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氮肥施用量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计6个氮肥施用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农艺性状、果实性状和小区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对辣椒株高、株幅、茎粗、果长、果肩宽、单果鲜重、单株果实鲜重、单株结果数、小区产量鲜重有显著影响,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14.99kg/667m^2时,小区鲜椒产量达到最大值,为6913.80g,折合产量为1281.83kg/667m^2。  相似文献   

2.
研究南京地区‘金阳’猕猴桃果实发育规律,为其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及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以5年生‘金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定期观察并记录‘金阳’猕猴桃从坐果到成熟软化过程中的鲜重、干重、纵横径、种子发育和果肉颜色等形态指标,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有机酸、维生素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含量。结果表明,‘金阳’猕猴桃花后0~40 d果实迅速膨大,鲜重快速增加;花后20~116 d干物质不断积累;花后83 d种子开始变黑,花后97 d种子完全变黑成熟。‘金阳’果实成熟前,可溶性固形物变化幅度较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机酸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较高。‘金阳’花后138~154 d,果实达到可采收状态。果实采收后,硬度迅速下降,并且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升高,果肉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再变为黄色。南京地区可食用状态下‘金阳’猕猴桃单果重为80.5 g,果肉金黄色,维生素C的含量为129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4%,可滴定酸的含量为1.4%,果实经济性状良好,因此‘金阳’猕猴桃适宜在南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栎属4个树种秋冬叶色与生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栎类树种秋冬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机制,以栎属4个树种——鲜红栎(Quercus coccinea)、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沈氏栎(Quercus shumardi)、针栎(Quercus palustris)为试材,测定其秋冬转色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3种色素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鲜红栎和沈氏栎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他2个树种呈平缓下降的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变化趋势前中期较为平缓,后期迅速下降;鲜红栎的可溶性糖含量为单峰曲线,其他3个树种呈双峰曲线,与花色素苷相关性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细毛山药部分营养成分和硝态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5个地方品种山药的品质差异,对有重要意义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等营养成分和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和硝态氮含量在5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5个品种在这些指标中没有绝对优势;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以品种TG和JP为高分别达到鲜重的44.0 mg/g和38.2 mg/g,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T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以品种TG和JP为最高,分别达到鲜重的11.27 mg/g和8.09 mg/g,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但品种T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VC含量同样是品种TG和JP的含量为高,分别是鲜重的7.64 mg/100 g和7.11 mg/100 g,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硝态氮含量以品种TG和XC为最低,分别为404.7 μg/g和647.1 μg/g,极显著低于其它3个品种。还分析了种龄对这些指标的作用,可溶性蛋白和硝态氮含量两项指标受其影响,结果说明1年种龄栽子生产的山药为优。VC的含量与可溶性蛋白(r=0.6518)和可溶性糖(r=0.7883)的含量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可溶性蛋白与硝态氮含量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r=-0.54)。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昆明烟区‘云烟87’品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昆明烟区适宜的烤烟栽培措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及钾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烟碱和氯离子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而总氮含量则呈上升趋势;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叶绿素降解产物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且均以T2处理(120 cm×60 cm)含量最高;各处理烟叶经济性状以T2最佳。因此,在昆明烟区,针对‘云烟87’烤烟品种,120 cm×60 cm是较适宜的种植方式,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春大麦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淀粉组分含量的关系,以蒙啤3号和蒙啤5号为试材,设375,450,525,600万株/hm2共4个密度处理,于2018—2019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大麦灌浆期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与淀粉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对籽粒淀粉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 a 2个品种各处理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花后21 d出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在525万株/hm2密度处理出现。2 a 2个品种各处理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均为525万株/hm2处理。相关分析显示,各灌浆阶段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成熟期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显示,对成熟期籽粒总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1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1.002 3,0.580 4和0.745 5;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35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  相似文献   

7.
以龙船花为材料,测定龙船花在花蕾发育的不同时期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它们随着花蕾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花蕾的发育,龙船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大致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大致呈增加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随着可溶性糖达到最大值后呈现下降趋势。通过研究其花蕾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揭示其衰老的内在规律,拟为龙船花的开花生理及花期调研究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功能叶自然衰老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田种植的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上三片功能叶为对象,研究其自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功能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最快.Fo和Fv/Fm在不同叶位的功能叶之间没有明显差异.SOD、CAT活性在3片功能叶中都呈下降趋势,POD呈先上升后下降,且3种抗氧化酶都是在剑叶中活性最高.MDA和O2-含量在3片功能叶中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随着衰老的进程而逐渐降低,且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倒二叶和倒三叶.说明在两优培九衰老的早期,3片功能叶共同维持着水稻的光合产物向子粒中转运,而后期剑叶在进一步增加光合产物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豆腐加工专用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从西南地区收集144份高蛋白地方大豆品种,种植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农场试验田,采用大田管理模式,调查其生育期。成熟后风干考种,调查产量,百粒重,生育期等主要的农艺性状,测定大豆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性状。用SDS-PAGE法测7 s球蛋白,11 s球蛋白相对含量和11 s/7 s比值,并对不同品种的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7 s球蛋白含量,11 s球蛋白含量以及11 s/7 s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与生育期成极显著负相关,和株高成显著性负相关,与有效分枝成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油脂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油脂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7 s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11 s球蛋白含量和11 s/7 s之间有着不显著正相关或无明显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高产优质品种高产高质有C79,C68,E312,A59,A22-2共5份大豆品种,这些品种平均单株产量为20.96 g,蛋白含量51.62%,脂肪16.00%,可溶性糖含量6.89%,11 s/7 s为1.50,吸水率123.0%,百粒重14.55 g,可将其作为适合生产豆腐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0.
合理施肥是实现鲜食大豆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对鲜食大豆提质增效作用,采用本地春季鲜食大豆品种‘衢春豆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试验研究,设置4个施肥处理和对照,探索不同施肥量对鲜食春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大豆表型指标、荚的相关性状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F3处理产量最高,为11 239.69,大豆品质指标中蛋白质和蛋脂总量也呈现相同趋势,F3处理蛋白质和蛋脂总量为最大,分别为42.00%和62.99%;不同肥料施入下对鲜食大豆脂肪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不断增加的趋势;大豆多个农艺性状与大豆品质指标呈显著相关,各品质指标间也存在显著相关,综合表明F3处理(施肥量843.7 kg/hm2)为浙西地区春季鲜食大豆最适复合肥施入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基质还田对大田土壤和辣椒生长生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连续栽培蔬菜6年的废弃基质还施露地种植辣椒,测定了不同施用量(0,45,90,135 m~3/hm~2)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辣椒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基质还田能够减少土壤pH变化,减小土壤容重、略微增加土壤孔隙度、保持土壤气水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且利于其干物质积累,其中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2最好。提升了辣椒叶片光合荧光的表现,T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Fv/Fm、ΦPSⅡ均为最高,T1的q P最高,NPQ为T3最低。提高了辣椒果实的品质及产量,T2产量达67.04 t/hm~2,可溶性糖含量以T2最高,为2.21%,Vc含量T3最高,为1.97 mg/g,T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分别为2.07,204.93 mg/kg。而与此同时,较大的还田施用量(135 m~3/hm~2)在辣椒生长的中前期造成了一定的毒害现象,在生育后期此现象消失,最终各项指标全面优于未还田处理。废弃基质露地还田这样的重复利用方式切实有效,(在种植同科作物的情况下)还田施用量宜选择90 m~3/hm~2。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抗根腐种子6726R和感根腐种子4443S为材料,研究其在低温层积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华木莲优良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在低温层积过程中,华木莲抗根腐种子6726R和感根腐种子4443S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的变化趋势呈M型;POD整体呈上升趋势;CAT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OD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华木莲抗根腐种子6726R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感根腐种子4443S,并且其CAT、SOD活性的增幅均也高于感根腐种子4443S。综上所述,华木莲种子通过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身的抗逆性,并且可溶性糖可作为判断华木莲抗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了解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次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北方区试中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干率和淀粉率均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和大中薯率与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中薯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淀粉产量和薯干产量贡献最高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茎粗和黑斑病抗病指数,贡献率分别为29.67%和30.13%;而对鲜薯产量影响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和根腐病病情指数,贡献率为30.71%。通过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甜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而品质性状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甘薯品质贡献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蒸煮后的甜度,贡献率为59.12%;第二主成分为粗蛋白含量和蒸煮后粘度性状,贡献率为23.75%。总之,农艺性状对影响不同产量目标形成的侧重点不同,甜、糯性状是影响甘薯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4.
以4个引种果蔗品种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对其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各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4个引种果蔗品种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一直保持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呈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7天和第10天达到最大值,顺序均为川蔗26号>拔地拉>闽引黄皮果蔗>桂果蔗1号。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低温处理初期,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脯氨酸含量开始缓慢降低,但整个过程中脯氨酸含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4个引种果蔗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桂果蔗1号>闽引黄皮果蔗>拔地拉>川蔗26号。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探讨干旱胁迫对花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PEG浓度为0~100 g/L,花生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降低,浓度超过100 g/L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颖果的发育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糯玉米颖果的发育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糯玉米颖果的鲜重、干重变化及其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的积累动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淀粉粒的发育。鲜食糯玉米最适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5~30 d;颖果中的淀粉含量前期增加较快,授粉20 d后增加缓慢;蛋白质含量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脂肪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籽粒鲜重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5**)和负相关(r=-0.961**),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5**)。角质胚乳淀粉粒排列紧密,积压呈“足球状”;粉质胚乳淀粉粒排列疏松,呈多面体状。  相似文献   

17.
屋顶农业栽培基质配比的筛选及对生菜生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屋顶栽培试验,在保持生长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对7种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菜生长情况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基质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筛选合适的屋顶农业轻质基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配比处理基质的容重为0.38~0.60g/cm3,总孔隙度为54.77%~74.17%,EC为242~1150 μs/cm,其中花生壳和蘑菇渣的加入可显著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牛粪和草炭对基质养分含量影响最显著;相对于CK,不同配比基质促进了生菜生长,其中T4、T5处理显著提高株高、叶长和干、鲜重;T5对提高生菜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为明显。综合各项指标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T5(V(花生壳):V(牛粪):V(蛭石):V(珍珠岩):V(草炭)=2:2:2:2:2)处理适合屋顶农业中生菜的栽培,效果最好,可以作为屋顶农业中优良的轻质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8.
紫叶加拿大紫荆叶色表达期相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叶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 ‘Forest pansy’)为试材,研究其在山东地区叶色表达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与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叶色表达期,随着天数的增加,花青苷含量总体呈下降的“M”型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为无规律的多峰曲线;叶片中叶绿素(r=-0.681**)、类胡萝卜素(r=-0.757**)与花青苷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含量不相关;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呈对数曲线关系,类胡萝卜素与花青苷含量呈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增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无机肥(T1)、生物有机肥(T2)、无机肥+生物炭(T3)、生物有机肥+生物炭(T4)4种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在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基础上分别增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移栽期至团棵期,T3比T1鲜干重略有增多,T4比T2干重略有降低,但T4比T2鲜重显著降低了13.74%;团棵期至旺长期,T3比T1鲜重降低了6.55%,干重降低了11.87%,差异均显著,T4比T2鲜干重稍有降低;旺长期至打顶期,T4比T2鲜重显著增多了13.12%,T3比T1鲜重显著增多了18.33%,T4比T2及T3比T1的干重都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增施生物炭对烟株生长的影响为前期(旺长期之前)抑制、后期(旺长期之后)显著促进。(2)增施生物炭能够有效扩展烟株中上部烟叶面积,其中对中部烟叶扩展效果显著,T3比T1中、上部叶面积分别增大19.73%、0.90%,T4比T2分别增大9.39%、2.50%。(3)增施生物炭能提高烤前(生育期间)烟叶内部质体色素含量,降低烤后烟叶叶绿素含量和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4)增施生物炭能显著提高上、中部烟叶的总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使化学成分更协调,T3比T1上、中部烟叶总糖含量分别提高2.85%、11.85%,T4比T2分别提高1.88%、3.49%;T3比T1上、中部烟碱含量分别降低10.19%、29.61%,T4比T2分别降低16.61%、5.21%。(5)与单施无机肥相比,无机肥配施生物炭可分别使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提高5.06%、8.79%、8.98%、0.08%、3.58%,生物有机肥配施生物炭与纯施生物有机肥相比可分别提高2.07%、12.28%、10.88%、2.07%、10.00%,其中增施生物炭提高上等烟比例幅度最大。(6)生物炭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芍药切花瓶插期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6个芍药品种,分别为春晓、山河红、奇花争露、紫凤朝阳、菱花晨浴、蓝海碧波为材料,研究其体内生理生化变化与瓶插寿命的关系.结果表明:瓶插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Mg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K含量在瓶插过程中变化趋势分为两种类型:先上升后下降型与持续下降型.芍药切花的瓶插寿命与Mg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呈正相关,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与K、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