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非常严重,盐渍土改良对于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在大安苏打草甸盐化土、前郭灌区、五家子灌区、碱化盐土和草甸碱土复区试验,通过种植水稻,借助周期性的灌水、排水过程,溶洗土壤中的盐分,达到改良盐渍土的目的。经过连续4年的试验,土壤平均含盐量由试验前的0.45%降至第4个试验年的0.15%。从第1试验年到第4试验年,水稻产量由绝收逐渐增至4250kg/hm2。试验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通过种稻改良强度盐渍土是可行的,同时也可为松嫩平原中、西部更大范围利用强度盐渍土壤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盐化潮土脱盐过程中盐分离子的相关性及迁移分析傅桦(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210095)有关盐渍土壤盐分离子变化的报道很多,但对于脱盐过程中盐分离子彼此之间的关系及迁移特点研究较少。本试验拟在该方面作一探讨,以便为盐渍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供...  相似文献   

3.
李天银 《甘肃农业》2010,(6):63-64,72
<正>盐碱土又称盐渍土,是盐化土、盐土和碱土的总称。土壤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分,土壤干燥时,地面上起一层白色盐霜,叫盐土;土壤中所含可溶盐分不多,但含有碳酸钠,因而碱性很强,并使腐殖质染黑土层,这种土叫碱土。严格说,介于盐土和碱土之间的土壤才叫盐碱土,不过人们常常用盐碱土来泛指一般盐碱化的土壤。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有大量盐碱地,盐碱地作为千百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化草原微域内草甸盐土和草甸碱土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观察测定了土壤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室内分析了土壤各发生层次主要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种土壤剖面表观形态特征有共性也有个性,理化性状差异大,尤其表现在土壤盐化碱化强度的悬殊。剖面土壤各发生层次的pH、电导率(EC)、碱化度(ESP)值均较高。ESP与总盐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含盐量越高,其碱化度值也越高。剖面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以中Na+、CO32-、HCO3-为主,垂直方向上土壤各发生层次变异较大,反映水盐运移速度强度不同,形成微域内2种苏打盐碱土类型。  相似文献   

5.
有机物料对苏打盐渍土物理特性及盐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利用草木犀等有机物料处理苏打盐渍土的一系列盆栽及淋盐模拟试验研究,对苏打盐渍土在有机物料作用下其物理性状的改变及其盐分迁移特点等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苏打盐渍土物理性状的变化特点及与盐分迁移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料提高了高粒级的土壤微团聚体,改善土壤通透性。有机物料能促进土壤盐分淋移,各种离子的迁移速率也不同,阳离子中以Na~+迁移速率及淋出量最大。在阴离子中HCO_3~-—淋出量最大,而C_3~-的淋移速率最低。土壤结构等的改变是一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庆苏打盐渍土壤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庆地区苏打盐渍土典型地段设置样方90个,对样方内地表植被种类、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土壤剖面0~20cm范围内取样,测定土壤pH值、水溶性总盐量及有机质含量。据此对大庆苏打盐渍土壤的碱度、盐化程度及养分等级进行划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庆苏打盐渍土进行分类和评价,探讨了苏打盐渍土的盐肥关系。  相似文献   

7.
土属信息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农田的土壤分布状况,以土属为评价单元研究区域内的土壤质量状况,选取影响土壤质量的地形坡度、成土母质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和质地等主要分类指标,采用经验法和模糊隶属函数,定量地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土属类型土壤的质量指数(IFI)。结果显示,石家庄市不同土属的土壤质量差异比较明显:①洪冲积砂壤质潮褐土、洪冲积壤质潮褐土、洪冲积砂砾质潮褐土、黄土质石灰性褐土、洪冲积壤质石灰性褐土、灰砂质潮土、夹黏灰性砂质潮土、灰性壤质潮土、灰性砂壤质潮土、灰性夹黏壤质潮土、灰性夹黏砂壤质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硫酸盐盐化潮土、砾砂质冲积土、砂质冲积土的IFI值分别为0.868、0.884、0.847、0.702、0.809、0.776、0.816、0.862、0.846、0.902、0.843、0.783、0.794、0.830、0.831,土壤质量较好,适宜耕种;其中,灰砂质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砾砂质冲积土、砂质冲积土由于黏粒含量均<10%,因此耕种前需人工改良。②灰黏壤质草甸沼泽土、固定草甸风沙土、半固定草甸风沙土的IFI值分别为0.822、0.783、0.626,土壤质量较好,但是易受到人为破坏,不应农用,建议种...  相似文献   

8.
在如东县棉花原种场大比例尺土壤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场滨海盐渍土变化的特点。结果如下:1.土壤脱盐速度快。2.土壤脱盐自表层开始。3.潜水淡化落后于土壤脱盐。4.可溶盐中各种离子迁移能力的不同导致脱盐过程中盐分化学类型的改变。5.碱化度随钠吸附比而下降。6.脱盐过程中有碱化度下降的滞后现象。由于有以上的盐渍变化特点,所以,底层轻度盐化潮土似乎是盐渍土向潮土方向发育的必经阶段,而盐化潮土下层的碱化度仍较高,这属于残留性质,不是土壤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珈玮  李淑杰  徐搏  解小雨  王光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42-10445,10452
为利于吉林西部葵花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根据种植区土壤类型、地质背景等因素,选择农安巴吉垒、大安龙沼和通榆新安作为研究区,在分析盐碱化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吉林省西部葵花种植区的地球化学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榆工作区各类土壤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质量均属于一级;大安工作区草甸风砂土、盐化黑钙土、石灰性草甸土属一级,而淡黑钙土和草甸碱土属三级;农安工作区草甸黑钙土和草甸碱土属二级,石灰性黑钙土、盐化草甸土和石灰性草甸土属三级.研究区总体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不佳,需要加大生态补偿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盐渍土是一系列受土体中有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碱土及其它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的各种类型土壤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地下水作用条件下土壤的积盐规律,为研究其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以及制定合理改良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对土壤盐分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地下水埋深、耕层土壤含盐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中、底层土壤含盐量属强等变异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水埋深、底层土壤含盐量呈强空间自相关性,耕层、中层土壤含盐量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对空间尺度上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盐量定量分析表明,耕层、底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性,中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加强排水,制定合理灌溉定额并严格实施,从而控制并降低地下水位是当前盐碱改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豆科牧草用于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可性行。[方法]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种植豆科牧草林生山黧豆和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地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相比,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林生山黧豆的人工草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0~40 cm土层脱盐最为强烈,脱盐率达47.8%~48.8%,土壤盐分分布由柱状型转变为底积型;0~20 cm土壤pH值明显降低;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8.4%、42.5%和95.6%、69.8%。紫花苜蓿草地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的盐分离子运移存在着差异。[结论]中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紫花苜蓿,轻度盐渍化土壤种植林生山黧豆,是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昭苏马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昭苏马场的不同草地类型做了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中山山地草甸最高,低山丘陵草原最低;而土壤全钾含量正好相反,低山丘陵草原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中山山地草甸最低.亚高山草甸草地土壤全磷、速效氮的含量较丰富,其他各草地类型间土壤全磷分布较均匀;山前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各草地类型之间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也不大,而且速效磷在各层中分布的比较均匀.中山山地草甸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亚高山草甸的最低.各草地类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0~10 cm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渠井用水比例对土壤脱盐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区不同用水模式对区域土壤盐分分布、根层土壤脱盐、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探讨华北井渠结合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方法】2013—2015年在人民胜利渠灌区选择西三干渠控制范围为典型区域,监测控制范围内降水量、地表水灌溉量、地下水灌溉量、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分析不同用水模式对根层土壤盐分洗脱、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2013—2015年一支渠、二支渠、三支渠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介于0.72—1.03、2.50—2.63、0.65—1.26之间;2013—2015年冬小麦苗期,不同用水模式下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垂向分布均表现为上高、中低、下高,尤其是0—20 cm土层土壤盐分表聚明显;2013—2015年冬小麦苗期一支渠控制范围内0—20 cm根层土壤盐分均值大于0.32 mS·cm~(-1)面积分别占到控制范围的60.38%、25.99%、41.16%,二支渠控制范围内0—20 cm根层土壤盐分均值大于0.32 mS·cm~(-1)面积分别占到控制范围的59.61%、0.94%、8.81%,三支渠控制范围内0—20 cm根层土壤盐分均值大于0.32 m S·cm~(-1)面积分别占到控制范围的84.40%、41.87%、52.49%,表明渠井用水比例与支渠控制范围内表层土壤含盐量大于0.32mS·cm~(-1)的面积呈负相关;对比2013年同期,2014年典型区内0—20 cm土壤脱盐率介于15.61%—25.85%,2015年典型区内0—20 cm土壤脱盐率介于13.33%—23.15%;不同渠井用水比例典型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水中阳离子由枯水期钙钠型转化为平水期的钠钙型,平水期地下水水文化学相具有强烈的碱化趋势,特别是平水期二支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增幅分别为一支渠、三支渠的1.23、3.48倍,表明较大渠井用水比例地表水灌溉驱动了根层土壤脱盐,增加了地下水中可溶性盐分浓度;对比2014年平水期,2015年同期一支渠、二支渠和三支渠控制范围地下水钠吸附比分别降低了23.58%、36.82%和55.47%,且区域地下水钠吸附比均低于18分级值。【结论】综合2013—2015年0—100 cm土层土壤脱盐率、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在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区采用较大的渠井用水比例可以促进耕层土壤的脱盐、抑制土壤盐分表聚,同时短期内改善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三种典型地貌的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盐渍土进行分类和空间变异性研究.[方法]对采集不同区域土壤样品,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并结合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不同地貌下的土壤盐分组成及含量呈明显差异,流域中游的冲积扇扇缘带盐渍土属氯化物-硫酸盐类型;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壤属氯化物类型;位于下游干三角洲属硫酸盐-氯化物类型.三种地貌土壤pH值在碱性与强碱性之间,变异系数都低于10;;各种盐离子均为中等变异.[结论]通过对土壤含水率、总盐及各盐离子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含盐量与Na+含量显著相关,但其它组分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地貌下表现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6.
彰武县浅层地下水氟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氟的来源以及迁移和富集的影响因素角度,对彰武县浅层地下水氟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较高,有32.0%的监测点氟含量超出国家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含氟岩石的溶解和土壤水溶态氟的淋溶是区内地下水氟的主要来源;浅层地下水的组成及类型、区内气候干旱、地形平坦、含水层渗透系数低、径流缓慢是形成高氟地下水的决定因素;“三废”排放也加促了地下水氟含量增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水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苏打盐碱化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地表植被常呈斑块化分布,不同植被下土壤盐碱化程度迥异。通过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诊断分级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但首先必须建立植被与土壤指标间的量化关系。采用田间取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盐分、养分及微生物的差异,并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阐明了采用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分级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化草地土壤盐分、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草草地土壤盐分最低,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高;盐碱裸地土壤盐分最高,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羊草草地属于轻度盐碱化,芦苇和虎尾草草地为中度盐碱化,碱茅、碱蓬草地和盐碱裸地为重度盐碱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特定区域由点至面的预测,进而研究典型干旱区绿洲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两者相互影响,对干旱区水土关系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最优的空间插值预测方法对克里雅绿洲整体的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地下水埋深、电导率、水温,表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土温)进行预测,并在全局尺度上对以上的水土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克里雅绿洲区域地下水埋深主要在3 m以下,地下水电导率主要在5 mS/cm以下,地下水温度主要在15℃以下,表层土壤含水量主要在50%以下,表层土壤电导率主要在2.5 mS/cm以下,表层土壤温度主要在13℃以下,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2)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间均具有空间与统计相关性,地下水电导率与表层土壤盐分的线性回归拟合结果最好(R~2=0.721 8),回归方程为y=0.144x+0.172 1,可以作为实际预测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集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区水资源相对匮乏程度逐渐增强,但因地势低洼且临海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强度大,水质问题成为困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2016年夏季对淮河下游盐城地区浅层地下水进行空间取样,通过熵权重水质指数和综合灌溉水质指数评估地下水的适宜性,借助Chadda图和离子之间关系,分析区域水质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盐城地区浅层地下水整体呈中性至弱碱性,阴、阳离子浓度顺序分别遵循HCO3->Cl->SO42->NO3-和Na+>Mg2+>Ca2+>K+。硬度较淮河上游显著偏低,但TDS超标严重。(2)饮用目的水质极差(不宜饮用)的样品占采样总量的6.09%,不连续分散于射阳河和东台河附近;灌溉目的水质非常差(不适宜灌溉)的样品占比达15.65%,不连续分布于黄沙港河附近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法,调查该地区农灌区、第四系含水层分布区和地下水位、水质历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农灌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浅层第四系含水层局部地区出现了疏干。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今后应当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并采取节水措施,节约地下水资源,以达到降低灌溉定额及减缓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