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树短穗扦插育苗能保持良种纯度,繁育系数也大,是当前加快茶树良种繁育和推广步伐、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的主要途径。目前,茶树多在夏季扦插育苗,但据浙江临海市茶农多年的实践结果,秋季扦插育苗,比夏季扦插育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1.稳收春茶。夏插用的茶树穗条,需在采制部分名茶后的4月中旬对母本园实施重修剪措施予以培  相似文献   

2.
无性系良种具有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优、市场竞争能力强等优势,近年来,茶树良种的推广已被国内外茶叶生产单位所重视。目前,短穗扦插是各地最常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的繁育方法。但是,除南方少数省(区)外,我国大多数茶区从扦插到出圃移栽要跨2~3个年度,需时14~18个月,育苗时间长,土  相似文献   

3.
肖飞  李秀峰  李云 《茶叶》2010,36(2):115-1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茶由于其色香味形独具而被广泛推崇为高尚饮品,同时也成为茶业效益的主要支柱。茶树良种作为名优茶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扦插育苗具有遗传性稳定、繁殖系数大、苗木生长健壮且整齐等优点,成为了茶树良种苗木繁育的重要手段。当前汉中市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还不到1%,为了加速汉中市无性系茶树良种化进程,汉中市农科所进行了茶树无心土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短枝扦插是我省安溪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多快好省的无性育苗方法。短枝扦插与长枝扦插、压条、分株等无性繁殖法目的相同,其主要目的是用以繁殖无性系良种,以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使繁育出来的良种茶苗能与母树一样,保持原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市场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消费者要求经营者能多提供上市早、品质优的茶叶,因此,良种茶园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激发了各地推广良种茶树的积极性,其中无性系良种尤为受到生产者的欢迎。短穗扦插是大规模繁殖无性系良种茶苗切实有效的途径。短穗扦插要求有一批优质的插穗枝条,这就需要先建立和管理好短穗扦插母本园。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0,(3)
松阳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快速、高效育苗技术。调整育苗季节——茶苗夏插:以往的茶树扦插繁育时  相似文献   

7.
茶树覆膜免浇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在鄂西海拔800m以上茶区,由于秋冬季易遭受干旱和冰冻危害,扦插苗的成活率和出圃率较低,为了探索高山茶区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的途径,加快无性系良种推广步伐,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覆膜免浇育苗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材料准备 (1)水管,浇水用,按苗圃地的远近宽窄配置。(2)地膜,用作密封扦插苗圃畦面,以2m宽的地膜最合算,每公顷约需150kg。(3)竹弓,用作盖膜支架,弓长2.2m,宽2cm,每公顷约需 4500kg。(…  相似文献   

8.
茶树双层覆盖遮荫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这项技术在我国南方茶区应用已趋于成熟,在生产中广为推广。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江北茶区的重要产茶区域之一,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茶园建设长期以来以茶籽直播为主,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缓慢。上世纪80年代后,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全国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名优茶生产需要,提高茶叶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信阳茶区逐渐开始进行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茶树良种繁殖推广速度慢,良种普及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茶树无性系良种扦插繁殖困难,扦插技术不易掌握。我国大部分茶区,茶树最适宜扦插时期是夏季,但夏天气温高,蒸发量大,茶树扦插除遮阴外,还必须大量浇水,一天需浇水两次。耗费劳力多,而茶苗生长慢,一般都要两年才能出圃,以致  相似文献   

10.
云抗10号茶树的有机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抗1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一个无性系良种,1986年通过审定成为省级良种,审定号"滇茶一号";1987年通过审定成为国家级良种,审定编号GS13050-1987。云抗10号由于诸多的优良特性,如高产、优质、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等,备受云南茶区的喜爱。在云南16个省级以上无性系良种中,云抗10号是推广面积最大的一个良种。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油茶无性系扦插育苗与保留不同叶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对油茶不同无性系扦插育苗与保留不同叶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3个油茶无性系、4个处理扦插育苗当年成活率在74.1%-86.3%之间,其中A,B1处理扦插成活率较高,达86.3%;各处理扦插苗当年抽梢率和抽梢高度均低,3个油茶无性系、4个处理扦插苗抽梢率和抽梢高度分别仅0.4%~3.2%和1.2—2.3cm。[结论]油茶无性系扦插育苗宜选择B,处理.即1片叶子保留1/2叶片面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名优茶生产的发展,无性系良种越来越被重视。但无性繁殖周期长,母本园收入低,投资大,成本高,因此,如何降低育苗成本,提高效益,是良种推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此问题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3.
湖北三峡库区茶树无性系良种扩繁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湖北省茶叶传统产区之一,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内低平良田大量被淹没,茶叶生产主要移至6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该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若全部依靠从外地购苗,成本高且因缺乏灌溉条件影响成活率;本地扦插繁殖茶苗,成活率一直不高:为此,对该地区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及茶园建设技术进行了探索,就地推广了“双膜一网”苗木扦插繁育技术,并采取名茶生产和留蓄枝条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加快了库区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14.
1984年第三期《茶叶通讯》发表了刘宝祥、褚世林《茶树工厂化育苗研究初报》一文,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生产效益。茶树良种无性系,在繁殖中普通采用苗圃畦式的短穗扦插法,称为常规扦插法。这种方式繁殖的茶苗,在生产中普遍出现移栽后一段时间生长停滞,成活率低。我们调查  相似文献   

15.
无性系良种茶苗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无性系良种茶苗的扦插繁育技术,进一步扩大双柏县茶苗的繁育规模和无公害良种茶园的种植比重,于2005年7月在小庙河茶叶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无性系良种茶苗扦插繁育试验,试验茶苗成活率达82.5%。现将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宋必军 《中国茶叶》2010,32(5):17-18
短穗扦插育苗一直是山区茶园进行茶树无性系繁育的一种常规育苗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采用了“两膜一网”覆盖,除遮阳网覆盖和地膜覆盖这两项重要措施外,微膜覆盖畦面也是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的关键措施。在生产实践中,扦插育苗大都采用了微膜覆盖技术,但是实践中发现,该技术在给扦插育苗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近几年,笔者分别对覆盖微膜和不覆盖微膜的育苗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木兰  肖时英 《茶叶》1995,21(1):32-33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50年代初,云南茶科所即着手调查收集地方品种,并开展无性系良种选育,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一批无性系良种。80年代以来,在农业部、省农牧厅支持下,建成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主产茶区相继建成母本园、扦插苗圃和良种示范园。 我们根据在思茅茶树良种场对3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互比试验,提出可供引种选用的品种名录,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罗列万 《茶叶》2003,29(1):47-48
浙江省近年来随着茶树良种化工程的实施 ,良种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到 2 0 0 2年 6月底 ,全省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了 2 780 0公顷 ,良种率达到了2 1 .3% ,一举改变了多年来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回顾走过历程 ,浙江良种发展的提速 ,除了政府引导和增加投入因素之外 ,无性系良种茶苗高效快速繁殖技术的试验与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 :1 地膜覆盖扦插技术试验表明 ,秋冬季地膜覆盖扦插与露地扦插相比 ,有三方面优点 :一能有效地提高地表温度 ,促进提早愈合与发根 ,促进茶苗生长 ,其插穗成活率提高1 3.4个百分点 ,合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良种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茶树良种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与其他产茶国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相比,我国茶树良种的普及率仍很低,特别是由于对无性系良种的优势认识不足,加之无性系良种在引种上又不及有性系方便,致使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工作进展缓慢。本文欲对无性系良种的优劣作一分析,以做到扬长避短,使无性系良种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茶苗繁育是茶树良种推广的最基础的工作,目前茶苗繁育大多采用大田繁育的裸根苗,存在育苗季节受限、移栽技术要求高、种植时间影响大、茶园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基于采用短穗扦插育苗与轻基质育苗的对比试验,为高质量茶树良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