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江门大顶苦瓜自交系干种子为材料,设置EMS 溶液不同浓度(0、0.3%、0.6%、0.9%、1.2%、1.5%)和不同诱变时间 (2、4、6 h)处理组合,通过统计苦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指标以及M0 植株表型观察来确定苦瓜种子EMS 诱变的适宜条件。 结果表明,EMS 溶液浓度、诱变时间以及两者的互作均对苦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半致死条件原则, 初步认为清水浸种8 h,然后利用1.5% 或1.2% EMS 溶液处理2 h 是苦瓜种子EMS 诱变的适宜条件;将1.2% 或1.5% EMS 溶 液处理2 h 所获得的共129 株M0 苦瓜幼苗进行田间定植和表型观察,发现苦瓜植株表型突变频率分别为5.12% 和7.85%,且 表型变异多发生于叶片和果实,表明所筛选的诱变条件可以用于苦瓜种子EMS 诱变研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利用EMS 诱变 技术开展苦瓜突变体库构建以及创制苦瓜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西瓜突变体库并创制优异突变新材料,以西瓜种质M08为试材,设置6个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φ)(0%、0.5%、1.0%、1.5%、2.0%和2.5%)和3个诱变时间(12 h、18 h和24 h)的处理组合,根据相对成苗率来筛选最佳EMS诱变条件。结果表明,西瓜种质M08对EMS具有较强耐受性;M_1代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诱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为了获得较大的突变群体,同时保证一定的诱变率,最终采用开壳后温汤浸种4 h,相对成苗率接近半致死剂量的1.5%EMS浸种12 h或者1.0%EMS浸种24 h的处理组合,作为西瓜种质M08 EMS诱变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构建西瓜突变体库和通过诱变创制西瓜新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瓠瓜突变体库,以瓠瓜材料‘安生葫芦’种子为试材,探索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条件。设置种子开壳和不开壳2种处理,0.8%、1%、1.5%、2%、3%和4.5%共6个不同EMS浓度,2、4、8、12 h共4个不同诱变时间,分析24个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组合对开壳种子相对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开壳处理后对EMS诱变浓度的敏感性显著提高。在相同EMS浓度下,诱变时间越长瓠瓜种子相对发芽率越低,8 h为最佳诱变时间;在相同EMS诱变时间下,EMS浓度越大相对发芽率越低;随着EMS诱变时间的增加,不同EMS浓度间种子发芽率的差异显著性降低,半致死浓度为1%~2%。综合分析,确定EMS诱变最佳条件为:瓠瓜种子开壳后温水浸种4 h,然后用1.5%EMS诱变处理8 h。  相似文献   

4.
以刺梨品种‘贵农5号’的种子为试材,种皮经砂纸磨损后用浓度为0.1%、0.3%、0.6%、0.9%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分别浸种处理12h和24h后播种,研究了出苗率、成苗率并观测幼苗早期生长表型性状,以期筛选出最适诱变剂量和处理时间,为后期构建大量刺梨EMS突变群体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0.1%~0.3%的低浓度EMS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但随着EMS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显著降低,当浓度升至0.9%处理12h或0.6%处理24h时其种子死亡率为100%。成活幼苗的生长性状可在株高、株型、叶型、分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变异,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变异率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成苗率和表型变异率等数据,筛选得出0.3%EMS浸种12h为刺梨种子突变的适宜剂量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大白菜自交系‘A03’种子,根据M1代植株发芽率、成活率、育性及M2代成活率,筛选出适宜的EMS诱变浓度为0.4%。采取EMS种子诱变1次、EMS种子诱变2次及EMS花蕾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方法构建了含有4 253个家系及相应自交M2代种子的大白菜突变体库。在该突变体库M2群体中分别对苗期6 404株幼苗及莲座期7 756个单株的叶片性状进行了形态学调查,总的表型变异频率高达37.62%和26.33%。  相似文献   

6.
为创制用于番茄遗传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种质,用0.7% 的甲基磺酸乙酯(EMS)浸泡处理TTD302A 种子 8 h,清水冲洗后催芽育苗,定植于塑料大棚中,单株观察、单株留种。对M2 群体进行株系和单株的系统观察,表型表现一致的株系混合留种,有表型变异的单株进行单株留种,获得M3 种子。另外选取了15 份出现典型变异性状的M2 材料进行SSR 检测。通过对M2 群体表型性状的观察,共发现373 个变异性状,297 个变异单株,总的单株变异频率为7.1%。叶、花、果实和植株的表型变异频率依次为1.5%、2.8%、1.3% 和2.4%。SSR 分析结果表明9 份材料在 DNA 水平上有变异。  相似文献   

7.
张凯 《西南园艺》2014,(4):46-50
研究了不同诱变时间(12h、24h、36h、48h、72h)和诱变浓度(0、0.2%、0.4%、0.6%、0.8%)下,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头花蓼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EMS诱变头花蓼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0.6%EMS处理24h,0.8%EMS处理12h。经过处理的头花蓼种子播种成苗后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类型丰富,主要表现为:叶片增大、叶片缩小、叶片变薄、叶面积增加、叶比重提高,此5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植株生长速度加快、花青素含量降低,此2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此外还有叶片皱缩、叶片表皮毛增加等类型。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自交系“TTD302A”种子为试材,设置0.3%、0.5%、0.7%、0.9%、1.1%5个不同浓度EMS,并用2个不同时间处理组合诱变番茄种子,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及根长等发芽指标.结果表明:相同诱变时间、不同浓度EMS诱变各处理间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发芽率及相对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相同浓度EMS、不同诱变时间各处理间种子发芽势差异极显著,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EMS诱变番茄“TTD302A”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0.7%~0.9%,处理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EMS诱变西瓜种子的最佳条件,以石红为试材,设置种子切口与不切口2种处理方式,采用6个诱变浓度(0.40%,1.00%,1.20%,1.40%,1.60%和2.00%)和5个诱变时间(4、10、12、14、16 h)共30个不同处理组合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切口处理能显著提高西瓜种子对EMS诱变...  相似文献   

10.
以黄州萝卜为试材,采用对不同浓度EMS(0、0.2%、0.4%、0.6%、0.8%、1.0%、2.0%(V/V))浸种对萝卜种子处理的方法,研究了EMS对黄州萝卜的诱变效应。以期为黄州萝卜不育材料的获得及萝卜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奠定良好基础。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增加(从0.2%增加到2.0%),黄州萝卜种子萌发与根生长受到抑制,表明EMS对黄州萝卜种子萌发及后期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根据50%致死浓度的选择标准,黄州萝卜适宜的EMS浓度为0.4%~0.8%。最终以0.5%EMS处理黄州萝卜种子。与对照相比较,处理组除表现主根增粗外,在黄州萝卜诱变群体中发现其雄性不育且均为100%不育。花药形态学观察与切片结果显示花药明显褶皱,卷曲及褐化,最终于花粉四分体时期药室壁结构崩解所致花粉败育。萝卜雄性不育分子标记ORF138-F/R检测结果也证实在黄州萝卜雄性败育材料中能扩增到相应大小条带,而在对应保持系中始终未扩增出条带。  相似文献   

11.
以济南灵岩寺青檀种子为试材,采用体积百分比浓度(v/v)甲基磺酸乙酯1.2%、1.5%、1.8%对青檀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青檀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在诱变青檀叶色变异方面,以1.2%~1.5%浓度的EMS处理青檀幼苗生长点48h为宜;诱变后代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局部或全部黄化、白化,且高度、粗度及分枝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AFLP技术共检测到了15个变异位点,对筛选青檀变异后代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白菜诱变育种的新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EMS 处理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浓度范围内,随着EMS 浓度的增加,大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逐渐降低,幼苗根尖和叶缘褐化程度逐渐加剧,成活率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以及种子和幼苗的MDA 含量均逐渐增加;EMS 对种子及幼苗SOD、POD 活性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适宜大白菜种子诱变处理的EMS 浓度范围为0.4%~0.6%。  相似文献   

13.
N^+离子束对萌发西瓜种子和西瓜花粉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能N^ 离子束处理催芽萌发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西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离子束处理微生物和多数已报道的植物上的诱变效应一样,呈现“升-降-升-降”的马鞍形曲线。用这种诱变处理方法对萌动的0067西瓜种子进行辐照,第2代出现了果皮花纹不同于对照的变异株。用低能离子束辐照6-01西瓜花粉,结果当代坐果率有明显下降。当代及第2代果实内种子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秋水仙素诱导中间锦鸡儿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浸泡种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秋水仙素对其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浸泡种子,以0.3%秋水仙素浸泡48 h为最佳,诱变率为53.3%;种子经萌发12 h后再处理,以0.15%秋水仙素浸泡36 h诱变率最高,为73.3%。对变异株根尖进行染色体计数后发现,二倍体对照2n = 2x = 16,变异株2n = 3x = 24为三倍体,变异株2n = 4x = 32为四倍体,同时也发现存在嵌合体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山脉地区疏花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宁  杨树华  葛维亚  葛红 《园艺学报》2011,38(3):495-502
 在新疆天山山脉地区选取疏花蔷薇(Rosa laxa Retz.)6个天然居群,对叶片、花序、果实和种子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疏花蔷薇种内表型性状无论在居群间还是在居群内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性状居群间分化系数为41.84%,表明居群间和居群内多样性同样丰富。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2.79%,离散程度较高。对表型性状进行的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花序和种子相关性状的变异是造成疏花蔷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利用居群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疏花蔷薇6个天然居群可以分为3类,表型性状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而聚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西脱皮榆(Ulmus lamellosa)6 个天然居群 150 个个体的叶片 14 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脱皮榆 14 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2)脱皮榆叶脉、最宽处锯齿、叶片、叶柄 4 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 15.425%、23.731%、25.446%和 45.168%,叶脉性状较其他性状稳定性高,叶柄性状稳定性较低;(3)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 VST均值为 28.104%,远远小于居群内变异(71.896%),居群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脱皮榆居群表型变异呈纬度梯度规律性,随着纬度的增加,叶片逐渐变小,叶柄宽和叶厚也呈现递减的趋势;(5)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 6 个脱皮榆居群分为 3 大类。  相似文献   

17.
导读:如何提高砧木(葫芦)和接穗(西瓜)种子的发芽率是西瓜嫁接苗生产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这项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套简单有效的浸种催芽技术,使葫芦砧木种子一次性发芽率达到85%~90%,甚至高达95%,西瓜接穗种子发芽率达到90%~95%,大大提高了种子利用率和工作时效。  相似文献   

18.
山西霍山五角枫不同海拔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山西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不同海拔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7个种群200个个体的叶片、果实和种子22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不同种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差异,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2.61%,表型变异系数(CV)在7.98% ~ 33.41%之间,7个不同海拔种群的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164和0.8316,表明五角枫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4.39%,其中果实、叶片贡献率大于种子贡献率。22个表型性状及表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钾、磷、pH、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含水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境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五角枫种群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新疆天山地区弯刺蔷薇居群表型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天山地区5个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居群进行叶片、果实、种子等1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弯刺蔷薇各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VST)为35.76%,远低于居群内的64.24%,说明居群内的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4.78%,性状离散程度较低;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变异是造成弯刺蔷薇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弯刺蔷薇部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性状存在相关关系;果长与其居群所处地理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单果种子数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型性状聚类结果表明,5个居群划分为4类,各居群之间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而聚类。  相似文献   

20.
用低能N+离子束处理催芽萌发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西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离子束处理微生物和多数已报道的植物上的诱变效应一样,呈现“升-降-升-降”的马鞍形曲线。用这种诱变处理方法对萌动的0067西瓜种子进行辐照,第2代出现了果皮花纹不同于对照的变异株。用低能离子束辐照6-01西瓜花粉,结果当代坐果率有明显下降。当代及第2代果实内种子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