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喀什地区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胜 《中国棉花》2009,36(7):29-30
2005年,农三师四十五团引进试验、示范杂交棉,体现出了高产、优质及易管理的优势,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8年杂交棉种植面积达到了4100hm^2,占播种面积的33.4%。其中,中棉所56为205hm^2,中棉所57为3795hm^2,标杂棉为133hm^2。杂交棉平均每公顷子棉7332kg,较常规棉增产25.3%。  相似文献   

2.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57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57(中杂302)是以高产、广适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母本,以自育的优质、抗黄萎病的常规棉品系中077为父本,经多年多点测试选育而成的双价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自2003年参加多点杂交棉试验以来,经过黄河流域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评价,20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进行的一代杂交棉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杂交棉一代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12)20%以上,最高达46.3%;杂交棉一代种的生长势、抗枯黄萎病性明显强于对照,杂交棉一代种纤维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性状表现和栽培措施及亲本选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目前推广的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以及参加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的抗虫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性状表现,并针对抗虫杂交棉表现出来的特性,提出了抗虫杂交棉栽培措施及亲本选配要求。  相似文献   

5.
阿克苏引种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路  龙朝宇 《中国棉花》2009,36(6):19-21
搜集了国内及新疆本地部分杂交棉品种,以本地主栽品种中棉所35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各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产量结果、纤维品质进行对比观察及分析,为筛选出适宜本地推广种植的杂交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9712是202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转单价抗虫基因杂交棉品种,在2018―2019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中,平均生育期107.5 d,株高112.8 cm,单株结铃18.6个,铃重6.8 g,籽指11.2 g,衣分39.7%,霜前花率94.8%;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84.6 kg、113.4 kg和107.7 kg,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标准。主要介绍了杂交棉中棉所971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在江汉平原地区,以杂交棉中棉1279 (F2)和黄河2号为试验材料,早熟常规品种中棉所50为对照,采用机械直播和采收模式(密度较大)种植,比较3个品种的棉花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播种条件下,杂交棉中棉1279 (F2)和黄河2号单株结铃数多,单铃质量重.说明杂交棉在较高的群体时也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能为杂交棉机械化栽培高产打下基础,可以作为机采棉提高产量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种推广现状棉花生产对棉花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 ,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周期短、应变能力强 ,容易集优良性状于一体 ,亲本数量少且容易保纯等。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已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印度等主产棉国广泛应用。我国 1 990年杂交棉仅1 .47万公顷 ,占当时全国棉田面积 0 .3% ;1 999年杂交棉已发展到 37.93万公顷 ,占全国棉田的1 0 .3% ,其中仅湖南省就 1 3.6万公顷 ,以人工制种利用二代为主 ,面积占该省棉田的 91 % ,基本实现棉花品种杂交化。近几年来 ,抗虫杂交棉尤其是“中棉”系列品种如中棉所 2 9、中棉所 38、中棉所39发…  相似文献   

9.
中棉所59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5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湘杂棉2号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棉2号介绍李育强曾昭云金林杨芳荃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常德415101湘杂棉2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1991年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从21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高优势杂交棉组合,亲本为8891和中棉所12选系。1993年参加本所优系比较试验,199...  相似文献   

11.
1产业发展概况惠民县是国内最早开展棉花杂交制种工作的基地县之一。 1 989年以来 ,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依靠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以下简称“中棉所”)的科技优势 ,致力于杂交棉的制种研究开发 ,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聘请专家、教授开展配套技术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杂交制种技术和经验 ,制种规模从几公顷发展到现在的 5 0 0多公顷 ,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虫杂交棉制种基地。特别是 2 0 0 0年 7月与中棉所合资组建了杂交棉专业化公司 ,奠定了行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山东中棉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棉所与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于 2 0 0 0年 8月 7日合…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的杂交棉产量经历10年徘徊,杂交棉育种遇到瓶颈;杂交制种面积和质量难以保证,制种成本逐年上升;杂交种市场混乱,同质化严重,种子质量良莠不齐;杂交棉种植密度过低.产量连续两年下降。常规棉产量与杂交棉相当,农民没有留种的习惯,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另外,常规棉具有用种成本低、稳产、容易增产且管理相对简单等特点,更符合棉花生产轻简化、机械化的趋势要求。杂交棉和常规棉并存、共同发展的状况会存在较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黄殿成 《中国棉花》2003,30(7):41-42
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带的唐河县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 ,杂交棉制种始于 1 999年。近几年来 ,尤其是与中棉所合资组建南阳中棉公司以来 ,制种规模迅速扩大 ,制种质量稳定可靠 ,制种产量显著提高 ,外部形象逐步树立 ,广大棉农普遍认可 ,制种体系日趋成熟。1杂交棉制种体系成熟的标志具体表现 :农户、村委、乡种子站制种积极性空前高涨 ,以制种农户、村委、乡种子站、南阳中棉公司为链条的利益共同体已经形成 ,稳定的杂交棉制种基地雏形开始显现 ;农户普遍熟练地掌握了杂交棉制种关键技术 ;质量监控人员掌握了杂交棉制种技术与管理操作规程 ,员…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1日,全国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江西九江召开。由九江市种子公司和九江县经作局共同在九江县安排的各100亩中棉所47、中棉所48高产示范田,亩产子棉突破500公斤。中央电视台曾在9月3日新闻联播中予以报道,江西省各级新闻媒体也陆续作了相关报道。江苏射阳县良种繁育场示范种植的150亩中棉所46表现优异,该品种是我国目前推广的棉花品种中纤维品质最好的抗虫杂交棉,适纺60-80支纱。湖北荆州晶华种业中心示范种植的中棉所47、48,全省先后有10000余人前往观摩。中棉所品种在长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杂交棉组合在本地的适应情况,1998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杂棉2号F1,F2中棉所29F1的皮棉产量分别比泗棉3号高22.33%,11.49%和16.22%,且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中棉所29,抗性较好,适合在棉铃虫旺发的衢江两岸棉区扩大试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棉皖杂40是由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于1993年配组试验育成,属人工去雄授粉的陆地棉品种(系)间杂交种,现已经过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擂台赛试验,1996年安徽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及安庆市品比试验。其F1、F2皮棉产量均居第一,与对照品种苏棉2号、泗棉3...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1日,全国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现场现摩会在江西九江召开。由九江市种子公司和九江县经作局共同在九江县安排的各100亩中棉所47、中棉所48高产示范田,亩产子棉突破500公斤。中央电视台曾存9月3日新闻联播中予以报道,江西省各级新闻媒体也陆续作了相关报道。江苏射阳县良种繁育场示范种植的150亩中棉所46表现优异,该品种是我国目前推广的棉花品种中纤维品质最好的抗虫杂交棉,适纺60-80支纱。湖北荆州晶华种业中心示范种植的中棉所47、48,全省先后有10000余人前往现摩。中棉所品种在长江  相似文献   

18.
抗虫杂交棉RH─1引种试验初报张昂,杜国状,段茂月,王子斌,谢兰光,张瑞峰,韩民,房廷德安徽省界首市农业局2365051995年我们从中棉所引进少量抗虫杂交棉RN-1F1及F2,分发到乡、镇农技站与我们自己配置的中杂028F1及F2进行对比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9.
德杂1号简介     
双价抗虫杂交棉德杂1号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以中棉所41作母本,433作父本配置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25)。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棉花》2013,(1):31
中棉所63是长江流域的主栽杂交棉组合。在2009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示范中,"中棉所63"在长江流域棉区赣、湘、鄂、皖、苏、豫西南等地667m2子棉产量均达到450kg左右,表现出高产、稳产和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