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寻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灵芝多糖及灵芝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在不同的发酵时间对液体培养基中的灵芝进行诱导培养。[结果]在发酵培养的第4天,添加外源茉莉酸甲酯浓度为50μmol·L~(-1)时,灵芝菌丝体和菌液中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菌丝体中灵芝多糖含量为398.98mg·g~(-1),是对照的1.83倍;菌液中的灵芝多糖含量为4.20g·L~(-1),是对照的1.56倍。添加外源茉莉酸甲酯浓度为100μmol·L~(-1)时,灵芝菌丝体及菌液中灵芝酸含量最多,灵芝菌丝体中灵芝酸为50.02 mg·g~(-1),是对照的1.93倍;菌液中灵芝酸含量为7.10mg·L~(-1),是对照的2.21倍。[结论]说明外源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的促进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在鸡血藤细胞悬浮培养的动力学基础上,研究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前体(苯丙氨酸、乙酸钠)以及两者协同添加对鸡血藤细胞产异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培养的鸡血藤细胞的异黄酮合成与细胞生长之间存在半偶联关系,指数生长期前期的第3d有最大生长加速度,此时是最优添加时间。诱导子和前体单独添加均能促进异黄酮的合成,茉莉酸甲酯、苯丙氨酸和乙酸钠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0、300、100μmol/L,异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4、1.83和1.57倍。诱导子和前体协同添加对异黄酮合成的促进作用强于单独添加,茉莉酸甲酯+苯丙氨酸+乙酸钠处理下异黄酮含量高达19.32mg/L,为对照的3.62倍。  相似文献   

3.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番茄体内抗烟粉虱相关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番茄抗烟粉虱物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10-4、10-5、10-6、10-7 mol·L-1)的茉莉酸甲酯喷施番茄叶片,分析番茄叶片挥发性物质以及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番茄叶片α-萜品烯含量无明显影响;α-蒎烯、β-水芹烯、β-石竹烯3种物质含量上升,上升幅度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月桂烯含量下降,下降幅度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负相关。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后,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上升,前者含量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负相关,而后者呈正相关。这一结果提示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提高番茄对烟粉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芥子油苷含量对外源茉莉酸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芥子油苷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介导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合成受茉莉酸类物质的调控.对拟南芥莲座叶进行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处理后莲座叶中响应茉莉酸基因PDF1.2的表达,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芥子油苷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后,PDF1.2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特产蔬菜芥蓝的芽苗为材料,使用0.03 g/m L葡萄糖和5μmol/L茉莉酸甲酯进行外源处理,探究葡萄糖和茉莉酸甲酯对芥蓝芽菜中芥子油苷的积累,维生素C、花青素和多酚等抗氧化物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单独处理可以有效提高2-羟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烯丙基芥子油苷、3-丁烯基芥子油苷、4-甲基硫丁基芥子油苷和2-羟基-4-戊烯基芥子油苷等脂肪类芥子油苷,以及所有吲哚类芥子油苷的含量;葡萄糖与茉莉酸甲酯共同添加则可以显著增加包括3-甲基硫氧丙基芥子油苷和4-甲基硫氧丁基芥子油苷在内的所有脂肪类芥子油苷的积累,并进一步增强茉莉酸甲酯对4-甲氧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合成的促进效应;此外,葡萄糖与茉莉酸甲酯共同处理可以显著提升芥蓝芽菜中花青素的含量。综上所述,0.03 g/m L葡萄糖与5μmol/L茉莉酸甲酯共同处理可以增加芥蓝芽菜中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是一种有效的改良芥蓝芽菜品质的化学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Spr2与LePrs对番茄抗根结线虫的影响,探讨茉莉酸在番茄抗根结线虫病中的作用。【方法】以番茄茉莉酸合成突变体spr2、茉莉酸过量表达转基因番茄35S::PS及野生型CM为试材,研究外源喷施茉莉酸甲酯及不同番茄试材相互嫁接对接种根结线虫后番茄根结数、蛋白质酶抑制剂PI-II表达及Spr2、LePr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番茄茉莉酸合成突变体spr2较野生型与茉莉酸过量表达转基因番茄35S::PS容易感染根结线虫,外源喷施茉莉酸甲酯降低了番茄根结数。以茉莉酸过量表达转基因番茄35S::PS为砧木,可以提高嫁接植株对根结线虫的抵抗能力。【结论】Spr2突变降低了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抗性, LePrs过量表达可以提高植株对根结线虫的抗性。因此,茉莉酸在番茄抗根结线虫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练云  梁慧珍  余永亮  王树峰  杨红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43-11544,11567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酚类次级代谢物,是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植物代谢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表达丰度具有组织和环境因子特异性,在植物生态防御、根瘤形成、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品质改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就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根据RNAi技术构建的干扰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的载体pF3Hi330,通过农杆菌介导辅助抽真空的大豆茎尖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pF3Hi330载体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4棵,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同时,对转基因阳性植株异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显示异黄酮含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结果表明更多的前体流向异黄酮合成的分支途径,达到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盐胁迫下玉米根系吸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茉莉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应答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中起到重要作用。然 而以往针对茉莉酸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茉莉酸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来提高植物抗性的研究, 而其对植物水分平衡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通过水培(1/4 Hoaglands 营养液)条件下外源施加茉莉酸 甲酯(1 μmol/L)处理解析短期(2 h)盐(100 mmol/L)胁迫下茉莉酸对玉米根系吸水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玉 米抗盐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外源施加茉莉酸甲酯分别提高盐胁迫下根系生物量 41.32%,地上部生 物量 40.69%;同时,对生理指标分析发现:外源施用茉莉酸甲酯能有效提高盐胁迫下玉米净光合速率(47.48%)、 蒸腾速率和叶水势及叶相对含水量等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盐胁迫下玉米高根系水力学导度(相比非茉莉酸处理 提高 41.60%)对维持高蒸腾速率与叶相对含水量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外源氯化汞抑制试验表明茉莉酸 甲酯处理下高的根系水力学导度与水通道蛋白活性显著相关。【结论】盐胁迫下茉莉酸能够通过调控玉米根系 水通道蛋白活性提高玉米根系水力学导度从而提高玉米根系吸水能力进而维持茉莉酸处理下玉米高的叶面蒸腾 速率及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03-1607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能否缓解盐胁迫对商洛黄芩的伤害及其适宜浓度,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以商洛黄芩种子为材料,研究0.5%Na Cl胁迫处理下,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对商洛黄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茉莉酸甲酯可缓解盐害,显著提高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提高叶片SOD,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可为解决黄芩生产中有关盐胁迫问题及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因色谱系统和色谱柱的类型有别,测定体系亦有不同.采用安捷伦1200色谱系统、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通过比较流动相甲醇和乙酸水溶液在不同pH值和成分条件下的分析效果,建立流动相A为40%甲醇和流动相B为60%的0.1%乙酸水溶液,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测定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的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侠  刘振春  马娜  冯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35-21337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的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作为提取剂,微波辅助从大豆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5个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6 g/ml,微波时间4 min,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在该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量为25.37 mg(20 g脱脂大豆粉)。[结论]用该工艺提取方法简单可行,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提取量高。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对樱桃谷鸭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1日龄樱桃谷鸭1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公母各半.1组饲喂基础日粮, 2、3、4组饲喂基础日粮+5、10、15 mg/kg大豆异黄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母鸭添加组中10 mg/kg剂量组的屠宰率升高(P>0.05),皮脂率、腹脂率分别降低17.62%、45%(P<0.05);15 mg/kg剂量组腿肌率和瘦肉率分别升高15.72%、11.04%(P<0.05),皮脂率降低8.05%(P<0.05);公鸭添加组中5 mg/kg剂量组腹脂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65%(P<0.05).母鸭添加组血清TG、TC、LDL-C、HDL-C的含量和LPL活力均无显著变化(P>0.05);公鸭添加组5 mg/kg剂量组的LDL-C比对照组提高了4.39%(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反应特性。[方法]以纳豆菌为供试菌株发酵大豆,从发酵液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糖苷酶,以大豆异黄酮为酶作用底物进行反应,研究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H值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底物浓度为2%时,生成的产物(苷元)量最多;反应时间为20h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时间超过20h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量无明显变化;反应温度为40℃时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温度超过40℃时,产物量减少;pH值为5.0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结论]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2%,反应温度40℃,pH值5.0,反应时间20h。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日益被人类所重视,其加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大豆子粒是大豆异黄酮加工产业的源头,其对大豆子粒中异黄酮含量遗传规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非常重要。文章从大豆异黄酮含量形成的遗传及生态角度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加以概述,并对黑龙江省大豆异黄酮生产的相对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豆豆渣中异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平  杨小敏  王雪芳  袁招莲  胡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42-2043,2046
[目的]筛选提取大豆豆渣中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4个因素对大豆豆渣中异黄酮的提取效果,并以芦丁为标准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超声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1:20。[结论]该研究为将豆渣变废为宝,在保健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取超市出售的几种豆制品,测定其异黄酮含量,了解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从豆制品干物质分析,豆腐丝中异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内酯豆腐,再者为北豆腐,豆腐干较少,豆腐皮和豆腐泡依次更少,总体在129.19~770.99μg/g之间。豆制品的制作工艺可能是造成异黄酮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多数豆制品中染料木素含量高出大豆苷元含量数倍,推测大豆苷元在加工过程中,比染料木素更容易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D101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出最佳纯化条件,并对纯化得到的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试验得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60℃,最高得率达9.18%;纯化最佳条件为:上柱静态吸附时间5h,洗脱时间30 min,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lml/min,并分离纯化得到染料木苷和大豆苷;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结论]研究对大豆保健食品开发和天然药物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用健康的1日龄樱桃谷鸭1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mg/kg大豆异黄酮,于21日龄和42日龄对血清及骨骼里的钙、磷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3周龄的樱桃谷鸭血清钙、磷含量,除5 mg/kg添加组母鸭钙含量和钙磷比值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公鸭,钙的含量除15 mg/kg添加组显著高于5 mg/kg添加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3周龄,试鸭股骨、胫骨各组各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4~6周龄的樱桃谷母鸭,大豆异黄酮15 mg/kg剂量组股骨湿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kg剂量组,钙磷比值显著高于5 mg/kg剂量组(P<0.05);而对公鸭,大豆异黄酮5 mg/kg剂量组的矿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添加组;对于胫骨,对照组母鸭磷的含量显著高于5,10 mg/kg添加组(P<0.05),其他各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对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小剂量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骨的形成,大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生长后期动物骨吸收,增强骨质,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