棉花》2006,28(5):F0004-F0004
高产品种赣杂棉3号(原名九杂938)简介 赣杂棉3号系江西九江鑫田农作物良种研究所和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合作选配的杂交棉新组合。该组合参加2004~2005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籽、皮棉单产分别列第2位和第3位,比对照中棉所29分别增产17.94%和14.97%。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新品种区试,籽、皮棉产量分别居B组的第1位和第2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