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户用光伏充电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提高户用光伏系统蓄电池寿命和系统性能出发,设计出一个户用光伏充电系统。在这个充电系统中,提出了采用具有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和蓄电池充电电压温度补偿功能相结合的充电控制方法。实验和模拟仿真证明,系统实现了对太阳能电池的MPPT控制和对蓄电池充电的温度补偿。  相似文献   

2.
孤岛型可再生能源供电,是解决水质监测用浮标动力来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水质浮标系统的特点,综合系统的经济性与环境条件,协同浮标本体成本及浮力、容积、天气因素等约束条件,构建了水质浮标动力源用光伏/蓄电池优化模型。针对制造过程中约束条件与预期值可能出现偏差这一实际问题,提出采用模糊整数规划算法进行求解,实现优化配置光伏/蓄电池动力源的目的。最后,提出对最大连续阴雨天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考察天气因素对所设计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所提优化配置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该方法不仅能够给出综合最优的动力源配置方案,还有利于结合安置地的环境条件,尽量避免主观设定关键参数,辅助水质监测用设备的高效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设计与实施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宁夏惠农区惠泽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实施方案,有效控制了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能够为西北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混合储能单元的容量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配置容量合适的蓄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单元,可以提高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该文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稳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蓄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模型,提出了混合储能单元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并对各种约束条件进行了探讨,采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了求解。通过对算例系统的求解,证明了该文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混合储能单元的容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太阳能的微灌系统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研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微灌系统入口水压的稳定性影响着微灌的均匀性以及自动混肥装置的混肥精度。为采用自流滴灌的中小规模灌溉管网提供恒定的入口水压,采用太阳能供电驱动隔膜泵DP-60提水的方式,研制了一个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利用液位传感器YZ-YO-LAG1在线检测建设于高处的蓄水池的水位,根据水位信息控制DP-60提水至蓄水中,并使其水位在滴灌过程中维持于某一固定高度来实现恒压供水。蓄水池的水位检测信息及DP-60的启停通过无线通信模块CC1100进行无线传输和控制。通过光伏容量设计,确定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为60W、蓄电池的容量为60A·h。为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通过试验标定了太阳能板输出功率与太阳辐射传感器TSL230输出频率的关系,并根据太阳能板实际输出功率和蓄电池荷电状态,自动选择直接以太阳能板或蓄电池为DP-60供电。在测试DP-60性能以及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础上,对装置进行了6个多月的实际应用试验,装置运行稳定,且在整个滴灌过程中蓄水池的水位误差小于1cm。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与构成,通过分析福建农村发展太阳能的自然条件和机遇,并结合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用电需求,阐述了户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光伏发电系统对于解决无电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用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光伏发电项目的工程施工特点及施工工艺,对河西走廊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建设时期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项目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对该地区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光伏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调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实践,对辽西低山丘陵区光伏电场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该区内光伏发电场项目建设施工扰动及水土流失具有植被片状损坏、分区扰动差异、建设周期短且扰动集中和点、线、面侵蚀共存、水蚀和风蚀兼有等特点。将光伏发电项目划分为光伏阵列场区、场内道路区、集电线路区、升压站区和施工场地区5个防治分区,并分区针对性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户用型智能微电网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针对目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差等供电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地分布式能源结构特点,广泛吸纳分布式能源的新型户用微电网供电模式,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考虑到系统维护的现实情况,采用组态软件及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了一套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基于该方案设计的微电网系统已先后在某农场和某农村投入运行,结果表明该户用型微电网运行稳定,能够广泛吸纳分布式能源,解决农村供电难题,为农村地区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水能与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仁贡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90-195
针对农村水能和太阳能2种可再生能源混合发电创新模式,该文设计了一种互补型的混合发电系统。在系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构架了总体设计方案。在混合发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重点应用了混合直流系统构建技术、光伏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技术、共享型微机监控技术等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应用使光伏电站可为水电站提供直流电源和无功补偿、为电网提供谐波抑制;同时通过共享型微机监控技术使水电站和光伏电站共享现有控制单元、数据通讯网络、工作站及服务器,节约了投资成本。实践和计算表明,农村水能与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设计能够节约一次性投资成本超过50%,并产生长期的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效益;每1kW电量能节约0.4kg标准煤,减少0.997kg二氧化碳(CO2);同时具有保护大坝和节约国土资源等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杨勇  李荣  郭苏  刘德有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5):217-226
容量优化对提高风电-光伏-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容量优化的精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蜂群算法的容量优化方法。首先,在建立组件模型、设计能源管理规则库的基础上,以最小化单位度电成本为目标,以系统缺电率为约束,建立了混合发电系统容量优化模型;其次,通过在蜂群算法雇佣蜂阶段中引入差分进化算子,提出了一种改进蜂群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并通过与蜂群、差分进化算法对比,验证了改进蜂群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别在不同缺电率要求下优化混合系统容量,得出了单位度电发电成本与缺电率的关系,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设备价格,气象等因素对单位度电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电率为3%时,混合系统总投资成本为779 564.26 美元($), 其中,光伏、风电、电池及变换器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33%、29%、34%和3%,单位度电成本为0.3494 $/kWh;单位度电成本随缺电率增加而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降低;单位度电成本在组件价格方面受光伏组件价格影响更明显,在气象方面,受风速均值影响更明显。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设计混合系统容量,促进风、光资源互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仁  杨柳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5):282-289
针对冷藏车制冷系统能耗过高和车载光伏发电量不足等问题,设计一种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由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作为冷藏车辅助制冷动力来源,在冷藏车长时间停车时供电制冷。建立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样车试验,通过比较试验与仿真数据来验证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制冷效能系数和光伏发电经济系数作为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评价指标,采用乘除法将这2个评价指标统一为目标函数。基于混沌蚁群优化算法,对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制冷效能系数从0.542降低到了0.402,光伏发电经济系数从0.464升高到了0.840,优化后的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更加节能经济。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光伏电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再生能源,但应用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是当前制约独立光伏水泵系统在光照充足的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瓶颈之一。该文研究工作的核心是优化光伏水泵系统、提升效率,在不增加硬件投入的前提下,一是利用一种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优化光伏转换效率,二是在异步电动机的损耗方面优化进而提升效率,利用一种最小损耗点跟踪(minimum loss point tracking, MLPT)算法提高水泵用异步电动机效率,并且将MPPT与MLPT耦合。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优化策略的实际运行情况,其节能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可有效提高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太阳能园艺拖拉机驱动系统的独特需求,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园艺拖拉机驱动系统匹配设计方法,包括总体方案设计和主要参数的理论计算,并提出以全天累计作业时间为太阳能拖拉机作业能力评价指标,结合南京地区气象逐时变化,预测晴朗天气下所选用的光伏电池不同季节日发电量。以所设计太阳能园艺拖拉机为例,得到不同作业工况下拖拉机行驶速度与全天累计作业时间的关系,随着作业速度的提高,全天累计作业时间呈缩短的趋势;相同工况下,夏季全天累计作业时间长于冬季;速度为3 km/h时,有太阳能时拖拉机水平割草作业与坡道割草作业的全天累计作业时间均为无太阳能时的1.5倍。研究表明光伏电池作为园艺拖拉机能源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园艺作业的需求。以上研究结果可用于太阳能园艺拖拉机驱动系统方案设计和优化,为太阳能园艺拖拉机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农村电网的较快发展,分布式光伏的集成应用是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的重要途径。国家相关政策已对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进行了相关规划,国家电网公司也出台政策为分布式光伏接入提供便利条件与技术支持,相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考虑预测系统的成本约束和运行需求,以及农村电网应用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核函数极限学习机的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对于不同容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使用核函数极限学习机构建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模型,使用基于权重的训练样本筛选方法提高预测模型计算效率,并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参数。预测模型使用低成本的非数值天气预报采样信息,对几十千瓦级的分布式光伏,预测相对误差仅16%~18%,能在低功耗处理器上实现10ms内完成单次发电功率预测,在简化低权重属性后能基本保持原有精度,同时在分布式光伏随机覆尘或逆变器故障条件下预测误差基本不变,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风光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具有多能互补特性的能源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架构和利益主体间关系,从清洁低碳水平、安全可靠水平、能源利用水平、高效经济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维度构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G1-CV离差最大化综合赋权-多层次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对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该研究可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最优规划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混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储能元件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设计的双行星排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燃油经济性最佳,该文研究了混合动力构型方案的节油效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面向系统燃油经济性目标,车辆运行工况决定储能机构与车辆的匹配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常运行工况的储能元件优化设计方法,并以一定燃油经济性为优化目标,通过建立优化算法模型,对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参数优化,通过对典型工况下的动力系统匹配特性分析与验证,以及数学建模与仿真,其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匹配和优化方法,系统的燃油经济性可进一步提升4%左右。该研究为后续的更多参数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先进控制方法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光伏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该研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方法,构建光伏扶贫生态系统服务指标评价体系,以及经济价值与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补偿对象的经济损失得以弥补为目的,补偿主体支付补偿后经济价值仍有富余为可行条件,提出3种可行性补偿方案,通过对受益者与影响环境者在经济、环境、社会维度获得的经济价值进行再分配,确定补偿标准,比较判断补偿后的脱贫情况。以炎陵县地面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例,选取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代表性县域光伏扶贫项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第1种补偿方案,贫困户既是补偿对象又是补偿主体,人均获得补偿净收入1 294.09元,无法实现脱贫;第2、3种补偿方案,贫困户仅作为补偿对象,不支付补偿,人均收入达到3 527.3元,高于最低脱贫标准;延寿县、水城县和大通县的生态补偿效果与炎陵县一致。结果说明,通过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环境保护和消除贫困将协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