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LabVIEW平台的蛋鸡栖架分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蛋鸡栖架系统是一种用于提高蛋鸡福利水平的新型立体散养系统,其中系统中栖架设置的位置、数量及栖杆尺寸是否符合蛋鸡需求,仍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中发现,目前还没有好的实时统计栖杆上蛋鸡数量的方法,而常用的人工统计不仅效率低,而且易造成蛋鸡应激。为此,该文基于实时采集蛋鸡在饲养过程中上栖架的频次、所处位置等数据的需求,利用LabVIEW平台开发了一套蛋鸡栖架分布实时监测系统。针对该系统平台结构设计、系统校准原理与方法、栖杆分布数据采集与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系统提供的蛋鸡分布数据与人工识别现场蛋鸡分布的数据相比,平均准确率为99%,可为新型栖架离地立体散养系统设计中的蛋鸡栖架布置形式、栖架优化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随机降雨模拟的灌区塘坝蓄水方案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合南方丘陵灌区塘坝分布广、数量多、群体容量大的特点,建立库塘水资源系统优化调控模型。以漳河灌区的子灌区——杨树垱水库灌区为研究实例,应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出长序列的旬降雨,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出每个模拟年份的最优塘坝控制运行方案,并对控制运行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典型年下塘坝的控制运行规则:在平水年时5月底、6月上旬末、6月下旬末、7月上旬末预留30%,6月中旬末预留10%,7月中旬末预留20%,其他各旬可全部用完;在偏枯水年时5月底预留10%,6月上旬末、6月下旬末预留20%,6月中旬末、7月上旬末、7月中旬末预留30%,其他各旬可全部用完;在特枯水年时5月底、7月中旬末预留10%,6月上旬末、6月中旬末预留30%,6月下旬末、7月上旬末、7月下旬末预留20%,其他各旬可全部用完。比较塘坝在不控制运行与优化控制运行下保证基本产量的概率,结果表明:在平水年时,相对产量在0.6以上的概率提高了2.38%;在偏枯水年时,相对产量在0.6以上的概率提高了8.80%;在特枯水年时,相对产量在0.6以上的概率提高了11.29%。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以单位面积产量最大为目标,提出塘坝的控制运行规则,对指导水库、塘坝的联合运行,提高灌区的灌溉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天水麦积不埋土防寒区,对贵妃玫瑰葡萄采用T形篱壁架整形、极短梢修剪,果实外观、单粒重、单穗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结果母枝粗度、结果枝粗度、结果节位、叶片大小等也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在天水地区,贵妃玫瑰葡萄采用T形架极短梢修剪措施,品质及主要生长指标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适宜优质、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台风海况环境与系泊载荷导致深水网箱局部崩塌的现象,分析网箱部件长期承受波浪交变载荷作用而导致的疲劳破坏问题,该文自主开发网箱浮架试样的加工方法,并进行浮架管材的性能参数测定,进一步采用等效载荷有限元模拟、全场景有限元模拟与力学试验对比验证,结合有限元结构仿真分析网箱浮架的失效及疲劳情况。结果表明,网箱浮架承受拉伸及弯曲载荷时弹性变形至塑性变形的临界屈服强度为22.12和30.58 MPa;浮架应力集中及疲劳关键节点主要为焊接点、系泊点、管材联接及工字架装配边缘区域,塑性区扩展至表面且断裂伸长率大于340.18%时发生结构断裂;浮架单点系泊及均布载荷40 kN时的低周疲劳寿命为734次应力循环,主要是由于此时的结构应力大于疲劳极限3.38 MPa导致疲劳寿命减小。增大系泊面积和工字架数量、减少焊接接头、降低联接管材的SDR系数可有效提高网箱浮架的可靠性能。研究结果可为长期和极限作业环境下网箱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时,不少塑料大棚的拱架采用冷弯成形的力法,但是这一加工工艺却导致拱架强度发生严重的畸形;在拱架承受负弯矩的截面上,强度过分安全;而在其承受正弯矩的截面上,强度则严重不足。为纠正上述弊病,本文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法——应变时效处理,此法的优点是花费不多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不同饲养模式和阶段对蛋鸡发声的影响,并为构建基于蛋鸡声音信息的健康养殖评价系统提供参考,该研究对蛋鸡的发声进行了监测,通过声音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笼养和栖架饲养模式下、育成期和产蛋期蛋鸡的声学特征。结果表明,典型蛋鸡声音可分为产蛋叫声、鸣唱声、鸣叫声和争斗尖叫声等四类。产蛋期蛋鸡发声的峰值频率和声音能量水平均低于育成期蛋鸡。同时发现蛋鸡发声的峰值频率与蛋鸡周龄大小呈现负相关关系,由14周龄的(2 192±320)Hz降至41周龄的(1 550±345)Hz。比较笼养和栖架养殖模式下蛋鸡的声音特征发现:栖架养殖模式下蛋鸡发出的声音信号次数、持续时间和声音能量均高于笼养模式,栖架养殖下的蛋鸡发声数量是笼养模式下蛋鸡的3倍以上,栖架系统内蛋鸡白天的声音能量比笼养蛋鸡高接近1倍,这些结果表明在以福利化为目标的栖架养殖模式中蛋鸡表达更多的自然行为,蛋鸡发声的丰富程度可用于后续开发评价蛋鸡的福利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的结构性能,该研究以北京地区风雪荷载为例,选取8、9、10 m三种常见跨度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标准《农业温室结构荷载规范》和农业行业标准《日光温室设计规范》确定日光温室的建筑剖面尺寸以及荷载作用形式,主要研究日光温室在屋脊不同位置设置拉杆时,随着拉杆位置的不同,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拱架两端与基础和后墙的不同连接形式、不同跨度以及不同的屋脊形式建立结构计算模型,运用3D3S软件计算分析拉杆设置位置的变化对单管拱架的内力影响。计算发现,不论拱架与后墙采用哪种连接形式,当拱架与基础采用固接时,设置拉杆时拱架的应力比系数最小为0.974,其余均大于1.0,此种连接形式都应避免设置拉杆;当拱架与基础采用铰接时,设置拉杆时拱架的应力比系数大部分小于1.0,应尽量增设拉杆;在拱架与基础采用铰接连接、与后墙采用固结连接时,不同跨度日光温室增设屋脊拉杆的作用效果呈现曲线变化态势,9 m跨度的日光温室设置拉杆后的应力比系数最小,为0.90,因此推荐温室的跨度以9 m为宜;对尖屋脊和圆弧屋脊日光温室拱架的内力分析发现,建议如果不设屋脊拉杆,温室的屋脊形式应尽量做成圆弧形,而设置屋脊拉杆后可将屋脊做成尖屋脊。该研究成果可为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书库清点和开架借阅的管理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都是乱架,分析了书库图书乱架的根源,提出了一条从书库排架方式疏导乱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液态介质速冻蔬菜工艺是将蔬菜真空包装后,装入速冻筐架的隔液袋中,速冻筐架浸入-22℃~-25℃低温不冻液体中进行速冻的工艺方法。此法冻结速度比目前广泛使用的流化床高50%左右,能耗和设备成本都有显著降低,速冻的蔬菜品质几乎与鲜菜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深水养殖网箱浮架变形模拟及结构改进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作的网箱浮架在波浪流冲击下具有明显的变形,过大变形甚至会导致浮架失效破坏。该研究介绍了一种用于模拟波流作用下网箱系统受力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利用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南海区常用规格80 m周长的圆形网箱为研究对象,设定27种大浪强流条件,对各种规则波和水流组合条件下深水网箱浮架动力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波流工况下浮架最大变形位置处的应变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浮架变形随着波高或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加变化很小,在波高7m、周期9s、流速1.5m/s条件下浮架发生屈服破坏的风险极大。为降低高海况下浮架局部屈服破坏风险,对浮架结构进行了改进,科学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增强网箱浮架结构安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不仅是三峡移民安置区重点建设区域之一,更是研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典型个案。以巫山县199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RS和GIS技术获取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探究该区域2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借助Markov模型建立其土地利用格局预测,探究今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利用类型总体呈现出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体的农林生产格局现状;20年间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耕地面积增加和减少的最多,分别为47.67 km2,136.10 km2;林地和水域具有较高的未变化率(保留率),未利用地变化率最小,林地和耕地之间具有较高的转换率,林地新增面积最大,变化速率最小,居民工矿用地变化速率最大;2090年后,研究区土地利用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园地的面积比重分别为52.96%,6.15%,26.69%,8.71%,1.38%,0.04%和3.97%。  相似文献   

12.
“七五”期间,河北省河间县作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之一,其地热资源丰富,是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河间地区的地质构造、地温分布、热储特征的调查,对地热水量、温度、压力、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分的监测和测定,对该地区的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并研究了地热水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力  王树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365-366,370
以延庆龙庆峡荒滩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铺设和未铺设生态垫林地小气候、自然降尘、土壤水分、林下植物群落及植被生长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生态垫在这种类型造林地上使用,在防止地表风蚀,抑制地表蒸腾,保存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植物生长和群落形成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入库流量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高原湿地纳帕海周边山地8种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储量和总持水量均表现出半分解+分解层>未分解层的变化趋势;枯落物储量呈现从乔木林到灌木林和荒草地逐渐降低的总体趋势;高山柳+白桦混交林最大总持水量最大,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山松纯林总持水量最小。(2)初始1h内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均迅速增大,在浸水6~10h后,枯落物持水量基本达到饱和。(3)枯落物在浸水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6~10h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4)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失水速率有一致性,随着失水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小,呈近直线下降。综合分析得出,高山柳+白桦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大,调节洪峰能力最强,失水过程最佳,补给水源能力最好,其水文生态效应是8种植被类型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15.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 具有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功能。本文根据2004年10月人工鱼礁拟投海域本底调查资料以及2005~2007年跟踪调查资料, 分析了小黄鱼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根据投礁前(2004年10月)和投礁后(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调查资料, 求解了小黄鱼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和生长方程, 计算了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 估算了人工鱼礁区小黄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 投礁后小黄鱼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均呈上升趋势, 优势体长组和体重组均向高值移动; 同等体长情况下由投礁后体长体重关系式估算的体重比用投礁前的体长体重关系式估算的值大; 投礁后小黄鱼个体生长方程的参数L∞、W∞、K值分别从投礁前的140.5 mm、36.5 g和0.28 a-1增加到186.0 mm、118.5 g和0.36 a-1; 投礁后体长与体重生长速度与投礁前相比有所增大, 且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从投礁前2.55 a提高到2007年的2.58 a; 小黄鱼种群生物量增长的临界年龄从投礁前的3.21 a提高到3.77 a; 小黄鱼种群的总瞬时死亡率从投礁前的1.065 a-1减小到0.75 a-1; 鱼礁区小黄鱼资源量约131.5 t。并对人工鱼礁区小黄鱼生长特征和资源管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The high aggregate stability of Andosols and the direct effects of sample drying led to several inconsistencies during physical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ation. We have determined that NaCl addition displayed little influence on clay dispersion. At the microscale, we observed the re‐aggregation of the clay fraction caused by freeze‐drying. This issue was avoided by analyzing aliquots of soil suspension. Thus, we recommend reserving a small soil liquid aliquot to be subjected to microscopy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Grain protei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ffecting the market value of hard red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In high-yielding irrigated environments, consistently attaining desired protein levels is a chronic problem. Nitrogen (N) management has a strong effect on protein concentr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valuate the robustness of using flag-leaf N concentration as a tool for guiding in-season N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high-protein wheat. Three on-farm trials were conducted (each location using a cultivar of the farmer's choice) where N rates were varied. Nitrogen rates evaluated were 0, 79, 157, 236, and 314 kg ha?1.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topdressing, all N was applied basally, or 45 kg ha?1 N was reserved from the basal dose for application at heading. Yield and protein response to applied N were variable across the three sites. This study postulated that this response was a function of initial soil-N availability. Where there was a yield response to N, it appeared that reserving a portion of N for topdressing increased protein but tended to decrease yield. At levels of N where yield was not limited, reserving a portion of N for topdressing did not appear to affect yield or protein. Although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protein and flag-leaf N was obtained by pooling data across sites, there was enough variation in this relationship to limit its utility as a tool for guiding in-season 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局部离群指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该文提出了一种局部离群指数方法。局部离群指数方法计算监测样点的局部离群指数,监测样点的局部离群指数越大,则该样点是污染样点的趋势越大。为确保算法的准确性,定义了深度离群点以及广度离群点;为减少算法处理海量数据的计算复杂性,开发了基于密度取样的数据过滤方法,以过滤数据分布致密的数据点而保留稀疏区域的数据点。以京郊农田重金属监测数据为实例,比较局部离群指数方法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方法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局部离群指数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方法的结果吻合,表明局部离群指数方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黑土区春旱主要危害小麦,常可造成严重减产。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田块条件不同或采取了不同农业技术措施,即使并无灌溉条件也可收到差异悬殊的产量效果。如九三地区红五月农场在1965年特大春旱年,十万余亩小麦单产平均只获得103斤/亩,不到常年产量的一半,但全场各地块的小麦产量未必不可能创出较高的产量水平。比如有5个地块1,725亩小麦的产量达到了300斤/亩以上,有9个地块8,460亩的小麦单产达到200-300斤/亩。1968年再次大春早,由于及早发出预报并采取了综合防旱措施,这一年该场小麦的平均单产达到了247斤/亩,为1965年单产的两倍以上。这一事实也说明在大春旱年采用抗旱保墒农业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水土流失区,夏秋季节土壤因高温缺水致使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难于成活。为了揭示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寻求植物安全越夏的栽植深度,对三种主要侵蚀土壤,在不同植被下,4—9月份进行了定点土壤水分观测。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母质红壤和紫色土,在夏秋季节,土深30厘米左右的水分含量变化比较稳定。而花岗岩母质红壤,30厘米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分,明显的较上层高。同时说明地被物对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并提出了在花岗岩流失区,提高树木成活率的栽植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