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夏枯草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优化夏枯草多糖的脱色条件。[方法]以夏枯草为材料,经热水浸提,得到夏枯草提取液。研究离子交换树脂(D001、D315)和大孔吸附树脂(HZ-801、HZ-806、HZ-820)对夏枯草多糖的脱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夏枯草多糖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HZ-801、HZ-806、HZ-820脱色效果好于D001、D315,脱色率、总糖保留率、蛋白质去除率分别在71%、54%、35%以上。影响夏枯草多糖脱色率的因素依次为:树脂种类〉pH值〉温度。pH值对总糖保留率和蛋白质去除率的影响最大,树脂种类对总糖保留率的影响最小,温度对蛋白质去除率的影响最小。[结论]夏枯草多糖最佳脱色条件为HZ-820树脂、pH值4.5、温度35℃。在此条件下,脱色率、总糖保留率和蛋白质去除率分别为86.77%、60.37%、89.73%。  相似文献   

2.
香菇废菌棒多糖树脂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孔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粗多糖进行脱色。[方法]以香菇废菌棒为材料,以脱色率和多糖损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6种大孔树脂在香菇废菌棒脱色方面的性能,并选择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研究表明,717型阴离子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的脱色效果最佳,其最佳的脱色工艺为:717型树脂用量6%,脱色时间3 h,pH 3,脱色温度40℃,在此条件下,香菇废菌棒的脱色率为82.07%,多糖损耗率为12.63%。[结论]研究可为香菇废菌棒多糖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化提取中的脱色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敏晶  刘昌雨  刘远  谭成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38-7839,7855
[目的]探讨AB-8型、D101型、DM301型3种大孔树脂对多棘海盘车多糖的脱色效果。[方法]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大孔树脂用量、脱色时间和脱色温度对多糖的脱色效果,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多糖的脱色效果最好,但对多糖保留率较差;D101型大孔树脂脱色后的多糖保留率最好,但其脱色率较差;DM301型大孔树脂对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均较差。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多棘海盘车多糖脱色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为:树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结论]大孔树脂对多棘海盘车的脱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树脂对菊芋粉除杂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及其脱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对菊芋粉除杂液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脱色工艺为采用201×7(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树脂用量2.5mL/100mL(除杂液),脱色温度45℃,脱色时间40min条件下,菊芋菊粉除杂液的脱色率可达到81.60%,菊粉损失率为5.28%,菊芋中的色素可能主要以阴离子色素、非极性分子色素为主。  相似文献   

5.
新疆枸杞多糖提取与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新疆枸杞多糖的提取与脱色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影响枸杞多糖得率的4个因素,确定枸杞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大孔树脂型号,研究影响枸杞多糖脱色的3个因素,确定枸杞多糖溶液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多糖提取试验中,影响枸杞多糖得率的因素顺序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3 h。糖溶液脱色试验中,AB-8大孔树脂的脱色效果最好;温度是影响多糖溶液脱色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料液比和脱色时间;最佳脱色条件为:温度60℃,料液比1∶7,脱色时间3 h。[结论]该研究为枸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树脂对仙草胶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从5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中筛选出最佳的树脂类型,绘制出吸附等温线,探讨树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pH、振幅对仙草胶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D30l的脱色效果最佳,对仙草胶提取液的吸附完全遵循Freundlich 方程.仙草胶提取液树脂脱色工艺的最佳参数为:树脂用量3%,时间3 h,温度5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95.5%,多糖损失率为15.5%.[结论]树脂D30l在脱色的同时对多糖有较好的保留率,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秋葵多糖,并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最佳的工艺参数。确定当水提温度为68.08℃,超声时间为41.05 min,液料比为50∶1 (mL/g)时为提取最佳工艺,此时秋葵多糖得率最佳为6.71%。由于提取的秋葵多糖颜色较深,需要用脱色剂对多糖进行脱色,同时又要有良好的多糖保留率,选用新型大孔吸附树脂D101对其进行脱色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脱色工艺为当D101树脂用量为3%,脱色时间为2 h,脱色温度为40℃时,脱色率达到最佳为38.05%,多糖保留率为90.76%。  相似文献   

8.
利用弱酸性离子树脂HZ-830对绣球菌多糖进行脱色,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脱色温度、脱色pH和脱色时间为自变量,脱色率为响应值,将 HZ-830树脂对绣球菌多糖的脱色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确定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A )=41℃, pH (B)=8,脱色时间(C)=3.5 h ,平均脱色率为87.73%。  相似文献   

9.
杜仲叶多糖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种大孔树脂、活性炭粉末和双氧水对杜仲叶多糖进行脱色研究。结果表明,S-8大孔树脂的脱色效果较好,在杜仲叶多糖浓度为2%,脱色速度为0.75mL/min的条件下,脱色率为97.44%,多糖保留率为85.27%,可脱至无色。活性炭粉末的脱色效果也较好,在活性炭粉末添加量为2%,脱色温度为60℃,脱色时间50min的条件下,多糖脱色率达到92.29%,保留率为96.03%。双氧水脱色,杜仲叶多糖氧化分解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魏菇多糖的聚酰胺层析脱色工艺及其抑菌活性。[方法]以新疆阿魏菇为原料,采用水浴浸提法提取阿魏菇多糖,以蛋白脱除率、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为指标,探讨聚酰胺用量、去离子水用量以及洗脱速度对阿魏菇多糖脱色的影响,并研究阿魏菇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酿酒酵母的抑菌活性。[结果]聚酰胺层析法为阿魏菇多糖最佳的脱蛋白方法,其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聚酰胺用量为60 g(粗多糖的3000倍),聚酰胺柱用1.5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以1.5 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达到93.6%。阿魏菇多糖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没有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6.250和3.125 mg/ml,且抑菌活性与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聚酰胺层析工艺可用于阿魏菇多糖的脱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的离子交换树脂,并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比较4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肝素钠的吸附效果,研究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H、盐浓度对FPA 98型树脂对肝素钠的吸附率的影响。[结果]FPA 98型大孔树脂对肝素钠的吸附效率最高。在吸附温度60℃、pH为8.8、盐浓度3%的条件下吸附7.0 h,FPA 98树脂对肝素钠的吸附率达92%。[结论]FPA 98型树脂对肝素钠的吸附特性研究为肝素钠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9种大孔树脂为对象,考察其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和洗脱性能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吸附和分离黄色素的大孔树脂,并考察温度、酸度等因素对HPD-400吸附能力的影响,优选出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HPD-400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能力最强,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为3.0、粗提液浓度A440 nm为0.590;最佳洗脱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25℃。[结论]HPD-400树脂分离纯化栀子色素的效果良好,可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枳实总黄酮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李知敏  陆丽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57-7859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枳实(Auraneii immaturusFructus)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450和D101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黄酮浓度、pH值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mg/ml,上柱液体积2.0BV,上柱液pH值4.5,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体积2.0BV。[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RADIXRHIZOMAGLYCYRRHIZAE)黄酮的纯化条件。[方法]采用5种大孔吸附树脂ADS-7、D101、HPD-300、HPD-910和AB-8吸附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并考察了样品浓度,洗脱剂乙醇浓度,洗脱剂乙醇体积等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结果]ADS-7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大的吸附率和洗脱率,其用于纯化甘草黄酮的最佳上样浓度是1.2 mg/ml,洗脱剂为5BV体积分数为0.70的乙醇,纯化后的黄酮粉黄酮含量47.1%,精制率211.2%。[结论]ADS-7树脂对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吸附纯化作用,可为甘草黄酮的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艳红  鲁秀敏  余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09-4510,4681
[目的]筛选出一种大孔树脂,并研究其对皱皮木瓜鞣质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从而确定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皱皮木瓜鞣质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从5种大孔树脂中筛选最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树脂在静态和动态试验中对皱皮木瓜鞣质的最优吸附和解吸附条件。[结果]HPD-100树脂对木瓜鞣质的吸附量最大,其吸附最佳条件为:洗脱液pH值5.0,静态吸附4 h;动态吸附流速为2.0 BV/h,吸附体积达到6.0 BV时为吸附终点,最优条件下的吸附率为87.90%。静态解吸附最佳条件:洗脱液pH值为6.0,洗脱时间为6 h,洗脱乙醇浓度为75%;动态解吸附流速为1.0 BV/h,解吸附体积达到1.6 BV时为解吸附终点,最佳条件下的解吸附率为62.40%。[结论]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对木瓜鞣质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适于皱皮木瓜鞣质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6.
李敏晶  韩艳玲  谭成玉  刘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36-17738
[目的]探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海燕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优选树脂分离纯化海燕总皂苷,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海燕总皂苷的含量。[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海燕总皂苷的效果最好,其工艺参数为:饱和吸附量为65.8mg/g,解吸率N97.66%,洗脱时上样原液pH值为6~7,洗脱液为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洗脱液用量为6BV;洗脱液流速为6BV/h。[结论]所建立的分离纯化工艺简单可行,为海燕总皂苷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亚红  王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8-15570,15573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素的最佳工艺。[方法]用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方法分离葛根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葛根素的量。[结果]HPD-800树脂对葛根素分离效果最佳,分离纯化葛根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在吸附过程中,上样液浓度为0.2mg/ml,上样原液pH值为1.0,过柱流速为2.0ml/min;在洗脱过程中,乙醇洗脱剂的体积分数为70%,体积为5BV,过柱流速为1.5ml/min。该最优工艺条件下,葛根素收率最高达91.02%,产品仅经1次结晶纯度达96.13%。[结论]HPD-800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素的分离纯化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有较高的工业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涂华  陈碧琼  周锡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38-8739,8781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荔枝壳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600和D101 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荔枝壳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pH、黄酮浓度、上柱液体积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适宜荔枝壳总黄酮的提纯,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 5.0,上柱液浓度4 mg/ml,上柱液体积2.5 BV,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80%,洗脱体积2.0 BV。[结论]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荔枝壳总黄酮含量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