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同蛋能比和钙磷比下,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月龄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L)、50∶50(M)和60∶40(H)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正试期第14天,L组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正试期第35天,L组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H组(P<0.05),而料重比则相反。正试期第56天,L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料重比则相反。2)正试期第14天,L组山羊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浓度显著高于H组(P<0.05)。正试期第56天,L组山羊血清ALB和血糖(glucose,GLU)含量以及M组山羊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显著高于H组(P<0.05)。3)正试期第14天,M组山羊血清瘦素(leptin,LEP)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浓度分别显著低于H组和L组(P<0.05)。正试期第35天,L组山羊血清LEP和胰岛素(insulin,INS)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正试期第56天,L组山羊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浓度显著高于H组(P<0.05)。4)M组山羊的后腿重和屠宰率显著高于L组(P<0.05)。5)L组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pH则相反。6)L组山羊瘤胃的黄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显著高于H组(P<0.05),而乳酸菌数量和嗜淀粉瘤胃杆菌则相反。M组山羊瘤胃的栖瘤胃普雷沃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所述,努比亚山羊饲喂精粗比40∶60全混合日粮能够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努比亚山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将36只2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17.06±0.65) kg]相近的努比亚山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组(饲喂基础日粮+0.5‰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C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复合益生菌制剂),每组12只。各组山羊每天在07:00和18:00各饲喂1次,试验期为70 d。在饲养试验结束当天09:00,每组随机选取4只体重相近的羊只称重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检测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C组山羊背最长肌中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试验A组(P<0.05);试验B、C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低于试验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山羊背最长肌中检测到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试验B、C组组氨酸含量高于试验A组,其余氨基酸(除赖氨酸、天冬氨酸外)含量均低于试验A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山羊背最长肌中检测到14种脂肪酸,其中除试验B组的二十碳三烯酸(C20∶3n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A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脂肪酸含量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精氨酸水平对离乳期梅花鹿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的12只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28%的低蛋白质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80%(A组)、1.08%(B组)、1.26%(C组),试验期50 d。在试验期的最后1 d抽取仔鹿瘤胃液20 mL,一部分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一部分用于提取DNA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B组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C组(P<0.01);B组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乙丙比极显著低于A、C组(P<0.01)。2)B组ACE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5),Chao1指数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A、C组(P<0.01),Shannon指数则极显著低于A、C组(P<0.01),A组细菌群落结构与B、C组差异显著(P<0.05)。3)在门水平上,B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A...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化学方法处理的高粱秸秆对肉牛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育成牛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对照组)肉牛饲喂未经特殊处理的高粱秸秆,B组、C组、D组肉牛分别饲喂经“三化”处理、碱化复合处理、氨化处理的高粱秸秆,E组肉牛饲喂含有苜蓿的日粮。结果表明,B组、D组肉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组提高了12.36%、6.74%(P<0.05),B组、C组肉牛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D组肉牛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肉牛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C组、D组肉牛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D组肉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B组、C组、D组肉牛瘤胃微生物含量比A组分别提高16.00%、27.58%、28.68%(P<0.05)。各处理组肉牛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蛋能比和钙磷比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月龄健康,体重相近[(20.07±0.57)kg]的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L组)、50:50(M组)和60:40(H组)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试验期山羊天冬氨酸含量M组比L组、H组分别提高22.62%、15.15%,差异显著(P < 0.05)|谷氨酸含量M组比L组、H组分别提高17.86%(P < 0.05)、9.94%(P > 0.05)|蛋氨酸含量L组比H组提高23.38%,差异显著(P < 0.05)|L组与M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努比亚山羊肌肉氨基酸总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2)努比亚山羊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综上所述,努比亚山羊饲喂精粗比50:50全混合日粮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山羊|全混合日粮|氨基酸|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6.
日粮精粗比对山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山羊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8只青年关中奶山羊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1∶69(低)、54∶46(中)和65∶35(高)的3种日粮,各日粮粗蛋白含量相同。结果表明,日增重随精粗比的增加而提高(P<0.05﹚,高精粗比日粮显著提高饲料利用效率(P<0.05﹚,精粗比不影响胃黏膜总重﹑瘤胃和小肠黏膜重量以及胴体重和屠宰率(P>0.05﹚,中等精粗比日粮显著提高皱胃重量(P<0.0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氮硫比日粮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体外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氮硫比日粮(氮硫比分别为10.5∶1、9∶1、7.5∶1、6∶1)对瘤胃pH、干物质(DM)降解率、氨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产量(MCP)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硫比日粮对培养液pH无显著影响(P>0.05);氮硫比为7.5∶1组的DM降解率在第4、8、12 h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培养前8 h内,氮硫比为7.5:1和9:1组的氨氮浓度均显著低于10.5∶1组(P<0.05);降低日粮中的氮硫比可显著降低乙酸丙酸比例(P<0.05);氮硫比为7.5∶1组其总的挥发性脂肪酸、原虫蛋白、细菌蛋白以及总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因此,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氮硫比,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瘤胃发酵适宜的氮硫比为7.5∶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山羊肉品质、血清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将体重相近、健康的4月龄努比亚黑山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试验组山羊分别饲喂低精粗比(40∶60,L)、中精粗比(50∶50,M)和高精粗比(60∶40,H)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整个试验期山羊的体尺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正试期第14天,H组山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显著低于L组(P<0.05);正试期第56天,H组山羊血清AST/ALT值显著高于L组(P<0.05),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则相反。3)H组山羊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肌肉pH则相反;M组肌肉红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间其他项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4)L组山羊的瘤胃重量、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显著高于H组(P<0.05),而肺指数则相反;M组山羊网胃重量、网胃指数、瓣胃重量、瓣胃指数和皱胃指数著高于L组(P<0.05),而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则相反。5)L组山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CD和空肠VH/CD显著高于H组(P<0.05),而空肠的隐窝深度则相反;M组山羊回肠绒毛高度和VH/CD显著高于H组(P<0.05)。综上所述,低精粗比日粮能够促进努比亚山羊胃肠道发育,高精粗比日粮能够提高山羊肉品质。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采用低精粗比(40∶60)日粮对努比亚山羊进行育肥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瘤胃组织及瘤胃液样品。试验采用冷冻切片观察瘤胃组织发育情况,测定瘤胃肌肉层、角化层厚度,乳头长度、宽度和密度;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瘤胃微生物,分析瘤胃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可对瘤胃组织形态造成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例为50∶50时,藏羊瘤胃角化层厚度、瘤胃乳头密度和高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精粗比例为30∶70时,瘤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本试验7组共产生299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s 259个,占比86.7%,独有OTUs 40个,其中F和G组分别含独有OTUs 14和8个;试验F组香浓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辛普森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3)门水平下,随着精粗比例上升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且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科水平下,毛螺菌科相对丰度与精粗比例呈负相关,E组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较高(P<0.05)。综合瘤胃组织表型和细菌菌群多样性可知:随着日粮中精料水平的提高,瘤胃组织形态发生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瘤胃乳头及角化层的发育;但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70∶30)可丰富瘤胃中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酵母培养物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12只年龄相同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4组,其中A1、A3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B1、B2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2∶8的基础日粮。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YC)。各处理YC添加量A1为2.0%;A3为3.0%;B1为2.0%;B2为2.5%。结果表明:添加YC极显著(P<0.01)降低A3和B1处理瘤胃NH3-N浓度,极显著(P<0.01)提高A1处理的瘤胃NH3-N浓度。添加YC能显著(P<0.05)提高绒山羊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总VFA浓度得到极显著(P<0.01)提高;对乙酸/丙酸比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提高B1和B2处理菌体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氮硫比对藏羔羊瘤胃发育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初始条件相似的60日龄断奶藏羊羔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各组饲粮的氮硫比分别为10.5∶1.0(A组)、9.0∶1.0(B组)、7.5∶1.0(C组)、6.0∶1.0(D组)、4.5∶1.0(E组)。预试期5 d,正试期12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屠宰6只,采集瘤胃组织和瘤胃内容物,分析饲粮氮硫比对瘤胃组织形态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瘤胃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B组瘤胃乳头长度、黏膜下层厚度以及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 0.05),B、C、D组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A、E组(P0.05),B、E组瘤胃乳头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组瘤胃角化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2)B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3) B、C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A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B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4)各组的优势菌门均为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A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的优势菌科均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克里斯滕森氏菌科(Christensenellacea)、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D组毛螺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B、E组(P0.05),A组韦荣氏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D组(P0.05)。5)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瘤胃内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综上所述,饲粮氮硫比为9.0∶1.0时瘤胃组织形态发育较好,瘤胃液中VFA含量较高,瘤胃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及多样性较高。因此,饲粮氮硫比为9.0∶1.0更能经济有效地促进瘤胃发育和改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以木薯茎叶为粗料、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养分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旨在为木薯茎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6种不同精粗比(2∶8、3∶7、4∶6、5∶5、6∶4和7∶3)的TMR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精粗比为4∶6、5∶5、6∶4、7∶3时的DM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2∶8、3∶7时的DM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2∶8、3∶7、4∶6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例为5∶5、6∶4、7∶3的CP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5∶5时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精粗比为3∶7时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6、5∶5、6∶4和7∶3时的ADF有效降解率(P<0.05)。本试验中,精饲料与木薯茎叶比例为3∶7、4∶6和5∶5的全混合日粮养分有较高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精粗比4∶6~5∶5范围的TMR。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平均体重为(25.48±1.48)kg]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10∶90(10C组)、30∶70(30C组)、50∶50(50C组)、70∶30(70C组)、90∶10(90C组)。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中pH逐渐下降,发酵后70C、90C组均显著低于10C、30C组(P<0.05);精粗比对氨态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升高,其中90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有机物发酵率随着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下降。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高精料饲粮对南江黄羊体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精料比例的升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增加,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1):60-63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黑山羊屠宰性能、肉质品质的影响,将36只体重为(15±1.61)kg的生长育成期的莱芜黑山羔羊平均分3组,每组2个重复(公、母各为一重复,分开饲养),每个重复6只,进行60 d饲养屠宰试验。日粮参考肉羊日增重为120 g/d的饲养标准(NY/T 816-2004),A、B、C组日粮精粗比依次为55∶45、45∶55、35∶65。结果表明:公羊屠宰率随日粮精料含量增加而增加(P0.05),B组净肉率、胴体净肉率、肉骨比、系水力均高于A、C组(P0.05),嫩度亦高于A、C组(P0.05);母羊的屠宰率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而净肉率、胴体净肉率、肉骨比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嫩度、熟肉率、系水力亦高于A、B组(P0.05);公、母羊肉中营养成分含量除了粗脂肪、粗蛋白随粗饲料含量增加而增加外,其他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日粮适宜的精粗比为45:55,母羊精粗比为35:6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比例巨菌草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4只3~4月龄绵公羊[平均体重(31.55±2.00)kg]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A,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D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和30%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比例为1:1:1,含菌量各为108CFU/kg)发酵的巨菌草饲料,每组6只。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D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戊酸含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提高了4.37%、4.70%、17.30%、4.54%和5.23%;D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分别提高了4.15%、3.27%和3.35%、2.91%; D组瘤胃pH和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分别降低了3.45%和11.14%;且D组和C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别显著高于B组和A组,分别提高了3.05%、4.37%和1.93%、3.23%(P <0.05)。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的巨菌草饲料,可改善绵羊瘤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4只体况良好、体重(30.0±2.5) kg的山羊, 安装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4种不同蛋白质豆粕(A组)、棉粕(B组)、菜粕(C组)和DDGS(D组)组成的日粮对山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高于B、C组(P<0.05),极显著高于D组(P<0.01);各组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差异显著,总VFA浓度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藏羊母羊肝脏、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同质性良好的3月龄藏羊母羊9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例为3∶7(L组)、5∶5(M组)和7∶3(H组)的日粮。试验分为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肝脏组织,M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高于L组(P<0.05),M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组(P<0.05),较H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2)瘤胃上皮,M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高于L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含量高于L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显著高于L组和H组(P<0.05),各组间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空肠黏膜,M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均显著高于H组(P<0.05),较L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日粮精粗比能够对藏母羊肝脏和胃肠道组织抗氧化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以精粗比为5∶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3%黑沙蒿对绒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处理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CON)绒山羊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基础日粮,试验组(AOM)绒山羊饲喂用3%的黑沙蒿替代等比例粗料的基础日粮。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AOM组山羊的宰前活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AOM组山羊的蹄重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CON组(P<0.05),肾脏重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日粮中添加黑沙蒿山羊的肾脂重具有降低的趋势(P>0.05),对大网膜脂重、肠细膜脂和尾脂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喂3%黑沙蒿显著降低了绒山羊宰前活重,降低了肾脏及肾脂的重量,但对屠宰性能无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周岁、体重[(164.9±12.9) 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4组牦牛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55(C35组)、50∶50(C50组)、65∶35(C65组)和80∶20(C80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90 d。结果表明:1) C65和C80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C35组(P0.05),C35组的料重比(F/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 C65和C80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C35和C50组(P0.05),C65组的血清总蛋白显含量著高于C35组(P0.05),C65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C35和C80组(P0.05),C8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C80组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30和C80组(P0.05),C80组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C35和C80组的瘤胃液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50和C65组(P0.05),C65和C80组的瘤胃液丙酸、丁酸和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C35和C50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综合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饲粮精粗比为65∶3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