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武夷工夫茶艺是在继承古人煎茶、斗茶、点茶、分茶、鉴茶、品茶的传统品饮方法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特别是明代崇尚品饮真味散茶 ,“盖杯茶”饮法的出现和清代风行泡饮鉴尝乌龙茶(“工夫茶”)壶杯泡饮法的继承和挖掘整理。形成总结出一套当今古朴典雅高尚的“武夷茶艺” ,也就是“工夫茶艺”。通过武夷茶艺这个载体 ,来体现茶道精神和茶文化的深厚含义 ,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新风尚的树立。《武夷茶艺》其程序二十有七 ,合三九之道 :恭请上座 焚香静气 丝竹和鸣叶嘉酬宾 山泉初沸 孟臣沐汤乌龙入宫 悬壶高冲 春风拂面…  相似文献   

2.
漫谈功夫茶     
“功夫”茶不是茶名 ,而是一种“饮茶艺术”。宋代以来 ,流行于闽南和广东潮汕一带的功夫茶 ,把饮茶的艺术椎向科学而丰富多彩的境界。苏轼诗中曾说“闽中茶品天下高 ,倾身事茶不知劳”,对闽人饮茶评价甚高 ,说明功夫茶由来已久。据《清朝史大观》所记 :“粤之潮州府 ,功夫茶为最 ,用长方磁盘 ,盛壶一杯皿。壶以铜制 ,或用宜兴壶 ,壶小如拳 ,杯小如胡桃 ,茶必用武夷”。今天的潮汕一带普遍冲功夫茶 ,不过茶盘已改为下面能盛洗杯水的“茶船”,茶壶改为紫砂陶罐 ,俗称冲罐 ,并有二杯和四杯之分 ,茶杯则仍“小如胡桃”洁白晶亮。煎茶用小红炉 ,…  相似文献   

3.
一、前 言 中国工夫茶流行于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地区。其中以潮州工夫茶(也称潮汕工夫茶)最具特色,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卷十二》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潮州位于韩江下游,气候炎热。潮州人饮茶量之大,烹茗技法之精,久负盛名。 翁辉东在其《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认为,潮州工夫茶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精、求工”,由此体味工夫茶的“味之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物,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潮州工夫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潮州工夫茶,在"百度百科名片"是这样介绍的:"潮州工夫茶,亦称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作为一种茶艺,潮州工夫茶讲究用水、用火、用器;讲究沏泡的程式及姿势动作;讲究品饮的礼仪礼节.因此,《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书中,有这样的评介:"中国讲求烹茶,以粤之潮州府为最".作为一种民俗,潮州工夫茶也是非常有特色.在潮州,茶是家家户户必备之物,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陌路之人,只要来客,一定要"冲茶"相待,否则,便是不敬.就是没有客人,自家人闲聊看电视,也要"冲"上一"泡"茶,边饮边看,边饮边聊,恬淡自然.就是那些漂洋过海的潮籍侨民,或是散居全国各地的潮汕人,也都保留了饮工夫茶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5.
现在举行茶文化活动,泡茶、饮茶演示,有称“茶艺”、“茶礼”、“条仪”,当然也有沿用传统名词叫“茶道”的。近读名家谈“茶道”的文章,说“茶道是日语词汇”。这话不准确,似乎今日国人用“茶道”一词成了外来语了。其实“茶道”一词是地道“国产品”。“茶道”一词始见于唐代陆羽的好友释皎然《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句:“孰知茶道全尔其,唯有丹丘得如此”。还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道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熏者,又因鸿…  相似文献   

6.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潮汕的象征,独特的潮汕功夫茶文化更成为潮汕文化的精华。然而,近年来潮汕功夫茶在越来越普及的同时,也潜伏着一系列的考验与传承危机。  相似文献   

7.
清代俞蛟著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中对工夫茶的解释是“烹治之法”,也就是茶叶冲泡品饮的技法。现在的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更是潮汕人的一种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8.
饮茶与品茶     
茶叶的营养成份及其药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遣兴”,饮茶又是人们谋求社交礼仪的一种手段。边饮茶边品茶,从物质生活的满足进入精神生活的享受,发展成为侧重艺术的“茶艺”,侧重礼仪的“茶礼”,侧重道德品行的“茶道”,形成了绚丽多彩、雅俗共赏的茶文化体系。1 饮茶的形式及其内容11 清饮法 茶叶冲以煮沸的水,顺乎自然,清饮雅芳,重在寻求茶的固有韵味。近几年来,以讲求“简便”、“卫生”、“时代化”为特点的罐装茶水、速溶茶、冰茶、袋泡茶等迅速增长,昭示了五彩缤纷的饮茶世界。12 调饮法 在茶…  相似文献   

9.
周文劲 《茶叶》2006,32(4):65-68
茶艺的延续表演,作为茶化的动态展示形式,是茶专题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不可或缺和补充。中国茶叶博物馆自1991年建馆至今,一直致力于茶艺表演项目研创,不断地推陈出新。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艺表演队目前已推出了“白族三道茶”、“西藏酥油茶”、“台湾、潮汕乌龙茶”、“擂茶”、“农家茶”等一系列的民俗茶艺表演。介绍性地展现了各地区风格迥异的饮茶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对茶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0.
赵大炎 《福建茶叶》2000,(Z1):30-31
茶 ,通过品饮 (所谓三分解渴 ,七分品 ) ,从疗疾健身、解渴提神的自然物质功能 ,走向社会精神功能 ,上升到哲学高度 ,人生处世所追求的高尚的思想境界。因此 ,便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文化从广义来说 ,包含整个茶叶发展历史中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主要从狭义茶文化精神方面来阐述。武夷山独树一帜的茶道、茶艺 ,是构成这一茶文化的基础。所谓茶道茶艺 ,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 ,既互相联系 ,但又不能等同。道中有艺 ,艺中有道 ,一是无形的 ,一是有形的。茶道通过茶艺而体现 ,没有茶艺的茶道 ,是空洞的理论 ;茶艺不以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之美     
在中华民族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一枝奇葩,它不仅历史悠久、形式完美,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茶艺”这一词语源于我国的古茶道,早在唐代诗人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便第1次提出“茶道”一词。20世纪70年代,台湾首次提出“茶艺”一词,“茶艺”这一词语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所熟悉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林治 《福建茶叶》1999,(4):43-44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象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加葱、桔皮、薄荷、桂园、红枣,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不在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才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13.
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的泡茶,“饮” 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 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 和“艺术”的根源。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 的精神,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14.
1 安溪茶艺的基本知识和总体要求安溪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 ,属半发酵茶 ,其制作工序复杂 ,冲泡讲究技巧 ,品饮更须细斟慢啜 ,才能心领神会地尝到茶之真味与妙香。安溪茶艺因此亦称作“工夫茶艺” ,它同其它类茶艺一样 ,追求一种美的艺术 ,即“茶艺四美”———茶美(色、香、味、形 )、水美 (清、洁、轻、洌 )、器美 (茶具 )、饮美 (环境、方式 )。现今的安溪茶艺是在乌龙茶传统的泡饮基础上 ,融入品茗者对茶的一种精神追求而形成的艺术 ,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安溪茶艺既要求品饮者掌握乌龙茶 (以铁观音为例 )的冲泡技艺 ,又要求品饮者熟悉乌…  相似文献   

15.
谢萍娟 《福建茶叶》2000,(Z1):26-28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 ,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 50 0 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 ,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 ,成了一门艺术。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 ,同样是泡茶 ,“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 ,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 ,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 ,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在涉茶文章上,"工"、"功"二字混用的情况很普遍,不管是搜索引擎上的信息释义,还是已发表的文章,经常看到"功夫茶",而非"工夫茶"。"工夫茶"似乎因为人们的使用习惯使然而被忽视甚至误解。郑启五的《把盏话茶》一书中有一篇《"工夫茶"与"功夫茶"》的文章,他在文中表示"由此我以为,眼下大行其道的闽台茶艺及大同小异韵味相通古风犹存的潮汕茶艺还是统一热用‘功夫茶'弃用‘工夫茶'的好,这是茶文化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中国茶艺发展的需要。因为至少在字面上看起来‘功夫茶'更妙更爽更俱韵味儿,而‘工夫茶'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道结缘于晋代,创立于唐代中期。“茶道”一词,最早见于陆羽好友名僧皎然《饮茶道·诮崖石君使》诗句:“孰知茶道金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到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诊,一说茶之功效。……常有伯熊者,又用鸿渐广论润色之,于是...  相似文献   

18.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独特的一种品茶风尚,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支,其器具精巧、茶艺细致、程式讲究、礼仪周全,具有“和、敬、精、乐”的思想内涵,又与本地习俗和信仰相结合,极具地方特色。而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唐代,确立于中国宋朝,在茶室内外的设计、茶具的选择以及制茶方式中,创立了完整精细的准则,并与禅宗结合,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本文从物质载体、冲泡程式、思想内涵、文化习俗等角度对潮汕工夫茶和日本茶道两种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各自特点产生的原因,探求潮州工夫茶和日本茶道之间的可融合可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9.
徐玲琳 《茶叶》2006,32(4):89-89
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相似文献   

20.
品茶论道     
工作之余,进三、五好友,择静之所,冲艺品饮,好茶一杯使人次后齿颊留香、回讨幽远、心旷神信、情趣无穷。茶是高尚饮料、文化饮料、健康饮料。正如英国作家韩素英所说:“茶是礼貌和纯洁的化身”,日本荣西禅师在《吃菜养生记》中说:“茶是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茶的非凡之处在于茶中有“道”。什么叫茶道呢?日本人认为茶道是饮茶与一种独特的美意褒和道德观念相结合。日本茶道精神提倡“和、敬、清、寂”四字,称为四规,包含了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和要求,提出了人们的身心修养和道德修养。我国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