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土壤缺硒和人体缺硒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探讨施硒浓度、时期和方式对不同谷子品种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大田正交设计,以晋谷28号和晋谷21号为供试品种,分别于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土壤施硒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0、5.48、10.96、21.92、43.84、65.76、98.64、147.96g/hm2)的亚硒酸钠,研究各因素对不同品种谷子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产量随施硒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硒浓度为65.76g/hm2时产量最高。籽粒硒含量与施硒浓度呈正相关,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谷子产量和籽粒硒含量与谷子品种、施硒时期及方式有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抽穗期对晋谷21号叶面喷施浓度为25.41g/hm2的亚硒酸钠是最安全有效的谷子硒强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两种不同外源硒施用对‘富源4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硒方式,为富硒农产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宁夏低硒区(永宁县),以‘富源4号’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富硒微肥胶囊作土壤基施,螯合硒叶面肥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作叶面喷施,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外源施硒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水稻叶片MDA、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1.17%和35.98%,且螯合硒叶面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叶片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T3处理提高91.71%;不同施硒处理均提高了茎秆、叶片和大米全硒含量,大米有机硒含量约占到大米全硒含量的62.11%~80.96%,方差分析后与对照差异显著,且喷施效果好于基施。低硒区采用外源硒补给方式进行植物体内硒的富集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要好于富硒微肥胶囊的结果,且缺硒区外源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能够增加提高水稻叶片及稻米中的全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硒肥与钝化材料组配对土壤Cd钝化及稻米Cd消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硒肥施用方式联合钝化材料对土壤镉钝化和稻米镉消减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选用亚硒酸钠作为硒肥,钙镁磷肥和硅藻土作为钝化材料,设置基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和叶面喷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2种方式,研究其不同用量对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稻米产量增加,基施硒肥产量略高于叶面喷施硒肥,产量差为 2.115 g/pot,与对照(CK)相比,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T3)能够提高1.68倍的稻米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pH升高,有效Cd降低,有机质与CEC变化不大;基施硒肥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对土壤pH、有机质与CEC差异不显著,但基施硒肥处理有效Cd含量略低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T3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最佳;随着基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降低,随着叶面喷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基施硒肥处理对稻米Cd的消减程度强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相差 0.021 mg/kg,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稻米Cd降低0.063 mg/kg。可见,硒对调控稻米镉累积具有重要作用,且基施硒肥强于叶面喷施。综上所述,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对土壤Cd钝化与稻米Cd消减的效果最佳,值得在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庆  田侠  史衍玺 《作物学报》2016,42(5):778-783
为研究小麦对外源硒的吸收、转化规律及施硒效应,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季,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分析了田间施用硒肥后小麦产量变化、籽粒中硒的富集和转化特征,不同施硒量与施硒时期对硒利用率、籽粒粗蛋白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籽粒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随施硒量增加而增大,且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稳定在78.5%~82.1%之间,相同施硒量条件下,灌浆前期的施用效果好于孕穗期;灌浆前期喷施150 g hm–2纯硒,籽粒中总硒含量可达3101 μg kg-1。小麦对硒的利用率在3.3%~19.0%之间,随施硒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施硒量下,硒利用率以灌浆前期喷施最大,孕穗期喷施最小。施硒提高了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促进了磷、铁、锰、锌4种元素及降低了钠在籽粒中的累积,对钾、镁、铜的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叶面施硒对谷子硒富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华北贫硒地区不同谷子品种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籽粒硒含量及其蛋白质、可溶性糖、赖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60 g/hm2和120 g/hm2)叶面施硒处理,可使该地区谷子籽粒硒含量分别达到1.022~1.644,1.853~2.269 mg/kg,是未施硒的15.4,23.8倍,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叶面施硒增加了多数试验品种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表现出显著差异;叶面喷施使冀谷22籽粒中可溶性糖和赖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使晋谷34籽粒中可溶性糖明显减少,对其他品种可溶性糖和赖氨酸含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探讨叶面喷施硒肥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选用氨基酸富硒肥为硒源,设置0、10、20、30、40、50 mg/L等6个硒质量浓度水平,于果实膨大期即落花后15 d喷施叶片,15 d后再喷施1次。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递增。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50 mg/L>40 mg/L>30 mg/L>20 mg/L>10 mg/L>0 mg/L。综合分析认为,避雨栽培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时,于果实膨大期,在叶面喷施2次50 mg/L的氨基酸富硒肥‘,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含硒量及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1,(4)
为探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硒生物强化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贵紫麦1号、中国春和RIL群体为材料,通过土壤施硒和叶面喷施硒两种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硒积累和营养积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硒量下,两种施硒方式对小麦各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说明无论何种施硒方式都没有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两种施硒方式均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且土壤施硒的效果优于叶面喷施硒;施硒对小麦籽粒中其他矿质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两种方式施硒方式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锰、铁、锌的含量,且土壤施硒方式效果更佳。施硒还能提高小麦籽粒中有机硒和蛋白质的含量,而有机硒主要以SeMet含量的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8.
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因子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谷子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确定亚硒酸钠的最佳喷施浓度和最佳喷施时期,为种植生产富硒谷子提供科学依据。以春播区常规种长农35号、夏播区品种冀谷20号和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为对照,分别在谷子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结果:与对照相比,适量的外源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产量先增加后减小,以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产量达到最大。抽穗期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晋谷50号、冀谷20号、长农35号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6%和1.2%。喷施低浓度硒对产量构成因子有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外源硒抑制谷子生长发育,抽穗期穗长、穗粒重在喷Na_2SeO_3 33.92g/hm~2或/和67.84g/hm~2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喷Na_2SeO_3 33.92g/hm~2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子粒硒含量增加。喷施时期对子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晋谷50号子粒硒含量达到0.297g/hm~2,比对照增加8.6倍。喷施合适剂量的亚硒酸钠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和硒含量且对产量构成因子有增益作用,叶面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为最佳喷施用量。谷子抽穗期喷施硒对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大促进作用,灌浆期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9.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亚10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盛花期和青果期两次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胡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硒肥有机硒含量6g/L,共设置6个硒肥剂量,分别是1 500mL/hm 2(T1)、3 000mL/hm 2(T2)、4 500mL/hm 2(T3)、6 000mL/hm 2(T4)、7 500mL/hm 2(T5)和清水对照(T0)。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且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中的硒含量逐步增加,T5处理胡麻子粒中硒含量最高,达0.507mg/kg,是对照组胡麻含硒量的18.1倍。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产量,具体表现是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小,T4处理产量最高,达858.2kg/hm 2,比对照增产9.5%。结论喷施合适剂量的硒肥可以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和产量,且对胡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分析,以有机硒含量6g/L的硒肥在盛花期和青果期进行两次喷施,6 000mL/hm 2为胡麻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施硒对水稻产量及稻米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水稻品种星2号、农香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时期、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适宜喷施时期是在破口期和乳熟期,且用量为常量的1.5倍左右效果更佳;喷施硒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的提高;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稻米中硒的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系杂交水稻Ⅱ优7号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硒肥叶面喷施时期试验,研究硒肥适宜的喷施时期。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硒肥的适宜喷施时期是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6~12d;喷施硒肥促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结实率的提高;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12.
在高粱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Na2SeO3,研究外源硒对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外源硒的最佳剂量和最适宜时期,同时为研究硒对高粱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富硒高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0(CK)、40(T1)、80(T2)、120(T3)和160mg/kg Na2SeO3(T4)5个供硒水平,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叶面外源硒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供硒条件下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外源硒对高粱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在人体吸收硒的安全摄入范围内,挑旗期T2施硒剂量下,晋糯3号籽粒硒含量2年平均为0.295mg/kg,比CK平均提高83.5%。叶面喷施硒对提高高粱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对高粱品质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CK。挑旗期T2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1.25%和1.40%。叶面喷施合适剂量的Na2SeO3能够明显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改善高粱籽粒营养品质,对高粱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所述,挑旗期是高粱富硒的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宜的叶面施硒(Na2SeO3)剂量为80mg/kg。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规水稻品种星2号、农香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时期、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硒肥适宜喷施时期是在破口期和乳熟期,且用量为常量的1.5倍左右效果更佳;喷施硒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的提高;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稻米中硒的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研究单施含硒有机肥(C1)、单施叶面硒肥(C2)、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C3)施硒方式对粉葛产量、品质及不同器官中硒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下粉葛各器官硒含量无显著提高,单施叶面硒肥处理块根硒含量比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提高了71.0%,而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处理下块根硒含量比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提高了110.1%。C2处理下叶/块根转运系数比C1处理提高了902.9%,说明大量的硒由叶片转运到了块根中。C2、C3处理的粉葛块根产量和硒积累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和C1处理。C1、C2、C3处理均能提高粉葛的葛根素含量,但各施硒方式处理间的结果差异不显著。综上,对粉葛这种藤本植物而言,单施叶面硒肥对提高粉葛的产量、品质及硒积累量总体效果要好于含硒有机肥,叶面调控方式能够将更多的硒转运粉葛的地下部分,而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则能更好的促进粉葛块根中硒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15.
不同硒形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硒吸收利用的影响及残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改善小麦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分析不同施硒方法对小麦硒农艺强化的可行性,在陕西永寿典型缺硒土壤上开展2年定位试验。第1年,以生产硒含量100μg kg–1的小麦籽粒为最低目标,设置不施硒、土施硒酸钠、叶喷硒酸钠、土施亚硒酸钠、叶喷亚硒酸钠5个处理,用量分别为0、15、18、700、45 g Se hm–2,研究不同硒价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产量、硒含量、硒吸收利用的影响,第2年各小区一分为二,一半秸秆移出,一半秸秆还田,不再施硒,研究硒肥残效。结果表明,不同硒价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无影响。第1年,各施硒处理的籽粒硒含量均达到预期目标,介于109~397μg kg–1,面粉硒含量介于101~356μg kg–1。第2年,仅土施亚硒酸钠的籽粒、面粉硒含量高于100μg kg–1,秸秆还田和不还田间无差异。土施、叶喷硒酸钠和土施、叶喷亚硒酸钠的籽粒硒强化指数分别为4.7、16、0.3、8.0 (μg kg–1)(g hm–2  相似文献   

16.
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子粒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冬小麦品种新冬3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对冬小麦养分吸收、生长及籽粒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浓度小于90 mg/kg范围内,施用硒肥能促进冬小麦对氮、磷、硒养分的吸收,减少对钾的吸收,同时促进冬小麦生长和产量,且冬小麦植株氮、磷含量及株高、单穗重、穗粒数、地上部干重、千粒重、产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冬小麦喷施60 mg/kg硒肥时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4.68%;冬小麦籽粒、面粉、麸皮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增加现象,喷施90 mg/kg硒肥时,籽粒、面粉及麸皮的总硒含量分别为0.608 mg/kg、0.103 mg/kg和0.969 mg/kg。综合考虑,在石河子垦区富硒冬小麦的生产以喷施60 mg/kg的硒肥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对裸燕麦产量品质及叶面硒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N肥对于裸燕麦产量和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从而为冀北坝上裸燕麦高产优质富硒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三叶期和拔节期施6个不同量的尿素,并且所有处理在三叶期和拔节期2 个时期、抽穗期和成熟前10 天2 个时期分别喷施相同量的2个型号硒肥。成熟期田间取样,室内测定裸燕麦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子实产量和生物产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籽粒粗脂肪含量;利用酸水解法测定籽粒粗淀粉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籽粒硒含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裸燕麦的生育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裸燕麦的小穗数、穗粒重、穗数、穗粒数、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籽实粗蛋白含量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N肥增加了裸燕麦对硒肥的吸收,两年均是在三叶期施尿素210 kg/hm2拔节期施尿素240 kg/hm2时籽粒硒含量最高;N肥对于裸燕麦的穗长、粗淀粉、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两年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不同,2013 年不同处理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都不显著,而2014年有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外源硒处理对不同类型优质地方常规稻产量及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浓度硒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处理后不会降低两个品种的稻谷产量;随外施硒浓度的提高,两个水稻品种精米及米糠硒含量均显著提高,粳稻品种在0~15 g/hm2外源硒浓度范围内随硒浓度的增加,精米中硒含量的增加率呈较高的线性模式增长;而高浓度硒处理下,粳稻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降低;随外施硒浓度的增加,水稻精米中氮钾元素含量与硒含量从极显著正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在硒浓度较低的环境下,适当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能促进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积累,高浓度反之。因此,对优质地方常规稻外施硒以提高品质与硒元素积累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晋北高寒区不同燕麦品种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中国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整体表现,收集了近年来国内燕麦主产区7 个燕麦样品,比较了其重要营养组成及品种间的差异,并初步筛选了燕麦优良品种。2014 年在山西大同地区,对7 种燕麦品种的物候期、株高、分蘖数、产量等考种指标等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各指标可知,不同燕麦品种在大同试验点的饲草和籽粒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坝莜13 号’籽粒产量为3.22 t/hm2,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除‘坝莜14 号’外)(P<0.05),最适于进行籽粒生产;‘燕科2 号’和‘白燕11 号’的干草产量分别为51.96 t/hm2和49.54 t/hm2,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最适于进行饲草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