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冷激处理对凤凰水蜜桃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冷激无公害化保鲜技术的处理时间,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白花品种(Prunus persica cv ‘Bahua’)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了冷激处理10min、30min和1h对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冷激时间为10min的处理组,在抑制果实腐烂指数、保持果实硬度、降低呼吸强度和丙二醛含量方面优于另两种处理时间;冷激处理30min,桃果实的相对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含量均较低;而冷激时间增至1h,桃果实腐烂指数、呼吸强度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其中后两者的值甚至高于对照组。故认为,冷激处理10min和30min的效果优于处理1h,考虑到操作时间问题,选择冷激时间为10min较佳。冷激处理操作方便、无食用安全隐患,适宜在无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条件的广大果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普通番茄和转反义LeEIL2基因番茄不同成熟度果实研究结果表明,转反义LeEIL2基因番茄有效抑制了LeEIL2基因的表达,其果实和叶片表现出与普通番茄不同的生理特性:采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受到抑制,离体叶片的伤乙烯释放量明显降低;果实中ACC合成酶与ACC氧化酶活性以及ACC含量明显下降,从而抑制了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3.
番茄采后成熟过程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与乙烯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中杂101为材料,研究采后果实成熟过程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ABA)含量与乙烯生物合成的关系,以及外源AB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fluridone)处理对果实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种子的乙烯释放量、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和ABA含量均高于同时期果皮;种子和果皮中ABA和ACC含量的峰值都出现在乙烯跃变之前;ACC氧化酶(ACO)活性变化趋势与ABA含量及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外源ABA处理使果皮和种子中ABA含量显著增加,促进了果实乙烯的生成;fluridone处理则相反。以上证据表明,番茄果实中的ABA通过刺激乙烯的生成促进果实成熟,种子可能通过调控果实内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而影响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物理方法处理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到一种既有效又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而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水蜜桃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在冷藏条件下,研究用冷激(0℃的冰水混合物浸洗果实60 min)、热激(40℃的热空气处理果实24 h)以及清水(自来水)浸泡果实60 min的保鲜效果,并对其保鲜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水蜜桃各种指标都好于对照组,说明各种处理均起到了保鲜的目的;冷激处理在保持果实硬度、抑制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方面好于其他处理;热激处理在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方面好于其他处理;而清水浸泡处理虽然起到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冷激方法试验材料简单,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没有任何环境污染。说明冷激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操作性强、适合在果农中推广的物理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5.
冷激对贮藏番茄果实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熟期番茄为试材,0℃冰水混合物为冷却介质,研究了不同冷激时间对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的影响,并结合贮藏期间PG活性及茄红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它们与硬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冷激能有效地抑制番茄果实的软化速度;果实硬度在性及茄红素含量皆呈极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冷敏型果实黄瓜(Cucumis sativus L.)冷藏中的冷害问题,用0.001,0.010,0.100mmol·L-1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冷激、热激对黄瓜果实处理后,在2℃冷藏中观测了果实的冷害发生情况、色度变化、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0.010mmol·L-1H2O2处理与对照蒸馏水处理比较,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低,色度值变化小,H2O2和MDA含量低;0.010mmol·L-1H2O2处理后减轻冷害效果好于冷激处理,与热激处理接近。表明冷藏前用外源H2O2处理可以提高黄瓜果实冷藏中的抗冷性,减轻冷害。  相似文献   

7.
以采后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富氢水(HRW)浸泡番茄果实,研究氢气对番茄果实抗灰霉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相比,50%和75%HRW处理降低了损伤接种番茄果实的发病情况,接菌后9 d病斑面积分别是对照组的87.2%和77.9%;HRW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其中75%HRW处理组PPO活性在接菌后3 d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是对照组的1.59倍;HRW处理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其中50%HRW处理组在接菌后3 d和9 d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分别是对照组的2.56倍和3.13倍。综上所述,氢气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反应,增强了番茄果实对灰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反义ACS转基因乙烯缺陷型番茄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反义 ACC合成酶 (ACS)基因番茄的采后生理性状与普通番茄不同 ,该番茄的果实和叶片乙烯以及果实呼吸强度受到抑制 ,果实乙烯释放量为 0 ,没有出现呼吸高峰 ,呼吸强度在 10~ 14 mg.kg-1.h-1之间波动 ,极显著低于对照 (高峰时为 2 4 .55mg.kg-1.h-1)。反义番茄的叶绿素降解和番茄红素的合成亦受阻 ,果实在采后和贮藏期间逐渐变为黄色或桔黄色而番茄红素的合成很少 ,到采后 30 d仅有 0 .0 4 A.g-1(fw)。乙烯催熟采后 30 d的反义番茄 ,番茄红素增加 6 0倍。反义番茄 PG酶活性在采后缓慢上升 ,到采收后的第 4 5天达到最高为 4 5.16μmol.g-1.h-1,但其活性也仅为普通番茄的一半。乙烯利催熟前后 ,反义番茄的 PG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冷激对枇杷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冷激处理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Ogata等研究发现 ,用 0℃水短时间处理某些果实 ,有助于推迟果实的成熟衰老 ,延长贮藏寿命 ,并将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效应”[1] 。冷激在贮藏实践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可催化水解聚半乳糖的糖苷  相似文献   

10.
 转反义 ACS( ACC合成酶基因 )番茄与普通番茄果实激素平衡方式不同。普通丽春番茄果实采前 IAA、Z+ ZR(玉米素 +玉米素核苷 )逐渐下降 ,GA在花后 40 d出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ABA呈递增趋势 ;IAA/ ABA花后 2 0 d最高 ,花后 40 d至果实变色期变化不显著 ,但果实粉红期至红色期 IAA/ ABA显著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表现了与丽春番茄不同的变化趋势 ,其IAA/ ABA从花后 2 0 d至绿熟期呈上升趋势 ,而绿熟期至腐败期缓慢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生长类激素的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 (绿熟期之前 )与普通番茄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成熟衰老时期显著地高于普通番茄。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反义 RNA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并在介绍果实成熟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 ,着重综述利用反义 RNA技术控制果实成熟 ,包括控制乙烯产生、细胞壁降解、色素生物合成等 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12.
吴修利  门海涛  董琰  周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90-7891,7897
羧酸酯淀粉是一类重要的淀粉衍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在众多领域中,准确测量酯化淀粉取代度,对于建立淀粉改性程度与聚合物结构功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近年来淀粉羧酸酯取代度的检测方法,并对各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双(三环己基锡)邻苯二甲酸酯Cl4C6(CO2Sn(C6H11)3)2,利用元素分析仪和IR表征了其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1,a=14.5522(13),b=13.3651(12),c=34.006(3)(^°A),β=97.8990(10)°,Z=4,V=6551.2(10)nm^3,R=0.0603,Rw=0.1287,S=1.185。该分子是通过苯环桥联的双核有机锡化合物,分子中的两个锡原子均为畸变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4.
以二氟碳基锡氧化物(n-C6F13CH2CH2)2SnO,二正丁基锡氧化物(n-C4H9)2SnO和不同结构的芳香羧酸ArCOOH为原料,较高产率(68%~95%)地合成了尚未见文献报道的7种二烃基锡羧酸酯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这些化合物属于两种构型{[R2Sn(OOCAr)]2O}2(A)和R2Sn(OOCAr)2(B),在这两类化合物(A)和(B)中,中心锡原子具有不同的配位形式和配位数.  相似文献   

15.
以间二氯苯为原料,经过酰基化、肟化、酰氯化及酯化等反应,合成了11种2,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和5种2,4,ω—三氯苯乙酮肟羧酸酯,总收率为40%—60%,这类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元素分析、气质联用及核磁共振所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菌、杀虫与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中有10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2,4—二氯苯乙酮肟—1-萘氧—2—丙酸酯对黏虫3龄幼虫的致死率为83.3%;具有一定杀虫活性的还有2,4—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4a)等9个化合物,但致死率均小于50%。化合物4a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杀细菌活性。2,4—二氯苯乙酮肟—2,4—二氯苯甲酸酯等4个化合物分别对水稻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等3种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文中还对合成方法及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5种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以乙酰氯作为酰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乙酮和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甲酸的方法,另外还改进了用MnO2氧化1,1’-二茂铁二甲醇合成1,1’-二茂铁二甲醛的方法,使反应时间缩短,后处理方便且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取得平地机作业质量数据,评估RTK差分GPS平地机作业质量效果,对853农场约0.3 hm~2水田进行了搅浆平地试验。先使用了传统的农田作业质量评估方法来对其进行简单的初步评估,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数据,再使用了精确的农田质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使用RTK差分GPS平地机进行农田平地作业,能够满足农田平整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冬小麦籽粒PPO活性和YP含量基因型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黄色素(YP)含量是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2个重要因素。为了解渭北旱塬冬小麦控制PPO活性(Ppo-A1和Ppo-D1)和YP含量(Psy-A1和Psy-B1)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本研究利用其功能标记PPO16、PPO18、PPO29、YP7 A、YP7 A-2、YP7 B-1和YP7 B-2,对46份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4个位点等位变异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小麦品种在控制PPO活性Ppo-A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po-A1 a和Ppo-A1 b,分别占48.3%和54.3%;在Ppo-D1位点也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po-D1 a和Ppo-D1 b,分别占54.3%和48.3%。2个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即Ppo-A1b/Ppo-D1 a(最低PPO活性)、Ppo-A1a/Ppo-D1 b(最高PPO活性)、Ppo-A1b/Ppo-D1 b(较低PPO活性)、Ppo-A1a/Ppo-D1 a(较高PPO活性),分别占34.8%、28.2%、17.4%、9.6%。在控制YP含量Psy-A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sy-A1 a和Psy-A1 b,分别占56.5%和43.5%,没有发现含Psy-A1 c等位变异品种;在Psy-B1位点,存在3种等位变异,其中以Psy-B1 a为主(52.2%),Psy-B1 b次之(41.3%),Psy-B1 c较少(6.5%)。控制YP含量2个主效位点存在6种不同变异组合类型,以Psy-A1 a/Psy-B1 a(较高YP含量)比例最高(39.1%),Psy-A1 b/Psy-B1 b(最低YP含量)(28.3%)次之,其次为Psy-A1 a/Psy-B1 b(中等YP含量)(13%)和Psy-A1 b/Psy-B1 a(较低YP含量)(13%),以Psy-A1 a/Psy-B1 c(最高YP含量)(4.3%)和Psy-A1 b/Psy-B1 c(2.1%)比例最低。总体来看,渭北旱塬地区小麦含低PPO活性的基因等位变异组合所占比例较高,较高YP含量的等位变异组合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9.
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残膜影响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会阻碍土壤水分向上移动,而且残留量和残膜面积越大,阻碍作用越明显。此外,残膜对土壤水分下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易位系以及Wx基因突变型。结果显示,江苏淮北小麦品种Glu-A1位点含3种亚基,其中1亚基占75%;Glu-B1位点有4种亚基,7+8亚基占60%;Glu-D1位点有3种亚基,5+10亚基占50%;1BL/1RS易位系有14份,占全部品种的70%;所有品种均为Wx基因野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