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氮比是反映有机肥肥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有机肥碳氮比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环境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及其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2年在云南省寻甸酸性山原红壤上,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磷钾条件下施无机化肥对照(T1,CK),以及配施不同碳氮比有机肥(10:1、15:1、20:1、25:1)对植烟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T5土壤pH升高0.09~0.13个单位;T2、T3、T4、T5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及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9.91%~17.40%、9.11%~16.45%、7.16%~43.68%、11.61%~39.54%;T2、T3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提高8.12%、14.63%。T2、T3、T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红颊’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有机肥底肥(T0);普通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1);生物有机肥底肥(T2);生物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3);灭活生物有机肥底肥+灭活菌剂追肥(T4)跟踪调查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底肥和菌剂追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并降低土壤电导率。该措施对草莓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同样也有显著积极作用。通过对比现蕾期到成熟期的变化率,T3处理的草莓株高、株幅以及叶绿素较T0处理分别依次增加了2.53%、3.62%和18.99%。此外比对T3与T0的植株质量表明,T3的地上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分别提高了20.05%、5.09%,而地下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提高了2.69%、5.05%。此外,T3处理增加各代果实单果重和挂果数,草莓产量达(30.10±3.87)t/hm2。其对果实品质改善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各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8%~5.32%,可滴定酸降低了5.15%~18.76%,维生素C提高了5.67%~10.22%。综上所述,添加生物有机肥作为底肥,并辅以菌剂追施,可提高土壤肥力,并对草莓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设施草莓栽培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温室西瓜最适宜的复合基质栽培模式。以设施主栽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复合基质坑点式栽培(T1)、基质袋培(T2)、基质枕栽培(T3)、地上槽式栽培(T4)和地下槽式栽培(T5)5种栽培模式,各栽培模式互为对照,探究基质栽培模式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坐果期,T4处理的株高、节间长度、叶片数、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Ci)分别较T3处理显著增加了60.81%、20.63%、25.49%、13.77%、6.34%和8.56%,T3处理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较T4处理显著增加了65.71%和14.99%;在果实膨大期,T4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较T3处理显著增加了86.75%、22.42%和16.79%;在成熟期,T4处理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应用,在湖北当阳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常规施肥(T1)、常规复合肥+3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2)、有机无机复混肥(T3)、生物炭基肥(T4)、水稻专用配方肥(T5)及不施肥(CK)共6个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呈现为T4>T5>T3>T2>T1>CK,与T1处理相比,T2~T5处理分别增产4.27%~19.27%;在相同施氮处理下,T2~T5处理氮素累积量较T1处理增加了4.08%~32.03%,T2~T5...  相似文献   

6.
针对文山喀斯特烟区红壤硼重度缺乏的特点,探讨提高烤烟产质量的施硼有效途径。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材料,研究基施和叶面喷施硼肥方式及用量对植烟土壤养分、烟株营养生长、光合性能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CK)相比,烟株根区基施或喷施硼肥对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水溶性氯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硼含量;而且可促进烟株营养生长,增加烟叶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其中T5、T6和T8产值较CK增加24.57%、21.59%和28.15%。与CK相比,所有施硼肥处理的烟株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分别显著提高10.22%~90.11%、18.17%~90.91%和6.56%~51.97%,T5、T6、T8效果最好;而T2、T3、T5、T6、T8<...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下降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改善土壤物理质量。本试验于2016年设置连续夏绿豆-冬小麦(MB-WW,T1)、2年夏玉米-冬小麦+2年夏绿豆-冬小麦(2 a SC-WW+2 a MB-WW,T2)及连续夏休闲-冬小麦(SF-WW,T3) 3种种植制度,分析实施第3和4年的土壤物理质量,以探索潜在的适宜于改善研究区土壤物理质量的种植制度。结果表明:T1处理下冬小麦收获后0~30 cm各土层毛管孔隙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9.20~28.49%和18.86~31.86%。此外T1处理夏播作物收获后,10~2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T2显著增加了6.37%,20~3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储水量较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7%和4.70%。相较于T3,冬小麦和夏播作物收获后T1和T2处理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偏离值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对土壤物理质量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连续夏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可能是改善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潜在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脉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腥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改良设施菜地土壤对区域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芹菜为供试作物,研究富活素改良剂用量为0 kg/hm2(CK,即常规对照)、300 kg/hm2(T1)、600 kg/hm2(T2)、900 kg/hm2(T3)时对日光温室土壤农化性质及芹菜品质、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富活素改良剂对日光温室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值,且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值随富活素改良剂用量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富活素改良剂用量900 kg/hm2时,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值均最小,较常规对照降幅分别达到47.87%和54.28%。(2)株高、径粗、单株重以及叶片SPAD值等指标值均随富活素改良剂用量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其中富活素改良剂用量900 kg/hm2时,芹菜的株高、径粗、单株重以及叶片SPAD值最大,较常规对照增幅分别达到8....  相似文献   

10.
研究3种生物有机菌肥对太子参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太子参生长的生物有机菌肥种类。以当地传统施肥为对照,对比生物有机菌肥作为基肥使用对太子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菌肥作为基肥使用对太子参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无需再添加复合肥。适宜基肥组合为:复合微生物菌剂2400 kg/hm2(有效活菌数≥2.0亿)+豆粕微生物菌剂2400 kg/hm2(有效活菌数≥2.0亿)+定制套餐肥600 kg/hm2(有效活菌数≥1.0亿)+土壤调理菌剂600 kg/hm2(有效活菌数≥2.0亿)。生物有机菌肥作为太子参基肥使用增产增效显著,过量施肥反而不利于太子参生长。过量基肥组合为:复合微生物菌剂2400 kg/hm2(有效活菌数≥2.0亿)+豆粕微生物菌剂2400 kg/hm2(有效活菌数≥2.0亿)+定制套餐肥600 kg/hm2(有效活菌数≥1.0亿)+土壤调理菌剂600 kg/hm2(有效活菌数≥2.0亿)+复合肥7...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2种新型肥料及其配套施用方法对大豆肥密效应及土壤酶活的影响,本研究以‘中龙豆12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肥处理(空白施肥、正常施肥、低浓度硫代硫酸铵、高浓度硫代硫酸铵、0.5肥+铜大师、0.3肥+铜大师,分别记作T1、T2、T3、T4、T5、T6)为主区和3个种植密度水平(15×104、20×104、25×104株/hm2,分别记作M1、M2、M3)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处理下,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M2处取得最大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主茎粗、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株高、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硫代硫酸铵处理较T1、T2相比增加了产量、叶面积指数、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是降低...  相似文献   

12.
植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对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植烟土壤在生物炭与不同比例复方有机菌肥配施的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用生物炭及有机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烟农习惯施肥即仅施复合肥525 kg/hm2)、T1(增施生物炭1500 kg/hm2)、T2(增施复方有机菌肥1500 kg/hm2)、T3(增施60%复方有机菌肥+40%生物炭)、T4(增施50%复方有机菌肥 +40%生物炭)、T5(增施40%复方有机菌肥+60%生物炭)6个处理。结果表明,T2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脲酶活性,其酶活性分别为0.74 mg/(g.d)和0.75 mg/(g.d)。T2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达到810.09 mg/kg)和微生物碳熵,T3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氮熵;同时施用菌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尤其T2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最高。在豫中烟区,施用复方有机菌肥及60%复方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和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化肥减量和配施有机肥对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以及茄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红长茄天龙八号为供试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2 a 7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施用100%普通化肥(FH)、施用80%普通化肥+20%有机肥(FE)、施用60%普通化肥+40%有机肥(FS)、施用40%普通化肥+60%有机肥(FF)、施用20%普通化肥+80%有机肥(FT)、施用100%有机肥(FZ)、不施肥对照处理(CK)7个处理,分析茄子收获后0~2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施用80%化肥+20%有机肥处理。配施纯化肥处理对茄子生长动态影响较小,但配施有机肥可显著促进茄子养分吸收,提高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并调节产量构成要素,为茄子高产奠定基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促使茄子光合产物向果实分配,提高茄子产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经济产量最高(42 716.15 kg/hm2<...  相似文献   

14.
分析氮钾、氮磷钾、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对‘金叶’锦带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育苗和树木养护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T1)、常规施肥(T2)、氮磷钾处理(T3)、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T4)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6—9月T4可溶性糖含量较T3提高了28.54%、32.31%、24.92%、23.85%,T3显著高于对照;7—9月T4脯氨酸含量较T3提高了9.21%、11.99%、13.84%,T4显著高于T2,T3显著高于对照;6—9月T4 CAT活性分别较T2提高了41.58%、51.75%、55.69%、63.68%,T2与T3之间无显著差异;SOD活性T4分别较T3提高了8.97%、28.49%、30.19%、44.85%,T2与T3之间无显著差异,T2显著高于对照;7—9月,T4叶绿素含量分别较T3提高了13.00%、15.14%、22.33%,MDA含量降低了36.71%、43.17%、48.76%。综合分析认为,T4对改善‘金叶’锦带生理特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张杂谷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处理(单施复合肥、1/2复合肥+有机肥、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1/2复合肥+有机肥和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处理谷子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谷子株高、穗长和穗下茎长较单施复合肥处理分别提高了5.0%、7.8%和4.4%。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0.4%和5.8%,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6.5%、19.9%和49.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1/2复合肥+有机肥、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肥力,2017年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试验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分别提高了16.5%、19.9%、49.2%和6.6%,2018年分别提高了5.9%、1.1%、13.2%和8.3%。从谷子产量、农民纯收入和品质等方面考虑,1/2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是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组合对麦田杂草发生状况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淮麦43号’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了5个除草处理(T1:人工拔草、T2:5%唑啉草酯+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3:4%啶磺草胺+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4:4%啶磺草胺+15%双氟·氯氟吡和T5:15%炔草酯+50 g·L双氟磺草胺),以不除草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除草剂后均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杂草的发生数目和重量,其中T3和T4表现较好的防除效果,达到90%以上。小麦的产量随着杂草数量和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对照相比,除草后小麦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T2和T3的小麦产量与T1(人工除草)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其次为T4,T5增产的幅度最小。从生理指标分析,T1、T2和T3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吲哚-3-乙酸、赤霉素和玉米素+玉米素含量较高,T4和T5的上述生理指标增加较小。这可能是T4和T5处理小麦产量增加幅度较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西瓜土壤可溶性盐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取样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种植不同年限(0年-6年)西瓜的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种植0年的麦地土壤相比,设施西瓜土壤pH显著降低(P < 0.0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 < 0.01);电导率显著增加且随着设施西瓜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趋势(R2 = 0.90,P < 0.01)。设施西瓜土壤可溶性盐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NO3-为主。随着设施西瓜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西瓜土壤可溶性盐总量显著增加(R2 = 0.93, P < 0.01),增加的可溶性盐主要为Ca2+、K+、NO3-和Cl-,分配比例分别为31.3%、10.1%、23.6%和15.0%。相关分析表明,供试的设施西瓜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与盐基离子Na+、K+、SO42- 和Mg2+含量显著相关(P<0.05),土壤电导率(EC)与土壤可溶性盐总量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海藻酸磷铵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及根系指标的影响,选取‘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57%海藻酸磷铵(T1)、57%海藻酸磷铵减量20%(T2)、57%普通磷铵(T3)及64%普通磷铵(T4)4个试验处理,每个试验处理设置1:300(F1)、1:600(F2)、1:900(F3)3个浓度,研究不同肥料对小麦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2条件下,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干重、平均根系数量、平均根系长度、总根系面积、总根系表面、茎叶及根系氮磷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分泌物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在任何浓度条件下,T1各项指标与T3差异显著,T2处理的部分指标与T3差异显著,但总体上高于T3处理,其部分指标效果优于T4。综上,海藻酸磷铵可显著促进小麦种子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探讨改施有机肥提高脐橙产量和品质,为湖南新宁县脐橙园土壤环境改良和脐橙生态种植提供技术依据。以‘7904’脐橙为试材,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不同施肥处理,即有机肥(T1)、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2)和化肥(常规施肥,T3),分别测定连续2年不同施肥处理的脐橙产量和果实品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年,与T3比,T1增加脐橙单株产量、平均果重和还原糖分别为6.88%、20.41%和12.54%,T2分别增加6.18%、26.60%和12.85%,糖酸比都无显著增加。在2020年,与T3比,T1增加脐橙单株产量、平均果重、还原糖和糖酸比分别为6.03%、6.19%、72.16%和59.50%,T2分别增加5.12%、10.76%、69.68%和55.34%。2019年和2020年,T2相对于T3果实可食率分别增加6.72%和5.73%,T2相对T1分别增加7.63%和6.78%。综合考量脐橙产量和果实品质,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相对较优。本研究认为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增加脐橙产量和果实品质,还能替代化肥,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杨娟 《分子植物育种》2023,(22):7592-7598
本研究针对景观观赏性植物向日葵在添加了普通生物炭与H3PO4改性生物炭的盐碱地土壤中的生长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的理化特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在盐碱地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普通生物炭(1%, 2%, 3%)和H3PO4改性生物炭(1%, 2%, 3%),之后在该地种植向日葵。播种后15 d记录萌发率,45 d时,进一步检测了植物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Na+和K+含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普通生物炭和H3PO4改性生物炭均有效提高了向日葵的出苗率,增强了植株高度、叶面积、地上与地下的干物质质量,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同时降低了Na+含量并提高了K+含量。此外,这两种生物炭都成功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增强了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比较两者发现,H3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