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俞志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118-119,125
通过开展榆树2种叶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榆绿毛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分别在上海1年发生2~3代、2代,以成虫越冬.0.5%苦参碱450mL、900mL、1350mL/hm2;1.8%阿维菌素、灭幼脲35mL、42mL、50mL/hm2;1%苦参碱1000倍液、25%灭幼脲1000倍液、1%阿维菌素1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榆树2种叶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榆黄毛萤叶甲又名榆黄叶甲、榆树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昆虫。本文通过3年的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基本掌握了榆黄毛萤叶甲在吐鲁番市发生危害规律,并提出防治方法,对减轻榆黄毛萤叶甲危害有重要意义。一、分布与危害榆树耐干旱,寿命长,保土抗风力强,叶片吸收滞留粉尘能力强,是新疆重要的园林树种,对城市绿化有着重要作用。榆黄毛萤叶甲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等地,是榆树上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 Liao)是榆紫叶甲卵期重要寄生蜂。在实验条件下对榆紫叶甲赤眼蜂生殖、寿命、性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每粒寄主卵平均出蜂量为2.92头,雌雄比为3.64:1,营两性生殖,孤雌产雄。不同营养条件对寿命有显著影响,其中成虫补充20%蜂蜜水和20%蔗糖水能显著增加雌雄虫寿命。组建了25℃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成蜂补充不同营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成虫补充20%蜂蜜水、20%蔗糖水、清水、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物质)的净生殖力R0分别为74.42、65.27、56.77和44.50。可见,成蜂补充营养能提高种群生殖力。研究结果将为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榆树是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主要的树种,近年来榆紫叶甲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园林绿化成果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得出了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生活史和防治的最佳方法,即在榆紫叶甲出土上树前,在榆树1.5m以下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制剂进行防治,此种方法即省时、省工、省药,还起到了对环境环保的作用,而且达到了防治时间长,防治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饲养、幼树罩笼饲养、大树枝条套笼和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了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性,结果表明,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致死率达93.40%,使幼虫发育期延长7.3d;对个体间发育影响作用大小不同,造成榆毛胸萤叶甲世代不整齐。经野外调查,65212的虫口密度、树干化蛹量和叶面积被害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其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鞘翅目:叶甲科)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外来入侵害虫,被我国列为重要对外检疫对象,是为害马铃薯的重要害虫,常造成毁灭性危害。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马铃薯叶甲,是有效且具备较高环境亲和性的害虫治理手段。调查新疆本地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为后期利用寄生蜂天敌防治该入侵害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7~8月针对新疆伊犁地区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田间调查和标本采集,并通过野外采集马铃薯叶甲卵和各龄期幼虫结合实验室饲养,寻找其寄生性天敌。【结果】获得马铃薯叶甲卵寄生蜂2种,其中1种为欧米啮小蜂Oomyzus sp.(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另1种为黑卵蜂Telenomus sp.(细蜂总科:缘腹细蜂科),这两种寄生蜂均为马铃薯叶甲寄生性天敌,对其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其在马铃薯叶甲生物防治中的前景。【结论】欧米啮小蜂Oomyzus sp.和黑卵蜂Telenomus sp.是马铃薯叶甲的卵寄生性天敌,通过进一步研究其寄生生物学特性,为马铃薯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在马铃薯叶甲的生物防治工作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榆紫叶甲在哈市的生物学特性,探索了一种新的--喷干防治榆紫叶甲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填补了园林绿化中榆紫叶甲难以防治的空白,提出了今后防治榆紫叶甲的建议,对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榆紫叶甲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对梯度恒温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4、18、22、26、30℃5个温度下,测定了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试验温度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寄生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温度的功能反应数据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很好地拟合;瞬时攻击率及理论最大寄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理论最大寄生量14℃为55.88粒,30℃时达到117.48粒。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报道了2013年榆黄毛莹叶甲(Pyrrhaitama culicollis Motschulsky)在吐鲁番市的发生情况,对榆黄毛莹叶甲的危害表现、形态特征、生活史、防治措施做了介绍,希望能够带给一些有疫情地区或者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一些引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佳木斯危害园林植物的榆紫叶甲进行调查,它是一种典型单食性昆虫,专一食取榆树,近年来在黑龙江发生猖獗,对园林景区、生态公益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化学防治难以达到效果。因此阐述了榆紫叶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提出了实用技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灭幼脲和氟幼灵防治榆紫叶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榆紫叶甲是我国榆树的毁灭性害虫。该虫分布广,密度大,食性单一,常年成灾,给防治带来困难。为了避免常规杀虫剂造成的“1年控制,2年发生,3年成灾”的被动局面,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及油剂和氟幼灵胶悬剂及油剂进行防治,可同时杀死幼虫,成虫和卵。灭幼脲Ⅲ号油剂和氟幼灵油剂可杀卵85%-90%左右。两种药剂的胶悬剂和油剂均可杀死幼虫95%-84%-90%,卵的孵化率降为10.64%-19.57  相似文献   

12.
<正>榆树是齐齐哈尔地区的乡土树种,在街道、公园、庭院等大量分布,可自播繁殖,耐干旱、寒冷,耐土壤贫瘠,抗性强,适宜本地区气候环境。然而,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榆树的虫害非常严重,特别是榆紫叶甲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食叶害虫,有榆树的地方就有榆紫叶甲的大量存在。每年4月末5月初,榆树膨芽时,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榆紫叶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榆紫叶甲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叶甲是林木和经济作物重要害虫,为害植物的叶部、茎部或根部,给次期性害虫为害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导紫茎甲、蓝负泥虫、红胸负泥虫、十点宽卵萤叶甲、双带方额叶甲、黄守瓜、野膝蓝胸跳甲、大毛叶甲、黑纹宽卵萤叶甲、十四班隐头叶甲等10种主要叶甲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黑茎甲等19种福建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升麻丙酮、乙醇、蒸馏水提取液对榆紫叶甲2龄、3龄、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升麻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杀虫效果以丙酮提取液最佳,其次为乙醇提取液,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不同龄期幼虫的杀虫效果以2龄最佳。[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害虫榆紫叶甲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树萤叶甲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杨树萤叶甲(杨毛臀萤叶甲)(Agelastica alni orientalis Baly)主要分布于新疆,是杨、柳及苹果等林果的重要食叶害虫,对作物的严重危害期通常在幼虫期,难以对此做出准确鉴定.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害虫各龄期的标本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方法]通过提取杨树萤叶甲的基因组DNA,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Ⅰ)基因作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最后获得准确的碱基序列作为杨树萤叶甲的DNA条形码.[结果]根据杨树萤叶甲在不同龄期的DNA序列一致的原理,运用DNA条形码研究技术,获得了杨树萤叶甲成虫和三龄幼虫的CO Ⅰ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相似性最高可达97.74;.获得的序列可以用于对杨树萤叶甲的禄步鉴定.[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不同龄期杨树萤叶甲的标本,为及时采取害虫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危害园林植物的榆紫叶甲,描述了榆紫叶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野生兴安藜芦对榆紫叶甲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治作用.[方法]以野生兴安藜芦为材料,采用70%乙醇、60%丙酮、沸水对藜芦的根、茎、叶分别进行提取,研究各提取液对榆紫叶甲2龄、3龄、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兴安藜芦不同药用部位的杀虫活性具有明显差异,以根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最强,叶提取物的杀虫效果最差;不同提取方法的杀虫效果也有明显不同,以70%乙醇提取液的杀虫活性最强.[结论]试验结果为榆紫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阿尔泰叶甲、脊萤叶甲和愈纹萤叶甲是新疆荒漠草原的三种主要食叶性害虫。阿尔泰叶甲两年完成一代,以卵和成虫在土表层、牛粪和石片下、蒿草根部越冬,取食蒿属植物的生长点和叶片,危害率达90%以上。愈纹萤叶甲一年完成一代,以卵块在蒿草和野葱根部越冬,取食野葱,危害率为93.6%。脊萤叶甲一年完成一代,以卵在表土层越冬,嗜食蒿草,危害率达73.4~89.6%。防治阿尔泰叶甲,用10%氯氰菊酯1200~1500ml/ha,和40%氧化乐果7800ml/ha喷雾,效果达85%以上。防治愈纹萤叶甲用92%稻丰散乳油594g/ha进行飞机微量喷雾,防治面积1.25万ha,防效为71~7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对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有引诱或趋避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引诱或趋避作用的挥发物。【结果】10 μg/mL的α-红没药醇和α-蒎烯对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配方1、2、6对双斑长跗萤叶甲雄成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配方2、6对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结论】10 μg/mL的α-红没药醇和α-蒎烯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明显的引诱趋性,可作为该叶甲的引诱剂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