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东部地区人民有悠久的饮茶习惯,饮“工夫茶”的茶文化,名扬海内外,粤东人不但“客来敬茶”,而是家家户户时时饮茶,早起一杯茶,饭前一杯茶,饭后一杯茶,睡前一杯茶,男女老少无不饮茶。那么粤东人一年要饮多少茶叶呢?根据汕头市茶果开发服务公司经理郑荣兴老茶师(高级农艺师)一次在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会上的发言,据他在粤东地区摘茶叶生产、销售近四十年的经历,作了一个粗略测算。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19,(11)
正一份对澳大利亚超市茶叶品牌排名的研究调查报告展示了对全球茶叶商品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茶叶袋的受欢迎程度,并证明了技术在日常用品进行实用性比较中的力量。澳大利亚人钟爱茶。将近一半澳大利亚人(2460万人口中有980万饮茶)每周至少喝一杯茶。根据罗伊·摩根研究(Roy Morgan Research)公司的数据,澳大利亚人平均每人每周喝9.5杯茶,年轻人平均每周喝5.5杯,而65岁以上的人每周平均要喝10.9杯。在14-17岁的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茶叶委员会最近的周年报告,茶仍是英国人最钟爱的饮料,80%以上的英国人每天平均喝茶3.56杯,每名男子、妇女或儿童每日逾10杯饮品中,有3杯以上是喝茶,每年他们饮掉16.2万吨茶叶,总零售价值6亿英磅(约合10亿美元).英国人饮茶,不仅数量居世界首位,其饮茶方法之考究,也非其他国家可比.泡茶饮茶已经成了一种艺术,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其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英式下午茶。英式下午茶,颇象广东人“饮茶”:一面悠闲的品(艹名),一面用茶点。据信这种饮茶风俗最早起源于皇室贵  相似文献   

4.
漫谈功夫茶     
“功夫”茶不是茶名 ,而是一种“饮茶艺术”。宋代以来 ,流行于闽南和广东潮汕一带的功夫茶 ,把饮茶的艺术椎向科学而丰富多彩的境界。苏轼诗中曾说“闽中茶品天下高 ,倾身事茶不知劳”,对闽人饮茶评价甚高 ,说明功夫茶由来已久。据《清朝史大观》所记 :“粤之潮州府 ,功夫茶为最 ,用长方磁盘 ,盛壶一杯皿。壶以铜制 ,或用宜兴壶 ,壶小如拳 ,杯小如胡桃 ,茶必用武夷”。今天的潮汕一带普遍冲功夫茶 ,不过茶盘已改为下面能盛洗杯水的“茶船”,茶壶改为紫砂陶罐 ,俗称冲罐 ,并有二杯和四杯之分 ,茶杯则仍“小如胡桃”洁白晶亮。煎茶用小红炉 ,…  相似文献   

5.
据说,广州人历来爱喝茶。客来敬茶是广州人的传统习惯,老年人饮早茶是老习惯,一般人早上一杯茶,饭后一杯茶,上班一杯茶,开会一杯茶是通常习惯。商人谈生意到茶楼,年青人会友谈情去饮茶,晚上卡拉OK,舞厅又是先上一杯茶,广州的宾馆,饭店、餐厅、饭市开餐前,一律先上一杯茶(其它饮料另外计)。广州市真是满街茶市满街饮茶。七十年代后,茶叶又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6.
饮茶话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茶馆饮茶,一人为独饮能得神。“独携夫上小园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二人为对饮能得趣。寒夜与友同桌对饮,促膝相谈,“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得茶之趣。三人成品饮能得味。三口为品,三人同桌,各舒己见,可领略茶之味。四人以上为聚饮能得乐。多人聚集,以茶为友,举办茶宴、茶话会,一边品赏茶的香色味,一边畅谈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乐无穷。茶馆,有的叫茶楼、茶坊、条居、茶屋、茶室、茶社、茶园、茶庄、茶肆、茶轩、茶苑,叫法不同但都是饮茶场所。现代的茶馆装饰古雅,自然质朴,不…  相似文献   

7.
王强 《福建茶叶》2016,(4):94-95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饮茶。茶也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用餐后来一杯茶,可以放松心情;家里来了宾客,沏上一杯茶,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传统工艺美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现代社会的适应,它和传统茶文化一样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本文主要是从传统茶文化角度出发,来探寻现代环境设计和传统茶文化的统一性,希望从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获得一些思路,找到更加符合中国人审美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8.
于观亭 《茶报》2000,(4):34-34
抽烟、喝酒、饮茶是很多人的嗜好。也是交往中的一件礼遇。国宴上离不开中华烟、茅台酒、龙井茶。一般的待客也要递烟、敬酒、上茶,再简单也要敬上清茶一杯。  相似文献   

9.
茶 ,有健身 ,解渴 ,疗疾之效。饮茶又富欣赏情趣 ,还可陶冶情操 ,故人们称茶为康乐饮料。茶不仅是一种饮料 ,还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杯茶在手 ,既可闻香品味 ,察颜观色 ,又可以在饮茶环境、茶具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怡悦情性。品茶玩味 ,妙趣横生 ,既是一种物质的享受 ,也是丰富生活的情趣 ,导致身心舒泰的高雅娱乐。饮茶既然富含艺术 ,品茶艺术也就应运而生。在中国饮茶史上 ,茶艺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唐代诗人钱起的“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李嘉祜的“幸有香茶留稚子 ,不堪秋草送王孙”。亲朋欢聚 ,挚友抒怀 ,如此品茶 ,雅趣远…  相似文献   

10.
佛教禅宗对中国茶化尤其是中国茶道所作的贡献是突出的.禅宗在推动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对植茶圃、建茶山;对中国茶化的向外传播等方面都起了推动作用.更使人不可忘怀的是,禅宗在饮茶意境的创造,把饮茶提高到悟道的宗教哲学高度,正所谓“茶禅一味”,其历史贡献在中国茶化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本试图就“茶禅一味”谈谈笔的浅显理解,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20,(6)
正5月21日,全球首个国际饮茶日,武夷星响应号召在国际饮茶日当天发起了"全民茶会",广邀天下爱茶人,齐聚武夷星数百个门店,同时品饮一杯鲜美的武夷春茶。全民饮茶月线上直播活动,助京东武夷星官方旗舰店迎来了直播间历史上高峰。国际饮茶日弘扬茶为国饮武夷星全国200+门店,在同一时间共同举办了全民茶会,到场茶友数千人,一同品尝2020年的武夷岩茶小品种春茶。"星鲜"滋味顿时香遍神州。  相似文献   

12.
(一 )南朝时饮茶典故中子鸾子尚兄弟颠倒陆羽《茶经·七之事》中的前目上有南北朝时南朝“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字样 ,后面的全文是 :“《宋录》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 ,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 ,子尚味之曰 :此甘露也 ,何言茶茗 ?”有人想把此典故人物说得通俗些 ,写成“新安人王子鸾、豫章人王子尚”兄弟如何赞美茶。文章加了个“人”字 ,便成姓王的了”。恰与笔者同姓 ,我知古之饮茶王氏 ,汉有王褒 ,南北朝时有王肃 ,未见还有这两位王姓饮茶名士 ,待查看他们的生平。检南朝·梁·沈约《宋书》 ,唐初李延寿《南史》 ,…  相似文献   

13.
饮茶铭     
山不在高,有茶则名;水不在多,甘冽则行;斯是芳茶,惟吾独欣。一杯置几案,香飘扑鼻馨。谈笑有致趣,品饮快神经。可以驱卷意,解油腥。无炎热之可畏,无严寒之可惊。西湖龙井茶,安溪铁观音。本草云:“明目清心”。饮茶铭@薛国士$黑龙江省带岭林科所 @贾琪功$黑龙江省带岭林科所~~  相似文献   

14.
品茶论道     
工作之余,进三、五好友,择静之所,冲艺品饮,好茶一杯使人次后齿颊留香、回讨幽远、心旷神信、情趣无穷。茶是高尚饮料、文化饮料、健康饮料。正如英国作家韩素英所说:“茶是礼貌和纯洁的化身”,日本荣西禅师在《吃菜养生记》中说:“茶是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茶的非凡之处在于茶中有“道”。什么叫茶道呢?日本人认为茶道是饮茶与一种独特的美意褒和道德观念相结合。日本茶道精神提倡“和、敬、清、寂”四字,称为四规,包含了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和要求,提出了人们的身心修养和道德修养。我国著…  相似文献   

15.
茶与健康专题(二) 茶叶内含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一种在普遍性上仅次于水的饮品,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庶人,都同样爱茶、嗜茶。茶集解渴、健体、怡情、修身、涤心于一体。茶之所以能如此经久不衰、风靡全球必须归功于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从中国古代宣传"茶为万病之药"起,世界各地都将饮茶与保健联系在一起。在古印度,有一类食物称为"Rasayana",包括34种植物。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1 0月 1 8日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创办的“茶仙遇茶艺馆”隆重开业 ,我有幸应邀参加。非常高兴地喝上一杯上乘的“湘波绿”,一边饮茶 ,一边观看少儿茶艺队表演节目 ,还目睹了茶艺馆内外的环境 ,颇有感触。茶仙遇茶艺馆的创办 ,有效地利用了省茶叶研究所自身的科技设施、产品特色、地域环境、茶艺人才、茶文化等资源优势。茶艺馆置身于研究所茶园之中 ,与茶园交相辉映。饮茶爱好者光临茶艺馆不仅能愉快轻松地品饮一杯香浓鲜爽的当年新茶 ,还可以参观或登高俯瞰生机盎然的茶园 ,观看采茶和制茶技艺 ,享受茶林风光。茶仙遇茶艺馆除备有…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08,(3)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中华茶文化传承千年,源远流长。饮茶不仅是中国的民族习俗,而且在国际上也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茶为国饮,理所当然。在奥运相约北京这一充满激情与梦想的2008——中国茶香,也当以她充满东方韵味的独特魅力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茶仙卢工《七碗茶》有云:茶至三碗搜桔肠,惟有文字五千卷。是以,国际茶城网以百年奥运·千年国饮为主题举办大型征文活动暨第四届石生茶叶杯茶诗茶文大赛,旨在弘扬国粹,以造茶文化之繁荣。石生茶叶杯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收到投稿作品上万件,反响颇大,渐成品牌。此次征文大赛,再度发请天下爱茶之人,写茶之雅心,道茶之敬客,论茶之行道,淘尽壶中百味,拾掇天下文章。  相似文献   

18.
张遥 《福建茶叶》2023,(1):196-198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其疆域之大仅次于清王朝,是一个通过文化、经济、政治影响世界的东亚帝国。同时,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文学朝代,唐代文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至今世人仍旧对其艺术成就赞美歌颂。在唐代,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茶本身的特性,无疑让茶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开始提倡饮茶,乃至饮茶成癖,使茶透过生活层面,进入了精神层面,成为一种文化内涵。本文第一章以分析咏茶诗的兴盛缘由为主线,探究饮茶之风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第二章探讨由茶引出的审美思维,重点分析唐代咏茶诗艺术特色,此外兼论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第三章通过分析唐人对茶的品鉴,以及茶诗的表现内容,探究唐人的文人意趣,透过茶的仪式化、日常化,探究唐代文人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19.
茶史 茶诗     
广东增城人好饮茶,早有文字记载:明代陈经翰写《游燕游岳稿》及《山中志怀》二书,就隐居城东七里的凤凰洞中,洞里多岩石、石岩产岩茶,茶味胜西坑(增城西坑茶,是茶质味优的一种).县境内还有“银泉茶”、“狮岭茶”、“东坑茶”、“十八滩茶”、“仙人洞茶”等.“增城商业话升平”一文道:增城人在唐代讲“滩茶”;元代讲“泡茶”;明代讲“焗茶”;清代讲“冲茶”;今天讲“饮茶”.滩、泡、焗冲、饮,反映了增城人五个朝代饮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回眸英国茶业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乃辉 《茶叶科学技术》2003,(3):39-40,F003
英国虽不产茶,却是历史上将中国茶迅速推向世界、普及全球的始作俑者。约在十七世纪初叶,由荷兰人首先将茶传入欧洲开始,英国开始有了关于茶事的报道与记载。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西拉多经理处报告函中,有关于茶之摘记,是为英人自有茶参考资料之始。约1650年,英人已偶有饮茶。而后茶在英国一发不可收,从无到有,成为比屋皆饮的热销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