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及内蒙古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培肥土壤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秸秆还田是培肥和改良土壤最为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同时可解决田间焚烧秸秆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秸秆还田的技术模式和培肥机理,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与养分有效性、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重点概述了内蒙古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玉米生产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秸秆培肥土壤为切入点,提出了与农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秸秆深翻还田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调查表明,高沙土地区秸秆还田后,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机械条播(简称机条播)水稻,操作简便易行,省工节本增产增收优势明显,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的轻型化,机械化和精确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土壤培肥技术的理论基础、土壤培肥的目标(即适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高产肥沃土壤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良好的土体结构、有适量及协调的养分构成、有良好的物理性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土壤培肥基本措施(增加有机肥料施用占比,不断增强土壤肥力;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模式;制订合理的轮作倒茬机制,使“用地”及“养地”充分结合;形成科学的耕作机制,逐渐改善土壤,加快土壤熟化速度;制订完善的土壤防护机制,避免土壤遭受侵蚀以及长期保护土壤资源)等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秸秆还田土壤培肥技术、酸化土壤及其改良培肥技术进行具体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现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璐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180-185
盐碱地改良对于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生态分析,阐明了现阶段盐碱地改良的制约因素,综述了用于盐碱地改良的传统方法,及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快速改良肥、培肥土壤等改良新工艺,并对这些技术做了比较与分析,建议加强盐碱地灌溉管理及咸水灌溉方面和高效盐碱地改良剂方面的研究,建立盐碱地水盐预报、监测和评价系统一体化,按生态位引种耐盐经济植物,综合治理改良滨海盐碱土,旨在建立天津滨海地区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改良对于现阶段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生态分析,阐明了现阶段盐碱地改良的制约因素,综述了用于盐碱地改良的传统方法,及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快速改良肥、培肥土壤等改良新工艺,并对这些技术做了比较与分析。建议加强盐碱地灌溉管理及咸水灌溉方面和高效盐碱地改良剂方面的研究,建立盐碱地水盐预报、监测和评价系统一体化,按生态位引种耐盐经济植物,综合治理改良滨海盐碱土,旨在建立天津滨海地区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关键点以及提升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水准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部平原矿区不同培肥处理对复垦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矿区复垦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小区模拟复垦地上进行有机无机配合施肥(FM)、施用有机肥(M)、施用无机肥(F)、种植绿肥(GF)以及不施肥(CK)等5种处理措施,通过3年定位培肥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处理措施下,有机质、N、P、K在土壤中的含量具有分层现象,其在0~20 cm表层(L1)中大于20~40 cm亚表层(L2);从培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大小影响来看,不同处理间表现为:FM>GF>F>M>CK;从玉米株高、产量等长势来看,不同处理间表现为:FM>F>M>CK,与土壤肥力不同处理间的变化一致。综合分析来看,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对复垦土壤的培肥效果最好,是改良复垦土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轮作制度,免耕栽培与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监测各种农艺措施下土壤肥力变化动态,对改良培肥土壤,保证粮油稳步增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搞清免耕及各种轮作制度下土壤养分变化规律,1982年以来,我们在砂娄黑土等土壤上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草木樨(M.albus)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和耐盐碱等生物学特性。多年种植表明,草木樨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均是一项有效措施。为深入了解草木樨在灌漠土上的培肥改土效益,于1982~1986年连续5年进行草木樨压青定位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改良剂对咸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咸水灌溉下小麦大田种植试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结合等10个处理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施用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与小麦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和培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渗透系数和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pH和全盐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各处理的碱解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同时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在本试验中,T4和T5处理,即改良剂B(醋渣+牛粪+石膏)+有机肥+无机肥和改良剂B+无机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使小麦增产的效果最好,可作为充分利用咸水资源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总结了山东省临沂市引种茶树的过程、成果、成功经验与关键技术.5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地处北方地区的临沂市及同类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科学建园、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区田栽培、果茶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心土层土壤对作物生育影响、心土改良效果方面,综述了心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对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以及对作物产量贡献率,深松、心土混层、心土培肥各种心土改良技术取得的效果。最后指出在心土研究与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在心土方面研究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旱土的可持续耕作,确保旱土作物可持续高产,在旱土常年耕作过程中,应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进行改良和培肥,使旱土保持地力充裕,常种常新。下面介绍旱土改良和培肥的目标与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重施生态有机肥 麦播前底肥重施生态有机肥,生态有机肥是高活性有机肥,富含培肥地力的主要成分,有机质和大量有益生物菌群、RJ有机肥增效剂、土壤团粒结构修复剂,使土壤养分利用率达96%以上。它可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迅速补充营养,增强小麦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在“夏玉米→花生-冬小麦”的两年三熟制的种植周期内,采用定点不同时期取土化验的方法来研究沙地土壤的的供肥特点;运用最小养分率的原理来研究三种作物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冀东沙地,土壤中速效N、速效P含量的变化趋势呈一个“波谷”形状,而速效K含量的变化趋势呈一个完整的“波形”;沙地土壤中N和K是三种作物产量的共同的限制因子,根据这两个结论,提出合理有效地施肥技术措施:夏玉米要N、K肥并重,P肥可以不施;花生要增施K肥,稳施N肥,兼顾P肥;冬小麦要三者兼顾,以N、K肥为重点,从而减少因盲目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生物肥料培肥水稻秧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生物肥料培肥水稻育秧苗床,研究培肥方式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土进行培肥处理后作为水稻育秧苗床,秧苗期土壤脱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活性增强,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比常规营养土效应明显。而盐碱土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处理的土壤脱氢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与未培肥的普通水稻土差异不大。说明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养分转化、提高土壤供肥力,但其培肥效果受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绿肥生产是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是我国江南丘陵区一个重要农业省份,绿肥生产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发展快的特点,绿肥生产尤其是冬季绿肥生产对培肥农田土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概述了江西绿肥资源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种植绿肥在农田土壤培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讨论了江西绿肥生产的发展及其模式、技术与成效;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肥生产、不断培肥农田土壤的若干对策和措施.全文对当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志红 《种子世界》2021,(8):0165-016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更需要促进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平衡。随着高标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对土壤的结构与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农作物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不规范等原因的出现,造成了耕地资源严重退化问题十分突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耕地、水和土壤,而且增加了土壤酸化、盐碱化的危险系数,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以及改良土壤培肥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背景为切入点,提出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培肥技术的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成县中低产田类型、成因、障碍因素及分布特点的探讨,提出了适合当地中低产田培肥改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杭州市滨江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30年来的变化特征,从而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壤肥力管理及改良措施,为促进滨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现将滨江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0年间,滨江区耕地土壤的pH趋向偏碱,影响作物生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贮量较低,变化不明显;土壤速效养分磷和钾含量失衡,且变化显著,有效磷增幅大,速效钾降幅明显;土壤保肥水平较差,略有降低;土壤全盐量较高,部分样点已对作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为此,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改良盐碱化土壤、增施有机肥的技术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