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琳 《吉林蔬菜》2004,(4):23-24
白粉病是我市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2003年4月份在大店子镇调查,大棚有85.5%发病,一般大棚病株率为46.5%,病果率42%,重病大棚病株率和病果率分别高达85%、90%以上,该病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灰霉病是冬春季设施草莓生产上的首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草莓扣棚以后,导致草莓产区灰霉病发生整体情况偏重。棚室草莓发生灰霉病,病菌可以危害花器、果实、茎、叶柄和叶片,应提早加以预防。1发病规律草莓灰霉病多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该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从植株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引起发病,蔓延到其它部位,草莓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散落的花瓣等都会成为侵入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ca Macularis)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山东省草莓产区发生普遍,危害日益加重,尤其大棚草莓受害较重。据龙口、福山等地调查,田间病叶率50%~70%,后期病果率达20%以上,有的几乎无效益。目前已成为草莓生产的一大障碍。 一、症状与特点 该病主要侵染为害草莓的枝、叶、花、果。发病后在上述部位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这是该  相似文献   

4.
刘琳  张渝洁 《西南园艺》2004,32(2):28-29
白粉病是临沂市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2003年4月份在大店子镇调查,大棚有85.5%发病,一般大棚病株率为46.5%,病果率42%,重病大棚病株率和病果率分别高达85%、90%,以上,该病还有逐年加蘑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  相似文献   

5.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近几年来危害东港地区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2009年该病在东港地区温室草莓上大面积发生,全市减产达10%以上,给草莓种植户带来了严重损失.探索草莓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到及早预防、科学防治,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发病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草莓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上.叶片染病,最初呈水浸状圆形斑点,湿度大时病斑可见红色黏质孢子团,很快干枯变为褐色或紫褐色圆斑.茎蔓和叶柄上的病斑呈黑色椭圆形或纺锤形溃疡状,稍凹陷,当病斑扩展成环圈时,病斑以上部位萎蔫死亡.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导致感病草莓秧苗成片死亡,这是该病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6.
1发病规律草莓灰霉病多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该病是由灰葡萄抱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从植株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然后蔓延到其它部位,草莓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散落的花瓣等都会成为侵入的重点。据农技部门研究,几乎所有的草莓灰霉病越冬菌源均来自于病残体上附着的菌丝。  相似文献   

7.
1灰霉病 1.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叶柄被病斑环绕变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开始形成单个褐斑,后使果实腐烂,果肉组织变软,呈水渍状,失去香味和色泽。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和水传播到其他植株上再侵染。  相似文献   

8.
《果农之友》2006,(1):I0001-I0001
芽枯病是目前草莓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致病菌和蔬菜上的立枯病菌相同.是多犯性菌.在草莓的整个生长季都可能发病,随水或土壤及病苗进行传播。在秧苗栽植过深、枝叶过于茂密、灌水过多或园田水淹的情况下病害发生重:冬春季棚室保护地栽培中.低温潮湿、通风透光不好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蕾、新芽、托叶及叶柄基部。受害后的草莓秧苗、幼芽呈青枯状。幼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叶柄和果梗基部变成黑色.叶子失去生气下垂.发生严重时新芽烂掉.花苞和新叶急剧萎焉呈黑褐色.整个植株枯死,而且传染迅速,周围秧苗很快随土壤或浇水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市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病害也逐渐加重。现将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灰霉病1.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开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病害也逐步加重。现将草莓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1草莓根腐病1.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根的中心柱呈红色。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  相似文献   

11.
正灰霉病是大棚栽培草莓的重要病害,其主要侵染果实、花柄和叶柄,以果实为重,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如何正确防治大棚草莓灰霉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邹志荣为广大农户进行科学指导。1病因及症状草莓灰霉病的病原真菌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室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该病于草莓开花后,在叶柄、叶片、花蕾、花、果柄、果实上均可发生,最严重的是果实发病。叶上发病时,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湿  相似文献   

12.
草莓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特别是果实采收后易得此病。初期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周围为紫褐色、中央呈灰褐色似蛇眼的病斑。该病发生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植株抗寒性和抗病性,并对花芽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防治方法:春季撤除防寒物时,  相似文献   

13.
<正>1草莓根腐病1.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根的中心柱呈红色。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毫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  相似文献   

14.
露地地膜草莓是如皋市草莓主要栽培方式,由于生长期低温高湿,常年灰霉病发生重。该病多在3月上旬近地表枝梗上见病,4~5月份采果期为发病危害高峰期。一般年份病株率达30%~50%,重发年份达80%以上;病果率常年20%~30%,发病重的最  相似文献   

15.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炭疽病是江、浙、沪等省市草莓育苗阶段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病害。发生炭疽病不仅影响草莓苗的质量,而且严重影响草莓苗的数量。1 症状 草莓炭疽病菌侵染草莓,表现出局部性和全株性二种症状。局部症状发生于草莓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叶片上为不规则的棕褐色病斑,叶柄和匍匐茎上初期表皮出现稍凹陷的小的褐色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叶柄全部及整条匍匐茎,匍匐茎先端发生枯死现象,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鲑肉色分生孢子块。全株性症状表现为植株凋萎、枯死,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侵染草莓的根颈基部造成的,但不为害维管束,发病初期心叶1~2枚下…  相似文献   

16.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过去在我国发生一般较轻,进入叨年代有加重发生趋势,已成为辣(甜)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1995年在包头地区有零星发生。1998年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在内蒙古西部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在7月份一场强降雨后,麻地乡、共青农场等地严重发病,大批辣椒叶片脱落,严重的病株成为光秆,造成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减产30吼~50%。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正面发病初呈褪绿色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大小不等,叶肉凹陷、呈薄膜状。干燥时病斑呈锈褐色,有的穿孔。该病一旦发生,遇雨或相对湿度较高时,扩…  相似文献   

17.
<正>白粉病是危害南方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由于温湿度比较适宜于该病的发生,比露地发生更为严重。发病重时使秧苗质量差,移栽不易成活;同时显著降低果实产量。果实受害后,严重时叶片发病率高达45%以上,病果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因  相似文献   

18.
刘梅 《河北果树》2016,(5):53-54
正1根腐病的症状根腐病初现症状时,草莓基部叶片的边缘显露红褐色;严重时,全株的叶片自下而上萎缩、枯死。感病植株根的中心柱呈红色或淡红褐色,继而变黑褐色腐烂。该病的重要标志是没有腐烂部分根的中心也呈红色。2发病规律该真菌是一种低温性疫霉菌,只侵害草莓。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由病株、  相似文献   

19.
苹果锈果病的发生途径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锈果病(Apple scar skin viroid ASSVd)又称“花脸病”,是苹果生产中毁灭性的类病毒病害之一。类病毒(Viroids)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单链RNA病原体,它比病毒要小,并且没有病毒所有的蛋白质外壳。类病毒为典型的寄生物,感染性很强,感染苹果植株后整合到植株的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并能通过种子或花粉传播。该病属于苹果锈果类病毒属(Apscaviroid),基因组大小为329或330bp,可引起果实变扁、花脸、畸形和裂果,枝干和叶片感病后一般不出现症状。幼树期不易出现病症,结果后出现病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止该病的发生。不同的品种感染该类病毒的程度不同,早生富士、富士王、红将军品种发病较重。近几年该病害有发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1 土壤重茬重茬是造成草莓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草莓栽植于重茬土壤上易发生根腐凋萎病 ,发生该病的植株在苗期和花期表现正常 ,但在果实膨大期到接近成熟时 ,植株会萎蔫死亡 ,轻者造成减产 ,重者绝产绝收。所以栽培草莓要轮作换茬 ,对于重茬草莓园 ,每隔 1~ 2年进行土壤消毒 ,以减少土壤病害的发生。2 品种选择不当有的品种产量低、品质差、易腐烂、不宜种植 ;有的品种虽丰产、质优 ,但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有差异。所以栽培草莓要注意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我区种植的抗寒、丰产、优质、耐贮的草莓品种。适合我区栽培的品种有全明星、哈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