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该文运用GIS技术将负荷点的地理坐标转化为屏幕坐标,并在屏幕上显示,根据屏幕上负荷的分布密度情况,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将规划区域划分成几个小区域(分块区域)。首先对每个分块区域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初始主干线,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负荷点按照最短路径法进行连接,形成初始网架;根据目标函数的要求不断修正主干线及相应的负荷连接,实现了每个分块区域的最优网架;将每个分块区域的优化网架连接,形成该区域的优化网架。该方法将网架优化理论与GIS技术紧密结合,并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实例规划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智能、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负荷逐年增长的趋势,对现有网络的网架更新是必需的。该文给出了负荷预测模型,定义了电力网的适应度,根据最小、最大负荷增长率确定规划期末的最小、最大负荷。并且分析了网络的适应度,确定了适应度不满足要求的路径。然后在遵循满足电压质量、投资最小、损耗最低的原则前提下,确定了网架更新方案。并且以农网的实际干线为例,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确定网架的薄弱部分,易于确定网架更新方案,改善网络的节点电压及减小电能损失,而且在保证辐射式网架结构的前提下可以适用于多电压等级、多干线区域网的网架更新。  相似文献   

3.
中压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中压电力网的规划水平,该文以最短路径和最小负荷矩法为基础,考虑物理约束、道路、支路电流和节点电压等约束条件,提出了确定主干线、连接负荷点方法和自动搜索交叉点(中间节点)以及选择导线截面的方法,给出了线路拉手前后节点和支路编号的方法,并且可以自动搜索相邻线路的联结点,实现相邻线路的手拉手连接,最终实现相邻2条自线路的自动布线。并且以农网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自动形成网架,确定网络中各支路的型号,保证相邻2条线路在拉手前后的支路电流、有功功率损耗率和节点电压均满足约束条件,是一种有效的网架优化规划方法,可以为配电网网架的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规则库的三维土地整治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采用信息技术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质量和规划效率,改进土地整治规划要素三维可视化布设,探索智能辅助规划。该研究尝试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表达土地整治规划知识,通过产生式推理机建立规划规则,组成规则库,与土地整治规划三维要素表达模型相关联,并利用规则在三维场景下指导土地整治智能辅助规划。指出了用该方法实现的三维辅助规划系统可以增强土地整治规划操作的可视化和规范性,提高了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间数的农村电网性能综合模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欣  唐巍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37-140
电网性能评估对电网改造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考虑了不同地区农村电网的差异,利用区间数建立了农村电网综合模糊评估模型,提出了区间数的标准化方法和比较两个区间数大小的方法,结合算例给出了基于区间数的农村电网性能综合模糊评估的步骤。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方法能够全面的考虑不同地区农村电网的特点,加以评估,具有可操作性,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户用风水光直流微电网控制策略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和智能电网都是当前电力行业的热点课题。现有微电网研究集中在并网控制、潮流计算、建模与仿真、拓扑结构与控制等方面,实际投入运营的系统不多。该文在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并研制了一套面向户用的微电网系统。该系统由风水光等电源、储能蓄电池、逆变器等单元构成,由微网调度器和远程SCADA系统进行监控和调度。通过系统分析、建模仿真和完善的功能设计,实现了智能调度与功率自动平衡、故障自愈和即插即用等功能,并在某农村投入试运行。研究成果对智能电网的智能能量管理和调度控制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英  关洪浩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5):143-148
由于涉及许多变量和约束,中压配电网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蚁群算法是一种具有正反馈特性的贪婪性、分布式的现代启发式搜索方法,适合于路径的寻优,但是易陷入局部最优。该文将蚁群算法和生成树算法结合起来,用于带有交叉点的中压配电网网架规划。针对基本蚁群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动态设定待选路径信息素阀值和动态调整路径选择策略的方法,以便提高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在考虑中压配电网辐射状和连通性约束时,提出了带有交叉点的生成树方法,大大减少了在规划中不可行解的产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求解中压配电网架规划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群智能是一种模拟自然界动物觅食筑巢行为的新兴演化计算技术。微粒群算法作为群智能算法的一个分支,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于电网构建和农田水利灌溉等工程中的微粒群算法,并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kV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单台补偿设备研究的在相关文献报道较多,而针对农村配电网10 kV线路的无功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尚属空白。论文立足于目前农村配电网无功补偿的现状,10 kV线路集成了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直接在调度室进行远程监视、管理及自动控制,通过上下位机数字化技术真正实现了无功优化智能系统。通过实施表明,变电站的每个出口功率因数总是在0.95~0.98之间波动,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该系统的实施为智能电网的实现探索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网行业输变电线路管理及环水保工作效率不高,尚未建立电网通道、环境敏感区的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四川省电网通道与环境敏感区“一张图”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WebGIS技术与分析功能,集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精度DEM、不同类型环境敏感区、不同阶段输变电线路等数据,实现线路路径选址设计、线路选址分析、对违规线路摆动和线路穿(跨)越环境敏感区变化的监控和告警等功能,提升输变电线路建设期管控水平,提高线路规划选址、可研、设计工作效率,辅助线路建设监控及运维管理,减少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了电网绿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节水灌溉工程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节水农业灌溉工程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网络识别率超过传统的方法,克服了模糊系统中的精度问题,其效果又比仅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系统的优越。结合河南某节水农业试范区,进行了节水灌溉工程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分析,评判结果合理、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MCR模型的水网平原区乡村景观生态廊道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乡村文化复兴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将湿地、湖泊、河流等生态属性的景观成分与乡村文化资源,利用生态廊道与生态踏脚石进行连接,将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连接形成景观集合,具有生态保护和人文保护双重意义。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嘉善县为研究区,以水域作为生态源,考虑生态廊道与文化景观的连接,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考虑景观类型和人类建设干扰的影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al cumulativeresistance,MCR)构建生态廊道,加入文化遗迹等景观的连接点进行优化,进而构建综合考虑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的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12块核心区作为生态源地,重要廊道有20条,一般廊道有46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北部;优化后的生态网络增加了11条规划廊道,连接30个文化遗迹点与生态斑块,形成3个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小网络,规划后网络连接度有了明显改善。生态廊道构建与乡村人文景观的连接,为水网平原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郭慧  王兵  牛香 《水土保持通报》2014,(6):131-133,139
为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定量化评估,首先综合中国森林区划,退耕还林区、森林生态站和DEM数据,并与GIS空间分析相耦合构建了中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该网络包含130个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区,共布设157个监测站,其中已经建设79个,计划建设78个;其次利用全国退耕还林县级单位数据对网络规划布局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总精度达到96.2%;最后指出了不同退耕还林区生态效益监测的主要侧重点。该网络可以实现对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区内生态要素的连续观测与清查,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并为辅助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孟祥健  李秀霞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1):173-176,182
[目的]科学准确地预测城市建设用地,有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速度,了解城市化发展进程,为相关政府部门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土地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四平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农村"合力视角构建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影响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性,对指标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对四平市2012,2013和2014年建成区面积进行预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预测与比较分析可知,BP神经网络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8%,1.1%和2%,而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0.04%,0%和3.2%。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预测出的结果与实际相比较误差均在2%以内。[结论]BP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较精确,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20万羽蛋鸡规模化生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我国规模化蛋鸡生产的总体水平现状以及对禽蛋需求的增加,设计基于数据库、专家系统和自动化监控技术的规模化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探索建设养鸡生产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在已有系统基础上,将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绘图处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监控技术集成于一体,为提高我国规模化蛋鸡企业生产水平、科学饲养与鸡病防治,提供早期预测和专家咨询,为管理人员提供蛋鸡生产动态管理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教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大量运用成为必然。目前各高校大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数字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行都需要考虑多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中山市境内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划分工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保护宝贵的水土资源,为政府依法行政、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区域内土壤抗蚀性弱,母岩易风化,降水多,强度大且年内分布不均,水热条件充裕等自然特点,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较强等社会经济特点,基于GIS,RS技术开展研究。[结果]通过划分水土保持分区,明确了需界定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平原河网区范围,也探明了研究区地形地貌、降雨、土壤、植被及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敏感因子,合理选取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了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指标体系,划分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结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主要有小榄镇、黄圃镇等9个镇区,土地面积约666.92km2,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37.39%。易发区划分成果完善了中山市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同时也可为编制地市级水土保持规划或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