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大生物量树种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毛白杨、馒头柳、臭椿、构树、榆树、白蜡、国槐等7种天津市常用绿化树种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对比各树种在Cd轻度污染土壤和未受Cd污染土壤中的生长表现(株高和茎粗生长量,成活率),分析Cd污染土壤中各树种不同器官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BCF),及对土壤Cd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7种树种在轻度Cd污染土壤上正常生长,其株高和茎粗生长量及成活率均与未受Cd污染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各树种均对土壤重金属Cd有一定的耐性;地上部器官富集能力表现为毛白杨馒头柳榆树臭椿构树国槐白蜡,根部富集能力表现为毛白杨榆树馒头柳构树臭椿白蜡国槐,各树种根部富集能力均高于地上部;Cd去除能力表现为毛白杨榆树馒头柳臭椿构树白蜡国槐。综合而言,毛白杨、榆树、馒头柳、构树和臭椿每年可去除土壤中Cd大于3.71 mg·m-2,显著高于白蜡和国槐(P0.05),在原位修复土壤Cd污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盐碱地不同种类乔木林地的生态因子变化,本文研究了8种(北栾、国槐、白蜡、馒头柳、法桐、刺槐、金叶槐、垂柳)林地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并以各林地旁的空旷地为对照。结果显示:各林地内温度均高于对照(国槐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和刺槐林气温最高,其行间较空旷地高0.27℃和0.25℃;湿度以白蜡林、法桐林和国槐林增加较多,北栾林次之,刺槐林和垂柳林湿度无变化,馒头柳林湿度略低于对照,金叶槐林株行间湿度变化最大;各林地的风速变化值均小于或等于对照(白蜡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降低最多,株间降低了0.65m/s、行间降低了0.43m/s,其次是法桐、刺槐和馒头柳林;各林地的光照强度均下降,光照较强的林地为北栾林、垂柳林,光强为全光照的71.83%~85.1%;其次是白蜡、馒头柳、刺槐,为42.03%~65.57%;再次为金叶槐、国槐和法桐,仅为8.89%~30.88%。此外,不同树种株间与行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合强度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金叶槐林、刺槐林和法桐林的生态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次改林地11年的鼢鼠发生和林分郁闭度关系研究发现,鼢鼠密度上升期,鼢鼠密度、雌雄比与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成亚比与郁闭度呈递减关系;密度下降期,随着林木的增长,林分郁闭度加大,鼢鼠密度降低,雌雄比下降,成亚比上升,并逐渐趋向稳定。全面清坡、竖向清坡和块状清坡造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430左右,范围在0.399~0.458之间;水平带状造林和更新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584左右,范围为0.568~0.585。鼢鼠各繁殖参数与郁闭度的关系总体符合一元三次回归模型。繁殖上升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林地鼢鼠怀孕率和繁殖指数的最佳适应林分郁闭度为0.290,平均胎仔数的最佳林分郁闭度为0.210,取值范围均在0.060~0.430之间。林地鼢鼠繁殖强度下降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栗茶混交林地水分涵蓄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不同郁闭度的栗茶混交林地的水分涵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林分枯落层最大持水量为298.58%~340.34%,其中B5(纯板栗林地)>B4(板栗郁闭度为40%~50%的栗茶混交林地)>B3(板栗郁闭度为30%~40%的栗茶混交林地)>B2(板栗郁闭度为20%~30%的栗茶混交林地)>B1(纯茶林地);枯落层有效涵蓄量为9.14~18.85 t·hm-2,林地土壤最大蓄水量为2569.80~3465.60 t·hm-2,两者最大为B4,其次为B3,最小为B5;林地土壤涵养水源量为291.00~828.60 t·hm-2,其中B3最大,B4次之,B5最小;从林地总体涵蓄量看,枯落层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层占绝大部分;从不同密度林分看,涵蓄潜力以B3为最大,B4次之.因此,在进行栗茶混交栽培时,应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涵养水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山森林公园,距市区近、交通方便、森林类型及人文古迹多,主要人工林类型13种。幼中林多,近成熟林少;高、中、低郁闭度林分都有。不同林分物种多样性差别不明显。树种观赏指数依次为:黄护、元宝枫(21分)>白皮松(19分)>樟子松、华山松、山杏、桃(18分)>油松(17分)>刺槐、栾树(16)>侧柏(15分)>栎类(14分)>白蜡(10分).森林类型中,观赏价值高的林分面积小,有的空间分布欠合理;有的下层灌木多不便游憩;景观补救方法是:引入新“斑块”,扩大珍贵景观斑块,人工抚育、修枝等,创造适应游憩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白榆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亦称榆树或家榆。白榆树体高,寿命长,是沙地和荒山营建生态林,平原区营建防护林及城乡绿化营造绿篱的主要树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带,可营造速生丰产林。与杨、柳、松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还可减少病虫危害,促使林木健康生长。白榆木质坚硬,纹理清晰通直,是上好的建筑材料,也是家俱或家庭装修的首选木材。现将白榆育苗造林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不同树种对平原造林地生境的生态适应及养分利用机制。  方法  以刺槐、千头椿、旱柳、毛白杨、白蜡和油松等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新鲜叶、凋落叶的N、P含量,计算叶片N、P再吸收率并分析其与叶片、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  结果  刺槐的叶片N含量最高,旱柳的叶片P含量最高;白蜡叶片的N∶P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 < 0.05),毛白杨叶片的N∶P最低,刺槐、千头椿、旱柳和油松之间叶片N∶P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凋落叶N、P含量及N∶P与新鲜叶养分相关性不同。刺槐叶片N再吸收率和千头椿叶片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多数树种的叶片N再吸收率或P再吸收率与其凋落叶养分含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结论  刺槐、旱柳、白蜡和油松的生长受到 P 限制,千头椿和毛白杨生长受到 N 限制。树种能通过叶片N、P再吸收来适应养分限制环境。建议在平原林养护中加强林分结构调整、凋落叶归还林地、人工补植补造等措施以改善平原林养分限制状况。   相似文献   

8.
以辽河三角洲盐碱地营造的11种树种配置模式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改良效果。研究表明:白榆刺槐混交林、白蜡沙枣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小胡杨混交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改变最大,土壤温度降低12%~16%,土壤含水量的改变辐度在26.1%~27.5%,土壤盐分质量分数降低60%~87%;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109柳纯林、群众杨纯林、白榆纯林、白蜡纯林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改变效果要比混交林差,土壤温度降低5%~12%,土壤含水量的改变辐度在4.1%~9.8%,土壤盐分质量分数降低20%~60%。  相似文献   

9.
闽南山地阔叶林下三尖杉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珍贵树种三尖杉适宜生长环境和充分利用生态林下空间,在闽南山地41 a生的木荷林下开展了三尖杉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木荷林冠层郁闭度的增大,林下三尖杉在高径生长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上层林分郁闭度0.8时三尖杉表现最好。说明三尖杉的适宜生长条件是蔽荫、湿度大的环境,郁闭度大的老阔叶林下套种是三尖杉较为理想的造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和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等仪器研究了北京6个城市绿化树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耗水量及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和昼夜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0:00—14:00之间.各树种在单株密度时日平均耗水量大小排列是:国槐>白蜡>侧柏>油松>丁香>黄杨;日平均耗水速率的大小为:白蜡>国槐>丁香>黄杨>侧柏>油松.阔叶树种的耗水速率明显大于针叶树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各种苗木的耗水量是递增的,耗水速率是递减的.6种苗木随着密度增加日平均耗水速率下降幅度是:油松最大,国槐最小,白蜡、侧柏、丁香和黄杨居中.   相似文献   

11.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研究了太岳山油松人工林不同郁闭度林分以及荒地生长季节内的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内,荒地与林地贮水量差异并不显著,但森林郁闭度越大,贮水量越小.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雨、蒸腾和蒸发的影响,干旱季节,林地蒸腾占主导地位,土壤剖面出现20~40cm的根系分布层偏下层土壤含水率最低,且郁闭度越大,该最低值越小;随着雨季的到来,各层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依次出现,且郁闭度越大,该最大值越大,也出现的越迟;雨季过后,蒸发转变为主要因素,林地土壤含水率大于荒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越稳定。  相似文献   

12.
几种绿化树种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华北地区3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 japonica)、元宝枫(Acer mono Maxim)、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测定其光合速率及蒸腾强度,据此估算其固碳量、释氧量和降温增湿量,并量化评价3种绿化树种的生态学效应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减缓作用,时间尺度为日。结果表明:法桐的固碳量、释氧量比国槐、元宝枫大,分别为5.153和3.75g.m-2.d-1;国槐、元宝枫固碳量分别为5.153和2.244g.m-2.d-1,释氧量分别为3.75和1.63g.m-2.d-1。3种植物的降温增湿作用以法桐最明显,国槐次之,元宝枫最低。国槐、元宝枫、法桐3种植物每平方米叶面积对其周围1 000 m3空气柱的降温作用分别为0.26℃、0.17℃、0.31℃,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分别为0.40%、0.27%、0.47%。  相似文献   

13.
搞好低效林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现有疏林地面积254,544公顷。柞矮林面积1,208公顷,老龄过熟无培育前途的柞树林和以柞树、黑桦,杨树等为主的杂木林地38,360公顷,郁闭度低于0.4的林分2,284,161公顷,因不适地适树形成的老头林和遭受火灾、风折、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的林分45,827公顷,总计为2,624,200公顷。这些低效、劣质林分,天然次生林较多,主要分布于商出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树种单一、结构单一、郁闭度较低(除柞矮林外),大多林相残破,林分生长铤很低,效益低下,严藿地浪费了有限的林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陆乾 《乡村科技》2023,(21):99-101
杉木生长速度快,木材材质良好,是我国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通过间伐处理可显著提高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综合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来看,经间伐处理后,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有所提高,间伐强度为50%时有利于杉木生长,但其林分蓄积量相对较小,恢复至未间伐林地相同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建议在培育大径材林时采用50%的间伐强度;间伐强度为30%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杉木生长,且恢复至未间伐林地相同水平的时间相对较短,建议在培育杉木速生林时采用30%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水分的入渗速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水曲柳天然林、蒙古栎天然林和白桦天然林在不同的郁闭度、林分密度、枯枝落叶层厚度以及内林内土壤初期含水量等条件下对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水分入渗能力明显大于非林地,林地入渗率平均值是荒地的3-4倍;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稳渗速率排序依次分别为蒙古栎天然林、白桦天然林、水曲柳天然林、樟子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始含水量大,达到稳渗的时间短,但稳渗率与初始含水量大无关;各林分土壤的水分入渗速率均随郁闭度和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水曲柳天然林最为显著;阔叶林土壤入渗率有随枯枝落叶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针对人工林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山风景林林下更新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区,基于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对林下更新种状况进行了分析。其次以种的存在、不存在为应变量,立地因子、林分结构因子、林分密度、人为管理方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更新种出现特性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确定对象种的在、不在和立地、林分结构、人为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林分处于演替初始阶段,以天然落种为主,不同更新种在不同林分内的更新状况有差异。立地、林分结构、人为管理方式等因子对更新种空间分布的影响因更新种种类的不同有明显区别,元宝枫、臭椿、黑枣更新种空间出现频率随林分郁闭度增加和割灌措施的实施而增加,与立地因子无关;侧柏和刺槐更新种出现频率与土层厚度密切相关;桑更新种出现频率与主林层优势树种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收集整理凉水保护区1989、1999、2009年3期森林调查数据,结合蓄积量-生物量转化方程和各优势树种平均含碳率,估算了凉水保护区林分立木碳储量,按照各区域、林龄组分析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结果表明:经过20 a的有效保护,凉水保护区森林面积和立木碳储量稳步增长,在2009年时保护区森林面积达到了6 330.9 hm2,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8%,立木碳储量为434 054 t,平均立木碳密度为68.6 t/hm2,其中天然林碳立木密度为70.1 t/hm2,人工林立木碳密度为53.8 t/hm2;20 a间,凉水保护区各区域林分立木碳储量稳步增长,增长率大小为原始林实验区(100.2%)人工林实验区(58.2%)次生林实验区(55.6%)核心区(32.9%),分类保护效果明显;凉水保护区森林以成、过熟林为主,林分立木碳密度与林分年龄成正比,分别为幼龄林(50.7 t/hm2)中龄林(54.4 t/hm2)近熟林(61.7 t/hm2)成熟林(70.5 t/hm2)过熟林(76.8 t/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病虫害,促进彩叶树的生长,在林地中配置了驱虫植物万寿菊。在3种乔木林(金叶槐林、金叶白蜡林、国槐林)下种植万寿菊,并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万寿菊的生长和虫害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金叶槐林中的万寿菊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单位面积植株数和植株干质量均最高,金叶白蜡林中的万寿菊单株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和植株干质量都最低,裸地的单位面积株数最少。因此万寿菊在金叶槐林中生长最好,金叶白蜡林中生长最差。在国槐林中种植万寿菊,可减少林地内40%左右害虫数量。  相似文献   

19.
生长季节对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早柳(Salix matsudan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山杏(Armeniaca mandshurica)、大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I-107杨(Populus tremula L.)6种木本植物.采用冲洗法和压力室法分别测定了一年生小枝的导水率、水势和水容,采用曲线回归方法拟合各树种栓塞脆弱性曲线和水势-水容关系曲线。结果表明:①树种之间一年生枝条木质部栓塞脆弱性差异明显,其中I-107杨、早柳、山杏属于栓塞脆弱树种。大叶扶芳藤抗栓塞能力最强,山桃、白蜡栓塞脆弱性中等;②树种之间组织水容的调节作用也有很大差异,大叶扶芳藤的组织水容调节能力最大,其次为山杏、I-107杨、山桃,然后是旱柳、白蜡;③被测树种的栓塞脆弱性和水容拟合曲线均为倒数形式,拟合方程极为显著;④枝条木质部水容与导水性之间关系密切,对导水损失率进行倒数转换,并与水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秦岭林区锐齿栎林水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水量平衡定量研究方法,对秦岭林区不同密度锐齿栎林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林林冠截持能力占降水的11.9%~15.5%,凋落物截持量为4.2~5.8mm,林地土壤含蓄量为58.0~68.8mm.壤中流是秦岭林区最主要的产流形式,也是评价锐齿栎林水文效应最直观的指标.林冠截持量、凋落物持水量和林地土壤含蓄量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地壤中流量随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林分在水源涵养方面有非常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