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016年6月江西省鄱阳县高家岭一个养殖场养殖草鱼发生的暴发性疾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确定其病因,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疾病提供参考。利用细菌分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患肝胆综合症草鱼体内分离、纯化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gyrB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用攻毒试验找出草鱼的半致死浓度,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从患肝胆综合症草鱼体内分离、纯化到一株致病菌,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命名为PYG1。攻毒试验表明该菌能感染草鱼,且半致死浓度为1.5×10 4 CFU/g鱼体质量。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只对氨基糖苷类、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类以及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共9种药物表现出敏感或中度敏感,对所测的其他药物耐药,为强耐药菌株。维氏气单胞菌PYG1是引起此次草鱼发病的致病菌,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了判断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发病死亡的原因,本研究从濒死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中,分离了一株具有生长优势的菌株,对分离菌株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枸缘酸盐、吲哚、甘露醇、蔗糖、麦芽糖、V-P、纤维二糖为阳性,并对该分离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该分离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其亲缘关系较近,对该分离菌株理化性质和16S rRNA序列综合分析,可判断该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登录号MN733186)。以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了该分离菌株对罗氏沼虾幼虾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氯霉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和利福平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新生霉素和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7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实验结果为罗氏沼虾维氏气单胞菌的病原鉴定及药物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12#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12#菌与多株气单胞菌的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中应归属于气单胞菌属。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可以看出:12#菌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且该菌株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的16S rD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该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相似文献   

4.
茎基腐病是河北省安国市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生产中为害较严重的多发性病害,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和防治药剂的筛选。通过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安国掌叶半夏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选用5种常用化学杀菌剂、2种生物杀菌剂和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抗生素粗提物对Py. aphanidermatum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5%精甲霜灵ES、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抗生素粗提物、40%氟硅唑EC、99%恶霉灵TC对瓜果腐霉菌丝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2.81、41.74、54.16和56.90μg/mL;而1×10 11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1×10 6孢子/g寡雄腐霉菌WP、3%甲霜·恶霉灵AS和50%烯酰吗啉WP对该病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基因组为模板,扩增iscR基因全长,经双酶切后与外源表达质粒pET28a连接,并利用电击转化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通过阳性克隆子筛选,获得含有重组质粒pET28a-iscR的BL21重组菌株BL21-pET28a-iscR。以该重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特定浓度的IPTG,诱导重组菌株中IscR蛋白表达,并采用0、0.5、1.0、1.5、2.0 mmol/L 5个H2O2终浓度对BL21-pET28a-iscR和转入空载质粒的对照菌株BL21-pET28a处理30 min,最后通过浓度梯度稀释点板试验,观察经不同H2O2浓度处理后细菌的菌落生长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菌株BL21-pET28a相比,在相同H2O2终浓度处理情况下,重组菌株BL21-pET28a-iscR的生长能力均较强,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来源的IscR蛋白可以异源表达并发挥功能,从而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初步证明...  相似文献   

6.
湖北、江苏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湖北、江苏两省的8个团头鲂主养区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在致病力和耐药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溶素基因(aer)、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溶血素基因(hly)、抗金属蛋白酶基因(ast)、肠毒素基因(alt)在各菌株中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8)、75%(6/8)、87.5%(7/8)、100%(8/8)、75%(6/8),仅E6、X22分别缺少ahp、alt基因和ahp、hly、alt基因;6株均携带上述5个毒力基因的菌株,其中有5株菌的溶血价和溶蛋白效价均达到最高的1:128,W25为1:128、1:64,E6和X22分别是1:64和1:64、1:32和1:64;上述6株菌的LD50值在5.0×105~1.0×106 cfu/mL之间,E6和X22的LD50值分别为2.4×106 cfu/mL和4.0×106 cfu/mL;不同地区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孢头菌素类、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高度不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江苏省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湖北省的分离株,而湖北省分离株对新生霉素的耐药性要高于江苏省的分离菌株。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耐药性方面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半刺厚唇鱼幼鱼的蛋白质需要量,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设置26%、30%、34%、38%、42%、46%等6个水平,饲养平均体重(12.51±0.15g)的半刺厚唇鱼幼鱼56 d后,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生长和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试验组中,增重率最大的为42P组,其次为38P组,两组之间显著不差异(P>0.05),增重率最小的26P组;饲料系数随蛋白质水平递增呈现出先逐渐减小后升高的趋势,其中42P组的饲料系数最小,其次为38P组,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表现出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38P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综上所述,考虑到饲料成本和对养殖水环境的氮磷排放率等因素,半刺厚唇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38%。  相似文献   

8.
黄瓜白粉病的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资源,与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从25株黄瓜根际土细菌和91株烟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拮抗功能的菌株;以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能够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用PCR扩增生防菌株的gyrB基因,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在116株对峙培养细菌中,18株对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在盆栽试验中,烟草内生菌YN-201490和黄瓜根际菌株WL-1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其中YN-201490的1.81×108 cfu/mL和WL-1的1.6×108 cfu/mL稀释液连续施用3次后的防效分别达64.86%和61.26%。最终YN-201490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WL-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番茄产后灰霉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生物防治番茄产后灰霉病,采用柯赫氏法则从罹病的番茄果实上分离得到菌株FQ-2,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对该菌株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小麦内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B9601-Y2(Y2)和球花石斛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DJB5(DJB5)对番茄灰霉病进行生物防治。FQ-2被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且Y2和DJB5对番茄产后果实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Y2 1×107 cfu/mL和DJB5 1×108 cfu/mL悬浮剂在处理当天接种FQ-2,10天后的防效分别达88.10%和73.47%。在接种灰霉病菌当天再接种1×108cfu/mL的Y2和1×107 cfu/mL的DJB5,10天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8.56%和78.74%。研究结果对番茄产后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hhdB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副猪嗜血杆菌致病菌株的毒力相关因子,从广东省不同地区发病猪场送检病猪中分离到9株细菌(H1~H9),并对其hhdB基因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9株细菌经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和PCR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并具有卫星现象和不溶血特征。用hhdB基因引物从分离菌株中扩增到了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hhdB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副猪嗜血杆菌SH0165的hhdB基因同源性为99%,分离菌株hh-dB基因之间序列同源性为97.5%~9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少数放线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的溶血素激活蛋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RT-PCR扩增到了hhdB基因的目的条带,表明该基因在分离菌株中得到了相应的表达。这将为副猪嗜血杆菌致病菌株毒力特征基因的鉴定以及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安徽某中华鳖养殖场导致中华鳖发病的病原,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疾病提供参考。本研究无菌条件下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病原,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利用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确定,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致病菌,命名为AM-1,经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该菌进行人工感染得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中华鳖症状一致;该菌对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不敏感。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嗜水气单胞菌AM-1分离株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热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弹性蛋白酶5种毒力基因。最终表明嗜水气单胞菌AM-1是引起此次中华鳖发病的病原,可以使用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判断导致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发病死亡的原因,本研究从发病濒死的罗氏沼虾中,分离了一株具有生长优势的菌株,对分离菌株的溶血性、革兰氏染色、形态学、生理生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阿拉伯糖、葡萄糖产酸、蛋白胨水、精氨酸水解酶、明胶、苯丙氨酸为阳性,并对该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进行了测序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分离菌株与豚鼠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其亲缘关系较近,综合该分离菌株理化性质和序列分析结果,可判断该分离菌株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登录号MN736843)。以注射法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了该分离菌株对罗氏沼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氯霉素、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1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新生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8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实验结果为罗氏沼虾豚鼠气单胞菌的病原鉴定及药物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株琼胶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琼胶作唯一碳源,从腐烂的紫菜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酶活力的琼胶降解细菌Z705。对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酶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克隆其16S 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与模式菌株嗜麦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AB008509)的同源性为99%;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将菌株Z705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  相似文献   

14.
马口鱼和半刺厚唇鱼是福建省2种土著淡水鱼,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开发潜力和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在规模化人工繁育过程中,发现两者亲鱼都存在繁殖期性腺发育缓慢、同步性差、怀卵量低和卵子质量较差等共性问题,严重影响品种的产业化进程。亲鱼的强化有助于提高繁殖性能,以便获得大量的优质苗种,故亲鱼的强化培育尤为重要。目前亲鱼强化研究已成一个重要、复杂而广泛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从亲鱼强化概念、强化方法(营养强化和环境刺激)和亲鱼保种方案等方面阐述2种土著淡水鱼亲鱼强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力促马口鱼与半刺厚唇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玫烟色拟青霉菌兼防蚜虫和叶螨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思路,为了证实其可行性,笔者对所得玫烟色拟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条件及毒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小容器空气湿度调节法测定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并在适宜条件下,测定1×104~1×108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试验设置:(1)空白对照;(2)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3)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4)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后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5)释放2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6)释放5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共6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菌该菌株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为25~30℃、95%~100%RH,在此条件下,第10天时,1×108孢子/mL浓度下,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2%和41.78%,该菌株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蚜虫的毒力远大于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符合作为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用以防治蚜虫的虫生菌的条件。通过盆栽试验,3、4、6处理的效果最好,第8天蚜虫数量几乎降为0,而且相对而言,捕食螨带菌最省工、省料,还可以兼防叶螨。所以,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利用捕食螨带菌同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利用烟草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4042(YN42),对其在植物上的定殖和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用自然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HAPII成功导入YN42细胞中,获得质粒稳定遗传和对烟草黑胫病菌、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刀菌等13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与野生型YN42相同的GFP标记菌株YN42-GFP。用1.00×107 CFU/g的YN42-GFP分别浇灌烟草和玉米幼苗,在第50天时烟草根、茎和叶组织中仍回收到1.89×106 CFU/g、1.07×104 CFU/g和0.93×103 CFU/g的菌落;到第25天时玉米叶片中可回收到6.67×103 CFU/g的菌落;说明YN42在来源寄主和非来源寄主植物中都能稳定地定殖。将YN42添加到烟草育苗基质中制成微生物功能基质,与普通基质对比,1.00×107 CFU/g的菌株基质上的45天烟苗型高、地上部鲜重分别增长450.58%、756.52%;对玉米灌根30天处理,YN42处理的玉米苗型高和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19.37%和61.42%。研究结果表明YN42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能在烟草和玉米上稳定定殖,对烟草和玉米的促生作用显著,在农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PMD18-T为载体,对10个镰刀菌菌株的rDNA的ITS区及28S部分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用DNAMAN4.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分析了菌株间的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并建立了分子系统进化树。试验结果表明:所测各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在92.2%~99.9%之间,反映了种间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与形态学上把它们鉴定为不同的种相吻合,而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分离的同一菌种的不同专化型,其同源性高达96.6%~100%,说明同一菌种的不同专化型,在rDNA基因序列上碱基差异甚微,同源性很高。  相似文献   

18.
筛选出耐受一定浓度铀及其伴生重金属胁迫的纤维素降解菌株,以期达到重金属富集植物体减容减重的目的。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摇瓶筛选和羧甲基纤维素(CMC-Na)水解圈等方法筛选出一株有较强重金属抗性的纤维素降解菌株C1。经过形态学,菌株培养特征,16S 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鉴定为革兰氏阳性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C1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在第4天最高为99.16 U/mL;滤纸酶活(FPA)在第3天达到最高为85.89 U/mL;在10天时秸秆失重率为33.10%。筛得一株耐受一定浓度铀及伴生重金属胁迫的纤维素降解菌C1,对处置富集重金属植物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零售鲜猪肉中肠球菌的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008年间,分别从郑州市5个农贸市场鲜猪肉销售摊点采集了52份猪肉样品,经细菌分离得到30株疑似肠球菌,通过细菌形态学和培养特性的观察,并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其进行分析,最终鉴定为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E. faecalis)16株、屎肠球菌(E. faecium)4株、铅黄肠球菌(E.casseliflavus)6株、鸟肠球菌(E.avium)2株、鹑鸡肠球菌(E. gallinarum )2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氨苄青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四环索、卡那霉素和红霉索的敏感性较低。经过对肠球菌6种公认的毒力基因cylA、gelE、efaA、ace、AS和esp的检测,发现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不同,7号粪肠球菌携带6种,而12号屎肠球菌则全部为阴性,其它菌株则携带1~5种不等的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20.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12#菌.对该株的16SrDNA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12#菌与多株气单胞茵的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5%vx以上.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中应归属于气单胞茵属.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可以看出:12#茵与点状产气单胞茵(Aeromonas punctata)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且该菌株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的16S rD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该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茵(Aeromonas punct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