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价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系)块茎主要营养品质,筛选适宜主食化的新品种。以‘丽薯6号’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干物质、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淀粉、抗性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等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综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以及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中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品质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还原糖变异系数最大(31.17%),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小(2.37%)。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的营养品质指标可以用干物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3个主成分来表示(85.239%)。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D1224’>‘D1428’>‘D1208’>‘滇薯23’>‘滇薯47’>‘丽薯6号’。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于河西地区种植的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满足马铃薯加工企业及种植户需求,笔者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开展田间比较试验,生长期调查各参试品种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陇薯9’号和‘青薯10号’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陇薯9号’平均单株结薯数5.7个,单株产量1308.5 g,商品薯率93.9%;‘青薯10号’平均单株结薯数5.4个,单株产量1278.7 g,商品薯率92.5%。在园艺村和花寨村2个试验区,陇薯9号产量分别达到66919.2 kg/hm2和 70555.6 kg/hm2,淀粉含量分别为18.89%和19.17%;‘青薯10号’分别达到62626.3 kg/hm2和62676.8 kg/hm2,淀粉含量分别为19.12%和18.80%。试验初步筛选出‘陇薯9号’和‘青薯10号’可作为河西沿山冷凉灌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昌南地区生态环境的马铃薯品种,江西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薯类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专项课题组引进了马铃薯品种11个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开展试验。2018年春进行了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并开展了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产量等调查。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以‘中薯5号’为优(2403kg/667 m2),中晚熟品种以 ‘兴佳2号’为优(2365.29 kg/667 m2),彩色品种以‘华彩1号’和‘NFJ5’较好。为后续进行品种示范做了基础。2018年春进行了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并开展了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产量等调查。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以中薯5号为优,中晚熟品种以兴佳2号为优,彩色品种以华彩1号和NFJ5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淀粉在马铃薯块茎中积累规律, 及催化其生物合成的 4种关键酶。从而为马铃薯的淀粉品质改善提供合理依据。以淀粉含量不同的马铃薯品种 ‘东农 308’ 和 ‘延薯 4号’ 为材料, 在马铃薯匍匐茎顶端膨大后开始测定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的淀粉合成关键酶、 淀粉动态积累量以及直链淀粉动态积累量。研究结果表明, 这 4种关键酶在淀粉合成积累过程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强弱, 继而控制淀粉生物合成的开始与速率, 并影响马铃薯直链、 支链淀粉的合成与积累。且 ‘东农 308’ 淀粉含量以及淀粉各组分含量在各时期都要高于 ‘延薯 4号’ , 这也是由于 ‘东农 308’ 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高于 ‘延薯4号’ 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的美称。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试验选用20个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7号’为对照,进行抗病性、农艺性状与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甘肃省榆中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12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商品性、抗旱性、抗病性与丰产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达到36 175.90 kg/hm2,较CK增产9.05%,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而从商品性与口感考虑,应适当扩大种植‘陇薯7号’、‘陇薯12号’,并进一步在当地进行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不同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性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性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马铃薯品种块茎中铁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铁元素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吸收积累规律,从而为马铃薯的品质改善提供合理依据,以马铃薯品种‘延薯4号’、‘东农311’、‘克新13号’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到收获的全生育期内,进行块茎中铁元素吸收积累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期的推进,不同的品种块茎中铁元素浓度表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第1次取样时,并在整个取样期间表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但不同品种升高降低的时期不同;至最后一次取样,块茎铁含量为‘东农311’>‘克新13号’>‘延薯4号’>‘克新18号’,范围为41.8~51.2 mg/kg。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整体呈升高的趋势;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准确鉴定马铃薯不同品种。本研究以14个马铃薯品种的芽部、茎部、叶片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过氧化物同工酶,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同工酶的酶谱差异,来确定马铃薯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区分马铃薯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14个品种中4、7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11号’和‘晋薯14号’;6、9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21号’和‘晋薯18号’;5、12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同薯22号’和‘同薯20号’;13、14号品种酶带相似,品种分别为‘05-32-7’和‘同薯23号’;表明这些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品种抗旱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制约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对24份马铃薯品种(品系)的抗旱性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其产量、株高、茎粗、叶片保水力、根含水量、根重、根体积和脯氨酸等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薯19号、同薯23号、晋薯16号、晋薯24号、青薯9号和大同里外黄等马铃薯品种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 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适水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站点1965—2014年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做出了马铃薯发芽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的旬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空间分布图,根据国内外对几种主要马铃薯品种耗水规律的研究,选择出内蒙古各地区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在降雨量为400~450 mm的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适宜种植菜用品种‘克新1号’、淀粉加工品种‘陇薯3号’和油炸薯条品种‘布尔班克’;在降雨量为300~400 mm的东部大部分地区,最适宜种植菜用型品种‘费乌瑞它’和‘克新1号’,其次适合油炸品种‘夏波蒂’、‘布尔班克’和‘大西洋’;而在降雨量为200~ 300 mm的中部地区,适宜‘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的种植,但不会达到最优产量;而在降雨量偏少的中西部地区,若存在灌溉条件,可通过覆膜等措施种植‘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而在降雨量为100 mm以下的西部地区,由于块茎形成期的温度超过块茎生长的最适温度,该地区并不适宜马铃薯的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以21份马铃薯品系和黑龙江垦区2个主栽品种垦薯1号、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测定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环境与基因型极显著的互作关系(P<0.01),但基因型影响效应大于环境因素(P>0.05);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为17 552~49 639kg/hm2,淀粉含量13.17%~19.66%,淀粉产量2428.17~8792.31kg/hm2,直链淀粉含量13.21%~21.30%;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从21份马铃薯品系中筛选出高产、稳产、高淀粉含量和高淀粉产量的品系4份。结果为选育高淀粉含量、稳定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些喀斯特马铃薯产区土壤中,Cd-Pb两种元素含量介于筛选值和管控值之间,但产出的块茎能够达到食用安全标准要求。虽然可以用于正常生产,马铃薯却不得不处于重金属复合扰动和典型喀斯特土壤瘠薄的双重胁迫之下。本研究以5个不同基因型的马铃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模拟Cd-Pb与瘠薄共同胁迫的生产场景,通过测定共同作用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情况和抗氧化关键酶类、抗氧化还原关键分子的变化规律,再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耐瘠性,力图筛选出轻度重金属胁迫条件下表达耐瘠特性的马铃薯基因基因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瘠薄程度的增加,试管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出现矮化趋势,干鲜比趋向升高;Vc、GSH等抗氧化剂表达水平与瘠薄水平呈显著相关,SDO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与瘠薄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出5个基因型马铃薯的耐瘠抗性能力强弱排序为:‘英伦红’>‘大西洋’>‘费乌瑞它’>‘中薯5号’>‘中薯3号’。本试验通过探讨低浓度Cd-Pb复合胁迫下营养瘠薄对马铃薯不同基因型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能够为喀斯特地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对适宜的马铃薯...  相似文献   

15.
对14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单株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块茎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榆林地区种植、同时适用于不同加工类型且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14个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单株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45%、14.92%、44.71%、38.98%、82.61%、44.11%和23.01%。陇薯13号的块茎单株产量最高,宁薯16号的淀粉含量最高,榆薯5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陇薯6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陇薯14号的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14个马铃薯品种的各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将各品质数据标准化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2.831%),通过计算1~5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品种希森6号和宁薯16号的综合得分位于前两名。利用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对所供试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类型马铃薯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探讨各种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以"陇薯3号"、"宁薯15号"、"农家1号"(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和"陇薯6号"、"青薯168号"、"宁薯14号"(低淀粉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取不同发育时期的块茎,分别测定淀粉含量、ADP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DBE)活性。6个马铃薯品种的AGPase、SSS、DBE酶活性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6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为"升高-降低",薯块重量为120~200 g时,马铃薯淀粉总量达到最大值。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是各种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17-122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品种‘荷兰7号’为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为覆盖物的方法,探讨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早马铃薯出苗5天以上,缩短生育期8~22天,促进茎叶生长,提高结薯数,增加薯块大薯重量,提高薯块产量29.04%~67.68%。不同覆盖方式栽培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草+白膜,黑膜,草+土,草+黑膜,白膜,盖草,裸地(CK)。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等有较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块品质。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因此各地应根据生产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引进5个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于张掖市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22~141 d,其中生育期最长的是陇薯8号,为141 d,较陇薯3号(CK)延长12 d。植株株高最高的为青薯2号,105.2 cm,较对照高15.7 cm。经产量分析,庄薯3号产量最高达到49 775.3 kg/hm2,较陇薯3号增产13.7%,青薯2号产量最低。庄薯3号淀粉含量为20.6%,与其他品种比较,庄薯3号产量高、淀粉含量较高。经试验初步得出,庄薯3号适合于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七星关区马铃薯大田生产品种选择提供指导,以威芋5号、青薯9号、宣薯2号、丽薯6号这4个脱毒马铃薯为材料,在玉米间作模式下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中,威芋5号产量最高、品质也好,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植株生物学性状优,商品薯率高,适合七星关区大田生产,青薯9号综合表现较好,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万薯10号’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为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及完善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探求不同肥料、不同密度处理条件对优质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万薯10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栽培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并且不同的肥料处理对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密度仅在淀粉含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差异显著。2个因素交互作用在淀粉含量存在差异极显著。在‘万薯10号’栽培过程中,肥料因素比密度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更为关键。为达到淀粉高产的目的,必须满足肥料与栽培密度处在一个合适的配比中,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在使用腐殖肥525 kg/hm~2、栽插密度为75000株/hm~2的条件下,甘薯产量及各方面品质都处在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