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桂花叶蜂(Tomostethussp.)属膜翅目叶蜂科(Tenthredinidae)Blenn-ocampinae亚科Tomostethuskonow属,危害木樨科植物桂花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桂花是风景区的主要园林栽培树种之一,1965年在杭州园林害虫调查中,发现极少数嫩梢遭受此虫为害,未见为害其他木樨科植物,未引起重视。直至1969年逐年增多,造成大面  相似文献   

2.
玫瑰栉角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刘岐,张秀丽,张凤兰,单丽华,于明拓(铁岭市林业局112000)(辽宁省林业学校)(开原市林业局)玫瑰林角叶蜂tCladusPectinico。l’s(L.》是玫瑰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属膜翅目、叶蜂科、格角叶蜂属。目前国内尚...  相似文献   

3.
白桦锤角叶蜂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谢宝贵,邢义,邢英明,于明山,韩梅,孙忠强白桦锤角叶蜂是呼盟免渡河林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为害特别严重,被害株率90%以上。白桦锤角叶蜂(Cimbexbetnlaris)属于膜翅目广腰亚目锤角叶蜂科,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松扁叶蜂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松扁叶蜂在河南省的发生与危害规律,并提出了监测调查办法与综合防治技术,为松扁叶蜂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桦三节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桦三节叶蜂是近几年来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的重要害虫。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研究结果表明,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省神农架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取食叶片,以预蛹在寄主树干皮内茧中越冬;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蝇、姬蜂和大腿小蜂3类,天敌对叶蜂茧的寄生率为8%~14%,其中以寄蝇的数量最多。利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仿生农药对叶蜂幼虫进行喷烟喷雾具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松扁叶蜂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松扁叶蜂在河南省的发生与危害规律,提出了监测调查办法与综合防治技术,为松扁叶蜂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魏氏锉叶蜂 ( Pristiphora wesmaeli Tischbein)的观察 ,初步摸清了魏氏锉叶蜂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为该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荔蒲吉松叶蜂(GilpinialipuensisXiaoetHuang),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吉松叶蜂属(Gilpinia)。1997年秋末,浙江省仙居县原杨府乡大路溪滩的大面积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林突遭荔蒲吉松叶蜂的猖獗危害,其中约3hm2松林被危害致死。1997—2000年全县发生面积623 3hm2,其中近200hm2严重危害。据查,对荔蒲吉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自1997年冬开始了对该虫的分布与危害情况的调查,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摸索探讨。通过近4a的观察与防治试验,基本搞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河曲丝叶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河曲丝叶蜂方法。  相似文献   

10.
樟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年的观察,初步认为樟叶蜂在湖北一年发生三代,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取食为害期。幼虫从叶缘或近叶脉开始取食;每隔15~16min排便一次,排便时尾部上翘;老熟幼虫具浓列的松香味,并有假死性。通过多种防治试验,制定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措施:冬季翻耕,减少越冬虫源;药剂防治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龄幼虫,首选药剂是500倍的青虫菌液剂,能有效地控制樟叶蜂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梯室淡毛三节叶蜂Arge reversinervis Wei是危害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新害虫。对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首次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梯室淡毛三节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幼虫下树做茧越夏越冬。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天敌主要有显背臀姬蜂Notopygus insignis Kriechbaumer、褪色前眼茧蜂Proterops decoloratus Shestakov、叶蜂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及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Fabrici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解剖镜对杨直角叶蜂的不同虫态进行了显微观察。杨直角叶蜂在廊坊1a发生8代,卵期4d,幼虫孵化后取食为害,幼虫期10d左右,蛹期较长为15d,成虫寿命达3d。  相似文献   

13.
红头阿扁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下树入土。发现红头阿扁叶蜂天敌16种,其中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Uchida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利用4种无公害农药对红头阿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7%以上。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室内侵染预蛹试验,7 d后预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叶蜂是危害落叶松针叶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洮河流域林区每年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迹象,严重影响洮河流域林区生态安全,通过2年的观察研究,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生活史,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松扁叶蜂生物学及防治效益综合评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松扁叶蜂生物学特性,依照模糊数学原理,对松扁叶蜂进行了成虫烟雾剂及三种农药对1、2龄幼虫不同浓度梯度的涂环防治试验。并对三种农药的防治效益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得出了各种农药的优化排列顺序,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成本低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华山松叶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山松叶蜂进行观察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两种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5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带岭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和种子园内,发现有两种叶蜂幼虫混合危害,幼虫体均为绿色,很难区别。为弄清其种类,进行了室内群体和个体饲养观察。经鉴定为魏氏锉叶蜂和落叶松锉叶蜂,系国内新记录。现将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区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黑点叶蜂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孙国青,张剑卫,王云铭(黑龙江省林业管理干部培训中心齐齐哈尔161000)孙薇,冯文(齐齐哈尔林业学校)杨黑点叶蜂(PrisiiphoraconjugataDahlb)是杨、柳人工幼林和苗圃重要的食叶害虫,群聚为害,食叶速度...  相似文献   

19.
帕克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克阿扁叶蜂在吉林省伊通县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下做土室越冬。幼虫体色各龄期不同,遇阳光直射时,变成淡红色;幼虫在枝上转移时靠背部紧贴树干蠕动前行,腹部向外;幼虫6龄,老熟幼虫在6月中旬开始下树越夏直至越冬。调查发现帕克阿扁叶蜂有6种天敌和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天目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目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陈汉林,赵仁友(浙江省松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松阳323400)(浙江省丽水地区森防站丽水323000)金根明,吕晓平,李春生(浙江省丽水市林业局丽水323000)(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松阳323400)关键词天目腮扁叶蜂,马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