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方案采用数据点一纵向曲线一曲面—横向曲线一横纵向交叉点—座椅模型的思路,数据拟合得到人体脊柱曲线以及建模得到人体背部曲面图,由Proe三维建模得到优化靠背曲面。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探讨了汽车座椅设计当中应该考虑的因素。本文结合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并结合汽车振动特性、视野范围以及空间分布,来分析人与座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得出能符合人机工程学标准的,并将安全性、舒适性考虑进来的汽车座椅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开兴  张斓  杨刚  赵秀艳  刘贤喜  李姣姣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S2):521-529,543
为优化拖拉机驾驶室座椅设计,减轻驾驶员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解决我国拖拉机在驾驶室座椅舒适性方面技术基础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骨骼关节识别的拖拉机驾驶室座椅舒适度评价方法。首先,在对拖拉机座椅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人体坐姿关节角为研究因素,在配备不同座椅的两种拖拉机上利用消费级深度相机Kinect v2进行8组驾驶动作捕捉试验,获得了在不同驾驶动作下精确度为0.01°的关节角信息;然后,将关节角数据导入人体建模仿真分析软件Jack中得到人体模型,根据不同的驾驶动作进行了关节力矩仿真及下背部受力仿真,分析得到人体舒适度结果;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拖拉机座椅舒适度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涉及的所有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得到座椅舒适度的综合评价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座椅的拖拉机,在配备基于人机工程学座椅的拖拉机上作业时,人体模型动作完成能力增加10个百分点且无关节不适的情况,其腰部关节处的压力在驾驶姿势下可以有效减少80N,在扭转姿势下可以有效减少370N,并且腰部所受的侧向剪力也有所减小,证明了人体模型在此拖拉机座椅上的舒适度更高。通过分析座椅舒适度评价矩阵,可以得到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座椅舒适度优于普通座椅。依据骨骼关节识别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根据层次分析法分析的结果一致,证明了基于骨骼关节识别的拖拉机驾驶室座椅舒适度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评价方法可为拖拉机驾驶室座椅人机工程学研究及准确高效地优化拖拉机座椅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与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4.
拖拉机驾驶室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机工程学设计是车辆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对拖拉机驾驶室设计中所涉及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包括驾驶座椅设计、仪表盘及操纵装置设计、降噪设计等进行了介绍。从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有关座椅设计、仪表盘设计及操纵装置设计、降噪设计的各种方法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拖拉机驾驶室的人机工程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按照C-NCAP的技术要求分析了某款座椅的防挥鞭性能,发现该座椅在挥鞭试验中失分较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对该座椅的靠背刚度、头枕刚度以及调角器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在优化中,进行了优化的拉丁方采样,在获取采样点的基础上构造了设计参数与损伤指标之间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优化该近似模型各参数值,最后通过madymo软件仿真确定优化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的优化参数下,该座椅可在C-NCAP的鞭打试验中得到满分,防挥鞭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提出了拖拉机驾驶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并就驾驶座椅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进行了讨论,包括驾驶座椅的尺寸设计、位置设计、力学性能和具体悬架机构。文章还对拖拉机乘坐舒适性研究中的人—椅系统分析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设计问题作了简单介绍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FSEC赛车的设计为参考对象,对某小型节能赛车进行了包括总布置、动力系统以及车架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优化、制造和调试,并利用CATIA建立赛车的三维模型。设计过程中还结合汽车人机工程学,采用了第95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对小型节能赛车内部包含驾驶员操作室、加速制动踏板、座椅、转向盘在内的优化布置设计。通过实车路试对整车性能进行调试,从而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用运输工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以农用车的轮毂作为研究目标,以数字化建模软件Rhino为平台,对轮毂进行数字化分析,并利用数字曲线的特征对曲线和曲面进行研究,采用线面的生成原理,对轮毂进行了数学模型建立,最终得出了可以应用于农用运输工具轮毂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其他农用运输工具轮毂的数字化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PAM-CRASH软件,以某轿车驾驶员座椅为例,建立座椅骨架、头枕及假头型的有限元模型,讨论座椅头枕和靠背在不同冲击载荷作用条件下,反映在假头型上的加速度特性曲线,讨论座椅头枕软垫材料特性以及座椅靠背刚度对座椅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制出一套用于汽车驾驶室人机设计CAD系统,该系统利用人机工程学辅助汽车的座椅设计、控件设计、仪表板设计、视野设计和内部空间设计。几个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量价值理论的电站循泵优化及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魏龙  冯飞  涂中强  徐治皋 《排灌机械》2011,29(2):144-148
节能降耗与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生产的主题.以工程热力学和能量价值理论为基础,利用汽轮机背压修正曲线、循环水泵和凝汽器的特性公式,并充分考虑煤、电能量价值的市场差异,分别建立了基于供电煤耗的循环水系统能耗优化模型,以及基于能量价值理论的循环水系统经济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开发了基于PI实时数据库和.NET平台的火力发电厂循环水优化系统,以一定周期从PI数据库中实时读取电厂最新工况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稳态判别,利用遗传算法计算生成循环水泵的最优在线运行方式,求出该运行方式下的优化收益,给出了操作建议.该系统已在某电厂6台机组上实现了循环水泵的在线优化调度.实际运行表明:在某工况下,该电厂1#、2#机组通过减开一台循环水泵,节约厂用电量975.46 kW,增加收益171.18元/h,减轻了运行人员操作的盲目性,改善了循环水泵粗调或不调的现状.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性强,易于移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汉诺威大学四级轴流实验涡轮为对象,利用当今先进的流体数值模拟软件NUMECA对其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取同一工况下流场损失分布特点,从而为透平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改变涡轮出口背压的方法,画出不同工况下该四级轴流透平的特性曲线,并在特性曲线上获得效率最高点、流量最大值点、流量最小值点。并通过对比获得最大效率点处不同级透平的流场损失分布。利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同一工况或不同工况下整个四级透平的流场的损失分布。  相似文献   

13.
曲线曲率变化图是一种分析曲线光顺性的常用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变化约束的平面B样条曲线光顺方法:通过目标曲率云图方便地确定目标曲线的曲率变化趋势及拐点、曲率极值点的大致分布,在光顺过程中通过曲率单调性约束条件反映这些信息;目标函数考虑了曲线段的离散能量及和原始曲线的误差控制,从而使得光顺后的结果曲线曲率不仅单调变化,且曲率变化比较均匀,最后以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果园机器人在果园中作业的自主性、安全性和效率,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运动规划。针对传统RRT*(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 star)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在连续走廊式环境下存在搜索效率低、采样点利用率低、生成路径折线多转角大等问题,以阿克曼底盘果园喷雾机器人为运动模型,提出一种改进双向RRT*的果园喷雾机器人运动规划算法。首先,根据激光雷达建立果园二维平面地图,将果树和障碍物均视为障碍物区域,并结合喷雾机器人本体尺寸,对障碍物进行膨胀化处理;然后,通过改进双向RRT*算法搜索路径,搜索路径过程中结合动态末梢节点导向和势场导向进行偏置采样,并对初步生成的路径进行路径点去冗余以及相邻折线段转角约束处理;最后,采用三阶准均匀B样条曲线对处理后的路径点进行轨迹优化,在优化过程中主要考虑轨迹的碰撞检测和喷雾机器人底盘曲率约束。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双向RRT*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规划时间平均减少57.5%,采样点利用率平均提高28.55个百分点,最终路径长度平均缩短7.14%;经三阶准均匀B样条曲线优化后所得轨迹在有、无障碍物两种环境下均满足喷雾机器人最大曲率约束,且仅在换行以及障碍物处存在转弯行为,符合喷雾机器人作业轨迹条件,提高了喷雾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农用机械的辅助装置-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完善农用机械的智能控制,选定型号OX-1. 6/10的空气压缩机进行参数优化分析。通过充分理解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确定了涡旋式空压机的核心部件参数变化范围,建立正确的数学理论模型,利用UG软件强大的三维建模与参数化二次开发功能,编制后台优化控制程序,获取空气压缩机定盘、动盘的物理模型,并融入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计算关系,搭建测定空气压缩机外部性能参数的试验平台。组合参数变化试验表明:当涡盘的圆渐开线节距、涡旋圈的数目、背压位置角度等匹配合理,此时内部比功率获得最佳,相应的空气压缩机的排气量在保证基础条件前提下效率提高10%以上,可对相似空气压缩机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偏心-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装置最优的机构参数,在建立其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以一个作业循环中支座垂直方向所受作用力的峰值力和波动最小为目标建立其动力学优化模型。为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以该装置满足理想栽植要求的非劣解集为约束条件,运用所建立的动力学优化模型优化得到该装置最优的机构参数,进而基于最优机构参数搭建试验台进行动力学特性测试,测得了该栽植装置在工作转速为40 r/min时一个工作循环中支座垂直方向受力与行星架转角的关系,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其动力学分析模型是可靠的,可为其动力学优化提供可靠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泊车时间并且达到准确泊车的目的,通过分析泊车轨迹曲线的设计要求并综合考虑B样条曲线特点,提出基于多约束函数的泊车方法。研究泊车过程中潜在碰撞点,以泊车轨迹连续性为目标,建立相对应的约束函数。然后利用matlab软件非线性约束优化函数求得轨迹控制点,得出轨迹曲线。将得到的轨迹曲线进行存储,最终实现对泊车轨迹库的构建。根据泊车环境、车辆的初始位置进行决策,选取轨迹库中合适的泊车轨迹曲线,最终实时生成泊车所需要的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生成的轨迹曲线符合泊车环境,减少了泊车用时。  相似文献   

18.
秸秆厌氧产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工艺可生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混合短链脂肪酸,但存在发酵周期短、秸秆降解率低等不足。为了提高VFAs产率和秸秆利用率,对产酸沼渣开展了二次产酸利用试验。将秸秆在3种预处理、3种产酸温度得到的产酸沼渣,统一在35℃进行二次产酸发酵,以考察各预处理组的二次产酸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在二次产酸时均能获得更为稳定和适宜的pH值,水热组和2%HCl组在二次产酸时均有更佳产酸表现,1%Ca(OH)_2组在两级均采用35℃温度时获最大产酸量。采用两级联合产酸工艺,可将1%Ca(OH)_2预处理组的0.07~0.20 g/g的一次产酸率提高至0.27~0.38 g/g的总固体产酸率。以初始100 g原秸秆计算,1%Ca(OH)_2、35℃发酵时一次产酸和二次产酸量分别为12.24 g和11.69 g,两级联合的总产酸量为23.93 g,采用两级联合产酸比一次产酸的产酸量提高了95.5%,二次产酸使得木质纤维素各组分降解利用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治理不彻底、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剩余污泥回用农田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无法被降解,易在土壤中累积,并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成为研究热点。重金属污染治理包括客土法、石灰改良法、化学淋洗法、植物修复等,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均有其适用范围,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文章针对土壤铅镉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展开综述,并对可能影响植物修复的一些因素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同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土壤基肥施用翻耕前,采用沼液漫灌对于矫治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显著作用。结合这种沼液的施用方式,拟定沼液替代化肥的技术方案可为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及化肥使用的减量化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措施,从而有效缓解沼液的消纳困境,间接促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文章提出了等氮量部分替代原则下沼液替代化肥的技术方案,并举例说明了沼液用量、化肥减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拟定出沼液替代后化肥的施用方案,依次试验分析了技术方案实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技术方案实施后,每亩蔬菜可减少尿素、重钙及硫酸钾用量依次为9.65 kg,22.72 kg和10.92 kg;蔬菜品质有明显提升,蔬菜增产7.92%,每亩蔬菜可增加收入5830.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