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桃×山桃远缘杂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普通桃( Prunus persica)与山桃( Prunus davidiana)的远缘杂种F_1,F_1自然授粉杂种F_2,F_2自然授粉杂种F_3以及珲春桃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桃品种‘岗山白’与山桃酶谱明显不同,远缘杂种酶谱复杂,出现4种酶谱类型:(1)倾向‘岗山白’;(2)倾向山桃;(3)‘岗山白’与山桃互补;(4)杂种酶带。其中,F_2株间酶谱分离较为广泛,F_3次之,而F_1株间酶谱相对一致。珲春桃酶谱与‘岗山白’相似,未见有山桃的D_4特征酶带。  相似文献   

2.
以桃(Prunus persica)、山桃(Prunus davidiana)、杏(Prunus armeniaca)、李(Prunus salicina)和樱桃(Prunus avium)等5种核果类果树种仁为试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5种种仁的脂肪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主要脂肪酸种类,对比分析了5种种仁的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5种果实种仁含油量分别为桃仁43.5%、山桃仁43.4%、杏仁43.0%、李仁37.6%、樱桃仁30.7%;各种仁油脂肪酸的主要组成分别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C16:0)、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C16:1)、硬脂酸(stearic acid,C18:0)、油酸(oleic acid,C18:1)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C18:2),其中油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说明这5种核果类果树种仁中均富集油酸,为高油酸植物,可以开发为高油酸型木本油料。  相似文献   

3.
桃早花种类雌雄配子体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一些早花种类雌雄配子体发育具有特殊性。甘肃桃(PrunuskansuensisRehd.)、山桃(P.davidianaFranchet)和白碧桃(P.persicaBatsch.f.alba-plenaSchneid)花粉发育远远早于栽培桃(P.persicaSieb.etZucc.),冬季已经形成花粉粒,栽培桃春季才形成花粉粒。桃与山桃的杂种后代花粉发育与山桃相似,而且深冬寒冷条件下仍能发育。山桃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不同步。山桃雌配子体发育既早于栽培桃又表现各发育时期持续的时间较栽培桃长,二者雌配子体发育上最大的区别是,山桃冬前形成胚珠原基而后越冬,而栽培桃以子房阶段越冬,春季才形成胚珠原基。  相似文献   

4.
桃早花种类雄配子体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一些早花种类雌雄配子体发育具有特殊性。甘肃桃、山桃和白碧桃花粉发育远远早于栽培桃,冬季已经形成花粉料粒,栽培桃春季才形成花粉粒。桃与山桃的杂种后代花粉发育与山桃相似,而且深冬寒冷条件下仍能发育。山桃3雄雄配子体的发育不同步。山桃雌配子体发育既早于栽培又表现各发育时期持续的时间较栽培桃长,二者雌配子体发育上最大的区别是,山桃冬前形成胚珠原基而后越冬,而栽培桃以子房阶段越冬,春季才形成胚珠原基。  相似文献   

5.
桃、李种间杂交花粉萌发及花粉管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3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和4个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观察了种间杂交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李的花粉在桃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都受到很大的阻碍,很少有到达花柱基部或子房上端的花粉管;而桃花粉在李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都很正常,与桃品种间杂交没有差异。即桃和李间存在着单侧种间不亲和现象,而这种单侧种间不亲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花柱长度及花粉粒体积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桃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桃属(Prunus L.)植物5个种419份资源进行抗桃蚜(Myzus persicae)性的田间自然鉴定和初选出的34份抗性资源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山桃(P.davidiana)的抗性最强,甘肃桃(P.kansuensis)的抗性最弱 不同品种的抗蚜性差异很大,按照品种群划分,其蚜害指数寿星桃20.00、白桃45.70、油桃77.00、黄桃60.16、蟠桃77.86 筛选出15份抗性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三类 山桃、寿星桃、碧桃。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标记评价桃种间杂交一代群体的分离方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毛桃2-7(Prunus persica)、山桃白山碧桃(Prunus davidiana)以及两者的F_1代为试材,对RAPD标记的分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在F_1代呈3种分离方式:孟德尔分离、偏离孟德尔分离规律、异常分离。3种分离位点出现的频率和数量分别为:80%、240,14%、42,6%、18。呈孟德尔分离的情况有:不分离、1:1分离和3:1分离,其中不分离的频率为64%。并对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和异常分离的RAPD标记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可为该群体是否适合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评价及进一步利用该群体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AFLP和RAPD标记构建桃的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了给进一步研究桃的遗传标记的定位打下基础,以毛桃北京2—7[Prunus persica(L.)Batsch.Beijing2-7]、山桃白花山碧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Baihuashanbitao]以及2者的F1代为试材,用RAPD、AFLP标记构建了北京2—7和白花山碧桃的遗传连锁图,分别覆盖221.7 cM(7个连锁群)、1238.8 cM(12个连锁群)。其中北京2—7的连锁图包含19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7 cM;白花山碧桃的连锁图包含103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0 cM。  相似文献   

9.
钟花樱桃苗木生长特性及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花樱桃(Prunus campanulataMaxim)又名福建山樱花、台湾樱桃、山桃、钟花樱,蔷薇科李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的粤、闽、桂、台等省区。果实可供食用,木材质地优良,可用于室内装饰及雕刻,花形独特鲜艳,可供观赏,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掌握了钟  相似文献   

10.
山桃茎尖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原产我国的优良桃砧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进行了茎尖培养的研究。山桃茎尖在G培养基上增殖与生长最好。适宜的激素浓度为(毫克/升)BA1.0、IBA0.5,若再加入GA0.1,可明显促进新梢的生长。附加BA、IBA各0.1的G和1/2G大量元素培养基适于继代培养。培养出的新梢在1/2MS培养基中附加0.1毫克/升NAA生根率高,在新梢基部削伤和暗培养可提高生根率。小植株已成功移栽入土。  相似文献   

11.
龙桑曲技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桑(Morus alba var.tortuosa Hort.)为桑科桑属桑树的一个栽培变种,多年来一直作为园林观赏树种进行繁殖和栽培。 龙桑叶形较大,全缘、具光泽,小枝灰白色,较粗壮。其最大的特点为具有扭曲的枝干,树姿优美,故为园林造景的珍品。 在木本植物中,具有曲枝性状的种类尚有龙爪枣(Zizyphus jujuba var.tortuosaHort.)、龙爪柳(Salix matsudana var.tortuosa Vilm.)、龙游梅(Prunus mumevar.tortuosa T.Y.Chen et H.H.Lu)、龙须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var.tortuosa DC.)等。此外,1962年作者曾在北京林学院五号楼南侧发现一株山桃(Prunus davidiana Franch.)具有曲枝性状。  相似文献   

12.
甜樱桃胚珠、花粉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探明甜樱桃性细胞发育规律及其所需的温度条件,利用石腊切片方法观察了露地栽培条件下,甜樱桃胚珠、胚囊和花粉发生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所需最低和最高温度。结果表明,甜樱桃的胚珠、胚囊和花粉发育,是在春季伴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完成的;花前21 ̄35d,随着气温的升高,小孢子母细胞由相互连接在一起逐渐分离呈游离状态,在开花前21d的萌芽期前后完成2次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成四个细胞(四分体)形成花粉粒,此过程是在较低的温度(-0.1 ̄12.8℃)条件下完成;萌芽以后,胚珠的发育速度加快,开花前14d左右完成胚珠发育过程,胚囊的形成是在开花前7d内完成;甜樱桃的胚珠由单层珠被、珠心及胚囊构成。试验结果可为甜樱桃设施栽培的温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温对设施甜樱桃花药发育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李玲  陈修德  叶宝兴  高东升 《园艺学报》2011,38(6):1029-1036
 在人工气候室内对花药发育不同时期的‘红灯’甜樱桃(Prunus avium‘Hongdeng’)进行高温处理,利用石蜡制片法,观察短时间高温胁迫对花药发育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35 ℃高温处理4 h,减数分裂形成异常多分体比例为对照的14倍,随后部分花粉解体消失,花药干枯,残存的花粉粒离体培养不萌发;单核花粉时期或单核花粉有丝分裂时期进行35 ℃处理,不同程度加快了花药的发育进程,其中由于绒毡层和中层细胞提前解体,不能持续稳定地供给营养物质,造成部分花粉粒的解体消失;花期花药变褐率增加,快速干瘪,不能正常散粉;产生的成熟花粉粒大都瘪小,离体培养萌发率显著降低。说明甜樱桃整个花芽萌动期雄蕊对高温胁迫都非常敏感,较早高温胁迫对雄蕊的危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以山桃(Prunus davidiana Franch)为试材,克隆获得冷处理响应基因PdCIbHLH(cold-induced b HLH),其ORF为1 617 bp,编码含53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含有典型的bHLH结构域。系统发生分析表明,Pd CIbHLH与苹果MdICE1的同源性最高。PdCIbHLH在山桃不同器官中均可表达,在叶片中表达最高,在枝条中表达较弱。叶片中PdCIbHLH受4℃处理诱导表达。在拟南芥中超量表达PdCIbHLH,其低温抗性较野生型显著升高。酵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PdCIbHLH可与AtCBF3的启动子相互作用。烟草瞬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PdCIbHLH可激活AtCBF3的表达。推测PdCIbHLH通过直接激活CBF的表达正调控植株对低温处理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栽培的欧洲甜樱桃花器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上海地区甜樱桃结实不良的原因,以5年生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为试验 材料,就其花器发育状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生长的甜樱桃花芽形成良好,雌蕊、雄蕊外观形态无异常。花粉粒形态正常,发芽率达50%左右,但有98.2%的子房发育不正常,其中无胚珠分化的子房占26.3% ,有胚珠而无胚囊分化的子房占71.9% 。胚珠、胚囊发育不良是上海甜樱桃不能正常结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巨峰’葡萄主梢花粉粒大于副梢, 花粉染色率与副梢差异不显著, 发芽率低于副梢, 但花粉发芽率不影响种子的形成。主梢小花雌蕊在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功能大孢子小于副梢。同时开花前主梢胚囊的发育状况优于副梢, 开花期正常胚囊率主梢也明显低于副梢。因此, 开花前后主梢异常胚囊的出现是导致受精发生障碍并使结籽率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山桃稠李果实为试材,在山桃稠李的果实转色期采集果实,测定了不同采样时期果实的总花色苷、花青素-3-葡萄糖苷、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确定了果实从转色期至成熟期花色苷含量与PAL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桃稠李果实从转色期至成熟期总花色苷与花青素-3-葡萄糖苷均表现为增长趋势,成熟期含量最高;PAL对花色苷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花青素-3-葡萄糖苷与花色苷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1西瓜坐瓜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气温不适,西瓜开花坐果期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日平均温度20~21℃。在气温超过35℃的高温下,花粉粒的机能下降,如遇到40℃高温达2小时时,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显著下降,引起受精障碍,这样落花就多,即使结果也多是畸形。当子房发育及开花期气温低于18℃时,形成的果实多数呈扁圆形或畸形,皮厚、空心、含糖量低。  相似文献   

19.
<正>‘香花’樱桃是从山东泰安的一个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地方栽培品种‘泰小红樱’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的变异类型。1998年,在‘泰小红樱’实生群体中偶然发现一株开花早,花香浓郁、坐果量较高、果实形状也明显有别于其他植株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中四倍性皱叶矮生株系10#和23#植株的雄性不育表现和细胞学特征,在观测花朵形态基础上,采用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了四倍性皱叶矮生株系及父本扎矮山定子(对照)的小孢子发生和败育过程。结果表明,10#和23#株系能产生雄蕊,但在初花期就出现花药干瘪现象,也没有显现花粉。显微观察发现:10#和23#株系在小孢子母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上与对照没有明显区别,它们的小孢子母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形态正常的二分体和四分体,但未能形成单核花粉粒;到开花前它们的花药均表现空囊现象;因此,10#和23#株系的小孢子败育时期是在四分体到单核花粉粒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