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虫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年,在广州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引诱剂诱捕鞘翅目昆虫,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鞘翅目中10个科48种昆虫;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松褐天牛、赤梗天牛Arhopalus unicolor Ganhan、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 Voss、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Fabricius和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等小蠹虫;进一步分离所诱捕的松褐天牛及其他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情况,发现松褐天牛与赤梗天牛均携带松材线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
萧氏松茎象在江西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在江西的危害、发生与分布概况,并对影响江西萧氏松茎象发生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适合江西萧氏松茎象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危害湿地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系统综述了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危害特点,并提出了萧氏松茎象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危害湿地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系统综述了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危害特点,并提出了萧氏松茎象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萧氏松茎象对不同地理种源的马尾松试验林危害情况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不同种源马尾松试验林上危害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为制订防治规划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纸型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林间应用诱捕器防治萧氏松茎象以90个/hm^2的安装密度为宜,如作为监测手段则以45个/hm^2的安装密度为宜。在发生严重的林区安装诱捕器能有效控制萧氏松茎象种群。  相似文献   

7.
2010-2011年在信丰林区开展了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萧氏松茎象成虫试验。结果表明,2010.2011年试验区萧氏松茎象当年肴虫株率平均分别下降71.2%和76.7%;相对防治效果平均分别为75.0%和78.9%。这说明无纺布白僵菌条能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指导林木病害防控工作,在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和湖北崇阳进行了松材线虫的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病枯死树清理、打孔注药、设置引诱木与花绒寄甲释放等综合防控措施,成功压制了病死树数量的上升势头,2017~2020年防控期间的病死树数量总减退率达到99.55%,逐年下降率均达到56%以上,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总减退率达到99.41%。花绒寄甲释放对松褐天牛的平均寄生率为39.87%,松褐天牛平均虫口减退率为48.31%,平均防效为43.14%。通过有效遏制媒介害虫松褐天牛的发生能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同时对其它蛀干害虫褐梗天牛及松瘤象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颜色诱捕器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效果和不同滑层材料对其逃逸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黑色诱捕器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滑层材料D对萧氏松茎象逃逸的抑制率为100%。因此,选择滑层材料D用于诱捕器的制作,并采用黑色作为诱捕器的颜色,可以提高林间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10.
萧氏松茎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综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萧氏松茎象在寄主、生物学、生态学、种群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萧氏松茎象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萧氏松茎象灾害调查及统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危害国外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提出了萧氏松茎象灾害调查及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集安口岸每年都从朝鲜进境木材,主要品种是油松、白松、柞木、赤板松,进口木材有的是带皮原木,有的是方材。近几年进口量逐年增多,检出的有害生物也逐年增加。仅2006年在进口木材中就检出云杉八齿小蠹等小蠹类和灰长角天牛等有害生物61批次达20多种。其中在集安桓林储木场对进口油松进行现场检查时检出成虫2头,经实验实检验鉴定为松瘤象(松大象)Hyposipatus gigas linnaeus。被检材料为从朝鲜经吉林省集安市老虑哨口岸进口的油松方材。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有害生物危险性综合评价公式”对广西湿地松和马尾松林发生的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进行了危险性分析,R=1.911,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发现阿维菌素和吡虫啉2种杀虫剂室内对萧氏松茎象接触毒性均较低,死亡率仅比对照高21.5%。林间药剂防治试验,平均防效仅为35.5%,表明化学防治不适宜作为调控的主要措施。采取人工抚育(疏伐)、化学除草、人工捕捉除治萧氏松茎象的生态调控和工程治理措施,从2004年到2006年,已经基本控制了萧氏松茎象在桂林湿地松上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14.
对萧氏松茎象致病性白僵菌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白僵菌各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量明显大于其它培养基,感病率也明显低于PDA培养基,因此,PPDA是萧氏松茎象致病性白僵菌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95%杀螟丹SP防治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95%杀螟丹可溶性粉剂对萧氏松茎象成虫有良好的击倒作用。其1000倍稀释浓度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死亡率达100%,且药效在林间的持效时间可达10天。因此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小气候的光照强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比不发生区松林低,空气相对湿度比不发生区松林高,砸地表越近,这一差异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分析了萧氏松茎象和白僵菌的生物学特点,两者对温湿度的要求及其在林间的活跃期是一致的,而且白僵菌无纺布技术在防治钻蛀性害虫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利用白僵菌无纺布技术防治萧氏松茎象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25℃恒温、RH90%的条件下,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罗汉松等8种植物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补充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为83.9mm^2·头^-1·d^-1,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雌雄成虫取食量之间差异不明显。萧氏松茎象成虫选择取食马尾松次数最多,为40次;取食量也最高,为53.75mm^2·头^-1·d^-1,与其他树种差异显著。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日平均取食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人工清除萧氏松茎象寄主流脂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影响,试验区的有虫株率平均下降了37.2%,平均相对防治效果达49.1%。防治后试验区和对照区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人工捕捉法防治萧氏松茎象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天海  李振华  雷群 《江西植保》2004,27(4):176-177
本文对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及习性作了系统的观察,并对该虫的人工捕捉法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德兴市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平均产卵量27粒,采取人工捕捉法防效在21.3%-10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