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效果,指导同期排卵技术优化。本研究自动监测了18头20月龄左右同期排卵(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和17头产后40~60 d预同期排卵(PG-PG-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的体温和活动量,应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母牛发情监测。结果发现,同期排卵处理母牛发情时阴道温度平均升高(0.43±0.20)℃,持续(12.37±2.73)h;活动量平均升高(18.28±18.61)倍,持续(11.00±1.68)h;排卵时阴道温度平均下降(0.20±0.10)℃,持续(11.00±1.68)h。自动化发情监测显示,同期排卵处理母牛7头发情并排卵;预同期排卵母牛GnRH处理前全部发情排卵。两种同期排卵处理,虽可改变母牛性周期进程,促进母牛性周期同步化,但均难以使母牛性周期完全同步。因此,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和发情鉴定技术科学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64例渤海黑牛的发情排卵期。排卵侧位,左侧位占39.66%(25/64),右侧位57.81%(37/64),双侧位3.13%(2/64)。单侧位卵巢滤泡发育排卵持续时间为33.46±7.83小时,其中,左侧位32.27±8.59小时,右侧位34.26±7.48小时,右侧位显著长于左侧位;双侧位40.25±10.96小时,极显著长于单侧位。一昼夜排卵时间分布,夜间占58.06%(36/62),白天41.94%(26/62),夜间排卵极显著多于白天。母牛产后首次发情间隔时间62.29±41.21天,发情排卵持续时间32.26±10.07小时。发情结束后的排卵时间为12.20±2.80小时,发情排卵持续时间,幼、青年牛较长,成年牛次之,老龄牛较短;膘情较差牛较膘情较好牛平均长2.51小时;处女牛极显著长于哺乳牛和经产空怀牛,经产空怀牛又显著长于哺乳牛;5~9月期间,5月份持续时间最长,6—7月次之,8—9月最短,且5月份与8—9月份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1980—1986年《安西黄牛资源调查》及《黄牛冻配改良配种繁殖调查登记》中的资料并加以统计整理,对安西黄牛的发情,排卵和受精等繁殖性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发情 1.发情周期及影响因素据对342头(次)母牛统计,发情周期平均21±3.5天。青年牛(63头次)发情周期平均19.5±3.5天,成年牛(271头次)为21.5±3.5天;老龄牛(8头)为30±5天。青年牛的发情周期比成年牛短2天,比老龄牛短7天,差异显著(O.01相似文献   

4.
关于奶牛发情周期及围产期体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2头健康、发情正常的黑白花奶牛;17头发育成熟处于围产期的健康奶牛,对发情周期及围产期体温变化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发情时奶牛直肠温度(RT)与发情前后RT相比升高0.52±0.26℃(P<0.01),排卯时RT比分娩后高0.59±0.17℃(P<0.01),分娩前12h体温开始急剧下降。整个分娩过程的RT平均低于空怀温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测试母猪直肠体温,观察体温与母猪发情、排卵、妊娠、分娩、念亲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母猪发情时体温较正常升高1~2℃;排卵时体温降低0.5~1℃,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妊娠时从配种后第10~11天开始,体温升高,从10天前的38.3℃左右,上升至39.0℃以上,且一直持续至18天,然后降至39.0℃以下,维持在一定水平;临产前1周体温升高,接近分娩时下降,然后再维持至一定水平;有念亲行为的体温较正常值高或接近正常值,无念亲行为的较正常值低或接近正常值。同时,本文还对这些关系在生产中的应用作了初探,以期对养猪生产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牛排卵监测装置和应用该装置进行牛排卵监测的结果。排卵监测装置是根据动物排卵时期可发生体温变化的原理设计的,应用遥测装置对家畜的体温进行连续、无损伤、精确地测量和记录,从而根据体温的变化确定牛排卵与否。试验表明,牛排卵期体温可比非排卵期体温升高0.20-0.50℃,可持续8-10h,经直肠检查和剖腹探查验证,注射甲基前列腺素后诱导的排卵和自然发情牛的排卵时间分别为出现体温高峰5-8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关中驴产后期(n=18)和发情期(n=6)血浆17β-雌二醇(E_2)、孕酮(P)和辜酮(T)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E_2浓度较低(12.22±1.92pg/ml),第一次发情期逐渐上升,排卵前第一天和第二天达到较高水平(19.48±2.16pg/ml和20.41±3.27pg/ml,±SE,P<0.05),排卵后降至基础浓度。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P浓度较低(2.74±0.51ng/ml),排卵后逐渐上升,第四天和第五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排卵前P水平,血浆值为6.19±0.66ng/ml和8.09±1.09n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T浓度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逐渐上升,第五天和第六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发情期T水平,分别为313.11±37.57pg/ml和356.73±46.37p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排卵前P/E_2和P/T比值均较低,排卵后上升,第五天分别达到861和25.83。产后第一次发情前T/E_2比值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上升,第五天达到33.34。排卵前后间隔6小时采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排卵前第30~24小时,E_2浓度急剧上升达到峰值。排卵后P浓度于第78~96小时达到较高水平。血浆E_2与P、E_2与T均呈中等负相关(r=-0.42和r=-0.41)。P与T为极显著正相关(r=0.92)。周期性发情期血浆E_2、P、T浓度的分泌范型和产后第一次发情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8.
家畜排卵遥测器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勇  詹鼎 《中国畜牧杂志》1995,31(2):11-12,4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牛排卵监测装置和应用该装置进行牛排卵监测的结果。排卵监测装置是根据动物排卵时期可发生体温变化的原理设计的(1)(2)(3),应用该装置对家畜的体温进行连续、无损伤、精确地测量和记录,从而根据体温的变化确定牛排卵与否。试验分明,牛排卵期体温可比非排卵期体温升高0.20~0.50℃,并可持续8-10小时。经直肠检查和剖腹探查验证,注射甲基前列腺素(PGF2a)后诱导的排卵和自然发情牛的排卵时间分别为出现体温高峰后5~8小时而15-18小时。这种排卵期出现的体温高峰可以通过我们自制的体温遥测装置进行监测,并且依此可以正确地判断牛的排卵。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效果,指导同期排卵技术优化。本研究自动监测了18头20月龄左右同期排卵(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和17头产后40~60 d预同期排卵(PG-PG-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的体温和活动量,应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母牛发情监测。结果发现,同期排卵处理母牛发情时阴道温度平均升高(0.43±0.20)℃,持续(12.37±2.73) h;活动量平均升高(18.28±18.61)倍,持续(11.00±1.68) h;排卵时阴道温度平均下降(0.20±0.10)℃,持续(11.00±1.68) h。自动化发情监测显示,同期排卵处理母牛7头发情并排卵;预同期排卵母牛GnRH处理前全部发情排卵。两种同期排卵处理,虽可改变母牛性周期进程,促进母牛性周期同步化,但均难以使母牛性周期完全同步。因此,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和发情鉴定技术科学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16-次甲基甲地孕酮(MGA)和氟孕酮(FGA)对安徽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LH峰值及排卵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MGA处理组开始发情的时间(80.6±3.5)h较FGA处理组(41.3±1.3)h长,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同情发情处理结束到LH峰出现、到排卵以及LH峰出现到排卵的时间间隔,MGA组为(93.5±2.2)h、(117.9±2.9)h和(24.4±1.1)h,FGA组为(55.5±2.3)h、(76.4±1.5)h和(20.8±0.7)h,两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期发情处理结束后开始发情到LH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开始发情到排卵的时间间隔以及血清LH峰持续时间MGA组、FGA组分别为:(13.9±1.4)h和(14.3±0.8)h,(37.3±2.1)h和(35.0±0.5)h,(12.0±0.6)h和(12.6±0.3)h,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春夏是各种家畜配种的旺季.现将家畜和妊娠的知识介绍如下: (一)母畜发情后排卵的时间母畜发情排卵通常发生在接近发情终止时.马的发情期平均持续约7天,短的仅3天,最长的可持续30天.但不论发情期长短,排卵都发生在情止前1~2天;牛的发情期18小时,排卵时间约在发情后的12~15小时;绵羊的发情期持续24小时,排卵约在发情后20小时;山羊发情期约40小时,排卵发生在发情后30~35小时;猪发情期持续40~60小时,排卵发生在发情后的36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宁夏滩羊母羊(13只)外周血清中促黄体素(LH)、孕酮及雌二醇—17β的含量及其变化。血清LH的含量,在黄体期,其值很低,为5.0±0.41ng/ml,到发情开始后约6—12小时增至75.13±17.64ng/ml。孕酮含量的变化,在周期的黄体期,其值最高为2.84±0.10ng/ml;而在发情开始到发情后第二天最低0.52±0.06ng/ml。雌二醇—17β的含量是在发情开始前6—24小时时上升的;其值的变化范围是从黄体期的14.86±1.24Pg/ml到发情开始时的38.7±5.8Pg/ml。  相似文献   

13.
准确的发情鉴定与排卵时间预测对确定输精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随机选择产后60~90d健康二胎西门塔尔牛与头胎荷斯坦奶牛各10头为试验牛,试验牛同期发情后,采用外部观察与直肠检查确定发情、排卵时间,并使用计步器每30min自动检测牛发情前后及排卵前后的活动量,同时,使用发情排卵仪每4h测定阴道黏液电阻值(简称电阻值)变化。结果表明,间情期电阻值(300±12)Ω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发情开始前4h,电阻值迅速下降,到发情开始后8~12h,下降至最低(220±27)Ω,随后逐渐回升,到排卵结束,恢复至间情期水平;间情期牛活动量较低,发情后活动量激增,平均增加(10.8±7.0)倍,发情结束后恢复正常。发情持续时间、开始发情~排卵时间与发情结束~排卵时间分别为(15.6±2.8)、(26.8±4.2)与(11.3±4.3)h;电阻最低值~排卵时间为(15.0±1.3)h。发情排卵时,活动量与阴道黏液电阻值变化规律的揭示,对准确发情鉴定与输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参数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发情鉴定效率及排卵时间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自动化发情监测及排卵预测技术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2大项进行。第1项研究激光照射对不孕奶牛内啡肽含量和发情的影响,第2项研究激光照射对不孕奶牛cAPM、cGMP含量及淋转值的影响。 ①选因患子宫炎或卵巢静止而不孕的黑白花奶牛34头,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4头)用氦氖激光照射交巢穴,7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再照第2个疗程。对照组(10头)不用激光照射。RIA法分析牛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发现,试验组病牛(n=24)血浆β-内啡肽含量由照射前的112.864±58.947pg/ml升高到第1疗程后的175.634±104.310pg/ml(P<0.05),间歇1周后为237.627±153.136pg/ml(P<0.01)。第2疗程后为193.448±104·378pg/ml(P<0.05)。激光照射后3次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测定值。对照组4次测定结果分别为:103.787±28.360,103.673±32.283,116.594±39.528,118.517±36.933pg/ml。同时观察到试验组发情牛头数为21头,发情率为87.5%,对照组发情3头,发情率30%,两组间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穴位可使病牛内啡肽含量增多,并参与调节生殖机能。 ②用氦氖激光照射交巢穴治疗不孕奶牛16头,对照组10头,激光照射方法基本同前述。在每个疗程前后1天,第2疗程后10天经颈静脉采血,用全血培养~3HTdR掺入法,蛋白结合法及RIA法,分析淋转刺激指数、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测得淋转  相似文献   

15.
母猪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决定适时配种的主要依据是母猪排卵时间的确定。该研究提出了以断奶日作为计算母猪发情的起点 ,来推断母猪发情后具体的排卵时间。结果以 2 0~ 2 6 d哺乳期的母猪 ,从断奶到排卵的平均间隔时间为 5 .385± 0 .5 d;以 35~ 4 5 d哺乳期的母猪 ,从断奶到排卵的平均间隔时间为 3.6± 0 .5 d。  相似文献   

16.
东北马鹿发情规律和输精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马鹿母鹿发情时交配欲较强。但其外阴部及精神变化不甚明显;发情季节的初期和中期约有10%左右母鹿表现安静发情;发情时接受公鹿爬跨时间为10多个小时;排卵时间在发情停止后3~12小时;发情周期为12.7±3.4天。给母鹿输精时,采用夹板式吊圈站立保定;施直肠把握子宫颈深部输精法比用麻醉倒卧、开膣器输精法输精安全、可靠、速度快。人工授精受胎率88—89两年平均为57.5%。比同期自然受胎率(27.1~48.9%)高。  相似文献   

17.
对法系纯繁夏洛来母牛生殖性能的统计表明:初情期平均12.94月±1.89月龄,性成熟期平均14.62月±2.6月龄,始配年龄21.65月±1.23月龄,绝情期15岁左右;发情周期平均20.51天±8.49天,卵泡出现至排卵结束约39.26小时±8.28小时;妊娠期平均283.91天±8.05天;犊牛初生重43.49kg±6.85kg;产后发情平均71.18天±49.25天;产犊间隔平均452.26天±124.59天。母牛淘汰年龄平均94.77月±40.84月龄,利用年限平均69.94月±40.66月龄,终生产犊4.78头±2.95头。  相似文献   

18.
74只山羊,分成六组,在发情周期的8~15天(发情当天为0天)肌注不同剂量的前列腺素类似物(15甲基PGF2α),其中4、5和6组在注射PGF2α时及其后22小时,每2小时采血一次,22小时后直至发情每12小时采血一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孕酮浓度。同时观察记录发情间隔时间。结果表明:(1)PGF2α注射后2小时,血浆孕酮即明显下降;4小时,三组分别由注射时的3.4922±0.2561、2.7808±0.9405和4.1897±0.8953 ng/ml,下降到1.3840±0.2410、0.8259±0.1580和1.0523±0.1358ng/ml。(2)间隔12小时,重复注射PGF2α对血浆孕酮水平无明显影响。(3)PGF2α注射后,1~6组羊发情间隔时间分别为34.67±3.86、39.20±6.05、57.86±4.76、47.50±3.57、56.00±6.71和41.20±5.79小时。PGF2α一次注射组,发情间隔时间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延长(r=0.59,P<0.05)。  相似文献   

19.
王圣杰  常卫华 《猪业科学》2019,36(1):112-114
研究母猪发情期各项体征及其变化,对规模化养殖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情期母猪的体温变化、静立反射持续时间以及配种后的妊娠情况均反映母猪的体况及生产性能。分别用不同发情母猪进行不同时间配种,研究配种时间与母猪妊娠的变化关系。同时对母猪发情期体温进行记录监测,并观察记录母猪发情时静立反射持续时间。研究发现母猪发情期间体温先上升,后恢复正常,温度变化范围38~39.5℃;母猪发情时静立反射持续时间为32~34 h;发情当天10:00-18:00之间配种一次,晚上18:00-22:00再配种一次,受精率较高,而发情第2天开始配种妊娠率明显下降。试验数据为提高种猪繁殖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们对闽北山地群牧黄牛的发情排卵和输精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地黄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57±9.90天,其变动范围较大,发情周期分布在16—25天者仅占50%;发情盛期持续时间平均为10.11±3.04小时,集中在7—12小时者占85.71%;发情母牛拒绝爬跨后至排卵的时间平均为10.67±6.20小时,排卵时间集中在8—11小时者占57.50%;发情期中的适时输精时间是在母牛接受爬跨后9—11小时之内。情期受胎率可达85.71%;母牛在发情期内进行一次和两次输精对受胎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我们认为输精与受胎的关系贵在适时而不在输精次数的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